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定期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

田宁强;苏云涛;陈西洲;刘飞;黄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呼吸道细菌定植,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宝鸡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情况,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结果 本组患者LABC的发生率为29.31%(17/58),细菌检出率前三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29.41%)、流感嗜血杆菌(23.53%)和铜绿假单胞菌(17.65%);LABC组患者吸烟指数≥400的比例为47.06%,明显高于无LABC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BC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7.4)mg/L、(124.3±44.6)pg/mL、(25.5±8.2)pg/mL,明显高于无LABC组的(11.2±6.5)mg/L、(91.8±35.2)pg/mL、(18.7±7.0)pg/mL,FEV1/预计值、FEV1/FVC分别为(54.6±4.2)%、(53.9±5.4)%,均低于无LABC组的(60.3±5.1)%、(59.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并加重患者肺功能的损害.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来源、不同炮制方法的补骨脂对成骨细胞SaOS-2骨形成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不同炮制方法的补骨脂对成骨细胞SaOS-2骨形成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补骨脂给药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SaOS-2细胞,给药组分别给予不同批次、不同炮制方法的补骨脂(100 mg/L),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骨钙素(OTC)及Ca2+含量;茜素红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结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来源的补骨脂均能显著促进SaOS-2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制补骨脂、清炒补骨脂、雷公补骨脂、盐炙补骨脂及补骨脂生品各组的细胞增殖率依次为(118.01±0.38)%、(118.00±0.76)%、(121.01±0.88)%、(120.21±0.78)%、(117.21±0.78)%,ALP活性分别为(909.52±33.44)U/g、(915.45±23.04)U/g、(927.89±23.29)U/g、(938.52±23.94)U/g、(900.52±23.94)U/g,Ca2+的分泌分别为(182.79±5.72)mg/L、(183.74±6.01)mg/L、(185.89±7.23)mg/L、(187.79±6.01)mg/L、(180.79±6.01)mg/L,OTC的分泌分别为(15.41±0.77)μg/L、(15.42±0.56)μg/L、(15.40±0.68)μg/L、(15.58±0.68)μg/L、(15.41±0.68)μg/L,细胞矿化结节数依次为(10.52±0.77)个、(10.55±0.65)个、(10.59±0.47)个、(10.74±0.77)个、(10.50±0.77)个,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100.00±0.53)%、(411.62±15.46)U/g、(25.25±1.47)mg/L、(11.41±0.63)μg/L、(4.20±0.60)个]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补骨脂和盐炙补骨脂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21.01±0.88)%、(120.21±0.78)%,明显高于补骨脂生品的(117.21±0.78)%,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盐炙补骨脂与补骨脂生品的ALP活性[(938.52±23.94)U/g vs(900.52±23.94)U/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骨脂药材的来源对其促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无明显影响;补骨脂药材经炮制后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较生品更优.

    作者:杨健;陆定艳;彭潇;董莉;沈艳珍;李勇军;席晓岚;刘亭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五例并文献复习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ulmonary tumor 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PTTM)是肿瘤患者一种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肿瘤细胞栓塞肺循环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不完全等同于肿瘤栓子引起的肺栓塞,常为肿瘤的首发表现.该病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及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合并贫血及消瘦等肿瘤消耗症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国外报道的多为死后尸检病例.本文根据我院对该病的诊治经验,结合文献给予报道,希望能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马苗;苗立云;丁晶晶;蔡后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已经确诊为脑膜炎的患儿12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各61例,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CRP、IL-6、PCT水平,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及细菌性脑膜炎组受检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3.53±0.46)mg/L、(10.94±1.27)mg/L和(60.76±7.34)mg/L,PCT水平分别为(0.31±0.04)ng/mL、(0.32±0.03)ng/mL和(5.73±0.72)ng/mL,IL-6水平分别为(4.32±0.47)ng/mL、(8.74±1.05)ng/mL和(118.65±13.75)ng/mL,CRP阳性率分别为0、9.84%和78.69%,PCT阳性率分别为0、8.20%和75.41%,IL-6阳性率分别为0、11.48%和73.7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及CRP、IL-6、PCT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及CRP、IL-6、PCT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IL-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72%,Youden指数为0.8524,阴性预测值为96.43%,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IL-6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8.52%,阳性预测值为89.39%,与各指标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清CRP、PCT、IL-6水平及阳性率较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好.

    作者:宁沛雯;候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从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165例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80例和单纯H型高血压组(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患者的血浆中血栓素(TXB2)[(135.6±31.6)pg/mL vs(102.6±30.3)pg/mL]、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18±6)μg/L vs(13±4)μg/L]、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活性[(14.63±5.62)%vs(8.41±4.71)%]、凝血酶原时间(PT)[(7.6±0.5)s vs(12.2±0.4)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3)s vs(31±4)s]、血浆纤维蛋白原(Fbg)[(7.4±2.3)g/L vs(5.3±2.1)g/L]、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0.34±0.07)IU/mL vs(0.22±0.08)IU/mL]、D-二聚体(D-Dimer)[(0.98±0.28)mg/L vs(0.61±0.24)mg/L]及血栓调节蛋白(TM)[(25.7±3.7)μg/L vs(19.4±3.5)μ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血小板活性和凝血功能变化,这可能与H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心脑血管事件有关,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误诊为克罗恩病的非特异性小肠溃疡一例

    非特异性小肠溃疡(nonspecific small bowel ulcers)是一类原因不明的位于十二指肠以远到回肠之间的单发或多发的溃疡性疾病[1].该病病因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普通的胃、肠镜检查不能发现小肠病变,故临床诊断困难,极易误诊及漏诊.

    作者:郁冰清;汤绍辉;邹雪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胃腺癌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四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胃腺癌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理科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4例胃腺癌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碰撞瘤患者年龄56~83岁(中位年龄69.5岁),术前均行胃镜活检,2例活检病理诊断腺癌,2例活检病理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病例活检均只发现1种恶性肿瘤成分,漏诊另1种恶性肿瘤成分.4例病例终均接受胃切除手术治疗,手术距离活检时间15 d~1年.术后3例病理诊断为腺癌合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腺癌合并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结论 胃碰撞瘤为少见病例,临床及影像资料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漏诊而影响治疗决策.

    作者:郑春暖;苏海燕;吴文乔;蔡丽生;沈洪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影像组学的兴起及其应用进展

    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是指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获得的医学图像中提取和分析大量高通量的成像特征,来评估获得高度保真的肿瘤表型,从而定量地揭示图像与肿瘤异质性之间的关联.目前关于影像组学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诸多的显著成果.本文主要对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临床上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作者:刘超;鲁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腰椎后路术后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引起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东莞市中医院脊柱骨科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术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例存在术后手术切口早期感染者为早期切口感染组,其余409例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引起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72.73%vs 36.67%)、合并高血压(36.36%vs 13.45%)、术后血红蛋白<90 g/L(81.82%vs 31.76%)、手术节段≥3个(72.73%vs 31.78%)、术中出血量≥1000 mL(63.64%vs 21.76%)、手术时间≥3 h(81.82%vs 31.30%)、间断缝合(72.73%vs 35.45%)、术后引流管放置>5 d(81.82%vs 14.43%)的比例比较,早期切口感染组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节段≥3个、引流管放置超过5 d是引起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手术节段数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余伟宏;冯永洪;王新强;邓锐斌;黎贺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癫痫患儿的服药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调查癫痫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6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调查癫痫患儿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情况,同时干预前后采用癫痫患儿生活质量量表(QOLCE)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 56例患儿的用药依从率为69.64%;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用药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QOLCE评分为(77.92±8.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1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用药依从性普遍不佳,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许玉贤;李杨;李婕妤;林安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直肠使用双氯芬酸钠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直肠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不同给药时段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EMBASE、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直肠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剂预防PE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70年至2017年10月.由两位研究人员单独挑选RCT、提取数据、评估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χ2检验用于所纳入随机对照试验的异质性分析,漏斗图用于评估发表偏倚情况.结果 共纳入11篇共1838例患者.双氯芬酸钠组预防PEP(OR=0.31,95%CI:0.22~0.44)、高淀粉酶血症(OR=0.57,95%CI:0.35~0.93)、术后疼痛(OR=0.24,95%CI:0.11~0.54)的效果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给药时段的亚组分析,T1组(术前)和T2组(术后)PE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OR=0.21,95%CI:0.12~0.39;OR=0.39,95%CI:0.25~0.5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直肠给药双氯芬酸钠栓剂预防PEP的漏斗图欠对称,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剂可有效地预防PEP、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疼痛.

    作者:赖仕勋;熊瑶;冯淑芬;韦宏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sFlt-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7例,其中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63例,中期肾功能损害43例,晚期肾功能损害21例,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sFlt-1、尿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结果 晚期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的血sFlt-1和尿蛋白分别为(37.41±7.11)g/L和(7.56±0.81)g/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8.55±2.10)g/L和(1.20±0.70)g/24 h]、早期肾功能损害组[(29.64±5.54)g/L和(2.80±0.61)g/24 h]和中期肾功能损害组[(30.15±6.22)g/L和(4.41±0.70)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肾功能损害组患者的血TNF-α、IL-6和hs-CRP分别为(482.84±60.44)pg/mL、(50.24±22.27)pg/mL和(35.57±12.8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16±20.03)pg/mL、(13.21±4.15)pg/mL、(7.64±1.41)mg/L]、早期肾功能损害组[(214.64±45.54)pg/mL、(22.84±5.24)pg/mL、(12.24±4.50)mg/L]和中期肾功能损害组[(354.22±52.17)pg/mL、(35.03±10.16)pg/mL、(22.87±9.2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Flt-1与TNF-α、IL-6和hs-CRP呈正相关(r=0.341、0.322和0.310,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387,P<0.05),而与尿蛋白无明显关系(r=0.122,P>0.05).结论 sFlt-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表达升高,与患者病情程度、炎症因子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涛;冯晓晨;纪玲玲;肖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医护综合健康指导在冠心病监护病房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医护综合健康指导在冠心病监护病房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1~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208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医生与护士结合的综合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留置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留置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延长[(83.96±4.38)h vs(63.24±7.08)h],对留置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升高[(52.98±2.87)分vs(39.04±4.58)分]、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25.22±2.32)分vs(17.94±2.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并发症静脉炎、肿胀、堵管、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3.8%和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13.5%、14.4%和12.5%,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患者中实施医护综合健康指导可以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减轻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减少留置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临床宣教模式.

    作者:吴彩虹;冯高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三血管气管切面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中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胎儿主动脉弓异常73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分析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中的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胎儿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有特征性声像图的改变: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11例,主动脉弓缩窄1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双主动脉弓1例.结论 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生旭;汪荣华;童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液相芯片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液相芯片技术在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7年1~6月已确诊的各类地贫基因型患者血液标本832份,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同时采用跨越断裂点PCR法(Gap-PCR)对α缺失型进行验证,采用PCR反点膜杂交法(PCR-RDB)对α和β突变型进行验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若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则用基因测序作终验证.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9.199%,总Kappa值为0.982,液相芯片法出现黄区或灰区标注的结果,使用分析软件进行人工判读后,一致率达到100%.结论 液相芯片技术能同时检测α地贫缺失型和α、β地贫突变型,适合大批量标本运作,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黄培坚;邓文成;尹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ESWL术后即刻PCNL在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即刻经皮肾镜取石(PCNL)治疗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ESWL术后即刻PCNL治疗的119例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部分鹿角形肾结石86例,完全鹿角形肾结石33例,结石直径2.1~6.7 cm.采用对目标肾盏、与目标肾盏平行肾盏、分支细长肾盏内结石先行ESWL而后即刻PCNL治疗,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清石率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19例131侧肾鹿角形结石中有126侧肾结石接受该治疗方案,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脏通道并取石,118侧肾完成一期手术,8侧肾因故改二期手术.一期单通道取石108侧(85.7%),双通道取石18侧(14.3%);一期手术中有6例行二期手术,共14侧接受二期手术,取净8侧,一期结石取净率为78.6%(99/126),两期结石清除率为84.9%(107/126);手术时间60~210 min,平均103 min;术后输血5例,发热(>38.5℃)3例,尿外渗1例,均对症处理治愈,无内脏损伤.结论 ESWL术后即刻PCNL治疗无积水鹿角形肾结石具有疗效好、安全、微创的优点.

    作者:晁亮;吴永第;仇兰香;张春红;徐玉梅;王军起;谢叔良;上官卓华;孙家庆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减数分裂特异性基因Rec8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Rec8是细胞减数分裂特异性基因,属于肿瘤/睾丸抗原CTAs,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和转移等有关.研究发现Rec8在不同的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不同,在p53突变放射抗性淋巴瘤、恶性胃肠道基质肿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结直肠癌中表现为促进肿瘤发生,而在甲状腺癌、EB病毒相关胃癌和下咽癌中表现为潜在的抑癌基因.进一步研究Rec8在肿瘤中的作用对肿瘤治疗方法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慧林;胡喆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改良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技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改良的常温流动根管充填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4~7月因各型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来南京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80例患者的88颗患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颗牙,所有牙均采用两次法完成根管治疗.试验组以改良法GuttaFlow+单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以AH plus根管封闭剂+热牙胶连续波技术充填根管.比较两种根管充填方法的充填时间、术中及术后的疼痛发生率、根管充填的恰填率和超填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每根管充填时间为40~69 s(平均48 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2~111 s(平均76 s),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4.55%和15.9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9%和36.3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恰填率和超填率分别为95.83%和2.08%,分别与对照组的91.84%和7.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常温流动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充填时间短,术中及术后疼痛发生率低,充填质量与热牙胶连续波充填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俊亮;黎景景;高雅凡;钱雅洁;杨卫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BIS监测下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丙泊酚或(和)七氟醚麻醉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及麻醉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1~8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及丙泊酚联合七氟醚组(C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插人喉罩后5 min(T3)、手术切皮(T4)、术中20 min(T5)和拔除喉罩时(T6)时间点的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的时间,术中知晓、术后喉痉挛、恶心、呕吐情况和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T4时S组与P组MAP比较,P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S组与C组、P组的BIS比较,C组下降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S组与P组、C组比较,P组快,C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方面,C组与P组、S组比较,C组均为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与P组比较,S组躁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呼吸恢复较快、苏醒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均快,术后躁动率低,结合BIS作为小儿麻醉深度监测,可为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提供科学、可靠的麻醉方法.

    作者:郭翠容;陆立仁;甘志勇;区梅芬;何碧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6年髓外多部位复发一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移植后复发率高,多于1 年内出现,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于移植后6 年髓外多部位复发,从髓外复发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对移植后髓外复发的了解.

    作者:郑洁蓉;孟凡珂;李丹;廖凯权;黄凯凯;曾慧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离心条件对Sysmex HISCL-5000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

    目的 通过Sysmex 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不同离心条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血清浓度,探讨不同离心条件对Sysmex HISCL-5000检测HBsAg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浓度和低浓度HBsAg阳性血清(浓度已知)10μL,分别加入连续密度梯度的HBsAg阴性血清中,每份阴性血清1.5 mL,充分混匀,利用Sysmex HISCL-5000检测各样本浓度,分别作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将上述样本分别置于5000×g 20 min和10000×g 10 min离心处理,利用Sysmex HISCL-5000分别检测离心处理后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上层和下层HBsAg浓度,分析血清密度、离心条件及分布位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另外选取高低两个浓度HBsAg阳性血清标本,放置在EP管中,分别进行立即离心和放置24 h后离心,离心条件10000×g 20 min,比较HBsAg的检测结果,分析EP管对HBsAg的吸附影响.结果 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5000×g 10 min与10000×g 20 min离心前后HBsAg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HBsAg上层浓度变化与血清比重均无相关性;10000×g 20 min下层混合前后HBsAg浓度分别为(0.54±0.01)IU/mL和(0.62±0.01)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后HBsAg明显高于混合前,而放置同样可以降低HBsAg的浓度,即放置过程中EP管可对HBsAg有少量的吸附.结论 血清密度、放置时间对Sysmex HISCL-5000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浓度影响较弱;而高离心力会导致HBsAg浓度下降明显.因此对HBsAg弱阳性血清标本在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应进行常规离心复查.

    作者:于帅;盛爱珍;刘兆宇;刘双;丛琳;陈龙琴;匡慧慧;肖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