周红;舒金辉;甘贤优;罗棹文;李霜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在防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过程中并发早发型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效果,旨在寻找防治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助孕治疗具有OHSS高风险而取消新鲜周期胚胎移植行全部胚胎冷冻的患者共138例.其中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4000 ng/L且<6000 ng/L和/或获卵数≥15个为对照组,在取卵当日给予来曲唑5 mg,口服,qd;溴隐亭2.5 mg,直肠给药,qd,共76例;血清E2≥6000 ng/L为试验组,在取卵当日给予以上治疗措施的同时另给予思则凯0.25 mg单次皮下注射,共62例.两组患者均在取卵后第3日及第5日复查血清E2水平、血常规及阴道B超,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两种治疗措施前后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中均无重度OHSS发生.试验组中度OHSS发生率(3.23%)低于对照组(7.90%)(P=0.243).使用GnRH-A后E2水平下降快、卵巢恢复快(P=0.00).试验组白细胞、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SS高风险患者取卵日单次给予GnRH-A不受促排卵方案的影响,可显著降低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症状及经济负担,可作为防治早发型中重度OHSS的有效措施.
作者:宋荣;李寿梅;石金月;龙燕;周昱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了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卵巢高反应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的安全性.方法 共分析3例卵巢高反应者,均使用拮抗剂方案行超促排卵,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果 3例患者中有2例未发生OHSS,1例发生重度OHSS.结论 在卵巢高反应患者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并不能完全避免OHSS的发生.为了有效避免中-重度OHSS的发生,应该制定合适的Gn起始剂量,选择恰当的诱发排卵的药物和剂量.
作者:邢卫杰;欧建平;蔡柳洪;陶欣;孙丽;李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中不需要添加拮抗剂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其促排卵结局.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本院生殖医学中心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行GnRH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未添加拮抗剂的141例患者(A组)及添加拮抗剂的282例患者(B组)的治疗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及促排卵结局.结果 刺激周期中雌二醇(E2)以及孕酮(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第6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1.97±1.81)IU/L]显著低于B组患者[(4.08±5.37)IU/L,P<0.001),A组Gn第6日直径<11 mm的卵泡数(14.7±10.4)显著高于B组(12.0±8.9,P=0.004);A组Gn第8日LH水平[(2.48±1.61)IU/L]显著低于B组患者[(4.04±3.45)IU/L,P<0.001],Gn第8日A组直径<11 mm的卵泡数(7.1±8.9)也显著高于B组(4.9±6.3,P=0.008).获卵数、成熟卵子数、双原核(2PN)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形成优质囊胚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过程中,部分患者即使不添加拮抗剂也不会出现LH峰或提前排卵,且这部分患者与常规添加拮抗剂患者相比能获得相似的促排卵结局.
作者:徐红妹;刘芸;黄吴键;毛丽华;王彩霞;王锦华;何凌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时,使用拮抗剂或全程克罗米芬(CC)的温和刺激方案促排卵的妊娠结局及风险.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受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361个取卵周期,其中拮抗剂方案224个周期,全程CC方案137个周期.比较使用2种不同卵巢刺激方案每取卵周期的累积活产率(cumulative live birth rate,CLBR)、获卵数、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刺激时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结果 拮抗剂方案的CLBR为75.4%,高于全程CC方案的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全程CC方案组的促性腺激素使用总剂量[1140.5±474.8)IU]及刺激时间[(9.4±1.8)d]显著少于拮抗剂方案组[(1380.7±498.1)IU,(10.1±2.3)d](P=0.000,P=0.002),hCG注射日内膜厚度[(8.5±2.2)mm]低于拮抗剂方案组[(10.0±1.9)mm](P=0.000).两组的获卵数和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拮抗剂方案的优质胚胎率[78.4%(1285/1639)]高于全程CC方案[71.6%(643/898)](P=0.000).拮抗剂方案的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为8.9%,高于全程CC方案组的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患者进行IVF/ICSI助孕使用不同的温和刺激方案时,拮抗剂方案的CLBR和优质胚胎率较全程CC方案更高,但是全程CC方案的药物用量更低,OHSS的风险降低.全程CC方案在高反应人群中的应用价值,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得出结论.
作者:吴春香;黄洁;刁飞扬;丁卫;王琳;沈鉴东;王炜;崔毓桂;冒韵东;刘嘉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和费效比.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DOR患者,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DOR患者302例,将其分为<35岁组(153例)及≥35岁组(149例),再将<35岁组分为3小组,其中拮抗剂方案62例(A组),超长方案43例(B组),微刺激方案48例(C组);≥35岁组也分为3小组,拮抗剂方案45例(D组),微刺激方案48例(E组),拮抗剂联合温和刺激方案组56例(F组).比较不同年龄段DOR患者拮抗剂方案与其它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的临床结局及费效比.结果 在<35岁的DOR患者中,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B组(41.93%)高于A组(33.33%)及C组(25.00%)(P<0.05);累积临床妊娠率和累积活产率A组(66.13%,56.45%)优于B组(51.17%,46.51%)及C组(43.75%,39.58%)(P<0.05);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以C组[(23563±2133)元]低(P<0.05),但每获一成熟卵子所需费用、每获一枚优质胚胎所需费用及每获一活产所需费用A组较B组及C组低(P<0.05);≥35岁DOR患者中,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活产率方面,E组(33.33%,25.00%)低于D组(44.44%,35.56%)及F组(46.42%,39.29%)(P<0.05),D组与F组相近(P>0.05);每一启动周期总费用以E组[(19311±2238)元]低,但每获一成熟卵子所需费用、每获一枚优质胚胎所需费用及每获一活产所需费用F组低(P<0.05).结论 在<35岁的DOR患者中,从临床结局及费效比方面综合考虑,拮抗剂方案是比较理想的COH方案;在≥35岁患者中,拮抗剂联合温和刺激方案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结局和费效比.
作者:张燕;包俊华;姚海蓉;李萍;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克罗米芬(CC)+来曲唑(LE)微刺激、安宫黄体酮(MPA)微刺激与拮抗剂方案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IVF/ICSI助孕的POR患者共142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C+LE+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方案(A组,674个周期)、MPA+hMG方案(B组,496个周期)和拮抗剂方案(C组,257个周期)促排卵,常规行IVF/ICSI.观察上述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Gn用量[(2590.88±742.85)IU]、Gn使用时间[(9.3±2.3)d]低于B组[(2739.11±862.84)IU,(9.8±2.9)d](P=0.006,P=0.002)和C组[(2765.22±714.43)IU,(9.9±2.8)d](P=0.003,P=0.007),获卵数(3.6±2.7)、2PN数[2(1,3)]高于B组[(3.0±2.6),1(1,3)](P=0.002,P=0.015);C组的获卵数(4.4±2.7)、2PN数[2(1,4)]、可利用胚胎数[2(1,3)]、优质胚胎数[1(0,2)]均高于A组[3.6±2.7,2(1,3),1(1,2.25),0(0,1)](P<0.001)和B组[3.0±2.6,1(1,3),1(0,2),0(0,1)](P<0.001);A组扳机日LH值[(7.96±5.76)mIU/L]高于B组[(3.74±3.54)mIU/L](P<0.001)和C组[(2.76±3.88)mIU/L](P<0.001),但A组的提前排卵率与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未获卵率(4.5%)低于B组(8.2%)(P=0.008)和C组(9.7%)(P=0.002);A、B、C 3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7.3%、24.5%、29.7%,累积妊娠率分别为34.6%、29.6%、35.2%,活产率分别为22.7%、20.2%、2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刺激方案中CC、MPA与拮抗剂方案相似,均已起到明显的降调节作用.对POR患者而言,拮抗剂方案较微刺激方案临床效果好,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较多.微刺激方案中CC+LE方案与MPA方案比较,Gn用量及使用时间少,获卵数及可利用胚胎数多.3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孙丽君;赵贝;胡继君;冯营营;张俊韦;李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双扳机在高反应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的患者,因卵巢高反应采用低剂量hCG扳机的患者(A组,n=431),同期采用标准hCG扳机的患者,以年龄和获卵数1:2配对(B组,n=862)进行队列研究.比较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结局.结果 患者年龄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及用药时间比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hCG扳机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16261±6561)pmol/L]显著高于B组患者[(12795±6133)pmol/L](P=0.000).ICSI受精率、MI卵比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双原核(2PN)率(56.0%)显著高于B组(54.7%)(P=0.001).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5例患者发生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 使用拮抗剂方案的高反应患者,使用减量联合扳机,得到满意临床结局的同时,不增加OHSS发生率,新鲜周期也得到了满意的治疗结局.
作者:杨硕;何艺磊;梁靓;李蓉;陈新娜;甄秀梅;王丽娜;王海燕;马彩虹;刘平;乔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危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IVF)超促排卵的方法,应用拮抗剂方案的优势及临床结局.方法 1例卵巢大径为46 mm,单侧卵巢体积>20 mL的PCOS患者应用拮抗剂方案行超促排卵,并应用拮抗剂方案达必佳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素(hCG)进行双扳机(trigger),成功妊娠且无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结果 该患者解冻移植后成功受孕,且无重度OHSS发生.结论 对于行IVF的PCOS患者,可选用拮抗剂方案,应用双trigger及适当选择全部胚胎冷冻,此法灵活方便.
作者:王海燕;李北氢;孙林;邵小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正常反应人群拮抗剂方案临床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本院生殖中心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系统软件(CCRM)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共1264例采用激动剂长方案(长方案组)与拮抗剂方案(拮抗剂组)超促排卵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采用2种不同超促排卵方案患者的临床结局,包括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拮抗剂方案组获得妊娠与未获得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拮抗剂方案与妊娠相关的因素.结果 ①拮抗剂组与长方案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拮抗剂组在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1483.84±453.79)IU]、刺激时间[(9.4±1.5)d]、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15321.29±7272.67)pmol/L]显著低于长方案组[(1616.10±490.04)IU、(9.7±1.6)d、(17293.82±7690.00)pmol/L,P<0.001],hCG注射日LH水平[(4.28±2.28)IU/L]及孕激素水平[(3.16±2.64)pmol/L]显著高于长方案组[(3.78±1.74)IU/L,(2.51±1.33)pmol/L,P<0.001];②比较拮抗剂组新鲜周期移植妊娠与未获得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妊娠组hCG注射日LH水平[(3.49±2.47)IU/L]显著高于未妊娠组[(2.80±1.82)IU/L,P<0.05],进一步根据hCG注射日LH水平分为LH<2 IU/L组及LH≥2 IU/L两组,显示LH≥2 IU/L组的种植率(47.78%)、临床妊娠率(63.72%)及活产率(58.41%)显著高于LH<2 IU/L组(31.51%、45.45%、36.36%,P<0.05),但Gn的用药时间[(9.1±1.4)d]、拮抗剂的用量[(1.17±0.23)mg]及用药时间[(4.7±0.9)d]、获卵数[(7.5±3.2)d]显著少于LH<2 IU/L组[(9.7±1.5)d、(1.26±0.31)mg、(5.1±1.2)d、(8.6±3.0)d,P<0.05].结论 正常反应人群,较长方案刺激排卵,拮抗剂方案更加温和、友好、高效,有效降低患者Gn用药及刺激时间,拮抗剂可以达到与激动剂类似的种植率、妊娠率及活产率,合理控制hCG注射日LH水平可能有利于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临床结局.
作者:李宣;刘嘉茵;陈文森;丁卫;冒韵东;王媁;黄洁;马翔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寻拮抗剂方案中添加拮抗剂的佳时机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合理的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区间.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1327例拮抗剂方案的取卵周期资料,根据基础窦卵泡数(AFC)将卵巢反应性依次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FC≤5,n=278)、卵巢正常反应组(6≤AFC≤15,n=756)、卵巢高反应组(AFC≥16,n=293),并根据拮抗剂添加日及hCG注射日的LH水平再分组比较临床结局.结果 ①在拮抗剂添加日,不同卵巢反应者LH<5 IU/L及≥5 IU/L组的妊娠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卵巢低反应者在LH≥5 IU/L时开始添加拮抗剂可能获得较高的优质胚胎率,卵巢正常反应者在LH≥5 IU/L时开始添加拮抗剂Gn使用时间较少.②在hCG注射日不同卵巢反应者的LH水平对其妊娠结局均无影响.结论 拮抗剂添加日LH水平及hCG注射日LH水平均不影响拮抗剂方案的临床妊娠率,但不同卵巢反应者卵泡期适合的LH水平可能有所不同.
作者:农璎琦;刘文娟;黄倩文;黄莉;李仕芬;周娜;刘风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拮抗剂方案中晚卵泡期早发孕酮升高(PPR)暴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间本中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行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比较停药日孕酮(P)≤1.5μg/L与P>1.5μg/L组的妊娠率;根据促排卵晚卵泡期P达到1.5μg/L至停药日暴露时间,将促排卵停药日P<1.5μg/L患者定为高P暴露0 d,纳入A组,促排卵停药日P=1.5μg/L定为高P暴露1 d,纳入B组,促排卵晚卵泡期P达到1.5μg/L至停药日暴露2 d、3 d、≥4 d分别纳入C组、D组、E组,分析5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促排卵药物使用及实验室数据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hCG注射日P≤1.5μg/L与P>1.5μg/L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妊娠率(35.29%)显著低于A~C组(57.69%、58.92%、57.57%,P=0.007);停药日P水平在A~E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4±0.14)μg/L、(1.76±0.23)μg/L、(2.01±0.25)μg/L、(2.47±0.71)μg/L、(2.56±0.77)μg/L,P=0.005];停药日E2水平A~E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472.42±1686.26)μg/L、(4160.82±2197.45)μg/L、(5250.63±2292.16)μg/L、(5291.71±2084.86)μg/L、(5139.90±2756.57)μg/L],其中A组显著低于C组、D组、E组(P=0.000).促排卵Gn使用总量E组[(2094.40±759.75)IU]显著高于B组、C组、D组[(1701.45±639.15)IU、(1527.65±424.98)IU、(1622.34±416.30)IU,P=0.000];5组间获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6.7、14.9±8.2、19.0±9.2、18.9±9.2、15.8±9.4,P=0.000),5组间MI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6.8、12.6±8.0、16.6±8.7、16.1±7.6、11.8±7.8,P=0.000).结论 PPR常伴发hCG注射日高雌激素水平和获卵数增高,卵巢储备正常的年轻患者,拮抗剂方案促排卵过程中晚卵泡期P升高可能与多卵泡发育累计效应有关.晚卵泡期血清P达到1.5 ng/mL暴露0~2 d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暴露超过4 d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建议取消移植.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不仅需参考hCG注射当日的P水平,而且充分考虑到高P暴露时间长短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杨婷;王薇;朱海英;赵丽辉;张学红;马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中更适合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2012—2017年期间行IVF-ET助孕新鲜周期移植的PCOS患者,比较应用长方案(n=130)和拮抗剂方案(n=133)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相关指标.结果 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值、取卵周期数和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促性腺激素(Gn)总用量及Gn使用总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方案组Gn总用量[(2208.65±575.56)IU]较拮抗剂方案组多[(2089.10±312.42)IU],Gn使用总时间长[(11.1±1.6)d,(10.6±1.5)d];长方案组患者的获卵数[14(2)]、扳机日血雌激素[(3831.73±501.22)ng/L]大于拮抗剂组[13(1),(3133.83±410.01)ng/L],并且较拮抗剂方案组有较高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3.8%,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扳机日血孕激素、可移植胚胎比率、生化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拮抗剂方案因无前期降调节过程,使药物注射时间缩短,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依从性增加,且有较低OHSS发生率,更适合PCOS患者.
作者:王玮;张信贤;郭影;罗卓野;郑嘉华;许月明;郝桂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控制性超促排卵中早发黄体生成素(LH)峰对卵泡发育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同一患者2个促排卵周期的获卵数及胚胎质量.结果 促排卵过程中出现的早发LH峰在加倍使用拮抗剂后对卵泡发育及胚胎质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单一性早发LH峰出现时给予加量拮抗剂控制LH水平下降至安全范围之内,可挽救该助孕周期,获得较优质的胚胎.
作者:李佳琛;邹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预防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GnRH-A方案PCOS患者的304个取卵周期的临床资料.取卵后评估有无OHSS高风险,无OHSS风险者纳入A组,有OHSS高风险者纳入B组.比较患者的基本特征、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及使用总量、Gn使用时间、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等.结果 PCOS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平均不孕年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OHSS高风险与基础高黄体生成素(LH)、高LH/卵泡刺激素(FSH)、高睾酮(T)水平有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进行新鲜移植共197个周期,临床妊娠率为58.89%(106/197).B组行全部胚胎冷冻93个周期,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为81.81%(72/88).分析可见,卵巢的反应性与启动日血清LH/FSH比值有相关性,LH/FSH比值越高,其促排卵的反应性就越好.总体中重度OHSS发生率为6.91%(21/304),A组的中重度OHSS发生主要是迟发型,与妊娠及多胎妊娠相关,B组的中重度OHSS发生主要是早发型.结论 GnRH-A方案应用于PCOS患者,可以通过减少启动剂量,新鲜周期移植前评估OHSS风险;如有OHSS风险者全部胚胎冷冻,期待冻融周期移植,可获得安全有效的结局.
作者:周红;舒金辉;甘贤优;罗棹文;李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不孕不育症在近十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女性因素、男性因素和男女双方因素.热休克蛋白(HSP)70是HSP家族中保守、具特征性、研究多的一类,具有参与免疫反应、抗细胞凋亡、分子伴侣、保护细胞免受应激损害等功能.研究表明HSP70与导致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相关疾病有密切联系,本文就HSP70与不孕不育相关病因作一综述.
作者:胡雪;穆杨;吴庚香;杨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血清雌激素(E2)水平是评估控制性促排卵(COS)中卵泡发育及对促性腺激素(Gn)反应的重要指标.E2水平的下降能否预测妊娠结局,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分析了1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促排卵方案中出现E2下降的案例,患者的获卵率明显下降,受精率和卵裂率正常,仅获得1枚优质胚胎,未成功妊娠,因此GnRH-A方案中E2下降,可能会导致卵母细胞回收率下降.
作者:李彩华;吴欢;周平;曹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作为17-α-羟孕酮衍生物,醋酸氯地孕酮(chlormadinone acetate,CMA)具有较强的孕激素活性、抗雌激素活性及较弱的糖皮质激素活性,无雄激素活性及抗盐皮质激素活性.其与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EE)组成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在欧洲、拉美等国家广泛应用.除主要用于避孕外,CMA还兼具治疗痛经、雄激素过剩相关疾病(痤疮、脂溢性皮炎、女性型脱发、多毛症、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改善经前或经期不适等非避孕益处.本文就CMA的上述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其今后在临床上发挥更充分而合理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林娜;黄婷;曾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不孕症发病率的增加,宫腔粘连作为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殖领域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宫腔粘连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月经量减少、不孕、周期性腹痛等.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宫腔解剖学形态及宫腔容积,治疗相关症状,预防再粘连形成,促进子宫内膜再生修复,恢复生育能力.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金标准,术后尽管有多种预防再粘连的方法,但其粘连复发率仍较高,妊娠率仍不理想.现将其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红;李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