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研究

李际红;肖福香;王正容;杨帆

关键词:PLGA纳米粒, 体外释放, 槲皮素, 吸收特性
摘要:目的 研究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各肠段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复乳-溶剂挥发法等方法制备槲皮素PLGA纳米粒,进行纳米粒形态学分析与粒径考察及包封率的测定,并优化制备工艺;考察药物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同介质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的释放度;分别以Eudragit L100、Eudragit L100-55、Eudragit S10、HP55、HP50等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比较粒径、包封率,筛选肠溶材料及制备方法;分别于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测定不同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释放度,与槲皮素PLGA纳米粒比较;从吸收部位、药物质量浓度、灌流速度三个方面对槲皮素肠溶PLGA纳米粒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结果 5种不同肠溶包衣材料与PLGA以一定比例量制备槲皮素纳米粒的包封率、粒径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LGA浓度为100 mg/mL和50 mg/mL时析出大颗粒沉淀;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肠液中的槲皮素PLGA纳米粒释放度为(84.6±9.8)%,明显高于人工胃液中的(6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P<0.05);质量浓度为1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6.6±1.6)Ka/h,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3.5±1.5)Ka/h,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0±0.4)Ka/h,十二指肠、空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7.5±2.5)Ka/h,回肠、结肠中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7±1.4)Ka/h;灌流速度为0.2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15.5±3.5)Ka/h;灌流速度为0.8 mL/min时,药物吸收速率常数为(26.5±1.7)Ka/h;药物吸收速率在质量浓度10~20μg/mL范围内出现了自身浓度抑制;在十二指肠、空肠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明显高于回肠、结肠段,且药物吸收速度常数随着灌流速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备槲皮素-聚乳酸-羟基乙酸(QC-PLGA)纳米粒可显著提高抗肿瘤的缓释作用,在质量肿瘤切除术后残留癌灶方面前景广阔.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ZH2在肿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为多梳蛋白复合体(PcG)家族的成员之一,是多梳蛋白抑制复合体2(PRC2)的催化活性亚单位.目前研究表明,EZH2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与肿瘤的恶性进展、侵袭性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随着对EZH2的深入研究,EZH2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对EZH2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蔡南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评判性思维在老年医疗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对临床医生处理老年医疗事件的作用,为临床医师培训内容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三年的工作表现将113名医师分为优异组(三年内患者满意度调查均为良好及以上且年均工作差错次数不大于1次)和非优异组,利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两组医师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评价并分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强(A)、中(B)、弱(C)三组,利用SPSS19.0分析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老年医疗事件处理能力的关联性.结果 本次调查的113名医师中,优异组医师共51人,评判性思维能力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28人、21人、2人,而非优异组医师62人,评判性思维评价为强、中、弱组人数分别为7人、24人、31人.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优异组和非优异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医师评判性思维得分为(362.8±21.98)分,明显高于女性医师的(317.4±53.07)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医师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老年医疗事件的处理中具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提升医疗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建议加强对临床医师及助理医师的思维评价并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以提高其评判性思维意识及能力,提高临床服务水平.

    作者:梁培日;龙登毅;苏娅;黄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评估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年龄≥65岁择期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Ⅰ组)5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50例.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7 d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测评认知功能.结果 Ⅰ组、Ⅱ组术后1 d的MoCA评分[(22.61±1.60)分、(20.11±1.96)分]和术后7 d评分[(25.11±0.92)分、(22.90±1.64)分]均低于术前1 d的评分[(26.60±0.75)分、(26.54±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Ⅰ组术后1 d、7 d评分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Ⅱ组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Ⅰ组分别为20%(10/50)、10%(5/50),Ⅱ组分别为40%(20/50)、26%(13/50);Ⅰ组术后1 d、7 d术后POCD发生率均低于相同时间点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POCD发生率较低.

    作者:周红梅;邓龙蛟;李水英;赵红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免疫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验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2例MPP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72例(重症组)和轻症80例(轻症组),另选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与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统计分析三组儿童血清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①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的血浆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1.85±3.02)g/L、(9.42±2.54)g/L vs(7.13±2.22)g/L;(2.61±0.85)g/L、(1.35±0.53)g/L vs(1.02±0.48)g/L],而IgA水平低于对照组[(1.17±0.80)g/L、(1.42±0.68)g/L vs(1.55±0.7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患儿血浆IgG、IgM水平高于轻症组患儿,而IgA水平低于轻症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的血浆hs-CRP、TNF-α、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43.30±22.10)mg/L、(21.20±16.40)mg/L vs(7.42±3.21)mg/L;(25.17±20.18)pg/mL、(16.99±15.37)pg/mL vs(10.24±3.37)pg/mL;(48.12±18.27)pg/mL、(34.98±10.38)pg/mL vs(13.47±4.3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症组患儿血浆hs-CRP、TNF-α、IL-6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PP患儿血清hs-CRP与TNF-α及IL-6水平呈正相关(r=0.527,P=0.018;r=0.482,P=0.022).结论 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对MPP的诊断具有良好的预判作用,有利于协助医师进一步了解患儿的病情,进而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朝燕;禹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翻转课堂在物理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物理诊断学课程具有内容多、要点多、操作性强、学生理解消化难等特点,目前的传统物理诊断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不能适应其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新型教学形式正迅速席卷全球.笔者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用于物理诊断学教学中,通过精心制作教学视频和构建网上平台,使医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在课堂上通过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释疑解惑、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学效果理想,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矛盾和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作者:刘震雄;赵曙光;窦维佳;秦明;王旭霞;王景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对一株南海深海海洋沉积物来源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将5个天然次级代谢产物命名为化合物1~5,通过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化合物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及1株正常肝脏细胞HL-7702后的效果,通过Graphad prism软件测定其IC50,并与经典抗肿瘤药物顺铂对比.结果 顺铂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3.75~5.32μmol/L,化合物2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4~0.74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0~20倍;化合物4作用于5株肿瘤细胞的IC50值范围0.28~6.93μmol/L,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顺铂的1~10倍;化合物2和4作用于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IC50值分别为3.67μmol/L和12.47μmol/L,与作用于肿瘤细胞的IC50值相比,提示具有较好的抗肿瘤选择性.结论 放线菌SCSIO 11594分离出的次级代谢产物2和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选择性,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作者:刘光甫;黎飞;毕雪洁;张华;祝葆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慢性缺氧型心脏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主要包括紫绀型先心病、冠状动脉狭窄型心脏病及高原型心脏病.慢性缺氧是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心肌细胞在慢性缺氧应激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促进心肌细胞的存活和生长.本文就心肌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供基础及临床参阅和借鉴.

    作者:李伟;刘学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延续护理模式对我国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MEDLINE、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OVI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4月.对其中运用延续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RCT,135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延续护理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水平(随机效应模型,WMD=-7.25,95%CI=-8.46~-6.04,P<0.01),降低患肢水肿发生率(固定效应模型,RR=0.3,95%CI=0.16~0.55,P<0.01),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随机效应模型,WMD=11.54,95%CI=6.93~16.15,P<0.01).结论 延续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张婷;邹金梅;杨可;王丹;傅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微种植体与J钩内收上前牙后的切牙位置变化比较

    目的 比较微种植体支抗和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后上颌切牙及支抗磨牙位置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择24例安氏Ⅱ1上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微种植体组和J钩组各12例,微种植体组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前牙,J钩组使用头帽J钩内收上前牙,比较两种支抗方式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 矫治后,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RL距离以及上中切牙角均减小,微种植体组减少更明显,上切牙内收且直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距离均减小,上切牙被压低,J钩组压低更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钩组上磨牙至RL距离、腭平面距离明显增大,上磨牙近中移动、伸长,微种植体组增大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种植体支抗内收上颌切牙效果显著,支抗磨牙前移较少,是稳定有效的骨性支抗,但植入在牙槽骨后段的微种植体压低上前牙的作用却不及头帽J钩,严重的深覆深覆盖应考虑两种支抗方式的联合应用.

    作者:谭宇;黄丽;杨四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有显著瘙痒的炎症性皮肤病,往往急慢性混合存在,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成人发病较儿童有一定的区别,其病因构成、发病特征、治疗方式等都值得关注,本文就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唐苏为;谢韶琼;宋勋;汪青良;沈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海南省地中海贫血基因频率分析

    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海南省地中海贫血的发病,对本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类型、发生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收集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的患者血样,使用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反向斑点杂交对其基因类型进行分析,结果采用Excel 2010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1693例样本中,α地中海贫血检出604例,占35.68%,其中东南亚型常见,其次为静止型,β地中海贫血检出246例,检出率为14.53%,CD41~42、-28、S-Ⅱ-654为常见突变,复合型75例,占4.43%.结论 地中海贫血在海南高发且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医疗机构和行政机关应当积极采取大规模筛查和产前诊断等措施,防控重型地贫患儿出生,提高人群素质.

    作者:张继业;李晓娟;符生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82例,调查发生术后感染例数、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感染32例(6.6%),分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57.4%),革兰氏阳性菌15株(27.8%)以及真菌8株(14.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20.3%,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4.8%.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伤口异物、手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时应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以免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

    作者:欧洪波;王启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胆汁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16例胆汁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胆汁瘤大直径5.5~15.9 cm,所有患者的胆汁瘤均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 16例胆汁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后均效果明显,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胆汁瘤消失12例,瘤体缩小4例,16例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汁瘤的一种创伤小、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安全而便捷的方法.

    作者:李琴;唐建华;林毅;施连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38例外伤后DR平片诊断胫骨平台后缘骨折、可疑骨折或平片显示阴性但患者局部症状明显且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者行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重建并与DR平片结果对照.结果 DR平片确诊胫骨平台后缘骨折25例,可疑骨折8例,阴性5例.螺旋CT确诊36例,阴性2例.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及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方面更具有优势.结论 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于胫骨平台后缘骨折的确诊较平片有明显优势,对于骨折的临床处理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康伟峰;左玉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食管癌术后维生素D联合肠内免疫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联合肠内免疫营养是否能提高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 选择我院普外科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5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使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病例分为肠外营养(PN)组(n=12)、维生素D联合肠外营养(VitD+PN)组(n=13)、肠内免疫+肠外营养(EIN+PN)组(n=12)和维生素D联合肠内免疫,肠外营养(VitD+EIN+PN)组(n=13).各组均于术后2 d开始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或全肠外营养,维生素D均在术后马上补充.各组分别在术前1 d、术后4 d及8 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CD4+/CD8+),分析各组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IgA、CD3+、CD4+、CD8+于术后4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VitD+EIN+PN组的IgA、CD3+、CD4+、CD8+分别为(2.48±0.62)g/L、(60.53±4.16)%、(32.89±3.65)%、(30.42±3.71)%,PN组分别为(1.78±0.49)g/L、(55.56±4.73)%、(27.89±2.68)%、(31.72±3.56)%.术后8 d,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itD+EIN+PN组各免疫指标分别为IgG:(13.42±3.05)g/L,IgA:(3.27±0.92)g/L,IgM:(1.36±0.32)g/L,CD3+:(67.78±6.36)%,CD4+:(37.92±4.50)%,CD8+:(26.86±4.16)%,CD4+/CD8+:(1.48±0.32),在各组中免疫增强效果为明显.结论 维生素D与肠内免疫营养均具有增强免疫之效果,两者联合用于食管癌术后可获得更好效果,减少感染的发生.

    作者:赵霖;莫伟民;吴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检测在CHF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319例CHF患者和102例正常对照者血液中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TC、TG、HDL-C、LDL-C)的水平,CH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NT-proBNP、UA、hs-CRP及血脂相关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同心功能之间各指标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法,NT-proBNP与其他生化指标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组患者的NT-proBNP、UA和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升高[(5224.03±8119.83)pg/mL vs(139.46±96.75)pg/mL,(428.06±168.33)μmol/L vs(244.45±67.74)μmol/L,(15.60±24.81)mg/L vs(1.58±0.69)mg/L],而TC、HDL-C和LDL-C的水平均降低[(3.90±1.12)mmol/L vs(4.07±1.25)mmol/L,(1.01±0.95)mmol/L vs(1.59±0.54)mmol/L,(2.03±0.76)mmol/L vs(2.44±0.53)mmol/L];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NT-proBNP、UA和hs-CRP水平都升高(F=28.755,P<0.001;F=6.573,P<0.001;F=3.676,P=0.007),而TC、HDL-C和LDL-C水平都降低(F=3.052,P=0.029;F=2.479,P=0.045;F=2.947,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UA和hs-CRP为CHF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8,P<0.001;OR=1.03,P=0.011;OR=1.39,P=0.021).结论 NT-pro-BNP、UA、hs-CRP、TC、HDL-C、LDL-C等标志物与CHF密切相关,这些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监测和控制CHF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许淑文;李艳;戴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酸、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尿酸(UA)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8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血清Cys-C、采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UA.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尿mAlb平均值分别为(53.17±11.78)mg/L、(3.76±1.42)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UA平均值分别为(593.1±23.21)μmo1/L、(78.34±16.45)μmo1/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C分别为(9.14±0.49)mg/L、(1.33±0.23)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尿mAlb和UA呈低度正相关(r=0.279,P=0.145),尿mAlb和血清Cys-C呈高度正相关(r=0.773,P=0.413).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与UA、血清Cys-C均有一定相关性,且与血清Cys-C相关性更好,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郝剑;贺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通过阻断血小板凝集的后通路抑制炎性反应,防止血栓形成.其抗栓作用明显强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已有实验证实其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同时还降低了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由于GPI对于ACS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针对性、特异性,为此,本文参考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作者:周燕;吴明;马建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73、p53和Ki67表达水平对囊性肾癌患者的分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囊性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中的p73、p53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水平和癌症分级、预后等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囊性肾癌组织中p73、p53、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48例、47例、51例,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3例、0例和2例(P<0.01).不同分化程度(8例、27例、16例)、分期(10例、19例、13例、9例)、转移(26例、25例)和预后(29例、22例)的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7例、26例、15例)和分期(8例、18例、13例、9例)的癌组织中p7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73、Ki67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098,r=0.849,P>0.05),p73、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8.366,P<0.05).结论 p73和Ki67参与了囊性肾癌的分级和分期,但对预后的影响各有不同.

    作者:莫俊华;罗道升;莫志锋;梁镇锋;黄荏钊;李志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植物甾醇对我国南方高血脂人群的临床降脂效果

    目的 研究植物甾醇对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降脂功效,为全面评价我国植物甾醇的临床实效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双盲试验方法,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招募141位合格试验自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物甾醇日常摄入组[低剂量(1.04 g/d)、中剂量(1.56 g/d)、高剂量(2.08 g/d)组],采用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不同剂量和疗程(1个月和3个月)的植物甾醇降脂效果.结果 (1)服食植物甾醇后受试者的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CREA)化验指标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植物甾醇干预后3个月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组的LDL值分别为(4.26±0.75)mmol/L、(3.88±0.82)mmol/L、(3.06±0.65)mmol/L和(3.32±0.86)mmol/L,而植物甾醇对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降低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向方差分析表明日常摄入低剂量植物甾醇3个月后,LDL值降低了13.6%,而日常摄入中、高剂量的植物甾醇1个月后,LDL值分别降低了18.9%和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南方高脂血症人群的LDL值而不会影响肝肾功能和体质指数.

    作者:韩嘉宁;邓宇虹;熊龙根;曾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