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分析

夏春军;赵靓;孙晓奕;杨俊昌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 放疗, 紫杉醇, 卡铂, 同步化疗
摘要: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我科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了43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2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RT组):体外照射+后装;21例患者行放化综合治疗(RCT组):放疗方法同单放组,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TC)化疗2个周期.采用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RCT组总有效率为95.2%,完全缓解(CR)率为80.9%;RT组总有效率为72.7%,CR率为45.5%;总有效率及CR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RCT组为95.2%,RT组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RCT组为81.2%,RT组为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RCT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多为轻度反应,且RCT组仅有1例Ⅲ度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后不影响治疗.结论 放疗联合紫杉醇与卡铂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好.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显像图特征,以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识别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表现.结果 乳头状癌25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5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在超声显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综合分析各项超声指标,可以提高TMC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郭亦爱;邓连桂;王晓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43例为观察组,护理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异常等情况.结果 经治疗和护理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T段压低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性早搏频次、血压异常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空腹血糖[(6.4±0.9) mmo1/L]、餐后2h血糖[(8.7±1.4) mmo1/L]、ST段压低次数[(126.3±14.6)次]、ST段压低持续时间[(132.8±15.7) min]、室性早搏频次[(406.8±34.2)次/24 h]、血压异常率(4.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1.0) mmo1/L、(9.9±1.5) mmo1/L、(157.1±13.8)次、(160.3± 18.4)min、(472.1±36.0)次/24 h、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糖水平、动态心电图状况,稳定血压,具有显著的护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姜燕妮;张赛春;安婧;刘慧丽;曾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恩替卡韦单独用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8周.治疗后8、12、24及48周检测血清HBV-DNA阴转率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在各时间点的HBV-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TBIL、ALT、PT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hild-Pugh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应用可以弥补阿德福韦酯治疗后病毒学应答较慢的不足,也可弥补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造成病毒耐药的不足,整体疗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相当.

    作者:连晓明;覃舒扬;莫金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重症手足口病20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3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重症HFMD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均有发热,发热持续时间≥3 d占45.81%,EV71阳性占56.65%,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心率增快、高血压、血白细胞和血糖增高较为常见,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元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3例患儿在发病后4~6周出现脱甲.结论 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3岁,以神经系统并发症为主,嗜睡、肢体抖动和易惊为其早期症状,心率增快、高血压、血WBC及血糖升高也是重症HFMD识别的重要指标.少数病例恢复期可并发脱甲.

    作者:王军华;梁东明;陶玉;刘胜;范承武;何杰书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损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滥用氯胺酮所致膀胱损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并予以讨论.10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检查及治疗.结果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会阴部不适等症状.10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损害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认识.

    作者:卢启海;王伟;李刚;覃庆平;刘杰;周毅;姚远;杨剑文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经阴道超声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并经宫腔镜确诊为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结果 宫腔镜证实的55例宫腔粘连病例,经阴道超声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为87%,重度粘连诊断符合率为100%.漏诊5例,误诊2例.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方便无创,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覃伶伶;洪燕;符小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帕瑞昔布钠与舒芬太尼预防食道癌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较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分别预注帕瑞昔布钠与舒芬太尼预防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45~73岁,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P组和S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与舒芬太尼0.2 μ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评估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分级,记录患者拔管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三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均长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S组无躁动及轻度躁动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5).P组和S组各时点MAP及HR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预注帕瑞昔布钠或舒芬太尼均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维持苏醒期循环稳定,且帕瑞昔布钠不延长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

    作者:胡伟;李金玉;张志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循证护理在开胸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开胸手术患者肺部并发症防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在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1.21±3.86)d,总医疗费用为(38 984.34±295.18)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4±4.77)d和(44 437.65±324.1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t=81.56,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8.98±0.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3,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虹;赵丹丹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B超引导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76例

    目的 探查B超引导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76例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中52例术前明确诊断,先行膀胱镜逆行插管或肾穿刺造瘘引流,据中段尿或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治疗5~7d.建立24F经皮肾通道,肾镜冲洗脓液及脓栓,再行钬激光碎石.余24例术中发现,其中13例当即终止手术,留置造瘘管引流;11例继续完全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20~176min.取净结石69例,结石清除率为90.8%.术后出现脓毒败血症、感染性休克l例,高热4例(体温>39℃).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术前和术中明确宜先引流,采用抗生素治疗,发热消失或尿液转清再手术.

    作者:李化升;梁烽扬;罗书锋;莫鹏;罗超;陈戈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1H-MRS在轻度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存在主诉记忆障碍主诉和客观认知损伤的临床综合征.MCI患者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D)或其他痴呆症患者的高危人群.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不仅能够测量解剖结构,反映生化和微观结构特点,而且能提供功能方面的信息,被认为是早期诊断和评估MCI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质子磁共振磁共振波谱(1H-MRS)作为目前唯一无创性活体研究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和化合物定量分析的磁共振方法,有助于帮助识别和寻找老年人典型MCI的病因,已成为近年来研究MCI的热点.

    作者:魏晓;李香营;田国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肿瘤标记物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目前常用的筛选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但PSA特异性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仍然存在争议,因此大量研究转向寻找新的前列腺癌标志物,已取得不少成果.目前认为前列腺癌抗原3基因、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TMPRSS2-ERG融合基因和微精原蛋白-β等肿瘤标记物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文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亚型、尿液中的生物学标记物(前列腺癌抗原3基因,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TMPRSS2-ERG融合基因和微精原蛋白-β)和其他新型的血清和尿液中的标志物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作者:郑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 (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作者: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192例有明确剖宫产手术指征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 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在胎盘娩出后再次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如剥离面持续出血可观察15 min后重复使用一次,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2h、术后24h观察组出血量分别为(236.93± 104.28) ml、(311.48±78.21)ml、(364.82±63.18) ml,对照组分别为(327.18±134.85) ml、(408.69±102.41)ml、(462.93±84.37) ml,对照组出血量均大于观察组(P<0.05);宫腔纱布填塞率、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观察组分别为12.50%、8.33%、13.54%,对照组分别为29.17%、22.92%、32.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7.71%,对照组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促进术后子宫复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作者:王骧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目的 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粘连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78例既往剖宫产手术再次行盆腔手术的妇产科疾病患者病历资料,结合此次术中肉眼所见判断粘连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分析引起术后粘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78例中确定存在盆腹腔粘连者214例,粘连发生率为44.77%,其中轻度粘连者107例,占全部粘连患者的50.00%,中度粘连者64例,占29.91%,重度粘连者43例,占20.09%;不同年龄、既往剖宫产切口方向、剖宫产手术时机、羊水污染与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无关(P>0.05),既往剖宫产次数、是否缝合腹膜、有无子宫切口撕裂、术中有无盆腔炎症、术后有无感染是引起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的单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次数、未缝合腹膜、术中有盆腔炎症、有术后感染是引起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导致剖宫产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因素较多,减少剖宫产次数、术中缝合腹膜、积极治疗感染及术中应用预防粘连的药物是预防及减少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陈小玲;韦妙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9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方式与合理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3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治疗时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的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共25例,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纳入开腹组,共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1例死亡,死亡率为4.0%,无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开腹组患者4例死亡,死亡率为28.6%,7例患者接受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率为50.0%,腹腔镜组共出现并发症13例次,开腹组共出现21例次,腹腔镜组死亡率、再次手术率及并发症出现率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保守治疗2~4周后,采取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手术能够在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预后,是临床治疗的不二选择.

    作者:周克兵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老年人尿潴留长期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并提出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2年就诊的62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长期留置导尿管的临床资料,对所发生不同程度并发症的59例患者可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并发症提出五点建议.结果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前列腺肥大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病程较长,I-PSS评分得分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达95%以上,其中下尿道感染高,达72.9%,其他如尿道、膀胱黏膜损伤、尿道口红肿等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 前列腺增生至一定程度后引起尿道梗阻是必然的后果,了解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方法,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十分必要.

    作者:李武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护理人员轮转护理部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轮转护理部的体验及护理部干事应具备的特质,为护理部选择干事及改进轮转中的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对8名轮转护理部的干事进行访谈,并以Giorgi6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5个主题,分别为轮转前对护理部干事的职责不了解、轮转后认为岗位职责需细化,轮转期间感到压力,轮转经历对职业生涯有积极的影响,轮转获得多方面的收获.结论 护理部在选择护理干事时应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给予心理疏导,明确职责、重视感受,提高工作能力,保证护理部工作的高效率运转.

    作者:周琼;喻姣花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颈椎病中疼痛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测定颈椎病中疼痛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深入了解其病变.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门诊和住院的颈椎病中疼痛患者48例为试验组.颈椎病根据临床症状结合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选择成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 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31.78±32.06) pg/ml vs (108.85±41.48) pg/ml;(1.64±0.49) mol/ml vs(1.14±0.40) mol/ml;(0.40±0.17) pg/ml vs (0.19±0.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病中疼痛患者炎症反应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含量高于正常组,炎症细胞因子可能在颈椎病中疼痛患者椎间盘退变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邓北强;牟杨;赵义刚;邓文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临床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经过确诊的15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存在甲状腺素水平下降变化的88例患者进行格拉斯哥GCS评分,分型后确定三类患者,分别按每类患者情况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给予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方式进行相应治疗.比较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于伤后不同时间的T3和FT3水平以及患者死亡率、致残率以及GOS评分情况.结果 以整体水平而言,治疗组和对照组T3和FT3呈现上升恢复趋势.治疗组恢复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3和FT3于7d和14d含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死亡率和致残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在GOS评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因急性颅脑损伤而致甲状腺素水平发生下降的患者,给予甲状腺素片治疗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实施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县级医院均可进行.因此,该疗法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毅毅;荆国杰;姚晓腾;景英朝;谢乙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 GP方案联合全肺放疗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GP方案联合全肺放疗治疗鼻咽癌肺转移的近期疗效及毒性.方法 采用GP方案治疗22例晚期鼻咽癌,男性15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4岁;全部病例均有肺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13例,先行吉西他滨静脉滴注,第1、8天各一次;顺铂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一个周期;两个周期后再行全肺放疗,剂量18~20 Gy.结果 22例患者中CR4例,PR 13例,总有效率为77.3%,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经对症处理后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GP方案联合全肺放疗治疗鼻咽癌肺转移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唐爽;李素芳;钟声学;林灿洁;文小芝;陈扬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