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松;黄松
医学影像学将形态解剖学与功能变化完美结合,从真正意义上反映疾病的功能变化和解剖空间的发生发展过程,已从传统的放射诊断学发展成为集X线、CT、MRI、超声、介入医学和核医学为一体的综合临床学科,其共同的特点是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1].在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医学生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中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常见疾病的成像原理、检查方法和临床应用适应症,是我们经常考虑和讨论的问题.现将我们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黎海涛;王健;陈思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色素痣是由通常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的常见于皮肤的良性肿瘤,可见于正常人任何部位,多发于面、颈、背等处.面部较大色素痣指生长在面部的直径在1.2~3.5 cm之间的色素痣.面部色素痣除了影响美观外,先天性痣具有恶变倾向,且不断生长扩大.临床上治疗面积较大的色素痣,多以分次切除或切除后植皮方法治疗[1].现将我院就诊的63例面部较大色素痣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岑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口腔科学教学以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涵盖了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牙体、牙髓、牙周、粘膜、口腔颌面外科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内容繁多,但学时却明显不足.近几年来,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效地缓解了上述矛盾,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郑建金;吴双燕;杨竹丽;姜明;李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 DVT)是外科患者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发生率亦达27.8%[1].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共行直肠癌手术395例,其中8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03%,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冬梅;宋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症,常发生于产后1~3 d左右.轻者表现精神郁闷、少语、食欲减低,重者焦虑自卑甚至产生自杀想法,必须高度重视[1].本文对我院2004年至2005年收治的234例患者进行分析,将其病因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平;马静茹;索忠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颈椎骨折是一种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的骨科常见病,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经颈前、后入路钛板内固定对32例颈椎骨折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应用护理程序对其实施系统身心的整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慧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亢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①用玻片法随机检测初诊组1 900例,治疗后复诊组(以下间称复诊组)904例甲亢病人的ABO血型.②用YZ9眼球突出计检测两组甲亢病人的突眼度.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病人的TT3、TT4、TSH、TGA、TMA并且按血型分组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再列表比较.结果 初诊组浸润性突眼的发病率为A血型8.8%、B血型3.4%、O血型4.8%、AB血型1.3%;复诊组浸润性突眼的发病率是A血型15.9%、B血型2.2%、O血型3.1%;AB血型0.9%.结论 A型血甲亢病人的发生率高,停药后复发率亦居首位.
作者:朱盈援;杨晓丽;廖大伟;艾万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较多见,是由于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感染机体后,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用于白细胞使释放热原而导致发热,所以必须采取降温措施.
作者:李凤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阿奇霉素是在红霉素的基础上经化学结构修饰形成的新一代广谱抗生素,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高、半衰期长,适用于混合性感染的治疗,且不须做过敏试验,广泛用于临床[1],但仍可见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和血管刺激症状等.
作者:孙立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有着密切联系[1],因此,近年来治疗消化性溃疡多采用抑酸和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我院自2005年1月致2006年12月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果胶铋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4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创伤性出血包括血管直接损伤造成的大量失血和继发于凝血病的大量微血管弥漫性出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者通常由外科手术予以处理,而后者由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还可引起其它脏器的功能障碍,处理起来较为棘手[1].因此,即或是有经验的创伤救治小组,对严重创伤出血的救治仍然是困难的,约1/3的创伤病人死于不同原因的失血.创伤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取决于创伤后早期对出血的控制程度和DIC后是否采取了措施来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以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DIC引起出血的特征是凝血途径的激活,加速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生理性抗凝途径的抑制和纤溶系统的损害.随着纤溶系统的损害,凝血过度激活导致了纤维蛋白的生成和沉积,在不同的脏器引起微血管血栓,易发生MODS[2].近年来观察认为,除了因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缺血器官功能障碍外,DIC还通过凝血和炎症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器官衰竭.在创伤病人,DIC在MODS的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因此认为DIC通过严重的出血和器官衰竭明显地影响着创伤病人的死亡率[3].本文将对创伤后生理及病理止血反应、创伤后DIC中凝血纤溶的改变以及DIC发展中器官衰竭的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宿;蒋耀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青光眼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手术可引起术后并发白内障.发生术后白内障有术前疾病本身的原因,青光眼病人已患有白内障,由于医生没有经过详细检查,术后发生白内障才引起重视,进行原因分析.此外术后无前房或浅前房的病眼和显著的术后炎症,房水成分的改变,房角的阻塞,术后长期低眼压均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1-2].临床可见到由于手术者操作失误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一般在术后7~14 d内发生,此为术中损伤晶体所致.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现作如下分析.
作者:李银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 年12月158例应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59%,其中局部出血、血肿5例(3.16%),误穿动脉3例(1.90%),局部红肿感染2例(1.27%),心律失常1例(0.63%)、气胸1例(0.63%).结论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波;史忠;陆海华;周坤;欧阳一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对施教的对象有基本的了解.了解这本门课的重要性,队干部在掌握了学科重要性后,有利于在平时的学生交流中灌输学科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做好教学服务保障工作.针对以上学生特点,在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激发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1].作者体会如下.
作者:潘征;雷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外伤性结肠穿孔,易导致腹腔感染,如处理不当,可危急病人生命.本院于2003年1月收治了1例迟发性外伤性结构穿孔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韦洪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胚胎骨骼染色透明标本是在保持胚胎外形完整的情况下,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使其折光指数与透明剂的相近[1],以显示胚胎骨骼的特征.本文就胚胎骨骼染色透明标本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虹;邹汝荣;张本斯;唐洗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全球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近些年来,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增加.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慢性疾病与抑郁心理交织一起,长期心情低落,忧伤、悲观乃至绝望,有的病人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就医确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9例,通过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了解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不同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使老年抑郁患者情绪得到改善,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李玫;常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广泛,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往往延误治疗.本文就我院就诊的2例急腹症误诊急性胰腺炎分析如下.
作者:刘孟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GN)是累及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感觉分布区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目前原发性TGN的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文献报道对TGN发病机制提出了多种学说或假设,主要归结为周围病因学说和中枢病因学说两大类.本文对TG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道枢;王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椎动脉变异并不少见,超过半数的左椎动脉的外径大于右椎动脉[1].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右椎动脉的外径相差近一倍,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作者:杨志勇;杜斌;范红斌;朱义用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