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彭江发;许玉梅;朴胜斌;李学武

关键词:米氮平, 帕罗西汀, 抑郁症
摘要: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 %和78 %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后,两组HAMD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HAMD 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昏、嗜睡等,与帕罗西汀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的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病人的住院过程中它贯穿始终并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它的效果评价可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度及护理目标实现状况来综合、动态评价.而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有护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认知程度.

    作者:许玉芳;王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住院环境实施对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置于两种不同的住院环境实施中进行治疗,一组为开放式病区(45人),另一组为封闭式病区(45人).分别于治疗前和出院后1、3、6、9、12个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病人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在开放式住院环境实施(即开放式病区)中治疗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病人.结论:住院环境实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功能的恢复确有影响,提倡精神病医院应该从封闭式住院环境实施逐渐向适度开放或完全开放的住院环境实施转换.

    作者:何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氯氮平致血压升高一例报告

    目前,氯氮平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抗精神病,其副反应引起血压升高较少见.现将所观察到的一例血压升高报道如下:

    作者:刘昊;李鹏梅;王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复方参淮粉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副反应的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参淮粉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用氯氮平治疗分裂症致流涎副反应患者根据流涎程度轻重按分层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服用复方参淮粉,对照组予空白处理,流涎程度按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流涎项0-4分5级评分法评定,每例观察4周,分别于服氯氮平出现流涎时及处理2周末、4周末进行对流涎程度的评定进而判断疗效,流涎程度减至0为治愈,减2分以上为显著好转,减1分为有效,未减分或加重为无效.结果:试验组共34例,治愈13例,治愈率38.24%,总有效率为91.18%,两组差异比较经秩和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复方参淮粉能较好地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副反应,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甘记兴;温益雄;梁光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尿道内药物灌注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观察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又称前列腺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前列腺炎,近年来研究发现,NBP患者合并复发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CT)是常见病菌,我院采用四腔双囊导管进行尿道内药物灌注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慧;龙媛媛;柳青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博乐欣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抑郁42例分析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并发症多且致残性高,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解决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转归有密切联系的抑郁障碍高度相关.现将我们的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强;徐育冬;张鸿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186例老年人在住院期间感染的分析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和正常青少年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73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的父母和73名正常青少年学生(对照组)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倾向偏爱、过分保护、拒绝和否认.结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作者:伍洁云;陆惠红;刘广兴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TC治疗的操守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统计经过TC治疗的家庭成员的操守时间,了解戒毒效果并初步分析TC治疗的原理.方法:通过对TC家庭成员再次入院的询问,小组活动调查,部分保持联系的成员的信息反馈,家庭回访等方式调查出院后的操守时间.结果:TC成员重返社会操守时间达3个月有92人次,达半年以上有53人次.结论:TC通过药物、行为、心理、社会等治疗方法能帮助和改变一个人,故而其戒毒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龚云飞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少儿寻常痤疮健康教育的防治作用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对60例少儿寻常痤疮患者就诊时采取健康教育,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齐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情绪环路阻断术与脑电图的相关研究

    目的: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行脑立体定向--情绪环路阻断术治疗,探讨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前、后数字化视频脑电图的关系.方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情绪环路阻断术(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及杏仁核毁损术),术前、术后、半年后复诊时行脑电图检查,比较其变化.根据随访的疗效结果分析与脑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1~3年随访,有效为79.6%,显效为51.8%,无效为20.4%.术后复查脑电图34例,其中19例,占57.7%,基本波率好转,调频调幅改善,慢波减少,刺激症减少或消失.结论:术前脑电图检查,参考脑电活动,对选择手术方法与靶点、调整对靶点毁损灶制作的程度,提高手术疗效,有参考价值.

    作者:钟志慧;刘伟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削梨法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瞳孔状态下应用削梨法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削梨法超声乳化技术对69例(78只眼)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果:无虹膜后粘连63只眼,术后全部瞳孔恢复原状;15只眼分离粘连机化膜后应用削梨法进行超声乳化,术后13只眼基本恢复圆瞳孔,2只眼瞳孔不规则.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43只眼(55.13%),矫正视力≥0.5者61只眼(78.21%).结论:削梨法受瞳孔大小的限制较小,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不失为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好办法.

    作者:黄汉平;易小灵;朱勇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两系统精神病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为了比较民政、卫生两个不同系统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在市场经济、医疗制度改革影响下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和乌鲁木齐精神病福利医院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张建惠;刘政疆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急性脑血管病髓鞘碱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对34例脑出血和48例脑梗死患者与2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加心酶联法测定.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24小时内及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并且出血较梗死增高更为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高于轻中度者(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升高,病情严重者升高更为显著.

    作者:孙素珍;李淑英;卢红;刘麦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入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教育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定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良好.

    作者:鑫喆喆;潘守池;韩红;田凤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肩周炎的综合治疗

    目的:观察肩周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患者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和利多卡因,并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肩周关节松解术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治疗后VAS评分0分为24例,1-3分为16例,3-6分3例;肩周关节各轴向活动明显好转.结论: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确炎舒松、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并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早期功能锻炼为治疗肩周炎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程振伦;周保定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参麦配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察参麦配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使用卡托普利口服;治疗组52例,使用参麦配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6%,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静息心电图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和疏血通注射液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唐桂军;郭泉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氯氮平致遗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89例

    氯氮平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而无或很少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很少或无迟发性运动障碍[1].故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但氯氮平的其它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氯氮平所致遗尿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军;苗夕枝;华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孕症患者心理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1997年1月至2001年2月女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不孕症治疗同时辅予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不孕症治疗,随访三年,对两组患者受孕率、治疗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能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研究组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受孕机率,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对维持正常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秋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对83例综合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定,并与7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焦虑分、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3.0%和42.2%,综合科医师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识别率为10.2%,显著低于精神科医师.结论: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高综合科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

    作者:张玉娟;赵峥;孟建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