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市烧伤医疗资源调查分析

谢尔凡

关键词:苏州市, 烧伤, 医疗资源, 直接经济损失, 人民生活水平, 发病率, 制造业基地, 意外伤害, 现场, 苏南地区, 死亡, 全国经济, 火灾, 比降
摘要: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地区烧伤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地处全国经济活跃的苏南地区以及作为新兴制造业基地,苏州市近几年来的烧伤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2006年全市发生火灾2638起,同比上升18.24%,现场死亡9人;2007年发生火灾1183起(同比降低),现场死亡31人、伤11人(同比增加),直接经济损失1068.32万元(同比上升17.26%).
中华烧伤杂志相关文献
  • 山西省三年间烧伤医疗资源调查及分析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金属冶炼、煤矿开采相对较多,人们生活习惯亦有别于其他地区,有必要调查分析该地区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

    作者:赵志伟;雷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严重创伤患者按随机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胰岛素强化治疗,从胰岛素泵泵入胰岛素2~4 U/h,控制血糖值在6~8 mmol/L;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治疗,不给予胰岛素.观察2组患者的发热、器官损伤情况,统计病死率.于开始治疗后1、3、5、7 d晨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TNF-α、IL-2、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9例发生高热,低于对照组(29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1例和30例患者出现1个脏器功能不全.治疗组和对照组同一患者出现3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10、19例,出现4个脏器功能不全的分别为7、12例.治疗组伤后3 d内死亡4例,3 d以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2.5%;对照组伤后3 d内死亡5例,3 d以后死亡4例,病死率为22.5%.治疗后3~7 d,治疗组患者TNF-α、CRP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2、IL-10值则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7 d,治疗组TNF-α、CRP值低,分别为(1.3±0.6)μg/L、(55±16)mg/L,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8)μg/L、(89±20)mg/L(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全身性炎性反应程度,改善创伤患者预后.

    作者:闫柏刚;徐世伟;刘薇;李华;赵文凤;刘健;万中庚;曾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脱细胞猪皮与自体微粒皮联合移植治疗大面积烧伤27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岁2个月~57岁[(34±15)岁],烧伤总面积25%~94%TBSA[(69±21)%TBSA],其中Ⅲ度创面10%~94%TBSA[(53±22)%TBSA].

    作者:付晋凤;陈宗华;缪玉兰;魏迪南;黄斌;曹文德;支燕;杨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磨痂后移植自体薄中厚皮治疗手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早期切削痂植皮是目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可靠方法之一.傅洪滨等 [1]曾采用磨痂术治疗深Ⅱ度烧伤,然而在磨痂创面上植皮尚鲜见报道.杨兴华等 [2]采用削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移植自体皮肤修复手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较好,但目前罕见采用磨痂术保留变性真皮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章佳;沈辉;涂红波;刘友红;刘题斌;蒋东霞;卢秋成;涂赤辉;周阳;苏怡湘;杨磊;王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后手术麻醉心跳骤停复苏一例

    患者男,20岁,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伤后2 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轻度烦躁,无呼吸困难.体温为36.5℃,心率为13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为75/50 mm Hg(1 mm Hg=0.133 kPa).除左侧胸腹部、双足有少量正常皮肤外,其余部位均为烧伤创面.右胸部、背部、四肢大部分创面基底苍白、质硬、痛觉迟钝或消失.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92%,其中浅Ⅱ度17%、深Ⅱ度41%、Ⅲ度34%TBSA.

    作者:齐昭义;罗宗荣;赵永进;贾英杰;解智超;丁淑梅;于晓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红蛋白在内毒素脑损伤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目的 了解内毒素脑损伤大鼠额叶皮质、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用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内毒素干预组60只.内毒素干预组大鼠于脑池内注射0.1 mg/kg LPS,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等渗盐水.内毒素干预组大鼠于注射后3、6、12、24、48、72 h收集血清和CSF,并处死大鼠留取额叶皮质,每时相点10只大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Ngb含量,干燥法测定额叶皮质含水量;并对各样本中Ngb含量与额叶皮质含水量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Ngb在额叶皮质中的表达.对照组大鼠亦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ELISA结果 显示,内毒素干预组大鼠注射后各时相点额叶皮质、CSF、血清中Ngb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中48 h达峰值[分别为(35.4±3.9)、(22.7±3.1)、(14.4±2.8)ng/mL,P<0.01].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各组均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103的Ngb蛋白,Ngb表达变化与ELISA检测结果 相似.注射后6~72 h,内毒素干预组大鼠额叶皮质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48 h达峰值(83.3±1.9)%.内毒素干预组大鼠各时相点血清、CSF、额叶皮质Ngb含量与额叶皮质含水量4项指标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γ为0.631~0.719,P<0.01).SP法显示.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质.结论 LPS所致脑损伤中Ngb表达的上调与LPS的注入时间相关.

    作者:刘超;孙善全;余剑波;汪克建;徐玱;陈海;李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含量变化及意义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浆B型钠尿肽(BNP)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4 h内入院、年龄18~60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或者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10%TBSA的患者42例,分为:烧伤A组,总面积30%~50%或者Ⅲ度10%~20%TBSA;烧伤B组:总面积大于50%或Ⅲ度大干20%TBSA.每组各21例.以同期住院的20例整形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I)水平.测定并计算42例烧伤患者伤后8、16、24、48 h TnI、BNP及液体入量的整体水平.对其中的BNP值与液体人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烧伤A组患者BNP值为(68±19)ng/L,烧伤B组为(99±38)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7±7)ng/L,P<0.01];烧伤A、B组TnI值[(2.13±0.67)、(2.98±0.58)μg/L]亦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3)μg/L,P<0.01];3组患者CK、CK-MB值接近(P>0.05).42例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BNP持续增高,与液体人量呈正相关;TnI于伤后24 h达高峰,伤后48 h下降.结论 血浆BNP是反映重度烧伤后早期心肌缺血缺氧变化的敏感指标,且与早期液体复苏量呈正相关,可用于指导休克期液体复苏.

    作者:张红兵;施耘;马伟;刘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烧伤合并肺栓塞一例

    患者男,60岁,左上肢及双下肢烫伤后17 h入院.烫伤总面积22%,其中浅Ⅱ度6%、深Ⅱ度14%、Ⅲ度2%TBSA.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作者:吴胜刚;李华涛;边琳芬;时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氧导管在气管导管中固定的简便方法

    吸入性损伤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气管切开术是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措施 [1].对于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常行气管切开及给氧治疗.

    作者:张友来;熊慧;辛国华;曾元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烧伤创面水疱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

    目的 了解烧伤水疱液对人骨髓间充质于细胞(MSC)体外培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鉴定人骨髓MSC,收集烧伤患者伤后12、24、48 h水疱液,分别加入MSC培养液中.分为水疱液1组:MSC培养液中加入伤后12 h水疱液;水疱液2组:MSC培养液中加入伤后24 h水疱液;水疱液3组:MSC培养液中加入伤后48 h水疱液;对照组:常规培养.各组所加水疱液体积分数均为20%.观察水疱液微生物生长情况及各组MSC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8 d时各组MSC中CD44、细胞角蛋白7(CK7)阳性表达率.结果 15个水疱液标本细菌、真菌培养均为阴性;各组MSC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但各水疱液组细胞数量均少于对照组,水疱液3组细胞数量下降明显.水疱液1、2、3组CD4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3.1)%、(77.2±2.9)%、(65.1±2.3)%,均低于对照组[(89.5±3.2)%,P<0.01];水疱液1、2、3组CK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0.11)%、(16.41±0.09)%、(4.48±0.07)%,明显高于对照组[(3.87±0.04)%,P<0.01].结论 烧伤创面水疱液对MSC体外培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促进MSC表型转化作用.

    作者:刘立柱;荣新洲;张涛;杨荣华;王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几丁质膜作为表皮干细胞培养支架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大鼠表皮干细胞(ESC)与几丁质膜共同构建皮肤组织工程覆盖物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冷消化法和Ⅳ型胶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ES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DNA和RNA表达,澳玛蓝比色法测定E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ESC表面标志物CD29、CD71、CD49d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角蛋白15(CK15)、CK19和P63阳性表达.检测不同倍比稀释几丁质膜浸出液对细胞的影响,并设常规培养为对照组;观察ESC在载体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细胞经鉴定确认为ESC,细胞倍增时间为48 h.其表面标志物CD29,CD49d为阳性,CD71、CD34为阴性;CK15、CK19、P63为阳性.几丁质膜浸出液培养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在1:8~1:512等比稀释时,有轻微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C在几丁质膜上培养2~4周时,肉眼可见棋盘样细胞集落,显微镜下见大量ESC在纤维上增殖.结论 几丁质膜可以作为ESC的培养载体,两者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沈雁;李孝建;梁蓉;李延仓;张琰;梁佩红;戴丽冰;杨小红;谭见容;李叶扬;黄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的观察

    近年来,血乳酸在评价危重患者近期病死率及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局限性也逐渐显露.为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降低病死率,乳酸的早期清除率检测日益受到重视 [1].本文旨在评估重症烧伤患者休克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探讨烧伤休克的监测.

    作者:马伟;刘群;李林孙健;曲年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烫伤大鼠结肠动力基本功能单位细胞损害和内质网应激研究

    目的 了解严重烫伤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运动末梢-肌间从cajal间质细胞(ICC)-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烫伤大鼠结肠动力损伤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烫伤组(40只):大鼠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伤后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50 mg/kg)复苏.于伤后3、6、12、24 h处死大鼠,在距盲肠约5 cm处剪取近端结肠4 cm肠管,取中间各1 cm分别用体积分数3%戊二醛及体积分数10%甲醛固定.对照组(10只)除不烫伤外,其余处理同烫伤组.取戊二醛固定的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肠道细胞变化情况.取甲醛固定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壁中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结果 透射电镜下,对照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肌细胞内细胞器丰富,核居中,常染色质均匀,线粒体嵴较多、滑面内质网较少,肌间丛神经元细胞器丰富,紧邻肌让丛神经元可见ICC;烫伤组肠道平滑肌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核周隙增宽,细胞内有溶解性大空泡,线粒体空泡样变,嵴溶解、固缩,粗面内质网扩张并部分溶解,ICC核周细胞质明显减少.烫伤组伤后3、6、12 h GRP78评分分别为(4.3±0.9)、(6.0±0.7)、(4.8±1.1)分,均高于对照组[(2.4±0.7)分,P<0.05];烫伤组伤后6~24 h caspase-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细胞均有GRP78表达,烫伤组强度染色主要出现在黏膜和肌间神经丛、间质细胞,而平滑肌细胞多呈轻中度染色.烫伤后3、12 h GRP78呈阳性表达,伤后6 h呈强阳性.caspase-12在伤后3 h阳性表达不明显,伤后6、24 h表达呈弱阳性,伤后12 h表达呈阳性;对照组未见caspase-12表达.结论 严重烫伤后大鼠结肠壁内神经运动末梢-肌间丛ICC-平滑肌细胞存在明显病理改变,这与内质网过度应激启动caspase-12凋亡通路致细胞损伤可能有关.

    作者:李颖;郭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胃管插入法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2005年2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烧伤后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5~76岁,平均38岁.火焰烧伤12例、鞭炮燃爆伤8例、矿井下煤尘燃爆伤6例,其中意识不清2例.患者嘴唇呈鱼口状、张口困难,伴恶心呕吐10例.

    作者:陈军;王静;史海涛;张劲光;王立荣;王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烧伤预防进展

    烧伤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每年全球约有30万人死于火灾造成的烧伤,95%的烧伤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严重烧伤后即使能存活下来,幸存者也可能导致残疾和容貌损毁,并因此而遭受社会的歧视.但这些死亡和残疾是可以预防的 [1].

    作者:吕开阳;夏照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人烧伤营养支持指南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AGREE协作网(Appraisal of Guidelin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http://www.agreecollaboration.org/instrument/)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实践现状,建立了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1-2].

    作者:韩春茂;周业平;孙永华;汪仕良;邓诗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1-7)和依那普利拉对烧伤血清离体灌注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了解血管紧张素(1-7)[Ang(1-7)]和依那普利托对烧伤血清离体灌注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只SD大鼠制备烧伤血清.另取24只SD大鼠心脏建立Langendofff离体灌注模型.根据灌注液不同,将大鼠心脏分为K-H液组、含体积分数20%烧伤血清的K-H液组(烧伤血清组)、含体积分数20%烧伤血清和2μg/mL依那普利拉的K-H液组(依那普利托组)、含体积分数20%烧伤血清和1 nmoL/mL Ang(1-7)的K-H液组[Ang(1-7)组].各组大鼠心脏连续灌注30min上述溶液后,检测其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 max),以及冠状动脉血流量(CF)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 与K-H液组LVSP[(11.2±1.0)kPa,1 kPa=7.5 mm Hg]、+dp/dt max[(642±53)kPa/s]、-dp/dt max[(380±61)kPa/s]及CF值比较,烧伤血清组、依那普利拉组和Ang(1.7)组LVSP[(5.9±0.8)、(8.0±1.1)、(8.9±1.3)kPa]、+dp/dt max[(275±37)、(454±48)、(479±63)kPa/s]、-dp/dt max[(135±35)、(219±47)、(277±58)kPa/s]及CF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EDP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LDH的含量升高.与烧伤血清组比较,依那普利拉组和Ang(1-7)组CF、LVSP及±dp/dt max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LVEDP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LDH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Ang(1-7)和依那普利拉均能有效改善烧伤血清离体灌注大鼠左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雷泽源;黄跃生;肖荣;张兵钱;张琼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 了解强化精氨酸肠内营养(EN)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阳性对照的原则,将30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和EN组.EIN组16例患者接受强化精氨酸EN治疗,EN组14例接受标准EN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于其接受营养治疗前和治疗第7、14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蛋白水平、肝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值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结果 (1)EIN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与EN组(21.4%)接近(P>0.05).(2)与营养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第7、14天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水平接近(P>0.05);治疗第14天,2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EIN组水平[(66±7)S/L]显著高于EN组[(64±11)g/L,P<0.05];EIN组治疗第7、14天血清白蛋白水平[(29±5)、(32±5)g/L]显著高于治疗前[(26±4)g/L,P<0.05或P<0.01],EN组治疗前后白蛋白值无明显变化.(3)2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大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空腹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4)治疗第14天,EIN组CD4+、CD8+细胞百分比与治疗前相近,EN组CD4+显著低于治疗前而CD8+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EIN组CD4+细胞百分比[(56±8)%]显著高于EN组[(55±12)%,P<0.05];2组患者CD3+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CD4+/CD8+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强化精氨酸EN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郭光华;徐成;白祥军;詹剑华;张红艳;张志安;王艳霞;方方;李国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严重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14例

    1 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烧伤致周围神经受损患者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19~54岁.致伤原因:电烧伤7例、热压伤7例.烧伤总面积0.1%~0.4%TBSA,均为Ⅳ度.

    作者:梁钢;孙建平;孟朝晖;娄玉兰;张庆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电烧伤致脊髓损伤一例

    患者男,28岁,工作时被10 kV高压电击伤,伤后短暂昏迷.于伤后7 h收入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烧伤整形科.创面分布于双手、腕、躯干及双下肢.右腕部为电流入口,左腕部、髂嵴及背部为电流出口.自主活动正常,脊柱及四肢无压痛,胸、腰椎CT未见异常.

    作者:朱金红;童亚林;王伟民;杨福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