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天真;黄基新;黄银凤;陈忠伟;吴清波
2002年7月2日,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某工地食堂发生一起14人的食物中毒事故,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是食用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青菜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不适、头晕、四肢乏力、出汗等症状.全部患者经医院抢救治疗已全部治愈出院,加强对集贸市场蔬菜的监督管理,防止类似中毒事故的发生.
作者:李献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来,我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将199 8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入住院并有完整资料的93例患者临床及误诊原因分析报导如下.
作者:韩建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吸虫表膜是宿主免疫系统与血吸虫虫体接触的界面,组成复杂,种类繁多,包括蛋白、多肽、糖蛋白、糖脂、脂肪酸等.表膜相关抗原对宿主的免疫、致病起重要作用.本文就已知的几个重要的血吸虫表膜抗原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免疫学特征进行综述.
作者:王敏;易新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进食扁舵鲣鱼(海南俗称炮弹鱼),学名为Auxis tapeinosoma Bleeker,可引起组胺中毒.我科自2000年7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炮弹鱼中毒3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平;张蕾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三亚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法检验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结果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4.29%,乡镇小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城市小学生,城市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城市小学男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女生 .结论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整治环境卫生,开展集体驱虫从而降低我市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
作者:陈莲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1~2001年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重点人群HIV血清学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艾滋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91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1年底累计检出HIV抗体阳性48例,检出率为1.82/万.其中艾滋病病人9例,死亡7例.海南省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和儋州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性接触感染为主,并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海南省HIV抗体阳性者的主要感染途径.结论海南省艾滋病将主要在性乱人群及吸毒人群中流行.应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作者:王敏;潘文利;何启亚;曾祥洁;邝继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镇痛在分娩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孕足月要求硬脊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40例,随机选不愿行硬脊膜外镇痛的40例为对照组. 结果①两组产妇在产程中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镇痛组活跃期显著短于未镇痛组(P<0.01).③两组新生儿 Apgar'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镇痛组镇痛有效率100%.结论硬脊膜外镇痛可以有效地减轻分娩中的疼痛,并且可以缩短产程,而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及新生儿Apgar's评分无影响,可以在临床应用.
作者:王粉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乡镇卫生院管理是当前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改革中的难点之一.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是乡镇卫生院停滞不前、举步艰难的症结所在.若要改变这种窘迫状况,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是唯一的出路.本文将重点剖析乡镇卫生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适应乡镇卫生院生存发展的管理方式,使其尽快走出低谷和困境.
作者:辜明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南康市有30个乡(镇),1998年以前,北片山区8个乡(镇)每年均有钩体病发生,基本处于流行状态,其他乡(镇)无病例报告.多年来,由于我们采取了以灭鼠,人群接种钩体菌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了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2001年我市没有发生钩体病.为了分析我市钩体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6~2001年我市钩体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陈厚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1999~2001年适龄参军男青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STD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结果 1999~2001年分别发现感染STD 54例、49例、41例;总淘汰率分别为2 .50%、2.33%、2.03%,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性道德观,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邵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因嵌甲所致的慢性甲沟炎,既往多采用拔甲术治疗,复发率高 . 本人近年来采用拔甲及嵌甲侧软组织契形切除,嵌甲部甲床破坏治疗慢性甲沟炎120例,疗效满意,无1例复发.现介绍手术方法如下.
作者:张天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目前传染病发病动态,掌握居民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推算出比较接近实际的发病水平,为制订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规划及防治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1年12月组织人员到大田镇开展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江苏省疟疾高发地区健康教育干预疟疾流行的效果.方法实验点实行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与对照点同时实施相同的防治措施,在不同人群中进行KAP调查和疫情监测,以掌握居民的疟防知识水平、自我保护和参与意识、疫情控制程度等变化情况.结果当地居民的防疟知识掌握率、防疟态度正确率和防疟行为良好率分别从干预前的27.51%、43.96%和50.39%提高到干预后的83.48%、92.95%和93.83%;对防治疟疾是社区的大家的共同责任及发热接受血检率等指标分别从干预前的20.22%和49.26%提高至干预后的75.37%和80.42%;露宿习惯从干预前的经常露宿率占39.55%下降至干预后的7.85%;疟疾发病率从干预前的57.54/万下降至干预后的23.81/万.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干预疟疾的流行,其效果确实,可作为疟疾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萍;金小林;高琪;顾亚萍;王伟明;周华云;李菊林;沈宝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骨科手术中度以上疼痛病人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诺昔康组(15例),Ⅱ组为吗啡组(15例),接受PCIA治疗 .使用一次性镇痛泵,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完成术后镇痛24h内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术后24h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与Ⅱ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24h内Ⅱ组出现副作用比Ⅰ组大(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PCIA 的镇痛效应与吗啡接近,且没有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
作者:吴信真;周德华;严兴福;欧阳碧山;石震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2000~2001年在本站性病门诊诊治的30例 尖锐湿疣,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益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喉源性咳嗽是感冒后期咽喉炎症引起的刺激性喉头发痒, 干咳无痰的一种病症,治疗不当常迁延难愈.笔者近年来运用自拟的疏风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咳嗽12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学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口服米索前列醇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0例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孕妇分为两组.A组105例口服米索混悬液,每2h1次,初起每次20ml,连续2次后改为40ml,直至出现规律宫缩后停药,否则服完200ml.B组105例同样条件的孕妇取米索50μg放入阴道后穹窿, 每3 h1次至规律宫缩,用药不得超过4次.结果两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85.71%和 88.57%(P>0.05),而B组出现的宫缩过频,胎儿宫内窘迫明显高于A组. 结论小剂量口服米索混悬液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方法.
作者:陈燕;黄永益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海口市城建局中老年人高血脂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酶法对海口市城建局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共119例进行血脂检测.结果高血脂检出率为56.3%,各年龄组40~、50~、≤60的检出率人别为:52.1%,55.6%,71.4%,男性高于女性,两性间差异非常显著(x2=17.4, P<0.01).结论高血脂在海口市城建局老年人中较常见,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体检,以促进预防及早期治疗.
作者:叶专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细辛对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灯盏细辛每日40ml静脉点滴15d治疗30 例肺心病患者,同时与43例未用此药的肺心病患者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变化.结果灯盏细辛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肺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灯盏细辛对于肺心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C信号转导途径调控NO和ET-1而起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丁毅鹏;林莉;何海武;蔡吕成;王小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小儿感染性疾病红细胞内锌原卟淋(Z PP)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小儿感染性疾病进行ZPP及血红蛋白(Hb) 、红细胞计数(RBC)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测定,以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感染组儿童ZP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MC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B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同性别之间ZPP、Hb、RBC、MC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炎、肺结核、肠炎的ZPP值较上呼吸道感染及皮肤感染患儿高,败血症患儿ZPP值高,Hb、RBC、M CV值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存在在铁代谢紊乱.应用ZPP筛查铁缺乏症时,应避免感染因素的干扰,ZPP也可作为儿童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作者:谢跃琦;向伟;陈桂芳;郭德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