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年厦门市小学生乳牙龋病抽样调查分析

黄怀荣

关键词:乳牙, 龋病, 口腔保健
摘要:目的 调查厦门市小学生城乡乳牙龋病流行趋势及口腔保健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按照<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实施方案>中口腔检查的标准,2008年11月至2008年12月对厦门市小学生城乡7岁、9岁年龄组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共916名学生,其中男性465名,女性451名.采用SPASS/PC作频率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 厦门地区小学生7岁、9岁年龄组乳牙患龋率为69.32%,dmft均数为3.03,充填率为6.05%.其中近郊小学生乳牙患龋率(79.28%)和dmft均数(3.9)仍高于城市(分别为59.52%和2.16).乳牙患龋率7岁年龄组高于9岁年龄组.本样本中需要治疗牙数2 516颗,完成治疗只有168颗,仅为6.34%.结论 厦门地区小学生乳牙龋病流行程度严重,提示厦门地区小学生龋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少见病因致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少见、罕见病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提高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水平及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我院5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中少见、罕见病因主要为Dieulafoy病(16%)、胃息肉(20%)、十二指肠钩虫病(12%)、十二指肠憩室(10%)、贲门血管撕裂综合征(12%)、食管裂孔疝(10%)、十二指肠克隆病(2%)、胃黏膜下血管瘤(2%)、胃毛细血管扩张症(2%)、异位胰腺(12%)、胃底间质瘤(2%),总的病因诊断率为94%,止血率为94%,治愈率为94%,死亡率为6%.由于采用早期内镜检查、内镜治疗、血管栓塞及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论 早期内镜检查有助于正确判断出血的原因和部位,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

    作者:雷明芳;张晓梅;李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31例急性牙龈乳头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31例急性牙龈乳头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误诊误治急性牙龈乳头炎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牙龈乳头炎极易发生误诊误治,局部治疗方法疗效佳.结论 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规范的口腔诊疗,可以大限度的预防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出血3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32例的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肺出血32例,治愈15例,其中早产儿7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母亲患基础病6例,死亡6例.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机械通气及止血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尽量提高救治率.

    作者:周雪玲;吴文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行视网膜电图检查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对视觉功能进行ERG客观测试.结果 142例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结论 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散瞳,正确的电极安装,检查中指导患者良好的注视,舒适的体位,检查室中光线的及时调节以及检查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是ERG检查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陈艳琼;刘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MTT法测量血链球菌的应用

    目的 探索MTT法用于血链球菌(S.sanguis)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 以菌落形成单位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的一系列参数,对S.sanguis进行活菌计数,并与菌落形成单位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 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S.sanguis均适用.结论 MTT法可以用于检测S.sanguis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忠朝;范丽苑;蒋俊强;蔡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作者:董建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实施和护理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促进康复.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联抗痨加鞘内注射给药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疗效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周佳梅;汪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NO与下尿路功能关系的研究现状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微小的、可扩散、多功能的跨细胞信使,已被证实在人体多数器官、组织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NO在生物学、医学研究中十分活跃.

    作者:吕联辉;颜醒愚;孙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医院品牌

    目的 通过对医院文化的关注和建设,进一步提升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提高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方法 以历史文化为传承、以精神文化为引领、以行为文化为载体、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支持,从五个方面着手,设计载体,开展工作,打造品牌.结果 在不断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水平的过程中,职工和病员给予了广泛认可,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发展.结论 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了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郑步勇;孙剑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2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予以吸氧、糖皮质激素及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实验组联合BiPAP治疗.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生命体征、PEF.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有所增加,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治疗措施.

    作者:李喆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结肠损伤43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0年-2009年收治的43例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23例,医源性损伤4例.其中多发伤或多脏器伤25例,合并休克6例.手术确诊34例,术前确诊9例.行一期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32例,结肠造瘘10例,修补外置1例.死亡2例,切口感染2例,肠瘘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手术、仔细探查、选择正确术式是治疗结肠损伤的关键.

    作者:王保全;卢宏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左半结肠癌肝转移姑息性手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护理体会

    结肠癌肝转移的高发生率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文献[1]报告15%-25%的患者确诊已发生肝转移,20-35%的患者转移灶仅出现在肝脏,50%-70%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出现肝转移[2].

    作者:廖英桃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 对我院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118例,占70%.其中消化道肿瘤82例占48.8%;非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36例占21.3%.铁吸收不良41例,占24.4%;铁摄入不足9例,占5.4%.结论 消化道疾病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应引起重视.

    作者:祁妙华;赖应昌;姜义荣;叶燕文;黄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动脉造影和(或)手术证实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8例,回顾彩超对下肢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或血栓、管腔狭窄率等的观察.判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闭塞程度.结果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声像图改变:a)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斑块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引起闭塞;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小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c)急性动脉栓塞.脱落的栓子栓塞于股动脉或胭动脉分叉处;d)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常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大中动脉出现血栓而引起血流闭塞;e)大动脉炎.大动脉管壁及内膜增厚,常与颈动脉并发.结论 彩超能够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病变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陈景钗;肖燕榕;郭国斌;袁清宏;张光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两种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区骨折术后患者面部瘢痕、术后暂时性面瘫、咬合、感染等情况和手术操作时间.方法 选择68例下颌角区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口内入路组33例和口外入路组35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后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面部瘢痕、术后面瘫发生和手术操作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内组效果优于口外组.两组病例术后都未出现感染,咬合关系亦恢复正常.结论 口内入路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又可避免口外切口引起的手术瘢痕影响美观,可取代口外入路,成为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常规术式.

    作者:陈俊良;何芸;夏德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注射用甲氯芬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息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甲氯芬酯+高压氧)、对照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氯芬酯,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的HIE患儿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检测.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方邦骞;余华娟;陈慧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上消化道异物121例内镜钳取体会

    目的 探讨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颈部、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或内镜操作中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以上异物,采取内镜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结果 11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5%;3例抓取失败,其中2例十二指肠乳头蛔虫缩回胆总管,予驱虫药物治疗,1例异物嵌顿于食管主动脉弓处,予转院手术治疗.85例食管或十二指肠黏膜轻度损伤、糜烂或出血(70.2%),无上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纵膈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简单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邱惠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及平均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平均椎体高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17.2%患者术后出现取骨区并发症.结论 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李立东;陈志刚;吕书军;周广鑑;史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

    目的 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观察第二次剪脐法和脐带自然脱落法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探讨解决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佳方法.方法 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00名新生儿脐部用自然脱落法,B组200名新生儿出生48 h后脐部予常规消毒后第二次剪脐,比较观察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采用x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新生儿脐部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脐带自然脱落,可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风险,减少人为的损伤,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CHF患者为研究组,按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Ⅲ-Ⅳ级组41例;心功能Ⅱ级组31例.另外选取3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当天或第2天测定其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结果 与心功能正常对照组及心功能Ⅱ级患者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一周,心衰有效纠正后,复查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观测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

    作者:郑文权;张洁;林群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