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
目的 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块对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24例三踝骨折患者资料,按是否对后踝骨折块固定将24例患者分为固定组12例和未固定组1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差异.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固定组和未固定组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情况,固定组为89.3分(50 ~ 100分)和未固定组87.9分(32~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踝关节功能,固定后踝骨折块对重建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峰;刘其明;张珂;赵庆华;王予治;孙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使年轻人走上高校的讲台,面临着如何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人体解剖学教学还面临教师数量和比例急待提高,小班上课难以保持,尸体标本来源匮乏,教师队伍的稳定及发展等问题.关于解剖学教学基本功训练,本文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以及解剖学教师的成长等方面报告如下.
作者:刘鸿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泌尿外科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知识点相对分散,理论讲授和临床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感性认识缺乏、学习记忆生硬、难以深入理解等问题.泌尿外科发展史作为外科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强,在理论讲授和临床带教过程中充分结合泌尿外科发展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可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高泌尿外科教学质量往往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永权;张恒;卢根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实施尸头解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51名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124人)和对照组(127人),实验组采用尸头解剖教学加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分析、对比两个组学生考试成绩与问卷调查情况.结果 实验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反映尸头解剖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解剖学知识理解、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结论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实施尸头解剖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它不仅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创新,而且还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作者:渠晨晖;杨静;胡志强;郭艳;余晓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切面解剖是研究正常人体不同方位切面上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随着CT、MRI及超声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切面解剖学知识成为医学影像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因心脏MRI扫描和CT三维重建所应用的切面解剖学知识的特殊性,在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教学中,学员普遍反映很难掌握.因此,针对技师和诊断医生这类特殊学员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困难,结合我多年专业和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作者:张笑春;王健;周代全;季冰;陈霖;程琳;胡珊珊;李晓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保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肋骨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 (P <0.01);且观察组骨折连续性恢复时间、胸痛持续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胸廓畸形愈合率、肺不张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张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保留骨骼胎儿头颈部动脉铸型对临床应用和整形外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胎儿的动脉管径明显比婴儿小,且管壁弹性差,在插管、冲洗、灌注及后期处理等方面难度较大.我们在参考国内相关资料和结合临床应用的基础上[1-3],开展了改良保留骨骼胎儿头颈部动脉铸型标本制作方法的研究,以提高铸型标本的制作成功率及临床应用价值.1标本制作过程取新鲜28周胎儿(死后6h内)标本,用水将胎儿表面血迹冲洗干净,并剪断脐带.从胸骨中间打开胸腔和心包,找到左右颈总动脉并分别插管,用502胶水滴注并固定连接处.然后用注射器抽取30 ~ 35℃温水反复多次冲洗血管和灌注红色和蓝色改良环氧树脂填充剂[4].标本灌注好后静置1d,待填充剂完全硬化后交替放入双氧水和碱性溶液中腐蚀,2~3周后对铸型标本酌情修剪,后封瓶保存.
作者:文湛;黄海龙;关学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对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119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好,观察组总有效率高,merchant评分高,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结论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感染率低、固定效果好、能够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性锻炼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宾;李泽龙;陈庆洲;刘喜彬;蔡习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性盐耗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问题.方法 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治疗脑性盐耗综合征9例.依照患者补盐量与尿量有无直线回归关系将病例分为2组,对其补盐量、尿量、每日尿量/补盐量的均数做两样本t检验.结果 9例均治愈,其中6例补盐量与尿量有直线回归关系,P <0.05;3例补盐量与尿量无直线回归关系,P>0.05.有直线回归关系组与无直线关系组相比:补盐量前者大于后者(P<0.001);尿量前者大于后者(P<0.001);但2组单位补盐量所对应的尿量(尿量/补盐量)不相等(P>0.05).结论 脑性盐耗综合征患者补盐量与尿量的直线回归关系,补盐后肾脏排钠增加,因此,钠代谢中枢的解剖位置可能是以下丘脑为主,包括额叶、侧裂周围脑组织的广泛区域.
作者:徐志纯;马书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组以及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的保守治疗组,每组28例.对比2组患者Mazur评分、Lee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Ⅲ度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3.8%,显著高于保守组77.8%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Ⅳ度优良率为75%与保守组Ⅳ度优良率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Ⅲ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优良率为93.8%,保守组为83.3%,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Ⅳ度优良率为83.3%与保守组Ⅳ度优良率7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都并发创伤性关节炎,但并发症差别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对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均有治疗效果,在Ⅲ度踝关节骨折中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而保守治疗住院天数少,治疗安全系数高.
作者:向自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掌握与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操作的有关局部解剖学知识,是护理人员提高操作成功率的关键.我们在2010级护理专业(英语方向)进行了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改革尝试,即缩减与临床关系不大的系统解剖学内容、增加部份局部解剖学内容和针对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中常用的急救技术、护理技术和卫生保健技术的相关解剖学知识和临床应用要点,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解剖学知识对临床护理操作和社区护理的指导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培养了合格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陆莹;张作涛;唐中生;宋华;徐照;罗亚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Colles骨折、月骨损伤、脱位、退变等多种因素引起腕管内压力升高而导致正中神经被挤压的一系列症状,是临床上手外科中常见的一类周围神经卡压症.为了快捷、无创又准确地诊断并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等确诊是远远不够的,而具有直观的影像学资料的超声技术就能更准确地诊断腕管综合征.本研究收集17例腕管综合征病例,通过比较超声测量与术中测量的结果,探讨超声测量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英男;傅小宽;施杨;庄永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我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1年584例外科患者抗生素专项点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抗生素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584例Ⅰ~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为578例(98.97%),累计用药698次,平均每例应用1.20次.术前2h给药者240例(41.96%),用药时间(7.02±3.23)d,所用药物涉及10大类35种,第1、2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在Ⅰ、Ⅱ类切口手术中列前3位.抗生素主要为单用,二联用药48例(8.28%),无三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 (21/698).结论 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仍存在一定不规范,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作者:赵红;张华;胡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前输尿管镜、膀胱镜等在诊治尿道狭窄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但传统的X线尿道造影目前仍然是尿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1-2].患者体位、造影剂浓度、医生推造影剂的手法及力度等均与能否正确诊断尿道狭窄密切相关,尿道造影还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尿道热,不注意预防或正确处理,可以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尿道造影是泌尿外科医师及进修医生、医学生需要了解和熟悉的重要操作技术.本文将如何进行尿道造影、怎样阅片及尿道造影并发症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军;周占松;卢根生;李为兵;陈志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髁间C型骨折3种内固定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髁间骨折及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经我院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CBP)、动力髁螺钉(DCS)、锁定加压钢板(LCP)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股骨髁间C型骨折病人62例.所有随访病例均进行膝关节评分,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分别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方面比较3种内固定的差异.结果 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LCP组与CBP组、DCS组差异显著(P<0.05),CBP组和DC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LCP组与CBP组、DCS组差异显著(P<0.05),CBP组与DCS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股骨髁支持钢板、动力髁螺钉、锁定加压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髁间C型骨折各有利弊,LCP内固定方法的疗效优于CBP和DC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CBP和DCS.
作者:徐伟明;李艾敏;孙权;孙孟喆;刘士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左右肾血管不同的处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12月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手术视频,总结术中处理肾血管的经验.术中以腰肌前间隙内侧弓状韧带为解剖标志寻找右肾蒂,小心处理右肾静脉防止撕裂下腔静脉;在腰肌前间隙腹主动脉旁脂肪前内寻找左肾蒂,避免损伤或漏扎左肾血管属支.结果 6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及输血病例,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熟悉肾血管的解剖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处理左右肾血管,有利于提高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安全性.
作者:全科立;舒铁环;刘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毒理学与临床医学、管理学及心理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广泛的交叉[1].毒理学实验是理论教学有效和必要的补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术作风.为此,本教研室开设了小鼠嗜多染微核实验和精子畸形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解剖和切取小鼠胸骨以及附睾是实验的操作难点,也是保证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强调解剖学思维[2],运用解剖学常识和技能,对于提高毒理学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文斌;敖琳;崔志鸿;刘晋祎;曹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髋关节置换手术一般可于传统的全麻、椎管内阻滞麻醉下完成手术.但少数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高龄脊柱病理骨折等问题,不适于椎管内阻滞或椎管内穿刺失败,如何解决此类患者手术的麻醉,给临床麻醉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2010年以来开展下肢腰丛、坐骨神经、L1 ~ L2椎旁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凯;刘旭;朱云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佳的胸腔胃解剖形态与蠕动排空功能的关系,以正确指导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减少术后消化道并发症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将70例食管癌病例依据手术中胸胃剪切后胃的形状不同随机分为2组,管胃组35例和全胃组35例.利用食管胃功能测试仪在术前和术后对食管癌病例进行了胸胃静息压、蠕动收缩压和蠕动频率的检测,以及术后胸胃排空功能的X线消化道造影评价.结果 2组胸胃功能术后较术前均下降,管胃组术后胸胃的静息压为(6.20±1.55) mmHg,蠕动收缩压(36.40±3.86) mmHg,蠕动频率(5.30±1.95)次/分;全胃组分别为(4.70±1.42) mmHg,(27.50±3.63) mmHg和(4.60±1.26)次/分.前者静息压和收缩压数值明显大于后者,但蠕动频率两者无差异(P分别是0.012,0.000和0.373).管胃组术后胸胃的排空率明显高于全胃组(P<0.05).结论 食管癌切除胃替代食管手术管状胃的胃动力学参数和胃排空功能等均优于全胃,管状胃的术后并发症也少于全胃,建议食管癌手术中尽量采取管状胃替代食管.
作者:周钢;邢宇彤;乔峰;窦鹏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腹、盆腔囊括了消化、泌尿、循环等器官,在人体解剖实验室的这几个系统的铸型,基本上以单一器官进行灌注.单一器官铸型虽然能显示该器官的立体结构,但邻近脏器管道的位置和毗邻关系显示不清,而联合灌注的报道亦较少.为更好地显示腹、盆部各器官间的毗邻关系及血管交通吻合,对消化、泌尿生殖、循环系统原位器官在腹、盆部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直观的印象,我们制作了腹、盆部多器官联合原位铸型标本,显示腹、盆部多个器官的动脉、静脉血管分布情况及各器官毗邻关系,为腹、盆部外科手术入路和术式的改进提供可行性依据.
作者:聂政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