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SA监视下亲水导丝辅助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探讨

邢丽;吴宁;李斯锐;林福煌;陈峰;袁婵娟

关键词:鼻空肠营养管, 亲水导丝, 介入技术, 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 探讨在DSA监视下使用亲水导丝辅助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 采用介入技术以亲水导丝引导对29例常规置管未成功患者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3.1%,所置营养管位置均符合临床要求,操作时间为15-40 min,留管时间为7-40d,所有成功置管患者耐受良好,未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未发生堵管.结论 应用介入技术以亲水导丝引导困难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为解决肠内营养途径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患儿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调控的作用.方法 将42例急性肺损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病因治疗、机械通气支持和液体管理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PaO2/FiO2),呼气末正压水平(PEEP)以及治疗过程中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第5天(T5)观察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5天观察组PEE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UTI治疗急性肺损伤能改善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UTI能有效阻断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利于急性肺损伤治疗.

    作者:孙嵩;廖锋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艾滋病合并四肢闭合性骨折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HIV/AIDS合并四肢骨折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1例HIV/AIDS合并四肢闭合性骨折的患者(观察组)及32例anti-HIV阴性的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对照组)应用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情况、骨科并发症、HIV/AIDS并发症、HIV/AIDS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21例HIV/AIDS合并四肢闭合性骨折均愈合,手术后切口感染3例、机会感染1例、骨感染1例,无术后死亡、致命性HIV/AIDS相关并发症及严重骨科并发症(如骨不愈合、慢性骨髓炎等).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2例、骨感染1例,无术后死亡及严重骨科并发症.结论 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抗病毒治疗、术后积极控制机会性感染,HIV/AIDS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施行手术是安全的.

    作者:魏国;蒲育;温贤敏;何敏;蔡林;蔡海东;何盛华;李文新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期间连续输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ASAⅠ~Ⅲ级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例.诱导开始时,A、B、C、D四组分别以0.3μg/(kg·min)、0.4 μg/(kg·min)、0.5 μg/(kg· min)、0.6 μg/(kg· min)的速度输注瑞芬太尼,2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15 mg/kg,过1.5 min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再过1.5 min后行气管插管,同时调整所有患者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为0.05 μg/(kg· min),并以4 μg/(kg·h)的速度输注异丙酚.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l min (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A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升高(P<0.05);B、C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T4MAP和HR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T1MAP和HR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T2、T3MAP与T0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A、B、C组T1 MAP明显升高(P<0.05),A组T1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D组比较,B组和C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全麻诱导期间连续输注瑞芬太尼5 min能够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当复合依托咪酯为0.15 mg/kg时,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以0.4~0.5 μg/(kgmin)为佳,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作者:史长喜;茆庆洪;李青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全身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采用纤支镜肺灌洗及振动排痰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纤支镜肺灌洗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培;张红梅;方敏;郑红梅;盛春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临床药师对帕金森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探讨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不稳等.目前,尚无阻止或逆转帕金森病理过程的治疗方法,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各种治疗方法中仍以药物治疗为有效,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笔者作为临床药师深入神经内科,为帕金森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帕金森患者治疗过程中药学服务点进行总结.

    作者:梁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将评分0~2分的患者作为转归良好者,将评分3~6分的患者作为转归不良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程度,观察治疗后7d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溶栓远期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患者中,75例完成终研究,转归良好者36例(48.0%),转归不良者39例(52.0%);血管再通良好者48例(64.0%),23例(30.7%)7 d内出现颅内出血.单变量分析:基线血糖值(P=0.001),NIHSS评分(P=0.847),血管再通情况(P=0.002),有症状颅内出血均可影响远期转归(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糖水平较低(P=0.033)和血管再通良好(P=0.006)是远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线血糖值和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是影响其远期转归的预测因素.

    作者:胡锦全;李贞艳;张跃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尿沉渣分析仪在腹膜透析液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于腹膜透析液常规细胞检测的方法,并使之具有快速可行、结果 准确、操作简便的特点.方法 使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分别对101例腹膜透析液标本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和细胞总数计数,并与采用镜检法检测相应标本所得的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腹膜透析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总细胞的计数与显微镜目测法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沉渣分析仪应用于腹膜透析液常规细胞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于日常工作常规检测.

    作者:徐礼杭;叶火铨;胡雯烨;蔡汝满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信息支持对手术患儿陪护亲属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对手术患儿陪护亲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手术患儿陪护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仅在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时给予常规指导,简单介绍手术环境、手术方法、注意事项、主刀医生、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的姓名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提供具体的信息支持,详细告知手术流程、需亲属配合的细节、同类手术在我院开展现状及手术效果、技术能力及职业素质、手术护理用具及方法、患儿复苏期间的感受;手术预后和康复的注意事项等.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手术患儿陪护亲属均存在焦虑及抑郁,焦虑及抑郁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及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得分下降不明显.结论 信息支持能明显减少手术患儿陪护亲属的焦虑情绪.

    作者:周爱玉;农红妹;王秋明;黄秋芬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Apo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ApoA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校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并采用1∶1匹配设计选取10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分析ApoA5基因-1131T>C和56C>G两个SN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ApoA5-1131T>C CC基因型携带者的TG、HDL-C、ApoA1的水平明显高于TC、TT基因型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oA5 56C>G各基因型之间MS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ApoA5-1131T>C TC基因型携带者比CC基因型携带者更容易发生MS,风险分别上升1.415倍,而TT型基因携带者发生MS的风险为CC型的0.302倍(P<0.05).结论ApoA5-1131T>C的基因多态性与MS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MS发病率,而ApoA5 56C>G的基因多态性与MS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作者:王海英;周太梅;冯霞;江兴林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QC活动在减少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QC活动实现降低血透患者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方法 成立以“降低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为研究课题的QC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调查、要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效果检验等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有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5例设为QC组.2010年1~12月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对血管通路的知晓情况、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QC组患者对血管通路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86.5%上升到94.6%,血管瘤形成由0.14%下降到0.02%,血管狭窄由0.09%下降到0.03%,内瘘堵塞由0.05%下降到0.02%,感染由0.05%下降到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QC活动,能降低自体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尹银定;黄美莲;古慧莲;叶婷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了43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2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RT组):体外照射+后装;21例患者行放化综合治疗(RCT组):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TC)化疗2个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RCT组总有效率为95.2%,完全缓解(CR)率为80.9%;RT组总有效率为72.7%,CR率为45.5%;总有效率及CR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RCT组为95.2%,RT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RCT组为81.2%,RT组为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RCT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多为轻度反应,且RCT组仅有1例Ⅲ度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不影响治疗.结论 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夏春军;赵靓;孙晓奕;杨俊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胸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胸腔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对CT己检查出胸腔占位并能在超声下显像的51例患者进行肿物穿刺活检及病理学检查,与临床初步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1例胸腔肿物活检穿刺标本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47例明确肿物性质,2例为坏死组织,2例为病理找到少量异形细胞,其中首次明确诊断率为92.2%(总明确率为96%).结论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在胸腔肿物诊断中能够获得确切的结果,能给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健;陈文挺;石芬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损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予以讨论.10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检查及治疗.结果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不适等症状.1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识.

    作者:卢启海;王伟;李刚;覃庆平;刘杰;周毅;姚远;杨剑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结肠黑变病内镜表现与癌基因检测联合应用探讨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内镜下表现与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表达的联合应用,探讨MC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癌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通过全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MC患者108例,另选取正常黏膜者50例作为对照(均为肠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同时行黏膜组织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的单克隆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与正常黏膜者比较,MC内镜下病变程度加剧与APC、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病变程度越重,APC阳性表达趋向越低,Bcl-2、K-ras、Ki-67、Cox-2阳性表达趋向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高低依次为MC伴肠癌组、MC伴息肉组、MC Ⅰ~Ⅲ度、正常黏膜组.APC阳性表达高低依次为正常黏膜与MCⅠ~Ⅱ度、MCⅢ度与MC伴息肉组、MC伴肠癌组.结论 MC病变程度加剧,其癌变风险可能越大.重视MCⅢ度、MC伴息肉,将MC内镜下表现与大肠癌相关癌基因监测联合应用,可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可作为切实可行的MC内镜下随访策略.

    作者:徐光辉;仇敏洁;李慧敏;凌国敏;刘斌;王泽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作者: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共200例,随机分为米索组及缩宫素组各100例,缩宫素组待胎儿取出后于宫体注射缩宫素,并静脉滴注缩宫素.而米索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h、24h的出血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米索组产妇用药2h及24 h后出血量分别为(230.12±22.5) ml及(339.88±55.5) ml,明显较缩宫素组产妇[(268.63±32.5) ml及(418.76±58.5)] m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较单纯应用缩宫素更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且舌下含服方便安全,吸收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发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31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妇女妊娠前后全程使用华法令抗凝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全程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孕妇并发症及围产结局.结果 31例患者中,孕早期瓣膜功能不全1例,孕晚期出现一过性血尿1例,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3例,心律不齐1例.1例因胎儿脑积水予引产,顺产5例,剖宫产25例.早产3例,足月产27例.产后出血2例.结论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妇女在妊娠期间全程服用小剂量华法令<5 mg/d是相对安全有效的,但需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郑珞;徐霞;郑志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帕瑞昔布钠与舒芬太尼预防食道癌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较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分别预注帕瑞昔布钠与舒芬太尼预防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45~73岁,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P组和S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与舒芬太尼0.2 μ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评估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分级,记录患者拔管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三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均长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S组无躁动及轻度躁动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5).P组和S组各时点MAP及HR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预注帕瑞昔布钠或舒芬太尼均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维持苏醒期循环稳定,且帕瑞昔布钠不延长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

    作者:胡伟;李金玉;张志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5例经超声检查并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 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283例,占65.05%,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2例,占28.04%,颈总动脉主干30例,占6.90%,其中,软斑144例(33.10%),硬斑157例(36.09%),混合斑134例(30.80%).结论 超声检查颈动脉可准确确定病变位置,观察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有助于临床判定适当和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孙永珉;王艳;赵斌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治疗性抗体制备的研究进展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的问世,研究和生产用于疾病治疗的单抗药物成为现实.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治疗性抗体制备的新技术,主要包括组合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动物技术和展示技术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庆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