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例临床分析

程金凤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临床综合症, 急性合并症, 临床分析, 胰岛素, 高血糖, 体内, 内科, 急症
摘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首要改变的临床综合症,是糖尿病(DM)的急性合并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我院1993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27例DKA.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肝炎合并感染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间收治的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8例重型肝炎患者共发生合并感染112例(53.8%),老年组28例,合并感染率为73.7%(28/38),明显高于非老年组(49.4%,84/170),P<0.01.感染发生部位以腹腔为主,其次是胆道、上呼吸道和肺部.112例中,有56例有前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4例接受过腹腔穿刺,所有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高于117.1μmol/L,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71.4%(80/112),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4.6%(14/9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型肝炎感染的发生率很高,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有效地控制感染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玉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南省首次从餐饮业人员分离出产色素弗尼斯弧菌

    弗尼斯弧菌原名为产气河弧菌或河弧菌生物型Ⅱ型,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公认的新的致病性弧菌之一,主要引起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2000年8月,我们在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工作中,从一餐饮业人员检出一株产色素的革兰氏阴性弧菌,经初步鉴定其生物学性状符合弗尼斯弧菌定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登仁;王艳燕;黄桂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浅谈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包括手术切口正常愈合和手术病人尽快康复.因此认真执行和全面落实好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是避免交叉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1-2].我院近几年来共做手术上万例,从未有因手术室的消毒隔离问题而造成感染,无菌合格率达100%.兹谈谈我们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的措施和体会.

    作者:李洁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1%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照药为3%阿昔洛韦乳膏.药物使用方法是外搽患处,一日5次,疗程7d.结果共治疗生殖器疱疹82例,其中试验组42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的止疱时间、开始结痂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2.2±1.6d、3.2±1.5d和5.4±1.9d,对照组分别为3.1±1.4d、3.9±1.8d和6.2±1.7d,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7d的观察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例数分别为35例和31例,两组的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病例的痊愈时间分别为6.1±1.4d和6.9±1.2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期间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1%喷昔洛韦乳膏治疗生殖器疱疹对于促使皮疹消退、减轻症状均优于3%阿昔洛韦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药物.

    作者:陈明春;张军民;陈建浩;谭国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恶性疟原虫pGST-HT1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目的构建pGST-HT1融合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基因扩增,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证实HT1片段已克隆到pGSTag的EcoRI和SalI位点之间.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后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82000处出一条新生蛋白带,与HT1/GST(56/26)融合蛋白大小一致,提示成功表达HT1融合蛋白.Western印迹杂交结果也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82000处出现阳性着色条带.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pGST-HT1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出HT1融合蛋白,为HT1蛋白功能和免疫原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劲;叶苓;余新炳;魏泉德;吴忠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氟桂利嗪的临床新用途

    氟桂利嗪为哌嗪类钙拮抗药,对血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能显著地改善脑循环及冠脉循环,还具有防止血管脆化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

    作者:林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亚市农村育龄期妇女HbsAg携带状况调查

    目的初步了解三亚市农村地区育龄妇女HBsAg携带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PS方法抽样,入户逐项调查和采血,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用SPSS 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亚市农村育龄妇女HBsAg阳性率为15.4%.该人群HBsAg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小,与不同居住地、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无显著联系,但与早婚、小龄(15~19岁)多育有关系.结论三亚市农村育龄妇女GB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平均水平(9.75%)及全国孕妇人群HBsAg阳性率(10%~15%);早婚、小龄多育是携带HBsAg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竹良;吕重庆;邢海林;林觉干;丁进顺;潘孝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南省三市县登革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海南经过两个型别DGV2(登革2型病毒)、与DGV3(登革3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之后,人群中抗体状况,探讨人群对登革病毒的免疫屏障.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相关抗体者,阳性抗体者用同样方法检测乙脑抗体,排除交叉免疫的可能性.结果从流行区275份标本中,查获DGV3抗体31份,占11.27%;检获DGV2抗体53份,占19.27%,从非流行区的54份标本中,检获DGV3抗体4份,占7.40%,检获DGV2抗体3份,占3.70%.未检获DGV1与DGV2抗体.结论 DGV3流行后17~20年,DGV2流行后8~10年,人群中仍可查获相应抗体;所有人群未查获DGV1与DGV4抗体.

    作者:黎正伦;陈玉本;符艳;曾祥洁;邝继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肠型疟疾21例临床分析

    疟疾为海南高发的虫媒传染病,临床上多为单纯间歇性冷热发作的表现,但个别病例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则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1年至1999年收治21例胃肠型疟疾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作者:赵少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厦门市1993~200O年儿童死因动态及生存水平分析

    目的了解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变化及生存水平,提高儿童的生命质量及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方法 通过市、区、街道(乡)妇幼保健三级网及儿童生命监测系统收集资料,对1993~2000年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3年为27.88‰,2000年为11.66‰,(X2=80.00,P<0.01).厦门市1993~2000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先天畸形、腹泻,肺炎和腹泻呈下降趋势,早产、出生窒息、先天畸形呈上升趋势,其中先天畸形上升较明显.儿童死前均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死前就医、死前明确诊断、死于医疗保健机构者均达90%以上.结论厦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已达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水平是社会的需求,也是提高儿童生存水平的措施之一,全社会都应重视这项工作.

    作者:王小林;江瑞芬;杨梅凤;杨虹;张廉;林素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琼海市2000年公共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饮食服务行业中的公共餐饮具消毒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就餐者的健康.因此,公共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也是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琼海市卫生防疫站于2000年1~12月份对全市21个乡镇568间饮食店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莫传文;郑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甘泰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泰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口给予小鼠0.135、0.270、0.810/kg@bw剂量的甘泰康30天后,以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小鼠DTH之足跖增厚法、Jeme改良玻片法测定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碳廓清试验分别测定受试物对小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试物组小鼠的DTH肿胀度明显增加,抗体细胞生成数显著增多,吞噬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甘泰康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作者:周月婵;胡怡秀;丘丰;臧雪冰;刘秀英;胡余明;聂焱;吴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吸虫病疫区交界地区设立疫情观察哨的效果评价

    在血吸虫病消灭地区、受外围血吸虫病疫区的影响,随着流动人群的增加,其交界地带必须会出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造成血吸虫病疫情的反弹,为控制外来传染源,我们选择沙洋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与潜江市(流行区)交界的永久、刘淌、彭河三个自然村作为实验区,每村设立一个血吸虫病疫情观察哨,对流动人群实施管理,配合血防部门进行查、治病和螺情监测、健康教育等,实施2年后,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作者:黄泽金;丁兆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南省性罪错妇女11年性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11年来性罪错人员性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掌握性病在性罪错妇女中流行的特点,为政府部门对性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年元月至2000年12月海南省妇女收容教育所被收教的性罪错妇女进行性病检查,统计其各种性病的发病人数,然后进行分析.结果 11年中共收教4780人,其中感染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尖锐湿疣、梅毒、生殖器疱疹、HTV共2967例,阳性率为62.07%,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1826例(38.20%)、淋病469例(9.81%)、梅毒414例(8.7%)、尖锐湿疣246例(5.14%)、生殖器疱疹11例(0.23%)、HTV阳性1例(0.02%).结论性罪错妇女六种性病的患病率很高,达62.07%,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为其主要病种,淋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梅毒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尖锐湿疣基本稳定,其流行特点值得我们重视.

    作者:杨斌;赖声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疾病及其免疫预防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是引起小儿严重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通过鼻咽部和呼吸道分泌物形成的飞沫传播,所致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在发达国家为5%,在发展中国家可高达40%,是引起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其发病范围广,后果严重,目前已成为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解西伦;张秀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麻疹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为对麻疹疑似病例作出科学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 1992年以来收集到的187例麻疹疑似病例检测IgM抗体阳性率为45.5%,其中2~6岁阳性率高(52.6%),19例麻疹疑似病例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0.1%,说明麻疹疑似病例中有相当部分为风疹病例.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的占21.2%.结论麻疹疑似病例不能单以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应通过实验室检测IgM抗体才能准确诊断.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防止病例发生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立文;林春燕;马焱;孙莲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劳动医学》杂志明年起更名为《环境与职业医学》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西首次检出鼠疫菌情况分析

    广西自1866年至1947年的81年间,曾在44个县(市)发生过63年次人间鼠疫流行.经过53年的静息期后于2000年7月中旬在隆林县暴发了鼠间鼠疫流行并波及人间,分离出首株鼠疫杆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周树武;林新勤;泰石英;张丽云;黄建财;罗寿军;林蓉;黄凤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IL-8在乙脑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6例乙脑患儿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L-8在不同病型的乙脑患者血及脑脊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极重型(血清:7.67±11.65ng/ml,脑脊液:3.12±0.02ng/ml)>重型(血清:3.57±1.70ng/ml,脑脊液:2.89±0.71ng/ml)>普通型(血清:2.28±2.34ng/ml,脑脊液:1.77±0.19ng/ml)>轻型(血清:1.81±0.01 ng/ml,脑脊液:1.03±0.01ng/ml),并在恢复期逐渐下降.同一型的血清和脑脊液中IL-8水平比较,前者高于后者,但统计学未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IL-8作为炎症细胞的趋化因子与乙脑的发病有密切关系.血及脑脊液中IL-8水平的检测对判断病情轻重,指导临床用药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明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接种百白破疫苗引起无菌性红肿、化脓7例

    百白破疫苗是计划免疫中儿童必用的四种生物制之一,为三价混合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小儿患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我们在1998-2000年之间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对所管地段居委会及街道的婴幼儿进行了4 890人次的接种,其中出现7例无菌性局部红肿、硬块、化脓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春荣;宋海华;符丽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