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舟;刘梅;肖颖彬;王咏;刘铖宸
目的: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的影响,筛选2型糖尿病患者更佳的降糖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格列美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和沙格列汀组,观察12周后2组患者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线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格列美脲组和沙格列汀组体质量分别平均增加0.4 kg和降低0.4 k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本组治疗前体质量相比也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2组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变化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格列美脲组出现低血糖事件次数4次,沙格列汀组未出现低血糖事件。结论 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与格列美脲相比,在有效降糖的同时,具有不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且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的优点。
作者:张瑞;童强;管凌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医学课程之一,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人体解剖学的学习中,引入护理临床常用操作技术的内容,让学生早接触临床知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1-2]。
作者:张海玲;邹锦慧;魏含辉;郑二来;张灼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的病理形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4年7例经病理诊断为食管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分析7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特征及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结果7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食管黏膜下层,呈灰白至灰黄色,结节状,无包膜;直径0.4~1.0 cm。镜下: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状,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大多位于中央,未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100、CD68和NSE阳性,SMA、desmin、CK、CD34、CD117、DOG 1、HMB45阴性,Ki-67低表达。组织化学:PAS阳性。7例全部为良性肿瘤,随访8个月至6年,无复发病例。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是比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
作者:付万垒;郭乔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共83例颅内动脉瘤采用双根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瘤颈/瘤体比为1/3~1/1的动脉瘤进行栓塞,采用不同方法送入微弹簧圈,始终保持1枚弹簧圈不解脱,以保证瘤内弹簧圈的稳定性,后全部解脱弹簧圈。结果83例采取双导管技术栓塞的动脉瘤的患者,栓塞过程中没有发生弹簧圈游离出动脉瘤的现象,大部分得到致密栓塞,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脑栓塞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1例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结论双导管技术对于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实用的较为安全的技术,其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是一种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庞志宏;王新亮;王文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无菌技术的学习通常是通过理论课和实训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实训课对于医学生无菌操作的训练、无菌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何通过实训有效建立医学生的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操作,值得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探讨。
作者:侯晓宇;兰阳军;黄代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升主动脉瘤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1]。通常情况,当动脉瘤直径超过5.5 cm时,无论是否合并主动脉夹层,都已经成为手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2]。2014年4月6日收治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巨大升主动脉瘤患者,其瘤体直径为15.44 cm,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罕见,又是二次开胸,手术难度巨大。我中心在完善患者各项术前检查之后,在全麻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急诊手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祥舟;刘梅;肖颖彬;王咏;刘铖宸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体重指数( BMI)对糖尿病腹腔镜胃旁路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年至2013年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从25 kg/m2
作者:黎飞;张玉新;吴良平;戴晓江;张红兵;康慧鑫;郄文斌;宋丹丹;唐柚青;金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DCE-MRI)半定量参数与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 BOLD-MRI)基线R2?的相关性,为肿瘤乏氧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方法24例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前行DCE-MRI及BOLD-MRI检查,应用专用后处理软件获得DCE-MRI半定量参数( SI-I、MER、Tmax、IAUC)及BOLD-MRI参数(基线R2*),分析DCE-MRI半定量参数与BOLD-MRI基线R2?的相关性。结果基线R2?与Tmax呈正相关(r=0.423,P=0.014),基线R2?与SI-I、MER及IAUC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CE-MRI半定量参数与BOLD-MRI基线R2?以不同原理反映肿瘤的氧合程度,联合应用上述参数有望提高肿瘤乏氧检测的性能。
作者:任王静;赵骏;王延洲;杜明珊;陈伟;徐惠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正性脾自体移植对DEN诱发大鼠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40只健康大鼠平均随机分为A、B 2组,全部行脾切除,切除的脾冻存于液氮中;以DEN液喂食切除脾的大鼠以诱导肝癌;12周后诱癌成功的A组大鼠行自体脾移植,诱癌成功的B组假手术作为对照。结果 A组大鼠术后生存期显著高于B组大鼠,但A组大鼠死亡时移植脾组织尚未恢复到正常形态结构。结论正性脾自体移植对DEN诱发的大鼠肝癌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韩殿冰;梁玲;张朝阳;赵刚;冯大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PDGF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时间、存活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灌注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观察PDGF 对休克动物存活率、存活时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2部分观察PDGF 对组织血流量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休克对照组、LR 组及PDGF 1、3.5、7、15μg/ kg 组,其中PDGF 给药组分别在2倍失血量的 LR 中加入PDGF 1、3.5、7、15μg/ kg 进行输注。结果与LR 组相比,PDGF 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休克大鼠的存活时间及存活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 dp/ dtmax,改善肝、肾血流量和线粒体功能,其中以PDGF 3.5μg/ kg 剂量效果好。结论 PDGF 对急性休克状态器官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组织血流量和线粒体功能有关。
作者:蓝丹;朱娱;彭小勇;刘良明;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射重组人腺病毒( rAd-p53)对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36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胸腔内注射rAd-p53联合静脉输注奈达铂治疗为观察组( n=20),采用单纯静脉输注奈达铂治疗为对照组(n=16)。比较2种方案的胸腔积液的控制有效率,并检测大自主通气量(MVV)和Kamofsky评分(KPS),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有效控制率85%(17/20)高于对照组50%(8/16),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80分者由25%(5/20)上升至55%(11/2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rAd-p53联合化疗更能有效控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博;谭群友;王如文;周景海;邓波;康珀铭;戴富强;蒋彬;钱凯;陶绍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多平面( MPR)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明确病理诊断前在低张状态下行双源螺旋CT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薄层数据进行多方向的多平面重建。结果335例病例中,单纯轴位数据检出288例,检出率为86.0%;应用多平面重建数据检出320例,检出率为95.5%,两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轴位与 MPR图像的术前 T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8.3%与89.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2种方法的术前N分期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3.6%与82.3%,M分期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双源螺旋CT增强多平面重建能显著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平均准确率84.6%。
作者:彭婧;颜其德;陈家飞;侯晓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性颅脑损伤后24 h内行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成年患者60例,术后维持镇静12 h。按照术后采用的镇静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毕(T0)、术后3 h(T1)、术后6 h (T2)、术后12 h(T3)监测每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血清S-100B蛋白(S-100B)、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患者术后HR、MAP及血糖维持稳定,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比咪达唑仑组患者明显偏低(P<0.05)。2组患者术后S-100B、MDA浓度均逐渐降低,SOD活性逐渐升高,而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有益于脑损伤康复。
作者:邓庆华;戴建强;吴新文;李建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设计帕金森病家庭陪护技能培训内容与方案,并通过在老年帕金森患者家庭的培训,验证其效果与价值。方法制定老年帕金森病家庭陪护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问卷、家庭陪护培训内容与方案;通过对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家庭陪护进行调查、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比较陪护护理技能规范培训对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程度,指导陪护护理技能培训。结果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间,共有60例帕金森患者家庭合符纳入条件,并完成所有研究内容。我们建立了包括理论知识、心理护理、居家安全防护、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功能康复护理、睡眠管理8个方面的规范培训内容和方案;培训后,综合水平合格率从培训前的3.3%提高到78.3%(P<0.001),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合格率分别由5.0%和11.7%增至91.7%和85.0%(P<0.001),家属对家庭陪护人员的非常满意和满意比例分别增加了28.33%(P<0.001)和35.00%(P<0.001)。结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家庭陪护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地减轻陪护人员的盲从性,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玉梅;韩炜;孙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在全球范围内,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每天有近万人[1]。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是导致创伤患者高病死率的原因之一。创伤失血性休克自发性低体温是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创伤患者的预后[2]。有人将低体温的发生率作为预测创伤患者病死率的指标[3]。尽管目前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与患者病死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4-5],但近年来关于创伤失血性休克自发性低体温与创伤患者病死率是否相关仍然存在争议。 Beilman等[6]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低体温与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患者的病死率并不相关。且国内学者通过病例回顾分析研究,观察到在没有发生MODS的创伤患者中,即使发生低体温也不会使病死率增加[7]。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了解创伤失血性休克自发性低体温相关背景、发生机制及其现阶段的临床应用,对进一步理解其在创伤患者死亡中的具体作用,为临床医生在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所重视。
作者:于晓凤;任辉;张翠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层流剪切力( LSS)对间充质干细胞( 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间充质干细胞( MSCs),并对其进行体外流体剪切力力学加载(生理范围内);通过DNA合成了解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及PCR技术检测其凋亡情况。结果在生理范围内的流体力学加载,细胞增殖与其加载力相关;该范围内的力学刺激对MSCs的凋亡起抑制作用。结论生理范围内的流体剪切力诱导MSCs进入休眠状态。
作者:罗伟;李锋;熊伟;高仕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基础医学教育结合临床进展和医学相关科学的新动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用性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心血管系统是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难点章节,学生感到内容繁多乏味。我们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结合再生医学与工程这一研究前沿,为入学新生开设“心血管再生医学与工程的机遇与挑战”兴趣研讨课,探索其创新教学方法和其重要性。
作者:曾文;朱楚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约占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量的50%,是神经外科研究生、进修生、规培生培训的必经课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多,其中显微镜下经侧裂脑岛血肿清除术能又快又好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但手术操作困难,是神经外科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1]。我院每年都接受来自不同层次的进修生、规培生及研究生,本文根据作者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结合神经外科专业特点,介绍临床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经验。
作者:徐伦山;王旭辉;任明亮;许民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近年来对腹膜淋巴孔的研究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腹膜淋巴孔可能与腹腔感染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SIRS)、相关疾病所致肝硬化腹水的转归、免疫调节、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等均有密切关联。一直以来,对腹膜淋巴孔调控机制的研究都是研究的重点及焦点。
作者:王海龙;汪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胆道蛔虫病( BA)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BA患儿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虫体信号:表现为条状低信号充盈缺损13例,其中呈典型“三线”征5例;虫体位置:胆总管内12例,合并肝内胆管内3例,合并胆囊内蛔虫2例,单发于肝内胆管1例;虫体数量:除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术后胆道内可见多条蛔虫外,其它多为1~2条;虫体形态:呈条状、圈状、团状等多形态表现;并发症:13例BA均并发胆管扩张,合并胆管炎4例、胆囊炎2例,胰管轻度扩张3例。结论儿童胆道蛔虫病MRCP表现在虫体信号、位置、数量及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常可对BA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秦勇;蔡金华;丁永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