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李福英

关键词:远期治疗, 支持性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
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治疗效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经12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74% (34/61),治疗组为73.77% (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性症状量表(简称SANS)、精神病评定表(简称BPRS)、生活质量量表(简称QO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表(D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ICU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要点.方法 选取本院ICU收治的37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诊断和分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既往病史,分析各病理类型的诊断要点.结果 本组病例共计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6例,普通特发性间质性肺炎5例,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4例,急性间质性肺炎4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3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合并间质性肺病2例.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37例,100%),部分患者有进展性或急性呼吸困难(19例,51.4%),少数患者出现不同类型的肺内啰音(8例,21.6%),另有6例(16.2%)患者为杵状指趾.HRCT显示多数患者为弥漫性网状影病变(19例,51.4%)或磨玻璃影样病变(21例,56.8%),亦有部分结节影(11例,29.8%)和实变影(9例,24.3%).此外,2例(5.41%)患者支气管出现牵拉性扩张.肺部病理显示肺泡间隔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33例,89.2%),纤维增生样病变为辅(16例,43.2%),另有少数泡沫样细胞(4例,10.8%).结论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病因复杂、诊治困难,各类型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既有个体化特征,又有交叉点,典型性不强,其诊断应在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和既往病史进行综合考虑.

    作者:曾超;宋卫东;龙翔;曾飞球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组成的新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472例H.Pylori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4例采用胶体果胶铋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228例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H.Pylori根除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3例和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P<0.01);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9.18% (206/231)和85.46% (194/227)(x2=1.429,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1周末、8周末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Uc=2.387、2.413,P<0.05).结论 新四联疗法在H.pylori根除率上与含铋四联疗法接近,但在药物安全性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后者,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龙海华;梁秀兰;刘振鹏;贾安平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Jab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Jab1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Hepatoceulluar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Jab1的表达.在其中随机选择10例患者提取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的总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组织样品中Jab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转录因子Smad4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HCC组织中Jab1的阳性率为70% (28/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Jab1的阳性率8% (5/40).Jab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血管或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量、HBV感染和是否伴有坏死或肝硬化等没有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在肝癌组织中Jab1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同时,Smad4的蛋白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发现Jab1的高表达与Smad4的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 (P<0.05).结论 Jab1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Jab1的蛋白水平与smad4呈负相关,提示Jab1可能参与Smad4蛋白降解过程,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曹阳;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评价锥颅穿刺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行传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近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评分.结果 在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样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10.34%)要低于对照组(17.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血肿清除率方面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GOS短期预后评分都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术后GOS短期预后评分为(13.12±4.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GOS正常和轻度昏迷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度昏迷和死亡频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Barthel远期评分中观察组为(71.35±14.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优良率达82.7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等优点,能显著提高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短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曹军;高惠兴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儋州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西部儋州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基因型的分布,以及不同年龄段妇女人群HPV感染状况,为防治HPV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V基因芯片技术(PCR-反向点杂交法)对海南西部儋州地区1 602名妇女进行23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并对各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HPV阳性检出360例,阳性率为22.47%;各亚型检出总和为461次,其中高危型感染占79.39%,以HPV基因型16、52、58型为主;低危型占20.61%,以ⅢPV基因型43、6型多见;②单一感染为282例,占78.33%;多重感染78例,占21.67%;③≤20岁年龄组感染率高(7/11,占63.64%);④多重感染以21-30岁多.结论 HPV基因分型可同时进行多种亚型的检测,有利于对宫颈癌的早期预警和早期治疗,可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手段.

    作者:于莉;张刘东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Allo-HSCT患者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6例allo-HSCT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术后aGVHD与无aGVHD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不同时段CsA血药浓度水平的差异,并且比较Ⅰ~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水平差异.结果 39.13% (18/46)的患者发生aGVH.aGVHD组与无aGVH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术后第三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第一、二、三、四周和第一、二个月CsA血药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级与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生与术后前两个月CsA血药浓度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术后发生Ⅲ~Ⅳ级aGVHD患者的CsA血药浓度明显低于Ⅰ~Ⅱ级aGVHD的患者,说明低CsA血药浓度更易导致Ⅲ~Ⅳ级aGVHD的发生.

    作者:张玉艳;陈文瑛;谢白露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口服普奈洛尔或内镜套扎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比较口服普奈洛尔与内镜套扎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初次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2005-2009年间收治的96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8例,分别单独给予口服普奈洛尔或者内镜套扎治疗,追踪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出血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普奈洛匀组与内镜套扎组的出血率分别为22.2%、25.0%;病死率为42.2%、40.1%;与出血相关病死率为15.6%、11.4%;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6%;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高危出血因素面无出血史的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应首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首次静脉曲张出血,不适用者可选用内镜套扎.

    作者:陈慧婷;聂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颅内低级别胶质瘤8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低级别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88例颅内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68例,肿瘤次全切12例,肿瘤部分切除8例.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低级别胶质瘤采取手术治疗,在保全重要神经功能前提下,尽量全切肿瘤,并视情况予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有助于提高颅内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陶治鹤;田少斌;陈劲松;牛洪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围手术期提肛训练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PPH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方法,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将196例重度痔择期PPH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PPH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提肛训练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提肛训练可有效预防PPH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黎一霖;杨萌;黄慧娟;杨昌谋;黄彩岸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一例房颤并心衰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房颤并心衰患者药物治疗评价和药学监护点.方法 结合1例房颤并心衰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用药分析并提出药学监护要点.结果 增强基层临床药师实践能力,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疗效.结论 药学监护对房颤并心衰患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作者:赵梅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终止妊娠时机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孕妇终止妊娠的佳时机,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诊断为GDM并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的母婴结局,根据不同分娩时期分成两组,A组孕391/7~41周70例,B组孕38~39周60例,以B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年龄、身高、孕前体质指数、孕次和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血糖控制满意的孕妇,选择于孕38~39周终止妊娠可以降低母婴并发症,进而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作者:崔雪芳;黄蓉华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半定量分析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鼻咽癌组织和40例癌旁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分析eIF4E蛋白表达的阳性程度.结果 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黏膜慢性炎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分别为(0.153±0.041)和(0.109±0.037),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临床分期越晚,阳性表达率越高;分化程度越高,阳性表达率越低;eIF4E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结论 eIF4E与鼻咽癌的进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鼻咽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孙艳芹;徐秋燕;赵颖海;甘思远;尹金宝;李淑贤;胡新荣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右肺上叶及隆突切除隆突重建术治疗肺癌六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6例右肺上叶及隆突切除隆突重建术治疗肺癌的经验.方法 我科自1995-2011年共6例肺癌行右肺上叶及隆突切除隆突重建术,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52-65岁,平均57.6岁.均行右肺上叶及隆突切除,右中间支气管与左主支气管侧壁吻合重建隆突,再与气管行端端吻合重建呼吸道.结果 本组6例患者无术中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3年内死亡1例,术后5年内死亡3例,2例为肿瘤远处转移,1例为非肿瘤性死亡.1例至今已8年无瘤生存,仍在随访中.结论 右肺上叶及隆突切除隆突重建术虽然手术创伤大,难度高,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手术技巧,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仍不失为治疗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的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者:陈献珊;陈锋夏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抑郁状况动态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的抑郁状况及抑郁症状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153例入住本科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出院前、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抑郁状况调查,调查工具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老年抑郁状况量表.结果 15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退出本研究,其中1例于7个月时死亡,1例失访,1例不配合本研究.出院前有近57.7%的老年患者表现为抑郁症状,出院后1个月时抑郁率为42.7%,3个月时为31.2%,6个月时为20.7%,而出院后12个月时仍有20.0%.经统计分析,抑郁率从患者出院一直到出院后6个月处于下降趋势,第6~12个月保持相对稳定.出院后1个月、3个月抑郁新发率分别为25.4%、20.9%.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及出院后抑郁的发生率仍较高,应及时给予评估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慧;张寿;夏杰琼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常熟市重性精神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估常熟市重性精神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比较干预前后200名重性精神患者的病情控制、肇事肇祸危险性、服药依从性、康复状况和社会功能情况,综合评估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结果 社区综合干预后重性精神患者病情稳定(包括基本稳定)率由79.7%上升至94.4%,重性精神患者规律服药率由干预前的75.7%上升至87.0%,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后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有下降趋势,应用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状态和社会功能状态分别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干预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功能情况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社区重性精神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病情的控制、肇事肇祸风险的降低以及康复状态和社会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惠清;王萍;张祥辛;张丽芳;周明生;宋静波;杨忠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远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治疗效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精神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 经12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74% (34/61),治疗组为73.77% (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阴性症状量表(简称SANS)、精神病评定表(简称BPRS)、生活质量量表(简称QOL)以及社会功能评定表(D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康复.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儿童腺病毒肺炎1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13例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症患儿白细胞计数、肝酶、CRP、腺病毒分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心肌损害、肝功能受损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患儿单侧病变、双侧病变、受累肺叶数>2、团簇状影、胸腔积液的比例与轻症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腺病毒肺炎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的关键.

    作者:纪青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2010-2011年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监测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VITEK-2对2010-2011年符合社区感染患者的各种标本580株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并比较其两年的耐药性及其变迁.结果 两年收集到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59株、321株,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0.6%、51.4%.药敏结果显示580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于1.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0.3%,产ESBLs菌株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45.0%.2011年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2010年与2011年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耐药株产生的关键.

    作者:杨新怀;隋洪;向蓉;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基于社会网络的护理隐性知识转移探讨

    护理工作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离不开护理隐性知识转移,大量经验性的护理隐性知识无法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得到理解和巩固.本文通过对护理隐性知识转化模式分析,探讨社会网络视角下护理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利用社会网络促进护理隐性知识转移的策略.

    作者:李阳;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的180例初产顺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自由体位分娩组)60例、B组(分娩减痛法组)60例和C组(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组)60例,将三组患者的三个产程、疼痛评分、出血量、转剖宫产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C组的三个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A组及B组,疼痛评分优于A组及B组,出血量小于A组及B组,转剖宫产率及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A组及B组,新生儿Apgar评分也优于A组及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加分娩减痛法在初产顺产妇中的综合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均更为积极.

    作者:王灿辉;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