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芳;李庆兴;朱碧红;徐叶进;王邦松
目的通过建立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筛选其功能基因,以研制华支睾吸虫的药物靶标. 方法应用SMART方法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进行大量EST测序,然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EST序列. 结果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Cdc42样蛋白基因. 结论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Cdc42样蛋白基因.
作者:张红梅;余新炳;徐劲;吴忠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假结核菌F2株对小白鼠的侵袭性和机体内的带菌情况.方法用F2株在肉汤管内培养48h后,加入适量碳酸氢钠盛于喂饮瓶对1~8组共32只只小白鼠自然饮食3~8d,第9组只以饲料伴食,作为空白对照.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测抗假结核菌抗体,同时剖取脏器分别压印培养和4℃增菌后划皿分离培养. 结果小白鼠脾肿大明显,肝、脾压印直接和增菌10d、20d、30d转YSA培养基划线均阴性,而胃、回盲脏器经增菌10d、20d、30d转YSA培养基划线分离出8株目标菌.结论假结核耶氏菌F2株对小白鼠具有侵袭性和不致死性.
作者:曾敏;杨华源;黄济英;杨柳;潘珠;梁秋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给深圳市的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对深圳市2002~2004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对深圳市及各区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中深圳市共发生食物中毒94起,平均每年31.3起,1 666人中毒,平均每年555人.2003年有1人死亡.中毒主要发生季节为每年第二、第三季度.宝安和南山为高发区域,共占53.2%,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多,分别为71起1 429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60.6%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40.3%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 结论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都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预防食物中毒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是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管理问题.
作者:周萍;罗令涛;黄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进行病原学检测和中毒原因分析.方法对疑似食物中毒病人和环境样品采样,参考食品微生物检测国家标准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确认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提示食品从业人员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的重视程度,卫生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监督监测,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肖锦晖;吴振宏;张震文;肖惠贞;谭雪芳;廖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医院内感染的绿脓杆菌(PA)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用8种头孢菌素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1~2004年第一季度病房临床分离的PA1247株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绿脓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替坦的耐药率达90%以上,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80%以上,而对头孢他定的耐药率为30.28%,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1.54%. 结论除头孢他定和头孢吡肟外,绿脓杆菌对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严格控制头孢菌素的使用.
作者:张慧芳;李庆兴;朱碧红;徐叶进;王邦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医院临床检出酵母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供临床治疗参考. 方法对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按常规作真菌分离培养,经Api20Aux真菌鉴定板条鉴定为酵母菌,经微量稀释法真菌药敏板测定药敏,再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共分离酵母菌196株,其中来自呼吸道标本152株占77.5%,检出的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112株占57.1%,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2株占16.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0株占15.3%;各种酵母菌对氟康唑总的敏感率为91.8%,对二性霉素B的敏感率为97.9%,而对特比奈芬的耐药率较高(64.3%). 结论院内临床检出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敏感率高,氟康唑仍为酵母菌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飞燕;张伟;杨方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公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心脏病等,尚不能完全解释脑卒中的发生,尤其是年轻患者常没有上述危险因素;其次公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也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脑卒中发病率的下降[1].除公认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急慢性感染疾病也能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虽然早在19世纪就有人提及这个问题,但是直到近5~10年间才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作者:田宝国;王子平;李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的新途径,加速病人发现工作进程.方法在2002年度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较差的40个县(市),每个县(市)选择1家门诊量大的综合医院和结核病防治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研究项目实施单位.由结核病防治中心对综合医院门诊、放射科、检验科、保健科等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并就病人就诊、痰涂片检查、诊断、登记、报告、转诊和落实免费治疗等工作规范进行管理.结果2003年10月~2004年9月期间,40个县(市)综合医院门诊各相关科室均建立了病人登记、报告和转诊工作制度,设立了相对独立的痰结核菌检验室,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查痰率达到51.0%,涂阳检出率为15.5%,病人转诊率为30.1%.40个县(市)累计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2 193例,是2002年的2.1倍(12 193/5836),是项目实施前一年同期(2002年10月~2003年9月)的1.5倍(12 193/8 228).病人发现率由2000年的41.4%提高到86.2%,其中综合医院对项目县(市)涂阳病人发现占11.4%. 结论加强结核病防治中心与综合医院合作,特别是加强肺结核病人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转诊和追踪调查,能够快速地提高病人发现的数量和质量.但必须建立健全结核病防治法律法规,完善对综合医院的补偿机制,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才能使综合医院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熊昌富;方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和非鼠疫疫源地鼠类耶尔森氏菌的分布和相互抑制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进行鼠疫耶尔森氏菌特异性F1抗体检测,并分别对鼠类回盲部内容物和肝、脾、舌进行冷增菌后,以选择培养基分离.结果广东省鼠疫疫源地未检出任何一种耶尔森氏菌,而非鼠疫疫源地区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氏菌1株. 结论广东省鼠疫疫源地处于静息期,在鼠疫疫源地区和非疫疫源地区耶尔森氏菌存在互相抑制现象.
作者:梁秋光;杨华源;曾敏;黄济英;潘珠;杨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血铅水平与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关系.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112例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及100例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血铅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血铅≥100μg/L 33例(29.46%),对照组儿童血铅≥100μg/L 14例(14%),χ2检验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存在铅中毒,铅暴露可能参与儿童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发病.
作者:谢慧能;韩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碘缺乏病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民族素质的疾病.而碘的缺乏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缺碘及人体摄入的碘量不足所引起.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手段.为掌握文昌市市民食用合格碘盐的情况,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工作,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及2004年修改的<海南省<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实施细则>的要求,积极开展碘盐监测工作.现将2004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邢益佐;李运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在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术中植入、B超定位经皮穿刺植入、鼻窦内窥镜引导下放置等方法对1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残腔、肿瘤内或转移淋巴结内放置碘-125粒子. 结果近期观察无局部感染、无放射性损伤、无血管破裂出血、无粒子移位或脱落等状况发生,半年完全缓解率62.5%,1年完全缓解率37.5%. 结论碘-125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可成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此技术尤其适合于术后复发、放疗后复发、一期手术难以根治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亦适合于需行术后放疗的早期恶性肿瘤患者.
作者:易慧明;况光仪;谭亦农;赵质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损害)对肺结核患者发病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免疫损害合并肺结核48例及免疫功能正常的肺结核病人48例的发病及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免疫功能低下合并肺结核者较免疫功能正常肺结核者的临床症状较重,治疗较困难,愈后较差,复发率较高. 结论对免疫功能低下尤其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要定期体检,及早发现肺结核,并对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患者采用合理完善的治疗,才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张乐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村民中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方法以加藤氏法检查宝安区某地村民粪样506人份.结果检查总人数为506人,寄生虫阳性数16人,总感染率为3.16%.共检出寄生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19%、蛔虫0.99%、钩虫0.59%、鞭虫0.20%和蛲虫0.20%. 结论村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并将维持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常改凤;黄龙;罗俊生;张苑方;赖秋红;余高冰;陈月华;马智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妊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资料. 结果妊娠前已患ITP者4例,7例孕期有症状.13例剖宫产分娩,10例阴道分娩.23例中发生产后出血2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无1例有出血倾向或颅内出血.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患者是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但需对此种患者加强孕期监护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不主张使用干预性措施预防新生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3年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发表杂志、学科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能力、科技发展水平. 方法收集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提供的2000~2003年中心科技人员发表在全国公开刊物上的论文,对论文刊登的杂志分布、学科分类、人均发表数量、个人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有关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0年共发表论文120篇,人均论文数0.44,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18人;2001年共发表论文122篇,人均论文数0.56,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23人;2002年共发表论文105篇,人均论文数0.48,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17人;2003年共发表论文184篇,人均论文数0.81,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42人.结论从论文的杂志分布、人均论文数、发表2篇以上论文的作者来看,本中心科技论文的数量正在增多,质量正在提高,影响正在扩大.这些情况反映了本中心在2000~2003年间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
作者:黎婉玲;李东悦;许小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化学和代谢特征,以及其半乳糖醇酶与产生肠毒素的关系. 方法 利用PCR方法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中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半乳糖醇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转化到E.coli JM109菌株. 结果用特异引物扩增800bp的基因片段,目的基因被克隆,经双酶切和DNA序列测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半乳糖醇酶基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半乳糖醇酶基因片段可以被特异性扩增和克隆.
作者:贺连华;高世同;耿艺介;黄达娜;刘涛;张仁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附一院2002~2004年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用VITEK-60鉴定葡萄球菌,药敏用K-B法,数据用WHONET5.1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该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分离率较高;MRS主要发生在病房,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MR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氯霉素、利福平尚有较高的敏感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和采取有效的感控措施对防止耐药菌的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何树洪;崔颖鹏;任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梅毒孕妇及其先天梅毒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检测情况.方法对40例梅毒孕妇及其所产婴儿进行了临床特点和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的分析.结果 40例梅毒孕妇中,潜伏梅毒占87.5%,TPPA检测均阳性,RPR阳性的有35例,滴度介于1:1~1:128之间;40例先天梅毒患儿中出现皮疹的有14例(35%),有骨损害表现的6例(15%),由于母亲患梅毒而就诊的16例(40%),RPR检测阳性33例(82.5%),滴度介于1:1~1:64之间,2例RPR异常增高,滴度为1:128.脑脊液常规检查显示,45%患儿淋巴细胞增高,50%蛋白增多,22.5%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结论应重视妊娠期梅毒筛查,对于确诊的先天梅毒患儿,注意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为正确评价病情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吴昌辉;杨冰岩;梁连辉;陆善词;陈术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海南省社区黎、汉族分裂症病人的治疗状况、社会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自制问卷,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海南省社区分裂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5个市县156例分裂症患者,发现曾接受迷信治疗普遍,比率高达86.5%,未接受精神专科治疗者25.6%.存在社会功能缺陷者146例,占93.6%. 结论社区分裂症病人中仍有相当部分病人未能接受精神专科治疗、社会功能残疾仍普遍,应重视这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
作者:陈少仕;吴传东;黄胜;何永平;杨庆雄;肖玉瑛;周宇;陈雄;刘光明;符少剑;刘育;陈德政;黄海燕;黄进弟;余蔚菲;王谊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