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刘新平
目的 探讨吻合神经的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利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70例,并将皮瓣内所含神经与受区内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受区感觉.结果 70例皮瓣中64例皮瓣成活,5例皮瓣因静脉危象发生部分坏死,1例皮瓣完全坏死,吻合神经后皮瓣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该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存在可靠的解剖依据和血供基础,操作简单,皮瓣外形好,感觉部分恢复,足修复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小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重型肝炎患者53例、肝硬化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静脉血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ApoB100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ApoB100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脂质水平可以反映出肝脏的受损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梁娟英;钟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观察第二次剪脐法和脐带自然脱落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探讨解决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佳方法.方法 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名新生儿脐部用自然脱落法,B组200名新生儿出生48 h后脐部予常规消毒后第二次剪脐,比较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新生儿脐部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带自然脱落,可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风险,减少人为的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前后舌下神经核和神经纤维损伤后的修复再生情况,探讨NGF对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和治疗组(NGF组),两组动物存活时间分别为7 d和14 d.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脑干做Nissl染色,取神经干做电镜观察.结果 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7 d、14 d损伤侧舌下神经核内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超薄切片观察NGF组神经干形态亦优于NS组.结论 大鼠舌下神经压榨损伤后外源性NGF具有保护受损的舌下神经元及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作者:范丽苑;王忠朝;王频;余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超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非手术治疗2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诊断为脾真性破裂者13例,脾中央性破裂和脾包膜下破裂者分别为9例和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B超动态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复查提示脾内血肿基本吸收,脾周和脾肾隐窝内液性暗区减少或消失.另有2例患者经B超动态观察后确定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而转急诊手术.结论 B超动态观察可以为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提供客观影像学证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手术治疗的盲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谢松元;吴洁;陈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分泌性蛋白质,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密切相关,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作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抑素C与同型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诸多病理生理过程.有多项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作用机制涉及抗炎、抑制酶与激素前体的活性等.
作者:黄晓娇;陈漠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厦门市小学生城乡乳牙龋病流行趋势及口腔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实施方案>中口腔检查的标准,2008年11月至2008年12月对厦门市小学生城乡7岁、9岁年龄组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共916名学生,其中男性465名,女性451名.采用SPASS/PC作频率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厦门地区小学生7岁、9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为69.32%,dmft均数为3.03,充填率为6.05%.其中近郊小学生乳牙患龋率(79.28%)和dmft均数(3.9)仍高于城市(分别为59.52%和2.16).乳牙患龋率7岁年龄组高于9岁年龄组.本样本中需要治疗牙数2 516颗,完成治疗只有168颗,仅为6.34%.结论 厦门地区小学生乳牙龋病流行程度严重,提示厦门地区小学生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作者:黄怀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脏病(IHD)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IHD患者均为我院2005年-2008年经临床确诊的住院病人,采用LOGIQ 5、迈瑞MA77-0786、VOLUSON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 MHz,按照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测常规测量心脏各参数.结果 1)二维超声结果:左房扩大并左室扩大35例(70%);右房扩大或并右室扩大6例(12%);全心扩大9例(18%).局部室壁变薄或并左室腔形态上发生变化25例(50%);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48例(96%),室壁普遍运动异常2例(4%),左室附壁血栓12例(24%),主动脉瓣、主动脉壁钙化33例((66%),二尖瓣叶及瓣环钙化15例(30%);2)多普勒结果: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分别为41(82%)、47例(94%)、28例(50%)、19例(38%);3)心功能情况:每搏心输出量(SV)、每分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E峰速率(VE)、A峰速率(VA)分别为(67.21±18.62)ml、(5.3±3.31)L/min、(0.493±0.15)、(51.33±19.01)cm/s,(67.82±21)cm/s;其中,EF<0.50的24例,VE/VA<1的36例,VE/VA>1的14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直接显示心脏形态、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情况,并能准确评价IHD患者受损心肌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32例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肺出血32例,治愈15例,其中早产儿7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母亲患基础病6例,死亡6例.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及止血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提高救治率.
作者:周雪玲;吴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MTT法用于血链球菌(S.sanguis)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 以菌落形成单位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的一系列参数,对S.sanguis进行活菌计数,并与菌落形成单位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 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S.sanguis均适用.结论 MTT法可以用于检测S.sanguis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忠朝;范丽苑;蒋俊强;蔡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31例急性牙龈乳头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误诊误治急性牙龈乳头炎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牙龈乳头炎极易发生误诊误治,局部治疗方法疗效佳.结论 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规范的口腔诊疗,可以大限度的预防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动脉造影和(或)手术证实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8例,回顾彩超对下肢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或血栓、管腔狭窄率等的观察.判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闭塞程度.结果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声像图改变:a)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斑块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引起闭塞;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小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c)急性动脉栓塞.脱落的栓子栓塞于股动脉或胭动脉分叉处;d)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常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大中动脉出现血栓而引起血流闭塞;e)大动脉炎.大动脉管壁及内膜增厚,常与颈动脉并发.结论 彩超能够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病变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陈景钗;肖燕榕;郭国斌;袁清宏;张光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应用氧气驱动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氧气驱动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并与2005年至2007年经静脉使用地塞米松及氨茶碱治疗的48例气管哮喘患儿作比较.结果 吸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经静脉治疗组有效率为7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治疗组住院天数为(4.67±1.16)d,明显短于静脉治疗组的(7.81±1.63)d(P<0.01).吸入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氧气驱动联合雾化吸人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哮喘是一种安全、快捷、高效的方法.
作者:钟和悦;冯宁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对视觉功能进行ERG客观测试.结果 142例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结论 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散瞳,正确的电极安装,检查中指导患者良好的注视,舒适的体位,检查室中光线的及时调节以及检查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是ERG检查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陈艳琼;刘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 对我院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118例,占70%.其中消化道肿瘤82例占48.8%;非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36例占21.3%.铁吸收不良41例,占24.4%;铁摄入不足9例,占5.4%.结论 消化道疾病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应引起重视.
作者:祁妙华;赖应昌;姜义荣;叶燕文;黄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注射用甲氯芬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息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甲氯芬酯+高压氧)、对照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氯芬酯,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的HIE患儿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检测.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方邦骞;余华娟;陈慧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颈部、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或内镜操作中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以上异物,采取内镜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结果 11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5%;3例抓取失败,其中2例十二指肠乳头蛔虫缩回胆总管,予驱虫药物治疗,1例异物嵌顿于食管主动脉弓处,予转院手术治疗.85例食管或十二指肠黏膜轻度损伤、糜烂或出血(70.2%),无上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纵膈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简单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邱惠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探讨血清脑钠素(BNP)在心肌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毛细支气管炎组(n=45)及对照组(n=42)患儿血清脑钠素(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BNP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CK-MB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CX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对照组血清BNP阳性率分别为8.89%(4例)、0%(0例),CK-MB阳性率分别为6.67%(3例)、4.76%(2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两种监测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很少发生心肌损害,血清BNP与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均有价值,在敏感性与特性上BNP优于CK-MB.
作者:唐小玲;毛绍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我院对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Cobb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0-27个月,平均16.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重建椎体高度,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斌;邵高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以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检查、现场采样的方法对各科室的消毒、灭菌质量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监测方法每月进行监测.结果 共采样985份,合格927份,合格率为94.11%,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值监测合格率为97.87%.结论 院内消毒灭菌效果定期监测与分析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章快芳;傅佩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