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基因蚊研究进展

支国舟;陈晓光

关键词:蚊媒病, 杀虫剂, 溴氰菊酯, 生命健康, 控制, 化学药物, 丝虫病, 抗药性, 登革热, 传染病, 污染, 蚊虫, 人民, 疟疾, 媒介, 环境, 费用, 防治, 方法
摘要:以蚊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控制蚊虫是减少蚊媒病的一种有效方法,DDT、溴氰菊酯等杀虫剂的诞生,曾给蚊媒病的防治带来一线生机,但随着蚊媒抗药性的产生,这个幻想也随之破灭了,而且研制化学药物所需费用的高昂及使用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也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途径来控制蚊媒.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江苏吴江市美洲钩虫种群调查及化疗研究

    目的开展有效化疗研究以控制吴江地区美洲钩虫病的流行.方法通过对美洲钩虫感染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比较不同化疗方案,选择和推广应用有效化疗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美洲钩虫感染占84.39%,混合感染占8.89%,美洲钩虫感染者的平均虫负荷为2.82条,家庭聚集性K值为0.56,G值为325.44.在噻嘧啶、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与甲苯咪唑伍用A组(3片)、甲苯咪唑与阿苯达唑联用B组(6片)、驱虫康I组、驱虫康Ⅱ组的阴转率分别为82.93%、95.74%、91.60%、95.74%、79.41%和88.71%.实验村的感染率下降91.13%,对照村的感染率下降13.37%,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防治试点的美洲钩虫感染率降至3.17%.结论采用连续选择性化疗方法控制美洲钩虫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值得在美洲钩虫流行区推广、应用.

    作者:梅火根;孙凤华;钱益新;曹汉钧;吴中兴;王柏荣;储金奎;徐人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吸虫病疫区交界地区设立疫情观察哨的效果评价

    在血吸虫病消灭地区、受外围血吸虫病疫区的影响,随着流动人群的增加,其交界地带必须会出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造成血吸虫病疫情的反弹,为控制外来传染源,我们选择沙洋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与潜江市(流行区)交界的永久、刘淌、彭河三个自然村作为实验区,每村设立一个血吸虫病疫情观察哨,对流动人群实施管理,配合血防部门进行查、治病和螺情监测、健康教育等,实施2年后,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作者:黄泽金;丁兆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口港儿童少年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儿童少年的贫血情况.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贫血诊断标准:3~6岁Hb值<110g/L,7~14岁Hb值<120g/L,,15岁以上男Hb值<130g/L,女Hb值<120g/L.结果 3~5岁儿童少年盆血率为21.11%,其中3~6岁贫血率为7.92%,7~15岁为23.73%,7岁组贫血率52.40%为高,14岁组贫血率5.05%为低,7~15岁随着年龄增长贫血率呈总体下降趋势,8岁组和10岁组男生贫血率明显高于女生,而14岁组女生贫血率明显高于男生.结论海口港小学生贫血患病较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儿童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林丽燕;陈凯玲;李克雄;吴清扬;周昌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口地区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谱及其耐药现状

    目的调查海口地区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谱及其耐药现状.方法采集近期海口地区门诊及住院病人泌尿生殖道标本185份,同时进行一般致病菌、淋球菌、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一般致病菌、解尿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4.08%、32.40%、27.00%和8.11%.解脲脲原体耐药率低的是美满霉素(3.3%),高者是壮观霉素(50.0%);人型支原体耐药率低的是强力霉素(2.0%),高者是壮观霉素(48.5%).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是丁胺卡那霉素(15.4%),高者是青霉素(100.0%).结论海口地区患者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谱广,其耐药率高,临床治疗应依药敏试验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欧阳范献;陈宁;张丽萍;张玉;陈允凤;林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厦门市1993~200O年儿童死因动态及生存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及生存水平,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市、区、街道(乡)妇幼保健三级网及儿童生命监测系统收集资料,对1993~2000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3年为27.88‰,2000年为11.66‰,(X2=80.00,P<0.01).厦门市1993~200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腹泻,肺炎和腹泻呈下降趋势,早产、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畸形上升较明显.儿童死前均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死前就医、死前明确诊断、死于医疗保健机构者均达90%以上.结论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已达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水平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提高儿童生存水平的措施之一,全社会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作者:王小林;江瑞芬;杨梅凤;杨虹;张廉;林素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L-8在乙脑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6例乙脑患儿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L-8在不同病型的乙脑患者血及脑脊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极重型(血清:7.67±11.65ng/ml,脑脊液:3.12±0.02ng/ml)>重型(血清:3.57±1.70ng/ml,脑脊液:2.89±0.71ng/ml)>普通型(血清:2.28±2.34ng/ml,脑脊液:1.77±0.19ng/ml)>轻型(血清:1.81±0.01 ng/ml,脑脊液:1.03±0.01ng/ml),并在恢复期逐渐下降.同一型的血清和脑脊液中IL-8水平比较,前者高于后者,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8作为炎症细胞的趋化因子与乙脑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的检测对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南省立克次体病研究概述

    立克次体是一类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天然寄生在各种吸血节肢动物和昆虫骀(如蜱、螨、虱、蚤等)体内,借此维持生存并分布在自然界的许多脊椎动物中.

    作者:许永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86~1999年珠海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掌握珠海市疟疾流行特点,为制定相应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疟疾分布情况分析珠海市1986~1999年疟疾流行趋势和特点.结果自80年代中期到现在,珠海市疟疾流行经历了低流行期、高流行期及有效控制期三个不同阶段,流动人口对于该地区疟疾的流行构成了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流动人口开展的疟疾防治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在流动人口登记或就业查询等方面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和查治工作.

    作者:谭爱军;黄利群;彭瑜;黄宏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1%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照药为3%阿昔洛韦乳膏.药物使用方法是外搽患处,一日5次,疗程7d.结果共治疗生殖器疱疹82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2±1.6d、3.2±1.5d和5.4±1.9d,对照组分别为3.1±1.4d、3.9±1.8d和6.2±1.7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7d的观察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例数分别为35例和31例,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病例的痊愈时间分别为6.1±1.4d和6.9±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1%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对于促使皮疹消退、减轻症状均优于3%阿昔洛韦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

    作者:陈明春;张军民;陈建浩;谭国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氟桂利嗪的临床新用途

    氟桂利嗪为哌嗪类钙拮抗药,对血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能显著地改善脑循环及冠脉循环,还具有防止血管脆化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林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及其免疫预防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通过鼻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形成的飞沫传播,所致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5%,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40%,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其发病范围广,后果严重,目前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解西伦;张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症肝炎合并感染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间收治的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共发生合并感染112例(53.8%),老年组28例,合并感染率为73.7%(28/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9.4%,84/170),P<0.01.感染发生部位以腹腔为主,其次是胆道、上呼吸道和肺部.112例中,有56例有前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4例接受过腹腔穿刺,所有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高于117.1μmol/L,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71.4%(80/112),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4.6%(14/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玉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儋州市1996~2000年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

    儋州市地处海南省西部,现有人口80万人.年平均气温为29.9℃,年降雨量为2 896.3mm.本市南部的几个乡镇,地形复杂,植被茂密,溪流纵横,有利传疟媒介孳生.但是近年来,我市增加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和防治力度,致使疟疾发病逐年减少.

    作者:羊金灵;林经盛;胡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各危险因素与甲亢的关系.方法对三亚地区110例甲亢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甲亢发病与下列5因素关系密切:家庭年收入(OR=2.055)、食用碘盐(OR=2.133)、喜食海产品(OR=2.183)、感染(OR=2.382)、家庭生活事件(OR=3.017)结论家庭生活事件、感染、喜食海产品、食用碘盐、家庭年收入增高等是甲亢的危险因素.

    作者:郑家耿;陈志勇;林竹良;徐大修;杨海文;丁进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昆明地区TTV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监测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d Virus,TT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本科77例住院人的血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TTV检测.结果检出11例TTV阳性患者.结论昆明地区肝病病人中存在TTv感染,感染率低于国内外水平.感染途径包括非肠道途径和肠道途径.

    作者:张禄;牛英;陈琳;唐宝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药物低抑菌浓度初步研究

    目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药敏试验低抑菌浓度(MIC).方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药物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式为:lgC=a+bA(C:药物浓度,A:吸光度,a,b:常数).当A趋近于零时,药物浓度C就是该药物的MIC,即:1gMIC=(A1/A21gC2-1gC1)/(A1/A2-1).通过该药物两种浓度C1、C2及其相应的吸光度值A1、A2就可以求出该药物的MIC,这样求得的MIC并非直接实验得出,而是由两个确定的药物浓度及相对应的吸光度值计算得出的.结果该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标本40株大肠埃希氏菌,3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3株铜绿假单孢菌.该方法和稀释法比较,回归方程分别为:Y本法=1.03X+2.79(N=40),Y本法=1.03X+3.05(N=35),Y本法=1.14X+0.67(N=3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90和0.9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张淑芳;野丽丽;白淑晶;朴美花;尤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包括手术切口正常愈合和手术病人尽快康复.因此认真执行和全面落实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是避免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1-2].我院近几年来共做手术上万例,从未有因手术室的消毒隔离问题而造成感染,无菌合格率达100%.兹谈谈我们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李洁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武汉市进口食品、化妆品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决定,做好进口食品、化妆品的监督检验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等的规定,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湖北局)近日对武汉市的各大商场、超市、专卖店、美容院等七十余家进行了调查,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石长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江苏省常州市1990~2000年疟疾疫情分析报告

    常州地区疟疫流行历史久远,解放后,经过政府和各级卫生工作人员的多年努力,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市、县、乡(镇)的疟疾镜检监测网络和相应的管理系统,这对侦查疟疾病例、监测疫情动态,分析流行趋势和制订防治对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疟疾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在当前疟疾发病率很低的状况下,疟疾防治和监测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防治措施.

    作者:陈纪龙;冷瑞珍;管新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左房血栓的价值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左房血栓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探讨影响左房血栓形成的因素.方法收集20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资料,分为血栓组与无血栓对照组,分析左房血栓形成与年龄、左房大小、房颤、二尖瓣口面积及二尖瓣返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组左房较大,心房纤颤发生率明显增高,二尖瓣狭窄程度重,返流量明显小,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能检出大部分左房血栓.左房血栓的形成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左房增大、二尖瓣狭窄及返流量明显相关.

    作者:林凌;杨炳昂;钟文津;刘起珠;黄秋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