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恒;徐小宁;凌丰军;张端孟;黄冬玲;王岩峰;周洋;王秀丽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P)行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行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的DRP患者986例(1326眼)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并且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分级、术前是否合并黄斑脱离、行硅油/C3F8充填、术中行全/补充视网膜光凝、是否晶状体切除患者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326眼术后发生高眼压共计368例(27.8%)。增生型DRP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34.0%)显著高于非增生型(17.2%)(χ2=30.648,P=0.000);DRP D级高眼压发生率为34.1%,显著高于 B 级(20.8%)(χ2=16.348,P =0.001);术前合并黄斑脱离患者高眼压发生率(30.4%)显著高于无黄斑脱离患者(22.7%)(χ2=8.834,P =0.003);术中充填硅油患者(39.1%)显著高于填充 C3F8患者(24.0%)(χ2=28.088,P=0.000);术中全视网膜光凝者(32.8%)显著高于补充光凝患者(16.8%)(χ2=21.159,P=0.000);术中行晶状体切除者(40.5%)显著高于无晶状体切除者(25.9%)(χ2=15.532,P=0.0001)。结论 DRP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高,并且与DRP类型、分级、术前合并黄斑脱离、术中填充物、视网膜光凝、晶状体切除等相关。
作者:李旭青;蔡晓峰;庹瑶;陈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布卡氏综合征( Budd-Chiari Syndrome,BCS)统指肝小叶静脉到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HV流出道任何性质的阻塞。单纯下腔静脉阻塞,则有胸腹壁及背部浅表静脉曲张(静脉血流由下而上)及下肢静脉曲张、浮肿、色素沉着和溃疡。我科在2013年10月收治1例左下肢溃疡患者并伴BCS,分别在我院介入科行下腔静脉造影术、左下肢溃疡创面清创和头部刃厚皮片移植术。经过精心的换药、围手术期护理,皮片完全成活,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霞;李增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部位较为重要的结构,在训练过程中,半月板损伤为常见,往往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于影响官兵的训练生涯。笔者通过对某部2009年10月至2013年9月发生的91例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讨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分析半月板损伤机制、因素及治疗,预防训练伤病的发生,提高半月板损伤的诊治率。
作者:帅志刚;耿进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增生性瘢痕是整形外科常见病种,常发生于深II度烧伤或者外伤后因各种原因延迟愈合的创面。临床表现为明显高出皮面,颜色暗红或深紫,质地硬,局部常伴有灼痛和瘙痒感,往往持续数月或数年才逐渐发生退变[1]。 Gassner 等[2]于2006年率先将 A 型肉毒毒素( BNT-A )用于额部瘢痕防治,发现BNT-A能有效减轻局部瘢痕增生,使手术获得更加美容效果。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在保持醋酸曲安奈德的原浓度剂量基础上增加BNT-A,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肝脏的静脉回流除了由3大主静脉引流外,还有一些静脉,往往被称为短肝静脉、肝背静脉等。肝右后静脉( inferior hepatic vein,IRHV)是其中较粗大的一只,主要引流Ⅵ肝段血流,在右肝切除、活体供肝移植及预防肝血管损伤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然而临床医生并没有重视,常常忽视 IRHV的存在,在手术中误伤、误扎该血管,导致术中大出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若误扎该血管,术后相应的肝段会出现血液回流障碍、相应肝段萎缩等情况。本文将对IRHV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变异血管的认识,减少误伤误扎,大限度保留正常肝实质组织。
作者:聂自宏;郭世鹏;欧志兵;龚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通过手术改善面部组织轮廓的人越来越多,自体脂肪源于自身组织,生物相容性好,无过敏反应,成为当今流行的美容手术之一。与传统抽脂移植相比,Body-Jet水动力系统具有脂肪细胞成活率高,不易出现吸收、囊肿、硬结、钙化、感染等不良反应,受到广大求美者的喜爱。护理人员重视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做好术中的护理配合以及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是确保手术成功和远期美容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对80例采用Body-Jet水动力系统行自体脂肪颗粒填充面部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婳;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手术部位感染给患者带来痛苦,给社会增加经济负担[1]。达芬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是手术治疗模式的改变,更是医学模式改变,打破了传统手术室护理配合,这些新的理念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新视野、新角度、新技术、新突破。除了常规对人和物的流线、器械物品的灭菌管理外,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无菌屏障的建立与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实施机器人手术780例,通过不断探索和经验总结,术中运用“餐桌”原理、立体空间布局,创建与管理机器人手术系统无菌屏障,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程勤;张玲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估测右颈内静脉前路法置管长度适宜的公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经右颈内静脉留置深静脉导管患者67例,分别用4种公式对置入导管长度进行估测,并与实际置入至正确位置的长度进行比较,分析4种公式的准确性。结果4种公式估测置入长度的误差百分比均在15%以内。公式1估测长度与实际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3种公式的估测长度均明显小于实际长度,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对不同身高患者置管长度的预测中,公式4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高于公式1,有明显差异性(P<0.05);公式2、公式3与公式1的绝对误差平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4种公式预测长度误差均在15%以内,其中公式1简单、准确、实用、误差小,更适用于右颈内静脉置管前路法长度的估计。
作者:张亮达;戴建强;郑国栋;黄显华;许文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展,气管切开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手术技能,但由于气管周围重要组织结构多,在遇到颈短肥胖、颈椎骨折、脱位、头颈颌面外伤以及需要紧急气管切开的患者时,手术风险大,对术者的心理和技术要求高,已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1-2]。近些年来,我们采用了一种微创、经皮快速气管切开的新技术,具有安全、快捷、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常规气管切开术存在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以下就把我们在这一技术培训推广中的教学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向强;刘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桡动脉血管条件对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的13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桡动脉血管情况进行检测,与术后内瘘血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3例患者中术前桡动脉正常者95例,异常者38例;进行造瘘手术者131例,因桡动脉血管条件差放弃手术者2例,内瘘失败13例,桡动脉正常组术后成功率(95.8%)高于桡动脉异常组(75%)。桡动脉正常组各血流参数均明显优于异常组,且术后4周吻合口的血流量、血管内径优于术后1周及术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可以提供术前桡动脉血管条件的多项数据,预测术后内瘘血管功能状态,又可以在术后动态监测内瘘血管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光瑜;祝旭飞;管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术后切口较隐蔽、瘢痕较小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将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80例患者分为A、B、C 3组,A组25例50只眼采用“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B组25例50只眼采用传统“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C组30例60只眼采用改良“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观察3种术式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均随访6~24个月,A组25例外观明显改善,其中2例单侧复发,8例术后瘢痕较明显;B组采用传统“Y-V”成形内眦赘皮矫正及同期行小切口重睑成形术,术后虽眼睑外形自然,但随访25例患者其中12例瘢痕较明显;C组采用改良“Y-V”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通过随访发现术后无1例出现增生性瘢痕。结论三种术式对治疗内眦赘皮均有效果,但总结发现采用A、B组治疗内眦赘皮的设计方法较为复杂,术后瘢痕增生明显,C组小切口重睑术结合改良“Y-V”成形内眦开大术矫正效果好,方法简单,术后切口隐蔽,形态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
作者:李曾显;刘正茂;刘剑毅;曹川;李世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传染病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探究大学生对传染病采取的应对策略。结果大学生对传染病的应对策略涉及寻求社会支持和主动解决问题两个主成分,涉及19个方面。结论高校应为大学生构建一个社会支持平台,同时要加强大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对传染病的应对策略中,寻求社会支持多于主动解决问题,可能与性别差异和所处高校的环境有关。这为高校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作者:冉丽娟;张俐;赵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地理因素与青年男性急性高原反应的关系,为高原易感人群的筛选及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同一批次从低海拔进入高海拔地区的294名青年男性,以问卷形式进行急性高原反应( AMS)发病情况调查,以军标进行AMS诊断。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10种自然地理因素与AMS发病情况的关系,寻找引起不同地区人群AMS医学地理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AMS发病率为52.04%(153人),其中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口唇发紫常见,其发病率分别为89.54%、84.31%、66.01%、65.36%、60.7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海拔(OR=0.998,P<0.05)进入了回归模型。结论进入高原的人群中,其籍贯所在地海拔越低,越容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对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确保其健康与安全。
作者:宋桐林;吴玉;沈鹏宇;刘运胜;陈建;田怀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腹腔动脉及分支时,发现其双源性胆囊动脉变异,一条起自肝右动脉,另一条起自胰十二指动脉上后动脉(图1)。该双源性胆囊动脉的变异经查询相关文献罕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数值资料和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志敏;宋信柔;苏薇;王骏豪;贺桂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12~18岁青少年腰骶段椎弓根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腰骶段进钉角的增龄变化规律,为青少年脊柱内固定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青少年患者30例,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双源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影像学结果,扫描范围为盆腹腔,将获得腰骶段CT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腰骶段椎弓根 E、F 角及椎体复合体的上下及左右入钉点间距在性别与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F角及椎体复合体的上下入钉点间距发育总体随着年龄和椎序的增长呈增长趋势,且存在一定的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脊柱椎弓根及相关结构解剖学参数呈规律性变化过程,临床应用时可做参考。但必须结合个体化影像学结果及生物力学研究成果的支持,才能使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满意效果。
作者:王威;王星;李志军;陈连香;王飞;史斌;史君;张少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polyacsylamide hydrogel,PAH,国产商品名为奥美定)自1997年引进后,被广泛用于隆胸手术。但注射隆胸所用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由于在生物学方面的安全性存在争议,目前国内已经停止使用PAH,同时临床上要求行假体取出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小切口冲洗法,为47例患者取出注射假体。该类手术耗时较长,患者对美容要求较高,由于有不成功的手术经历,所以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因素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对这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寇慧玲;杨云川;石玉琦;王元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及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表达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9例乳腺侵润性导管癌组织及48例分区组织的Cx43与E-cad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区、交界区和远癌区的Cx43和E-cad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γ=0.460,P<0.01);在肿瘤区两者同时为阴性表达时,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 Cx43和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与其发生浸润转移有关。
作者:涂永久;高一菁;陈战;李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左侧头臂静脉变异情况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主要见于注入部位及行程的变异,还有头臂静脉与纵隔大血管、心脏结构的异常交通等部位[1-2]。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尚未见报道。本文介绍经CT增强扫描诊断1例左侧双头臂静脉变异,并复习头臂静脉变异的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友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及各种治疗方法的影响,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又影响了其临床治疗和康复效果[1]。本文针对肿瘤患者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绍琴;王晓容;牟春梅;张箭;冯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PPARγ在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在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大潮气量( Tidal volume,VT)组,Vt=12 mL;小潮气量组,Vt=6 mL;自主呼吸组。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即通气1h、4h、8h组。于各时间段末放血处死动物,收集肺组织和肺灌洗液标本,测定肺灌洗液中蛋白总量、白细胞计数;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 W/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蛋白的变化。结果大潮气量组机械通气4 h、8 h后,与小潮气量组及自主呼吸组相比,肺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总量明显增加(P <0.01),肺 W/D 增加(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PPARγmRNA和PPARγ蛋白表达减少(P<0.01)。通气1 h时,各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这可能与炎症损伤和持续有关。
作者:王秀芹;王凯国;罗红敏;李浩;王宝胜;王培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