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清开灵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

黄兴萍;熊雁娟;安秋平

关键词:清开灵, 过敏性休克, 护理
摘要:清开灵是改良的中药制剂,其组合成份为:牛黄、水牛黄、黄岑、金银花、桅子等,外观为棕黄色或棕红色的澄明液体,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三功效,临床上用于热病、神昏、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本品不良反应有皮疹、面红、局部疼痛等,偶有严重过敏反应.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817例正常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以便早期干预.方法 采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方法(简称NBNA)对我院出生的5 8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测定.结果 5817例新生儿中NBNA得分≥36分的5 290例,占90.94%,35分以下的527例,占9.06%,其中缺血缺氧脑病126例、颅内出血13例、21-三体和锁骨骨折各1例.结论 NBNA有助于早期发现脑损伤及先天缺陷,对患儿早干预、早治疗,避免日后伤残.

    作者:邢存乔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56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容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甚至导致肺动脉高压,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成形效果欠佳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谭威;李儒正;邢杰;张红;曹一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体外膜肺氧合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因失血性休克致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患者.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 min,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6h、12h、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含量.并且统计辅助时间.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 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明显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 min显著升高(P<0.05);经ECMO治疗后10min动脉血氧分压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平均辅助时间(23.5±7.1)h.结论 失血性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辅助时间短,心功能恢复快,成功率高,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廖小卒;李斌飞;张志刚;程周;夏晓文;周引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阿托品、氯胺酮、安定复合麻醉在家兔面神经缺损修复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阿托品、氯胺酮与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家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阿托品、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B组单纯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死亡率.结果 两种麻醉方案静脉给药后家兔均迅速进入麻醉状态,A组实验兔麻醉维持时间短于B组,但B组有6只家兔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6/38),而A组未见实验兔因麻醉意外死亡.结论 阿托品、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兔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作者:许辉;庄友梅;姜涛;王艳梅;木合塔尔·霍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MTA作为根管封闭剂对根管充填后根尖微渗漏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MTA糊剂、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后对根管侧壁和根尖区的微渗漏情况,评价MTA糊剂的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离体牙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三种糊剂充填后染色,按一定时间取出,片切,并测量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结果 MTA组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数值于1周、2周、4周时均少于Vitapex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MTA糊剂的根管封闭性均优于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有望作为新的根管封闭剂使用.

    作者:李炎钊;黄念全;吴敏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和精氨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含精氨酸)中头孢他啶和精氨酸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方法 采用Thermo pHenyl-2柱,乙腈:醋酸盐缓冲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6 nm.结果 头孢他啶、精氨酸线性范围分别为0.09196~0.919 6 mg/ml和0.048 68~0.486 8 mg/ml,回收率分别为99.97%~100.59%和99.80%~101.59%,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4%~0.74%、0.02%~1.02%(n=9).结论 该法专属性好、快速、准确.

    作者:覃业语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螺内酯治疗肝硬化腹水3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螺内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不限钠饮食组和限钠饮食组各39例.单用螺内酯利尿,首剂100 mg/d,若治疗无效,每3~5d增量1次,逐渐加量至大剂量400 mg/d,并监测体重、尿量、肾功能、电解质、24h尿钠排泄量.结果 螺内酯治疗后,限钠组血钠水平明显降低,24 h尿钠排泄增加量低于不限钠饮食组,但两组开始起效时间、显效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限钠饮食组35例(89.7%)有效,限钠饮食组34例(87.2%)有效,总有效率为88.5%.结论 单用螺内酯利尿效果较满意,安全性良好,饮食限钠未增强利尿效果,故不宜提倡限钠饮食.

    作者:郭春辉;邓国炯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左旋布比卡因对不同体重产妇剖宫产术脊麻ED50的研究

    目的 确定0.5%左旋布比卡因等比重溶液在肥胖产妇与非肥胖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量(ED50),确定两类产妇运动阻滞的效价比.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按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每组产妇25例,肥胖组,BMI> 30kg/m2,正常组,BMI≤30 kg/m2.脊麻给药剂量的选择用上下序贯法,首次剂量为0.5%左旋布比卡因6 mg,下一次剂量视前一患者反应而定,1 mg为药量增减梯度.根据脊麻给药后5 min阻滞情况决定下例患者给药剂量,以Bromage和HMFS评分判定下肢运动阻滞是否有效,用Dixon和Massey公式和概率单位回归(Probit Regression)方法计算分析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结果 用Dixon和Massey计算得出,0.5%左旋布比卡因在肥胖组和正常组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分别为3.123mg(95%CI:2.738,3.563)和3.558 mg(95% CI:3.325,3.872),ED50的效价比为0.878(95%CI:0.614,1.023);Probk回归分析得出肥胖组和正常组产妇ED50分别为3.010mg (95%CI:1.992,3.532)和3.441mg(95%CI:2.487,3.996),ED50的效价比为0.875(95%CI:0.540,1.023),左旋布比卡因对肥胖产妇的运动阻滞效应增强,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在肥胖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阻滞的效价强度大于正常体重产妇.

    作者:李树武;金振疆;李晓峰;屠雪峰;范明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0例中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除腰椎失稳、滑脱、侧弯及广泛减压小关节破坏的患者需要行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外,一般依据患者椎管狭窄的情况,分别单纯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的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本组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岁;随访时间6~82个月,平均46.6个月.术按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MODD,优43例,良12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6.5% (32/37),跛行改善率为84.6% (11/13),28例感觉障碍者,完全恢复17例(60.7%),部分恢复8例(28.6%),无明显恢复3例(10.7%).结论 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依据狭窄的情况单纯采用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全椎板减压的手术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华;曹贞国;魏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结果分析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柳文菊;杨章元;刘学政;谢良才;王娴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帕瑞昔布镇痛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帕瑞昔布用于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帕瑞昔布辅助哌替啶镇痛,对照组单纯采用哌替啶镇痛.统计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哌替啶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h、24 h、48 h四个时间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哌替啶用量减少54% (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大清;蔡贤华;王庆;黄卫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抢救、常规、心理、营养及生活等方面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7例患者中,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的49例,病情加重的13例,死亡的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结论 通过对6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提高了急性左心衰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谭敏谊;宋瑜;杨仲毅;郑莹;黄贝玉;吴绮常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会阴侧切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会阴侧切后患者60例分别采用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进行得分统计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5±20.5)分,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64.2±10.0)分,会阴侧切患者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会阴侧切患者得到的家庭支持多,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琼;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法两种方法在临床中指导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30例,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对心搏量(SV)、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心搏出指数(SI)、肺动脉楔压(PAWP)、左室做功指数(LCWI)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方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所得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86),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有创”的检测手段,以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

    作者:张鹏;沈君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中,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70例(观察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观察,判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的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50.0%,对照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生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曹继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自体险板结膜瓣移行在上眼睑全层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在上眼睑全层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7例7眼上眼睑全层缺损范围在2/3以上的患者,将同侧下睑板结膜瓣移行至上眼睑缺损处,修复上睑缺损,术后随访观察修复后的眼睑形态和功能.结果 7例7眼术后随访9~38个月,睑板结膜移行瓣均成活,外观和功能良好.结论 自体下睑板结膜瓣移行用于修复大范围上眼睑全层缺损,取材方便,不会造成额外损伤,手术操作相对简单.

    作者:叶竞英;张茜;黄玥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行鼻窦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或者黏性鼻涕、嗅觉减退、头痛头晕等,术前均行鼻窦CT检查.根据1994年Gliklich分期法关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和分期标准[1]:其中Ⅰ期患者31例,Ⅱ期患者19例,Ⅲ期患者10例Ⅰ期.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8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其中Ⅰ期患者治愈21例,治愈率为67.7%;Ⅱ期患者治愈15例,治愈率为78.9%;Ⅲ期患者治愈2例,治愈率为20.0%.三期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治疗Ⅰ期和Ⅱ期临床效果较好,Ⅲ型治疗效果较差,可根据患者临床分型选择鼻内窥镜术治疗.

    作者:李刚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腹腔内隐睾伴肠梗阻三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例腹腔内隐睾致肠梗阻,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3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年龄34~56岁,平均45.3岁,3例患者均以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急诊人我院,其中2例患者入院时既往有隐睾病史,查体时候发现腹部膨隆,阴茎大小正常,阴毛分布正常,2例患者均发现右侧阴囊空虚,右侧腹股沟处未扪及包块;1例患者未提供隐睾病史从而忽视了阴囊检查.3例患者均行腹部B超、平片以及全腹部盆腔CT检查,其中1例患者CT发现右侧下腹部一7 cm×9 cm×7 cm大小包块,与周围组织有粘连,考虑阑尾炎伴脓肿形成.

    作者:顾栋华;钱麟;陈建刚;郑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改变的比值与相关冠脉病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ST段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判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Ⅰ、Ⅱ、Ⅲ、aVL、V3导联ST段改变的比值进行分析,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IRA为右冠状动脉(RCA)70例(80.5%),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17例(19.5%);(2) ST ↑Ⅲ/ST ↑Ⅱ>1、ST↓ aVL/ST↓ Ⅰ>1、ST↓V3/ ST ↑Ⅲ≤1.2提示IRA为RCA,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阳性预测值(PPV)高;ST↑Ⅲ/ST↑Ⅱ≤1、ST↓aVL/ST↓ Ⅰ≤1、ST ↓ V3/ ST↑Ⅲ>1.2提示IRA为LCX,其阴性预测值(NPV)均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RCA为主要梗死相关动脉,ST段改变的比值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的相关动脉有预测价值.

    作者:关秀兰;陈华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在大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在大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行TURP术的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分为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组和非造瘘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心率和血压变化、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及3个月后两组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分析两组的手术安全性和效果,评估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的应用价值.结果 多微孔穿刺造瘘组和非造瘘组术中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心率和血压变化值、手术前后静脉血钠下降值分别为(166.9±80.0) ml和(211.5±104.7) ml、(46.70±12.91)g和(34.86±9.42) g、(4.6±3.5)次/min和(6.6±4.7)次/min、(5.68±4.01)mmHg和(9.62±7.26) mmHg、(5.4±3.6) mmol/L和(7.3±4.6) m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微孔造瘘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为34.1%,低于非造瘘组的48.7%,特大体积前列腺的比例(26.8%)高于非造瘘组(7.6%).结论 多微孔膀胱穿刺造瘘低压灌注,更能保持冲洗液引流通畅和手术视野清晰,增加大体积前列腺的手术安全性,在大体积TURP术中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小马;方军;龚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