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肠内营养液与生长激素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郭光华;蔡晨;张红艳;付忠华;徐成

关键词:烧伤, 肠道营养, 免疫, 生长激素, 炎症
摘要:目的 了解标准肠内营养(EN)、肠内免疫营养(EIN)液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12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EIN、EN+rhGH、EIN+rhGH组,每组32只.将大鼠制成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4、7、10 d抽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切取大鼠肝组织检测其CD14 mRNA、TNF-α mRNA的表达.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伤后各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的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4、7、10 d,EIN组和EN+rhGH组血清内毒素、IL-6、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TNF-α mRNA表达均低于EN组(P<0.05或P<0.01);伤后10 d,EIN+rhGH组血清内毒素[(0.37±0.07)EU/mL]、IL-6[(289±49)ng/L]、TNF-d[(1.87±0.32)μg/L]水平以及肝组织CD14 mRNA(0.39±0.05)、TNF-α mRNA(0.47±0.03)表达均低于EIN组[(0.48±0.08)EU/mL、(364±53)ng/L、(2.50±0.48)μg/L、0.67±0.06、0.66±0.05,P<0.05或P<0.01]. 结论 EN、EIN液与rhGH联合应用可减轻大鼠烫伤后的炎性反应,且rhGH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对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活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缺氧对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化的影响. 方法 将肠上皮细胞分为常氧处理(正常对照)、缺氧(设缺氧1、2、6、12、24 h)及缺氧+寡霉素处理(分别用浓度为5、10、20、40μg/mL寡霉素处理1 h,再缺氧6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HIF-1α向细胞核转位的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0.08±0.07)相比较,缺氧1 h肠上皮细胞HIF-1α蛋白表达(0.52±0.30)即显著升高(P<0.05),6 h达峰值(2.37±1.08,P<0.05),同时HIF-1α向细胞核转位也明显增加.寡霉素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缺氧引起的肠上皮细胞HIF-1α蛋白表达增加,用5、10、20及40μg/,mL寡霉素处理的缺氧肠上皮细胞HIF-1α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62±0.96、1.48±0.56、1.08±0.36及0.58±0.11,均较单纯缺氧6 h(2.67±1.38)显著降低(P<0.05),HIF-1α向细胞核转位也被抑制. 结论 呼吸链抑制剂寡霉素可抑制缺氧肠上皮细胞HIF-1α活化,线粒体呼吸链可能在其发生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牧;王裴;刘琛;陈传莉;王凤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种方法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16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3~69岁.致伤原凶:发辫卷入机器中致头皮撕脱10例,犬咬伤致头皮撕脱2例,高压电烧伤颅骨外露2例,昏迷致接触性烧伤头皮坏死1例,交通意外致头皮缺损1例.颅骨外露面积9~34 cm×7~23 cm,行头皮再植术3例;植皮术3例;斜方肌皮瓣修复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6例.16例中因头皮修复失败再次植皮者4例,颅骨外露时间2~30 d.

    作者:郑丽华;杨立民;庄玉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第3跖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部深度烧伤一例

    患者男,38岁,因铁渣烫伤左足第3、4趾3个月入院.查体:左足第3趾腓侧、第4趾胫侧烫伤,创面面积分别为2.0 cm×1.2 cm、1.5 cm×1.0 cm,Ⅲ~Ⅳ度(图1).清洗患足,行磺胺嘧啶银纱布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左足水肿逐渐消退,创面分泌物减少.入院4 d行左足第3、4趾创面清创,过氧化氢溶液与等渗盐水交替冲洗.于左足跖背区设计皮瓣,以第3跖骨间隙基底与第3趾蹼中点间的连线为轴,根据创面在轴线的两侧设计皮瓣,范围约2.5 cm×1.5 cm,蒂长1.5cm,位于趾蹼处(图2).从皮瓣腓侧缘切开,保留进入皮瓣的浅静脉,在深筋膜下与骨间肌肌膜分离,向胫侧掀开皮瓣.

    作者:方声教;王冠;罗春娟;谢瑞章;计宪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于文稿中药物名称的书写要求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救治特重度烧伤患者临床路径探讨

    临床路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近几年在我囤逐渐推广应用.笔者选用的救治路径实施对象为特重度烧伤患者,标准参照文献[1]:成人烧伤总面积在80%TBSA以上或Ⅲ度面积在50%TBSA以上者,小儿烧伤总面积在50%TBSA以上或Ⅲ度面积大于10%TBSA.

    作者:石富胜;狄桂萍;王宝明;朱清海;马永伟;王宇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应用多个筋膜皮瓣一次性修复多发褥疮一例

    患者女,44岁.车祸致腰2~4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截瘫19年,骶尾部右侧坐骨结节及双侧大转子处受压溃烂12年,因感染加重7 d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脐平面以下躯体及双下肢感觉丧失,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下肢肌肉萎缩,生理反射消失.骶尾部褥疮范围16 cm×14 cm,软组织全层坏死,部分骶骨外露,右侧坐骨结节褥疮3 cm×3cm,双侧大转子处褥疮16 cm×14 cm.创面细菌培养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血常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75g/L.

    作者:王黎丽;海恒林;华云飞;李华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核心摘除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36例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36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核心摘除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青;孙晋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去乙酰毛花甙与依那普利拉单用及配伍应用对烫伤大鼠脏器早期损害的影响

    目的 了解去乙酰毛花甙与依那普利拉单用及两药配伍应用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肝、肾、肠早期损害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模拟烫伤)、烫伤对照组、去乙酰毛花甙组、依那普利拉组、去乙酰毛花甙+依那普利拉组,每组8只.大鼠麻醉后给予背部30%TBSAⅢ度烫伤,伤后30 min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4 mL·kg-1·1%TBSA-1)复苏治疗.补液同时去乙酰毛花甙组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甙0.2 mg/kg;依那普利拉组静脉注射依那普利拉1 mg/kg;去乙酰毛花甙+依那普利拉组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甙及依那普利拉,剂量同前.伤后6h,以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心肌力学指标;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肝、肾、肠血流量;取大鼠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总胆汁酸(TBA)、β2微球蛋白(β2-MG)、二胺氧化酶(DAO). 结果 与假伤组比较,烫伤对照组大鼠各项心肌力学指标均显著降低;肝血流量为(158±32)血流灌注单位(PU)、肾(156±46)PU、肠(119±30)PU,亦显著降低(P<0.05);血清cTnl(5.0±0.3)μg/L、TBA(82±23)μmol/L、β-MG(2.55±0.15)mg/L、DAO(1.52±0.08)kU/L,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与烫伤对照组比较,去乙酰毛花甙组和依那普利拉组心肌力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肝、肾、肠血流量增加(P<0.05),血清cTnl、TBA、β2-MG浓度和DAO活性降低(P<0.05).去乙酰毛花甙+依那普利托组大鼠心肌力学指标全部升高,血流量分别为肝(240±49)PU、肾(239±75)PU、肠(194±55)PU,明显升高(P<0.05),血清cTnI为(3.4±0.2)μg/L、TBA(47±8)μmol/L、β2-MG(2.01±0.16)mg/L、DAO(1.17±0.15)kU/L,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严重烫伤后早期单用去乙酰毛花甙或依那普利拉,均能改善大鼠心功能,对肝、肾、肠损害有一定防治作用,两药配伍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

    作者:肖荣;黄跃生;雷泽源;阮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人三叶因子1融合蛋白对烧伤小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目的 了解人三叶因子1(hTFF1)融合蛋白在减轻烧伤小鼠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α-hTFF1,诱导表达基因重组hTFF1(rhTFF1)融合蛋白.采用小鼠30%TBSAⅢ度烧伤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治疗组:给予一定时间和一定剂量的rhTFF1融合蛋白灌胃治疗;烧伤对照组:方式同前,改用等渗盐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通过胃黏膜外观、损伤指数和病理切片结果,比较前2组小鼠胃黏膜损伤前后的情况,并以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为参照. 结果 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特异性的rhTFF1融合蛋白.伤后1 d小鼠胃黏膜损伤达峰值,烧伤治疗组和烧伤对照组小鼠胃黏膜糜烂发生率分别为22.2%和77.8%,损伤指数分别为2.0±1.2和6.2±2.0.正常对照组小鼠上述指标为0. 结论 rhTFF1融合蛋白能够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对小鼠烧伤后损害的胃黏膜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吴炜;王林;孙勇;吕尚军;张勇;彭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途径补充谷氨酰胺对烧伤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功能的重要性和符氨酰胺(GLN)的保护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创伤、烧伤等应激状况下,体内GLN耗竭,自身合成的GLN不能满足代谢需要,必须进行外源性补充.笔者单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烧伤患者在伤后第1天GLN即明显降低[1-2].凶此早期补充GLN对保护肠黏膜结构、改善胃肠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哪种补充方式更为合理有效,却有不同认识[3].为此,我们进行了以卜临床观察.

    作者:陈蕾;王玉莲;赵全;李林;刘艳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整合素β1在微粒皮混合移植中的异位表达及定量分析

    目的 了解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方法 建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大鼠模型.第1部分实验分为3组,每组9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均为10:1;(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第2部分实验亦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20:3;(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20:1和20:6.术后从各组大鼠愈合创面取样,第1部分实验于术后2、3、4周取样,第2部分实验于术后3、4周取样,每组大鼠各时相点检测3个样本.行常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整合素β1的表达.显微镜下测量表皮层厚度. 结果 (1)HE染色显示,术后各组大鼠创面的表皮层厚度明显增加,真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扩张和单个核细胞浸润.(2)术后2~4周,第1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术后3、4周,第2部分实验中2个混合组大鼠皮肤表皮层厚度均明显厚于自体皮组(P<0.05或P<0.0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术后各组新生表皮中均可见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棘层和颗粒层为主.术后2周,第1部分实验中混合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自体皮组(P<0.01),且混合1组的表达(10 982±2169)明显强于混合2组(4240±512,P<0.01);术后3~4周,混合1组的表达仍明显强于自体皮组和混合2组(P<0.01).第2部分实验仅在术后3周时混合2组整合素β1的阳性表达(1618±171)明显高于自体皮组(1060±146,P<0.05). 结论 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中,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和表达增强与表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创面冉上皮化以及表皮层增厚有密切关系,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细胞很有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林恒;彭代智;严泉;周新;刘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460例电击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电击伤是通过身体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组织受热及电场非热性损伤,可使皮肤发生凝同性坏死,甚至肌肉及骨骼严重损伤,常导致组织缺损、功能障碍.笔者通过对本单位460例电击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电击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电击伤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周湘桂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胸腹大腿联合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深度烧伤一例

    患者男,31岁,右卜肢热压伤后2 h入院.右手第2~4指指背、全手背、腕部和前臂至肘关节上15 cm处均为Ⅲ度创面(图1),宽约10 cm.行急诊手术切痂,见手臂创面深达肌肉层,手部肌腱暴露(图2).于右大腿设计埋入式薄皮瓣用于覆盖指背创面,胸、腹、右大腿设计单蒂皮瓣用丁覆盖手背及手臂创面.具体操作如下:切除右上肢创面坏死组织,保留肌腱及部分间生态肌肉组织.将患手置于右大腿,患指尽量张开,根据创面的形状画出切取范围及皮瓣隧道的轮廓线;在侧胸腹部、有大腿处根据手背、手臂创面的形状画出皮瓣切取范围.

    作者:张文振;叶胜捷;郑庆兴;陈如俊;庞淑光;章锦成;方声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2反义寡核苷酸在严重烧伤大鼠高代谢反应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2(CRFR2)反义寡核苷酸(ASP)在严重烧伤大鼠高代谢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将36只SD大鼠大脑立体定位、第三脑室置管.其中30只烧伤后,根据脑室注人物的不同,分为烧伤对照组(注入等渗盐水3μL)、CRFRI正义寡核苷酸(ODN)组(注入CRFRlODN 10 μg)、CRFRIASP组(注入CRFR1ASP 10 μg)、CRFR20DN组(注入CRFR20DN 10 μg)、CRFR2 ASP组(注入CRFR2 ASO 10 μg).每组6只大鼠.另取6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致伤,仅在脑室内注入等渗盐水3μL.分别于伤后5、6 d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经脑室置管注射药物.伤后7 d经该管注入20 g/L甲紫3μL,当日检测大鼠静息能量消耗(REE),并取大鼠脑组织检测CRFR2 mRNA表达及CRFR2蛋白含量. 结果 烧伤对照组、CRFR10DN组、CRFR1ASO组、CRFR20DN组、CRFR2ASO组REE值分别为(11 840±987)、(11 133±1100)、(10 733±1338)、(11 123±1321)、(7563±890)kJ·(m2)-1·d-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641±526)kJ-(m2)-1·d-1,P<0.05],而CRFR2ASO组却明显低于CRFR20DN组(P<0.01).烧伤对照组伤后脑组织CRFR2 mRNA的表达和CRFR2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CRFR2ASO组CRFR2 mRNA表达及CRFR2蛋白含量却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结论 中枢应用CRFR2ASO可下调下丘脑CRFR2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降低烧伤高代谢反应,下丘脑CRFR2受体可介导大鼠烧伤后高代谢反应.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彭曦;王凤君;赵云;王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特重度烧伤合并恒径动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患者男,46岁,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焊接时不慎引燃易爆气体及有机溶剂,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3 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头、面、颁、躯干、臀部及四肢,总面积达90%.其巾深Ⅱ度25%、Ⅲ度65%TBSA,伴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气管切开、快速补液抗休克、预防感染等治疗,休克期平稳度过.伤后4~23 d,先后行四肢切痂、自异体皮混合移植、Neek植皮等手术共计5次.伤后3周左右患者四肢创面基本被覆盖,躯干创面仍在溶痂,体温38.5~39.8℃,偶有精神症状,腹胀明显.

    作者:梁钢;孙建平;徐宏伟;张庆洋;娄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穿细胞途径在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

    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将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这一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见于多种疾病如炎性反应、烧伤、肿瘤、过敏等.在此病变过程中,人们已较深入地研究了细胞骨架及与细胞间连接相关的细胞间隙,而相对较少研究穿细胞途径(transcellular pathway).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尤其是透射电镜、基因敲除等技术的广泛开展,为研究穿细胞途径提供了较可靠方法,对其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湘兰;赵克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治愈一家系足部难愈性溃疡一例

    2007年4-7月,笔者单位伤口治疗中心[1]治愈了1例遗传性足部神经病变性难愈性溃疡,并通过随访发现该家系另有4例类似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行;韩春茂;刘志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烧伤瘢痕继发外毛根鞘癌一例

    患者男,28岁.1岁多时不慎被火焰烧伤右侧面部,耳后及颈部,创面表皮坏死脱落、出血,未行烧伤专科治疗.伤后3个月左右创面自行愈合,遗留淡粉色片状瘢痕,质硬.1年后右面部已愈合创面中央出现约4 cm×3 cm发红、瘙痒区域,搔抓后起水疱,继而溃烂、渗出(多为清亮渗出物).经用青霉素行抗感染治疗,2周左右自愈.此后每年冬夏两季发作1~3次,以冬季为甚,经抗感染治疗均可缓解并自行愈合.2006年10月,患者右面部原烧伤创面中央出现一黄豆粒大小凸起,无疼痛、瘙痒等不适.洗脸时不慎拂掉该凸起,有少许出血,后自行愈合.

    作者:程海冬;余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强碱液致特重度烧伤一例

    患者男,31岁,工作时不慎滑入强碱水池中,约2 min后被救出,全身腐皮脱落,疼痛难忍.送入当地县医院,仅给予补液,创面未进行冲洗及其他处理,3 h后转入笔者单位.

    作者:周玉新;徐立伟;刘兴盛;庞书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