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萍;段婕;杨德娟;兰玉;刘春梅
目的:观察树鼩胃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EG细胞)分布情况与大鼠消化道的差异,以期为树鼩模型的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树鼩消化道(口腔、咽除外) GLP-1的细胞阳性含量。结果EG细胞分布于树鼩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场中的腺上皮细胞间,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树鼩胃、直肠未见EG细胞分布。回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G细胞阳性,消化道中只有回肠、结肠分布GLP-1阳性较多,树鼩与大鼠相比较消化道中GLP-1差异显著( P<0.01)。结论树鼩胃肠道内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空肠都有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大鼠只在回肠、结肠有阳性细胞。据GLP-1的作用机理和树鼩消化道GLP-1的分布,树鼩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 AS模型不易制作可能与GLP-1的作用相关。
作者:陈丽雄;王俊斌;刘汝文;吕龙宝;陈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M)在缺氧/复氧(H/R)条件下对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建立单层肠上皮Caco-2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细胞培养( N)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 H/R)组、缺氧/复氧损伤+肾上腺髓质素(H/R+AM)组。检测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紧密连接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及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H/R组相比,H/R+AM组的紧密连接破坏明显减少;N组,H/R组和H/R+AM组的TEER值分别为(157.68±5.54)、(96.06±3.42)、(134.56±4.72)Ohm/cm2, H/R+AM组较H/R组升高了40.00%(P<0.05)。 N组,H/R组和H/R+AM组的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3±0.03)和(0.27±0.04)、(0.20±0.03)和(0.15±0.07)、(0.32±0.15)和(0.21±0.03),H/R+AM组的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量较H/R组分别升高60.00%、40.00%(P<0.05),N组、H/R组、H/R+AM组的NF-κBp65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3±0.30)、(2.89±0.16)、(1.75±0.25),H/R+AM组的NF-κBp65蛋白表达量较H/R组降低了40.00%。结论 AM可通过减少H/R损伤诱导的紧密连接的破坏来保护肠上皮屏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田铸;周维均;苟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切除术前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肿瘤患者65例,术前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先行造影及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记录栓塞效果、术中出血量。结果62例造影显示病变椎体明显染色,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3例造影未显示明显的肿瘤供血动脉,肿瘤无明显染色征象,随即放弃栓塞,造影检查供血动脉阳性率约95.3%(62/65),其中1例栓塞插管不成功,其余61例均栓塞成功,栓塞后成功实施病灶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500~3000 mL,平均(1400.65±230.62) mL。结论超选择供血动脉栓塞术可减少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降低脊柱肿瘤切除术中风险,增加了彻底切除肿瘤的可能性,是有效的术前干预方法。
作者:孙龙;张辉;陈尚雄;刘平;牟玮;朱结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早期脓胸廓清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脓胸廓清术作为观察组,35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对照组,比较2种方式治疗急性脓胸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转变为慢性脓胸的比例及再次置管率上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脓胸早期经单孔胸腔镜行脓胸廓清术安全有效。
作者:郑伟;沈学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介绍简衣式婴幼儿约束带的研制与应用。方法自行设计一种简衣式婴幼儿约束带,2015年1月至8月接诊的婴幼儿急诊清创手术均应用该约束带,经多次改进达到安全有效。结果应用了简衣式婴幼儿约束带的患儿未出现挣脱现象,提高了手术效率。结论简衣式婴幼儿约束带使用简单快捷,约束效果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汪丽萍;段婕;杨德娟;兰玉;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患者采用前臂皮瓣进行修复(前臂皮瓣组),16例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股前外侧皮瓣组),对2组患者手术后临床效果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前臂皮瓣组一次性手术后皮瓣存活率94.44%,股前外侧皮瓣组一次性手术后皮瓣存活率87.50%,2组患者一次性手术后皮瓣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与股外侧皮瓣组术后3个月的吞咽功能分级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与股外侧皮瓣组术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皮瓣组的瘢痕增生率(27.78%)、色素沉着率(88.89%)、暂时性功能障碍率(66.67%)、永久性功能障碍率(27.78%)均显著的高于股前外侧皮瓣组患者(P<0.05)。结论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伟雄;彭汉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防乳腺科患者跌倒的方法。方法分析乳腺科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针对原因采取相对应策略,包括完善跌倒评估量表、加强宣教、沟通、环境管理、合理的人员配置、改进跌倒标识。结果采取相关措施后,跌倒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于跌倒事件,找出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专科化、细节化的跌倒风险评估表,做好宣教工作、环境安全管理及标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可有效减少跌倒事件发生。
作者:陈之容;陈显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中的情况及趋势。方法于2010年至2014年随机在本院选择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964例,分析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变化的情况;以2010年为对比对象,分析2011年至2014年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概率、抗菌药物应用规律(包括概率、种类、首次用药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抗菌药物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的概率明显下降,且手术感染的概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强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有所下降,选择较合适的低效能抗菌药物。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应该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既要在围手术期控制感染,又要减少耐药性。
作者:陈峰;姚胜;刘飞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能够持续分泌人肿瘤坏死因子( hTNF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基因工程细胞hTNFα/CHO细胞系,并且观察其分泌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载体GV141构建携带hTNF基因表达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经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Real-Time PCR鉴定其基因表达,采用ELIAS法鉴定其蛋白分泌情况。结果经序列比对,证明GV141-hTNFα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eal-Time PCR证明转染细胞系包含hTNFα目的基因,ELIAS鉴定结果证明该细胞系可以在一定代数稳定持续内分泌hTNFα。结论构建的hTNFα/CHO细胞系可以在一定代数内稳定持续地分泌人肿瘤坏死因子。
作者:田磊;潘静坤;施明;薛毅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即慕课,作为新的教学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了大学各课程的教学方法,掀起了大学课程改革的新浪潮。慕课起源于互联网提供的免费“开放教育资源(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 OER)”,以其大规模、自组织、个性化和免费开放等新型课程优势,强烈地冲击和挑战着大学各传统课程体系。医学院校各大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改革的成败将影响其他课程的改革。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具有学习信息量大、课时少、记忆内容多并有大量的实践操作等课程特点[1],因此往往学员在掌握知识时蜻蜓点水,没有做到重点突出和服务于临床。在新的信息时代,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等)来充实解剖学的教学,使其更加生动并突出重点,做到扬长避短,让学员更好地掌握这门重要的基础课,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从慕课的特点及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恰当运用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作简要阐述。
作者:何红云;邓仪昊;李佳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不同低浓度氧化铈纳米材料( CNPs)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株不同种类的肝癌细胞( Huh7、HepG2、772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005、0.01、0.05、0.1、1μg/mL)的CNPs。采用CCK8检测CNPs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CNPs对肝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CNPs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证实低浓度CNPs对肝癌细胞成瘤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显示低浓度CNPs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0.01μg/mL CNPs促增殖作用明显;qRT-PCR结果显示低浓度CNPs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却并未发现CNP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体内成瘤实验证实低浓度CNPs可以增强肝癌细胞的成瘤能力。结论低浓度CNPs可以显著提高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程姮;廖忠莉;陈虹燕;王涛;郭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舌下免疫治疗( SLIT)在成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SAR)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舌下免疫治疗成人SAR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成人SAR患者症状评分(SS)及药物评分(MS)方面,SLIT与安慰剂比较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01);SLIT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腔瘙痒、口腔水肿、耳部瘙痒、咽喉不适等。结论舌下免疫治疗成人SAR可以显著改善SAR患者的症状,降低药物评分,且其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赵辉;江洪;龙宇;罗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防原医学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研究战时核武器及平时其他来源电离辐射造成的人员伤害及其医学防护与救治[1-2]。无论在战时的核武器袭击还是平时的核事故中,均可能产生大量伴随开放性创伤的伤员。既往,防原医学的教学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较为欠缺[3]。近年来,我们尝试将局部解剖知识与手术操作引入防原医学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4-7]。根据分级救治及减少放射性核素吸收的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对放射性污染伤口进行处理,其中涉及了局部解剖和手术学的相关知识,还要考虑到辐射这一特殊的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然而,大动物放射性污染伤口的模拟在实际操作中受到诸多限制。为了加深学员对放射性污染伤口处理方法的理解,我们尝试编制了放射性污染伤口处理训练软件,本文就该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初步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崧;申明强;徐辉;王军平;李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广东医学院附属惠东县人民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39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Harris髋部功能评价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手术后6个月髋部功能恢复的单因素主要有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前ASA分级、伤前ADL评分、手术方式;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048)、骨折部位(OR=3.096)、骨折分型(OR=4.028)、受伤至手术时间(OR=5.174)、伤前ADL评分(OR=3.560)、手术方式(OR=3.928)为影响术后6个月髋部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前预防,及时处理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曾日祥;马勇;张耀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胃间质瘤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5例在我院行ESD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结果、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病变直径0.6~7.6 cm,平均3.0 cm。手术时间15~154 min,平均65 min。1例术中出血200 mL,予止血钳成功止血。4例发生术中穿孔,穿孔率16%,均采用金属钛夹成功关闭。1例切除肿瘤过大,取出时致食道黏膜机械性撕裂伤。术后住院时间为4~21 d,平均7.3 d。术后随访13~54个月,平均3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远期有效,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
作者:於常吉;樊超强;于劲;谢霞;聂绪彪;刁鑫伟;刘恩;柏健鹰;杨仕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脓肿引流术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9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脓肿引流术,观察2组患者的脓腔愈合时间、瘢痕长度、平均住院时间、换药频次、疼痛程度;对比患者乳房变形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脓腔愈合时间(10.3±1.2) d,瘢痕长度(1.5±0.2) cm,平均住院时间为(12.7±3.5) d,对照组分别为(16.5±2.6) d、(4.5±0.6) cm、(26.9±3.3)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次、疼痛评分为(3.9±1.1)次、(3.3±0.6)分,对照组为(10.5±1.5)次、(6.7±0.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例复发,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乳房变形发生,对照组为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脓肿引流术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显著,可加快脓腔愈合,减轻患者痛苦且不会影响美观度,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张立清;张喜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胆石症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胆石症患者(根据术前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52例和上升组46例)和44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检测受试者血清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其在治疗胆石症患者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间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患者的CEA、CA19-9及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正常组CEA、CA19-9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上升组的患者则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中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胆道炎症有着一定的联系,胆道炎症较为严重时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上升。
作者:王明锋;陈占;杜剑;刘军;贾利猛;林瑞敏;欧云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由于门静脉的血流不畅,连通在门静脉与腔静脉系统间的吻合支将因血液的反流而发生曲张,除常见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以外,尚可引起其他部位静脉曲张出血,如整个肠道、膀胱、胆道等,后者称为异位静脉曲张( EV)出血。由于其出血部位及方式各异,临床表现不一,很难及时发现与治疗。虽然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抢救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至今仍还无公认确定的治疗方法以及规范的诊断流程,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仍为致死原因。目前临床上就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抢救仍持不同意见,有人主张保守治疗为主,亦有人主张在患者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直接行外科手术治疗,这导致临床上的治疗方式五花八门,无规范统一。本文对门脉高压症异位静脉曲张的现状进行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聂山茂;涂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和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Ⅱ型阴道闭锁的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8例先天性阴道完全闭锁(Ⅱ型阴道闭锁)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腹膜代阴道成形手术;比较分析2组基本手术情况、预后疗效、预期性生活等情况,总结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结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创伤和术后恢复更理想,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更接近生理意义上的阴道,粘连、狭窄的风险低,对手术操作要求高,但术后黏液样分泌物较多。2例子宫发育良好者术后经血通畅,无痛经等症状,4例子宫缺如、2例始基子宫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结论完全性阴道闭锁而子宫功能良好者应于青春期手术,以恢复其生理与生殖功能,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者可在成年后一次性手术矫正阴道闭锁,而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和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实现了微创、美观、润滑、通畅的人工阴道。
作者:包碧惠;徐忠兰;宋娟;刘春桃;陈勇;徐惠成;梁志清;唐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软骨终板干细胞在动物体内成骨/软骨的能力。方法临床获取腰椎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采用琼脂糖筛选软骨终板干细胞后进行传代扩增,扩增后的软骨终板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复合后植入裸鼠皮下,7周后处死裸鼠取出复合物,分别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同时,将扩增的干细胞注入兔子退变椎间盘中,16周后行MRI检测,观察退变椎间盘修复情况。结果软骨终板干细胞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有异染性,提示有软骨基质形成;同时Mallory染色显示羟基磷灰石空隙中有蓝染存在,说明有成熟的骨基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所形成的基质主要为Ⅰ型和Ⅹ型胶原,同时有少量Ⅱ型胶原表达。 MRI结果提示植入退变椎间盘的终板干细胞在动物体内可以分化为类软骨样细胞,从而修复退变椎间盘。结论软骨终板干细胞可以在动物体内向成骨/软骨方向分化。
作者:刘兰涛;朱瑜洁;黄博;李长青;周跃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