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G一次性注射针头在重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王涛;汪丽萍

关键词:重睑微创术, 一次性注射针头, 运用
摘要:东方人种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单睑.随着整形美容手术的日益发展,有更多追求美丽者希望通过手术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一双美丽的双眼皮,而这一类的整形手术大部分通过局部麻醉来进行手术.由于眼睑皮肤较薄,较为敏感,很多手术患者在手术医生进行局部麻醉注射时都会因为疼痛更加紧张[1].随着优质护理的展开,为了减轻患者手术中的疼痛,我们在麻醉药物注射时将常规的注射针头更换为更为细小的30G一次性注射针头,希望能够为患者减轻疼痛[2].2012年我科开始将30G的一次性注射针头应用在重睑微创手术中,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163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163例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4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163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为腹腔镜组,181例行开腹根治术为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短期手术疗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穿刺口和切口的种植转移率、远期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情况、清除淋巴结数、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局部复发率、种植转移率、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治疗组优于开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其短期和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可广泛应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作者:梁晓明;许可;冯上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髂骨上缘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腰骶椎结核发病率较低,约占脊柱结核的2% ~3%,但腰骶椎局部解剖较为复杂,生物力学性质特殊,广泛显露较为困难,外科治疗棘手[1-2].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尽早恢复脊柱功能[3-6].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我们采用髂骨上经腹膜外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前路椎体钉棒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勇;杨成伟;张军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挂线造口术及单纯切开造口术在前庭大腺囊肿中的应用

    前庭大腺囊肿是因前庭大腺管阻塞,形成分泌物聚集,通常由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脓液逐渐转变为清液所形成的囊肿,可继发感染形成脓肿[1].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是女性外阴部位常见的病变,囊肿通常为单侧椭圆形,也可发生于双侧,由于大阴唇后1/3向外膨出,多发于育龄女性.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行走及大小便受限,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2].为探讨挂线造口术和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的临床效果,对患者行挂线造口术和单纯切开造口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春梅;黄琼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局部解剖学开课时间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局部解剖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1-2],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局部的层次结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主要基础课,具有很强的临床实际应用意义[3].目前在国内的医学院校均对临床医学等专业开设了局部解剖学课程,部分院校将其放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即第3学期),还有部分学校将局部解剖学设置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即第5学期),或者将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合二为一展开[4].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戴景兴;曲戎梅;杨会营;原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伴胰背动脉起源变异1例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指导学生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膈下动脉于腹腔干根部左侧发出,并且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同时伴胰背动脉由肝总动脉起始处下壁发出.为积累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和胰背动脉起源变异的资料,并为相关位置的临床介入和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10%甲醛灌注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具,对其进行腹腔血管解剖,发现左、右膈下动脉起源及左膈下动脉分支变异并伴胰背动脉起源变异.观察左、右膈下动脉起始及左膈下动脉变异分支走行和胰背动脉起始及走行,并对左、右膈下动脉及左膈下动脉发出的变异分支和胰背动脉起始处外径进行测量、照相.

    作者:景爱红;尹纪方;张天涛;梁洪陆;王大雨;孔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BL教学模式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团队学习的教学模式(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目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1],它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又能克服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一些固有缺点[2],已在欧美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继PBL教学模式之后的又一重要医学教育模式.在以前的教学研究中,TBL教学模式多应用于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鲜见在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报道,我们就TBL模式应用于临床外科教学做了一些探索.

    作者:赵弘智;米娜;甯交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大面积肺栓塞1例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起病凶险,一旦发生,病死率高[1].现将我院1例近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大面积肺栓塞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因右髋疼痛伴活动障碍5年,加重1年入院.全麻后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第1天扶助行器下地行走,术后第2天患者下地行走后出现气紧、胸痛、血压降低.查体:四肢湿冷,汗多,血压70/52 mmHg,脉搏100次/分,呼吸39次/分,指尖氧饱和度89%.急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2.96×1012/L,血红蛋白95 g/L,血小板计数108×109/L,白细胞计数17.11×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69.1%.血气分析:氧分压73.0 mmHg,酸碱度7.330,HCO3-浓度19.5 mmol/L,全血碱剩余-5.9 mmol/L,细胞外液碱剩余-6.4 mmol/L,氧饱和度93.0%.行CT肺动脉血管增强扫描提示大面积肺栓塞(图1a),下肢静脉B超提示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图1b).

    作者:刘登均;王海;李争燕;王明贵;贺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手术内固定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215例肋骨骨折患者,104例采用胸带外固定(外固定组),111例采用镍钛合金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2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内固定组患者痛疼的缓解、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善、胸廓畸形的纠正、肺不张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较外固定组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疼痛缓解迅速等优点,是临床治疗肋骨骨折的趋势.

    作者:熊松柏;余翔;吴小明;郭敏;胡奎;杨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龟板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归巢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龟板饲养对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脏归巢的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带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转染标记移植MSCs,激光共聚焦检测肝脏组织MSCs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蛋白及MSCs c-met蛋白表达,携带siRNA腺病毒转染下调c-met表达.结果 龟板饲养较普通饮食明显增加移植MSCs肝脏归巢(P<0.05);同时,龟板饲养增加大鼠肝脏HGF蛋白表达,阻断HGF/c-met可部分逆转龟板促MSCs归巢的作用.结论 龟板饲养可能通过HGF/c-met轴促MSCs向肝脏组织归巢.

    作者:韩克强;李靖;梁平;郑璐;黄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67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其中65例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为常规手术组,102例采取血管内治疗为血管介入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血管介入组局限性脑梗死8例,神经功能障碍11例,神经功能缺失6例,并发症发生率25.0%;常规手术组局限性脑梗死10例,神经功能障碍13例,神经功能缺失8例,并发症发生率63.3%,血管介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疗效好,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严格精细操作,其并发症可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毛华;王代旭;高文宏;刘强;陶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女性盆底有限元力学分析的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因损伤或退化等原因所致松弛而引发的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有研究发现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缘于盆底支持组织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性减退的疾病[1].有实验发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底组织成纤维细胞对应力的反应性降低,阴道壁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低于非脱垂患者,认为盆底支持组织力学性能的降低或许是导致盆腔器官脱垂的原因[2].因此,迫切需要对盆底器官组织之间的力学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才能设计出完善的治疗方案.本文就PFD发病机制有限元力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晓红;王纪亮;徐惠成;梁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外科应用解剖学与手术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为学生学好外科学奠定基础,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1].该课程主要包括外科应用解剖与手术学两个部分,前者是根据手术的实际需要,研究手术局部的解剖结构层次、器官位置与毗邻及常见变异等;后者是研究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但是,外科应用解剖学部分与前期的解剖学课程在内容上存在较多重复,手术学部分的实践性体现不够等问题日显突出.随着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优化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黄继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创伤评分教学内容初探

    创伤评分是快速定量评估损伤严重程度的方法,在辅助创伤诊断和分类、指导现场急救和后送、结局预后判断和指导手术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数创伤临床杂志都对创伤评分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创伤临床的创伤评分方法种类繁多,且不少创伤评分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佳使用条件和评价方法各有特点.而国内目前的医学教育中很少有系统的创伤评分教学课程和规范教学方法,多数医生是从文献介绍中学习,学习和掌握的难度大.我们在全国组织的创伤救治规范培训、会议交流中或以讲座交流进行了大量创伤评分教学试点,在此就创伤评分教学内容和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邱俊;周继红;袁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过程相关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异丙酚和依托咪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过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影响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延安市人民医院经CT、MRI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手术时采用的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异丙酚组(n=43)和依托咪酯组(n=41).异丙酚组诱导依次采用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依托咪酯组采用依托咪酯、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维持吸入异氟醚,间断追加异丙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2组患者均于术前、诱导后、手术开始1h和手术结束时抽静脉血离心提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栓素(TX)、内皮素(ET)、前列腺素E(PGE)和降钙素(CA)水平.结果 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麻醉相关死亡.2组患者术前血清MDA、SOD、IL-6、TNF、TX、ET、PGE和C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异丙酚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随手术时间推延,差异更明显(P<0.01).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采用异丙酚麻醉较依托咪酯能更有效地降低手术过程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影响机体的生化代谢,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郭鹏;刘世平;张文生;徐礼鲜;李陕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6例,术前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观察其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少量外漏,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根损伤.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由术前(8.2±1.5)分降至术后(2.6±1.3)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由术前(2.78±0.62)分降至术后(1.31 ±0.32)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并发症少,且可以减少患者和术者的放射线暴露,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瑛;朱建华;罗文峰;尹志强;张年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老年胃癌术后行EEN支持的患者作为EEN组,同期老年胃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40例为TPN组.比较2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口服进食时间、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电解质等变化情况.结果 EEN组出现肛门排气时间较TPN组显著缩短(P<0.01);EEN组消化道症状出现率高于TPN组,经对症处理后消失;EEN组术后较术前体质量下降(1.8±0.2) kg,该下降值显著低于TPN组的(2.6±0.4) kg;EEN组住院时间较TPN组也明显缩短(P<0.05).EEN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显著高于TPN组(P<0.01).EEN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EEN营养支持适用于老年胃癌切除术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缩短住院时间,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但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需要控制输注速度和输入量.

    作者:王华;简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肿瘤术后穿刺孔转移

    自1987年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LC)实施以来,腹腔镜的优势得到充分显现,目前腹腔镜外科已广泛应用于胸腹腔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事实上,结直肠癌等肿瘤应用腹腔镜技术可获得等同开放肿瘤切除的手术效果;且腹腔镜手术后疼痛、肠梗阻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具优势;远期肿瘤效果和开放手术相当[1].因此,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外科治疗癌症的优势显著.

    作者:刘全达;周宁新;陈军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烧伤科临床手术技能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索

    烧伤是一门临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非常强的学科,烧伤手术的教学中既需要根据烧伤的临床特点设计恰当的临床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需要着眼临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真正实现培养具有临床问题解决能力的医学生.同时,烧伤属突发性强的意外创伤事件,烧伤病人从经历烧伤的过程到烧伤的救治再到烧伤的漫长康复中都将经历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创伤.烧伤临床手术带教中不仅需要探索佳的教学模式,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在规范手术操作的同时,将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烧伤临床手术技能教学培养的各个环节,真正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何梅;颜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亦称肾脏错构瘤,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肿瘤组织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成.笔者收集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影像、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江川;李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CABG)可直接改善缺血心肌组织的血供,能够挽救一大批冠心病患者的生命[1].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解决病痛,还需要尽可能快的恢复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探讨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红艳;王仙利;李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