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芳;野丽丽;白淑晶;朴美花;尤新
目的了解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及生存水平,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市、区、街道(乡)妇幼保健三级网及儿童生命监测系统收集资料,对1993~2000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3年为27.88‰,2000年为11.66‰,(X2=80.00,P<0.01).厦门市1993~200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腹泻,肺炎和腹泻呈下降趋势,早产、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畸形上升较明显.儿童死前均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死前就医、死前明确诊断、死于医疗保健机构者均达90%以上.结论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已达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水平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提高儿童生存水平的措施之一,全社会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作者:王小林;江瑞芬;杨梅凤;杨虹;张廉;林素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包括手术切口正常愈合和手术病人尽快康复.因此认真执行和全面落实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是避免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1-2].我院近几年来共做手术上万例,从未有因手术室的消毒隔离问题而造成感染,无菌合格率达100%.兹谈谈我们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李洁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儿童少年的贫血情况.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贫血诊断标准:3~6岁Hb值<110g/L,7~14岁Hb值<120g/L,,15岁以上男Hb值<130g/L,女Hb值<120g/L.结果 3~5岁儿童少年盆血率为21.11%,其中3~6岁贫血率为7.92%,7~15岁为23.73%,7岁组贫血率52.40%为高,14岁组贫血率5.05%为低,7~15岁随着年龄增长贫血率呈总体下降趋势,8岁组和10岁组男生贫血率明显高于女生,而14岁组女生贫血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海口港小学生贫血患病较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林丽燕;陈凯玲;李克雄;吴清扬;周昌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实验室大劣按蚊自然交配繁殖种群,为同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野外捕捉并在实验室人工交配繁殖至第61代的大劣按蚊,按不同雌雄比例先后顺序置于大、中、小三种不同型号的蚊笼中喂养、驯化、观察产卵情况并计算产卵数和孵化率.结果在大、中、小蚊笼内的分别驯化至第15、10和18代时成蚊卵的孵化率各达到82%、83.4%和80.7%,成功建立小蚊笼自然交配的大劣按蚊种群.结论经实验室驯化的大劣按蚊能够自然交配、产卵、繁殖,有助于建立实验室自然种群.
作者:王赛梅;王志光;梁启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氟桂利嗪为哌嗪类钙拮抗药,对血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能显著地改善脑循环及冠脉循环,还具有防止血管脆化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林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了解近年海口市部分酒店从业人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评价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选取海口市有代表性的六家酒店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 1999年六家酒店员工HBsAg总的携带率为4.59%(66/1437),其中服务人员2.26%(23/1017),行政人员10.23%(43/420);而2000年HBsAg总的携带率为3.10%(44/1418),其中服务人员为0.81%(8/982),行政人员为8.26%(36/436).结论经对酒店员工加强健康教育和落实卫生监督管理措施,收效明显.
作者:刘喜梅;吴瑞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为评价野生灵芝胶囊作为保健食品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进行检测.结果雌雄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21.5/kg体重,属无毒级;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天喂养试验未显示明显毒性.结论野生灵芝胶囊属安全性保健食品.
作者:林卫华;赵毓梅;郑定仙;黄业宇;王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IL-8在乙脑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6例乙脑患儿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L-8在不同病型的乙脑患者血及脑脊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极重型(血清:7.67±11.65ng/ml,脑脊液:3.12±0.02ng/ml)>重型(血清:3.57±1.70ng/ml,脑脊液:2.89±0.71ng/ml)>普通型(血清:2.28±2.34ng/ml,脑脊液:1.77±0.19ng/ml)>轻型(血清:1.81±0.01 ng/ml,脑脊液:1.03±0.01ng/ml),并在恢复期逐渐下降.同一型的血清和脑脊液中IL-8水平比较,前者高于后者,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8作为炎症细胞的趋化因子与乙脑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的检测对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d Virus,TT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本科77例住院人的血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TTV检测.结果检出11例TTV阳性患者.结论昆明地区肝病病人中存在TTv感染,感染率低于国内外水平.感染途径包括非肠道途径和肠道途径.
作者:张禄;牛英;陈琳;唐宝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泰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口给予小鼠0.135、0.270、0.810/kg@bw剂量的甘泰康30天后,以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小鼠DTH之足跖增厚法、Jeme改良玻片法测定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碳廓清试验分别测定受试物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试物组小鼠的DTH肿胀度明显增加,抗体细胞生成数显著增多,吞噬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甘泰康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周月婵;胡怡秀;丘丰;臧雪冰;刘秀英;胡余明;聂焱;吴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疟疾为海南高发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多为单纯间歇性冷热发作的表现,但个别病例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则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1年至1999年收治21例胃肠型疟疾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少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间收治的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共发生合并感染112例(53.8%),老年组28例,合并感染率为73.7%(28/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9.4%,84/170),P<0.01.感染发生部位以腹腔为主,其次是胆道、上呼吸道和肺部.112例中,有56例有前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4例接受过腹腔穿刺,所有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高于117.1μmol/L,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71.4%(80/112),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4.6%(14/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玉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以蚊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控制蚊虫是减少蚊媒病的一种有效方法,DDT、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的诞生,曾给蚊媒病的防治带来一线生机,但随着蚊媒抗药性的产生,这个幻想也随之破灭了,而且研制化学药物所需费用的高昂及使用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也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途径来控制蚊媒.
作者:支国舟;陈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的一般人群、HBsAg阳性者和临床肝炎患者中HDV感染现状.方法ELISA方法检测HDV相关的指标.结果一般人群HDV阳性率为1.29‰(2/1545);体检人群HBsAg携带者HDV阳性率为2.56%(9/352);临床肝炎HBsAg阳性患者HDV阳性率为5.03%(9/179),HBsAg阳性合并HAV、HCV感染肝炎患者的HDV阳性率为6.67%(2/30).结论广东地区一般人群HD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感染率(1.65‰);临床肝炎HBsAg阳性患者HDV感染率高于HBsAg携带者.
作者:黄平;刘家碧;叶高龙;林萍;陈伟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各危险因素与甲亢的关系.方法对三亚地区110例甲亢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亢发病与下列5因素关系密切:家庭年收入(OR=2.055)、食用碘盐(OR=2.133)、喜食海产品(OR=2.183)、感染(OR=2.382)、家庭生活事件(OR=3.017)结论家庭生活事件、感染、喜食海产品、食用碘盐、家庭年收入增高等是甲亢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家耿;陈志勇;林竹良;徐大修;杨海文;丁进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常州地区疟疫流行历史久远,解放后,经过政府和各级卫生工作人员的多年努力,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市、县、乡(镇)的疟疾镜检监测网络和相应的管理系统,这对侦查疟疾病例、监测疫情动态,分析流行趋势和制订防治对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疟疾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在当前疟疾发病率很低的状况下,疟疾防治和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防治措施.
作者:陈纪龙;冷瑞珍;管新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通过鼻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形成的飞沫传播,所致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5%,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40%,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其发病范围广,后果严重,目前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解西伦;张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防疫机构普遍推广应用乙脑疫苗以来,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乙脑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规律亦发生了变化.
作者:单萍秀;任秀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弗尼斯弧菌原名为产气河弧菌或河弧菌生物型Ⅱ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新的致病性弧菌之一,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2000年8月,我们在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工作中,从一餐饮业人员检出一株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经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符合弗尼斯弧菌定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登仁;王艳燕;黄桂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百白破疫苗是计划免疫中儿童必用的四种生物制之一,为三价混合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小儿患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我们在1998-2000年之间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对所管地段居委会及街道的婴幼儿进行了4 890人次的接种,其中出现7例无菌性局部红肿、硬块、化脓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荣;宋海华;符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