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理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余琦;李宁;李彩云;宋业颖;杨江辉;刘成龙;罗焕超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PCR, 病理学
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理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p)的效果,为临床Hp感染诊断提供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及苯胺蓝染色法分别对106例临床送检胃窦黏膜组织标本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106例胃窦标本中,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例数68例,阳性率为64.2%,苯胺蓝染色法检测阳性例数46例,阳性率为43.4%.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检测病理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对确诊胃镜活检标本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护理

    目的 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至12月ERCP发生医院感染58例患者的病例,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护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ERCP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2.1% (58/479),同期住普通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 (36/812),前者住院感染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无论ERCP患者还是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均是医院感染常发生的部位,ERCP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67.2%),其次是泌尿道(29.3%),其构成比与普通病房接近.ERCP患者医院感染患者58例中死亡5例(8.6%),高于普通病房的5.6% (2/36,P<O.05).结论 ERCP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预防ERCP患者医院感染是防治工作重点,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ERCP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惠娜;罗冰;姚少维;马婷;郭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单侧肌皮神经变异

    肌皮神经通常起自臂丛外侧束,向外下斜穿喙肱肌,经肱二头肌和肱肌之间下行,沿途分支支配上述三块肌肉.在肱二头肌肌腱外侧、肘窝上方穿深筋膜浅出,其终末支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1].作者在解剖1例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侧肌皮神经在臂部分支及行程变异,为积累国人体质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旭升;史二栓;徐燕;方刚;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4例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246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微创组(n=124)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传统手术组(n=122)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和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良好等优点.

    作者:尹小军;张荣春;王向平;郭学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对30例经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 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脑缺血症状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6 ~ 24个月未出现脑卒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晨;张学军;罗军;黄桂林;刘江文;夏军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arto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1].目前由于三维标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使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学得以改进,大量的试验结果提示该术式对于房颤的治疗可获得很高的成功率.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2月,我科采用Carto标测系统对300例房颤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智慧;邓盛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股前皮神经痛的诊断与治疗的局部解剖学基础

    目的 介绍对股前皮神经痛诊治的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2001年10月至2009年9月间在软组织病痛患者中诊断为股前皮神经痛者67例,采用强的松龙25 mg加2%利多卡因5 mL和生理盐水5 mL注射至神经穿出股前部阔筋膜处的方法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皆在注射后10 min内止痛.麻药作用后多数表现较轻度疼痛.50例1周后痊愈,10例经第二次注射后痊愈,6例经第三次注射后痊愈.1例经6次注射后仅有改善.结论 股前皮神经痛的诊断依据是按其痛觉改变区域与神经的分布区一致决定.采用强的松龙局部注射的疗效较为理想,不失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琰;许凤琴;苑继承;樊永卫;金绍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 ±0.51)mm~ (18.17 ±0.59)mm和(11.37±0.30) mm ~ (12.64±0.43) mm之间;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为(5.52 ±0.33)mm~ (5.78 ±0.48)mm;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 ~ (4.70±0.35)mm和(1.38±0.38) mm~ (3.90±0.31) mm之间;根间距在(10.54±0.75) mm~ (12.55±0.58)mm;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后下缘的短距离在(-1.82±0.40)mm ~ (4.70 ±0.39) mm之间.结论 通过对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的研究证实颈椎硬膜囊内存在显微镜下经硬膜囊入路的手术操作区.

    作者:方科;黄象望;肖晟;刘向阳;王靖;刘宏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诊手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分析左半结肠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 临床收集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近端结肠全切、回肠-结直肠吻合的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比较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在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吻合口漏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半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术式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是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创伤较小的外科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艾克拜;沈文来;柯海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采血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

    检验科采血室是门诊就医人员采集体检标本的主要场所,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承担着高风险、重责任、高负荷的工作.采血护士职业危害尤为突出,如何保护自己,防护工作很重要,现将危害因素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下.

    作者:廖素英;陈丽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梗阻型中上段直肠癌9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梗阻型中上段直肠癌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中上段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患者行一期吻合术的76例,肿瘤切除、肠造瘘术13例,单纯双腔造瘘术7例.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感染5例,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对于梗阻型中上段直肠癌,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施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其术后远期临床效果须进一步研究.

    作者:谢祖容;梁栋;赖苏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国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的体会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我国的各医学院校留学.由于外国留学生的知识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通,其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一些独有的问题,是目前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1].特别是那些在本科就已经开始具有专业方向的医学生,其临床实习的特点更为鲜明[2].2005年至2011年,我科接收了63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眼视光学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对这些学生我们采用了全英文教学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世迎;刘波;刘翔;谢汉平;王一;阴正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大鼠的术后肠梗阻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只,模型组35只.对照组正常进食水,模型组大鼠剖腹后,取出全小肠,用盐水棉球自下而上反复多次擦拭肠管,持续时间约10 min之后将全部肠管还纳入腹,关腹.手术24h后伊文氏蓝染色剂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结果 模型组大鼠死亡6只,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肠道传输速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 此种方法能够成功建立术后肠梗阻大鼠模型,方法简单可靠,建模时间较短,可应用于较多临床及基础实验中.

    作者:王李;高羽;陈金萍;李凡;童卫东;刘宝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半自动整骨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自制半白动整骨器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半自动整骨器对6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复位治疗,分析其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均复位成功,无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复位后随访3~12个月,X线影像显示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价为优53例(88.3%),良5例(8.3%),不满意2例(3.3%),无失败病例,优良率为96.7%.结论 采用自制半自动整骨器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国波;陈森;袁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时间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群中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病病程较长,在长期的高血压应激状态下,各种靶器官严重受损,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控制血压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小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即缺血性眼病患者的视网膜在恢复供血后,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再灌注并不缓解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反而加剧了细胞的死亡[1].目前对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害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多,包括氧自由基学说、一氧化氮学说、钙通道学说、炎症反应学说、兴奋性氨基酸学说、基因调控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等.针对不同学说,对RIR损伤的治疗研究在国内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杨丹;余德立;余资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妇科急腹症中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急腹症中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腹症患者术后病检证实为卵巢恶性及交界性肿瘤9例,回顾性分析这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7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1例,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2例,卵黄囊瘤3例,子宫内膜样肿瘤1例,分别行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另2例术后病检证实为未成熟性畸胎瘤,再次行分期手术.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可见于妇科急腹症中,因此,急诊手术时对术前准备、手术切口选择及手术方式应有充分预见.

    作者:岳艳;周希;高霞;黄光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绘图法在外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

    外周神经阻滞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技术,神经阻滞要求定位准确、快速.很多初学者在实际操作时,对所要阻滞的神经走行、分布及其所支配器官的情况认识不清,临床操作时不知进针的位置、方向及深度,从而导致速度慢、成功率低.绘图法是简单有效的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神经阻滞的方法.

    作者:李明光;陈杰;石胜驰;杨贞;李永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表浅性膀胱癌(SBC)患者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电切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32例(研究组)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患者和35例(对照组)仅行TURBT的患者,术后均按疗程行羟基喜树碱20 mg膀胱灌注,两组在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期限为1~3年,平均1.8年.研究组膀胱肿瘤复发率为46.9%,对照组复发率为45.7%,平均复发时间研究组为16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病例中未发生前列腺窝种植.结论 对于合并BPH的SBC患者,同期行TURBT +TURP术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不增加前列腺窝内肿瘤种植的几率.

    作者:余昆;李风;石国忠;余志海;杨忠新;夏宗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庆地区376例胃癌手术病例分布特征及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胃癌住院患者的分布特征,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为完善胃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2005年1月~ 2010年12月收治的全部胃癌患者病历资料,以病人ID号码采集病人个人特征、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选择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描述;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围手术期疗效指标的比较.结果 患者来源于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共计64个区县,其中沙坪坝区多;男女比例2.24:1,51 ~ 60岁胃窦癌发病率高;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比较,前者术中出血量少,但手术时间会延长.结论 重庆市胃癌住院病例在病例来源、发病部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腹腔镜相比开腹手术有优势,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的术式.

    作者:王翔;熊鸿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种新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经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照组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病人的胃肠道反应及GCS评分.结果 实验组部分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有改善(P<0.05),预后良好.结论 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优于家庭自制流质饮食,胃肠道并发症较低,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肖虹;程茗;黄警锐;胡唏;许毅;刘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