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亮;黎景景;高雅凡;钱雅洁;杨卫东
目的 探讨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行中孕期产前超声筛查中经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胎儿主动脉弓异常73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分析在三血管气管切面中的超声表现.结果 本组胎儿在三血管气管切面均有特征性声像图的改变: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11例,主动脉弓缩窄11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双主动脉弓1例.结论 三血管气管切面对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生旭;汪荣华;童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下颌歪斜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42例下颌歪斜患者的诊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分别于矫治前后测量22例替牙期患者和20例恒牙列期患者的髁突高度、前后径、内外径,下颌支高度,髁突内、外突点距离,下颌角点距离,髁突大横截面积,髁突前、后斜面长度和髁突前、后斜面倾斜角.结果 治疗前,替牙期患者偏斜侧的髁突前斜面长度[(6.75±1.01)mm]和倾斜角[(54.20±4.17)°]均小于对侧[(7.03±0.96)mm和(55.23±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偏斜侧和对侧的各项测量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侧治疗后的髁突前斜面长度[(6.92±1.06)mm]和倾斜角[(55.08±2.20)°]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恒牙列期患者偏斜侧的髁突高度[(20.25±1.02)mm]、髁突内外径[(18.30±2.16)mm]和下颌支高度[(56.16±2.78)mm]均小于对侧[(22.21±2.23)mm、(19.94±1.75)mm和(58.85±3.37)mm],髁突后斜面长度[(8.41±0.79)mm]和倾斜角[(49.46±2.15)°]均大于对侧[(7.10±1.01)mm和(47.15±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偏斜侧和对侧的各项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歪斜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操作便捷,可明显改善患者面部外形,疗效显著,对于替牙期和恒牙列期患者均适用.
作者:李洪;林伯杰;梁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门诊复查时采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家庭功能评估量表(APGAP)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男性心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女性[(52.84±12.91)分vs(47.11±11.02)分,P<0.05],年龄小的患者生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年龄大的患者[(53.92±13.27)分vs(48.07±12.76)分,P<0.05],文化程度越高的患者心理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5),入院时心功能正常的患者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心功能差的患者(P<0.05),入院次数少的患者心理和生理领域生活质量得分高于次数多的患者[(49.87±13.16)分vs(44.01±12.73)分,P<0.05;(53.27±11.38)分vs(48.49±11.01)分,P<0.05],有医保的患者生活质量四个领域得分均高于自费患者(P<0.05);家庭功能障碍和焦虑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得分越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费支付方式、入院时心功能、焦虑状态和家庭功能是AMI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综合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经济状况、支付方式、入院次数、入院时心功能等是AMI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焦虑状况和家庭功能与AMI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苗婷;张新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琼海市死因水平、变化趋势和期望寿命,以期客观科学地评价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和死因漏报调查子系统收集经过审核的本辖区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死亡的常驻人口和2014年漏报调查资料进行疾病分类,分析死亡率、死亡构成、死亡顺位和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4-2017年平均死亡率为6.01‰(标化死亡率为3.28‰),男性比女性高,分别为6.47‰(标化死亡率为3.48‰)和5.50‰(标化死亡率为2.68‰);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1岁组有个小高峰,60岁后升高幅度增加.前五位分别为心脏病(20%)、脑血管病(18.3%)、呼吸系统疾病(17.7%)、恶性肿瘤(17.6%)、损伤与中毒(5.8%);男性顺位是恶性肿瘤(21.3%)、心脏病(19.2%)、脑血管病(18.8%)、呼吸系统疾病(16.0%)、损伤与中毒(7.0%);女性是心脏病(20.9%)、呼吸系统疾病(19.9%)、脑血管病(17.5%)、糖尿病(5.6%)和损伤与中毒(4.4%).<1岁组首发疾病是围生期疾病(53.2%);1~4岁组、5~14岁和15~34岁是损伤与中毒(30.8%、52.7%、46.0%);35~59岁和60~74岁是恶性肿瘤(40.7%和28.4%);>75岁组为呼吸系统疾病(24.8%).心脏病的首发病种是急性心梗、脑血管病是脑出血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是肝癌、损伤中毒是交通事故.本市2014年常驻人口校正的平均期望寿命是77.72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是74.90岁和81.09岁.结论 本市死因监测结果基本反映当地死亡水平,但仍需加大监测力度,加强能力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提高死因推断.
作者:颜李丽;王春雨;符芳敏;王会宽;符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丙泊酚或(和)七氟醚麻醉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中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及麻醉复苏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择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1~8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及丙泊酚联合七氟醚组(C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插人喉罩后5 min(T3)、手术切皮(T4)、术中20 min(T5)和拔除喉罩时(T6)时间点的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喉罩的时间,术中知晓、术后喉痉挛、恶心、呕吐情况和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T4时S组与P组MAP比较,P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S组与C组、P组的BIS比较,C组下降较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呼吸恢复时间S组与P组、C组比较,P组快,C组次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方面,C组与P组、S组比较,C组均为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S组与P组比较,S组躁动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呼吸恢复较快、苏醒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均快,术后躁动率低,结合BIS作为小儿麻醉深度监测,可为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提供科学、可靠的麻醉方法.
作者:郭翠容;陆立仁;甘志勇;区梅芬;何碧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小儿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西安市儿童医院儿科已经确诊为脑膜炎的患儿12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各61例,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6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受检者的血清CRP、IL-6、PCT水平,分析三者联合检测对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及细菌性脑膜炎组受检者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3.53±0.46)mg/L、(10.94±1.27)mg/L和(60.76±7.34)mg/L,PCT水平分别为(0.31±0.04)ng/mL、(0.32±0.03)ng/mL和(5.73±0.72)ng/mL,IL-6水平分别为(4.32±0.47)ng/mL、(8.74±1.05)ng/mL和(118.65±13.75)ng/mL,CRP阳性率分别为0、9.84%和78.69%,PCT阳性率分别为0、8.20%和75.41%,IL-6阳性率分别为0、11.48%和73.77%.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及CRP、IL-6、PCT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血清CRP、IL-6水平及CRP、IL-6、PCT阳性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IL-6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6.72%,Youden指数为0.8524,阴性预测值为96.43%,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IL-6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8.52%,阳性预测值为89.39%,与各指标单独检测及两两联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清CRP、PCT、IL-6水平及阳性率较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小儿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好.
作者:宁沛雯;候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引起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东莞市中医院脊柱骨科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术的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1例存在术后手术切口早期感染者为早期切口感染组,其余409例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引起手术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60岁(72.73%vs 36.67%)、合并高血压(36.36%vs 13.45%)、术后血红蛋白<90 g/L(81.82%vs 31.76%)、手术节段≥3个(72.73%vs 31.78%)、术中出血量≥1000 mL(63.64%vs 21.76%)、手术时间≥3 h(81.82%vs 31.30%)、间断缝合(72.73%vs 35.45%)、术后引流管放置>5 d(81.82%vs 14.43%)的比例比较,早期切口感染组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节段≥3个、引流管放置超过5 d是引起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手术节段数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余伟宏;冯永洪;王新强;邓锐斌;黎贺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胰岛素泵是一种小型可随身携带的胰岛素自动输注装置.其采用人工智能控制,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的方式,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1],通过个性化参数设置,除了在1 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应用外,尤其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其能更平稳、更快速地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2],降低糖尿病各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3-4],对妊娠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5],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血糖管理工具.在胰岛素泵佩戴过程中会因植入部位的红肿、硬结、渗漏、阻塞等原因导致异常高血糖的出现,严重影响医疗质量.
作者:黄婵娟;史金转;童丽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宝鸡市中心医院综合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情况,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结果 本组患者LABC的发生率为29.31%(17/58),细菌检出率前三位依次为肺炎链球菌(29.41%)、流感嗜血杆菌(23.53%)和铜绿假单胞菌(17.65%);LABC组患者吸烟指数≥400的比例为47.06%,明显高于无LABC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BC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17.3±7.4)mg/L、(124.3±44.6)pg/mL、(25.5±8.2)pg/mL,明显高于无LABC组的(11.2±6.5)mg/L、(91.8±35.2)pg/mL、(18.7±7.0)pg/mL,FEV1/预计值、FEV1/FVC分别为(54.6±4.2)%、(53.9±5.4)%,均低于无LABC组的(60.3±5.1)%、(59.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稳定期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并加重患者肺功能的损害.
作者:田宁强;苏云涛;陈西洲;刘飞;黄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液相芯片技术在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基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2017年1~6月已确诊的各类地贫基因型患者血液标本832份,采用液相芯片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同时采用跨越断裂点PCR法(Gap-PCR)对α缺失型进行验证,采用PCR反点膜杂交法(PCR-RDB)对α和β突变型进行验证,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若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则用基因测序作终验证.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9.199%,总Kappa值为0.982,液相芯片法出现黄区或灰区标注的结果,使用分析软件进行人工判读后,一致率达到100%.结论 液相芯片技术能同时检测α地贫缺失型和α、β地贫突变型,适合大批量标本运作,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黄培坚;邓文成;尹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缝合锚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对距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右踝螺旋CT扫描图像,利用Mimics 10.01等软件进行骨骼的三维重建、模拟韧带连接和生成关节接触等,在模型中分别采用下胫腓螺钉和缝合锚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模拟前抽屉试验、内翻试验、内旋试验时所受外力,进行加载运算.结果 下胫腓螺钉:踝关节位于背屈20°、背屈10°、中立位、跖屈10°、跖屈20°,在模拟前抽屉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6.496 MPa、5.653 MPa、3.882 MPa、5.875 MPa、6.946 MPa.在模拟内翻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7.543 MPa、6.765 MPa、5.432 MPa、6.269 MPa、6.843 MPa.在模拟内旋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8.269 MPa、7.541 MPa、6.712 MPa、7.668 MPa、8.683 MPa.缝合锚钉:踝关节位于背屈20°、背屈10°、中立位、跖屈10°、跖屈20°,在模拟前抽屉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3.327 MPa、3.253 MPa、2.122 MPa、2.713 MPa、3.795 MPa.在模拟内翻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4.475 MPa、4.113 MPa、3.351 MPa、4.352 MPa、4.795 MPa.在模拟内旋试验时距骨的应力分别为5.382 MPa、4.615 MPa、3.985 MPa、4.727 MPa、5.352 MPa.结论 通过有限元分析,相对于下胫腓螺钉而言,缝合锚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可减轻距骨应力集中,且更符合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生物力学特征.
作者:梁远;王静成;何金山;张佩;卢志华;王骅;吴志朋;张文东;白建中;陈鹏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Rec8是细胞减数分裂特异性基因,属于肿瘤/睾丸抗原CTAs,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和转移等有关.研究发现Rec8在不同的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不同,在p53突变放射抗性淋巴瘤、恶性胃肠道基质肿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结直肠癌中表现为促进肿瘤发生,而在甲状腺癌、EB病毒相关胃癌和下咽癌中表现为潜在的抑癌基因.进一步研究Rec8在肿瘤中的作用对肿瘤治疗方法研究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慧林;胡喆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癫痫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56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综合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调查癫痫患儿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干预后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情况,同时干预前后采用癫痫患儿生活质量量表(QOLCE)评价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 56例患儿的用药依从率为69.64%;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用药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QOLCE评分为(77.92±8.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1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癫痫患儿用药依从性普遍不佳,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许玉贤;李杨;李婕妤;林安琴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所特有的第2 大类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5%.涎腺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但因其发病相对少见、肿瘤形态多样、部分不同类型肿瘤组织形态学具有重叠性,导致涎腺肿瘤诊断困难,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并讨论1 例涎腺具有部分导管癌特征的淋巴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依据.
作者:郑宏刚;吴涛;胡晓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4分指导有创机械通气时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41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观察组入院后每隔2 h进行LIPS评分,当LIPS≥4分时进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根据AECOPD诊治指南出现有创性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时予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两组均给予小潮气量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力学指标、炎性指标、ICU住院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和病程相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48 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肺顺应性分别为(52.12±4.45)mL/cmH2O和(47.60±2.75)mL/cmH2O,气道峰压分别为(20.28±3.12)cmH2O和(24.32±3.78)cmH2O,血清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25.84±2.85)ng/L和(27.32±3.63)ng/L,C-反应蛋白分别为(14.85±2.05)ng/L和(17.30±4.55)ng/L,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48±0.82)d和(8.28±1.20)d,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3.12±3.51)d和(15.00±4.36)d,VAP发生例数分别为4和6例,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ARDS分别为0例和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肺损伤预测评分≥4分指导机械通气时机结合小潮气量机械辅助通气治疗可以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VAP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可操作性.
作者:朱良峰;陈万;吕立文;唐宇涛;曾希;石磊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小气道持续的气流受限,目前发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长度的维持是正常人类发育的关键过程.既往端粒酶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与衰老,随着对端粒酶的深入研究,世界各地的许多实验室逐渐发现端粒/端粒酶生物学活性在许多其他慢性疾病中也不正常,而这些慢性疾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从而提示端粒酶可能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展.目前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明端粒酶和COPD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证明端粒酶在COPD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吴慈冰;丁毅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脑梗塞并吸入性肺炎(AP)的危险因素,总结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并AP患者10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未患AP的脑梗塞患者10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ositc回归分析,以找出脑梗塞并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5岁(76.5%vs 21.8%)、脑卒中(73.5%vs 43.1%)、老年痴呆(54.9%vs 14.9%)、误吸史(76.5%vs 32.7%)、帕金森氏病(73.5%vs 6.9%)、无法自主进食(81.4%vs 14.9%)、有义齿(76.5%vs 21.8%)、伴发基础疾病(60.8%vs 21.8%)、管饲(54.9%vs 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卒中、误吸史、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有义齿、不能自主进食为脑梗塞并AP患者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卒中、误吸史、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是否有义齿、是否自主进食为脑梗塞并AP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给予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莫翠芳;段碧媛;张艳娣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影像组学是一个新兴的发展领域,是指从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获得的医学图像中提取和分析大量高通量的成像特征,来评估获得高度保真的肿瘤表型,从而定量地揭示图像与肿瘤异质性之间的关联.目前关于影像组学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诸多的显著成果.本文主要对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临床上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作者:刘超;鲁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医疗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7年1~5月对东莞市厚街医院的824名医务人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职业压力指标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探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3%(233/824),焦虑和抑郁的检出率分别为41.9%(345/824)和47.1%(388/824);居前3位的职业压力来源分别为工作负荷、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护理人员职业压力大,行政职能部门人员职业压力小;性别、学历、职称、工作科室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从事外科、硕士学历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心理干预,以促进和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作者:叶惠兴;唐赛利;方巧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移植后复发率高,多于1 年内出现,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标准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于移植后6 年髓外多部位复发,从髓外复发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进行讨论,希望能提高临床医师对移植后髓外复发的了解.
作者:郑洁蓉;孟凡珂;李丹;廖凯权;黄凯凯;曾慧兰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