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目的 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作者:董建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用发病72 h内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奥和银杏叶静脉输注,对照组仪给予银杏叶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的NIHSS评分、B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FIB和IN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丹奥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14 d时丹奥治疗组NIHSS评分为(3.80±3.64)分,BI值为(83.80±9.23),血小板聚集率为(41.92±3.35)%,INR值为(1.094±0.843),FIB值为(3.45±0.33)g/L;而对照组NIHSS评分为(6.64±4.89)分,BI值为(75.6±1.90),血小板聚集率为(49.86±5.72)%,INR值为(1.003±0.090),FIB值为(3.77±0.28)g/L.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肝肾功能的异常、血小板数量、过敏现象、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出现比例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药物.
作者:王丹;孟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61例肝血管瘤病人经B超、CT平扫及增强CT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61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4例,平扫及增强CT分别有11例及1例病灶未检出,检出病灶增强CT全部给予定性诊断.结论 B超诊断肝血管瘤检出率优于CT,价格便宜,适于普查;CT则特异性高,适于后确诊,两者相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
作者:赖智敏;温书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操作要点.方法 针对息肉的大小、形态、是否有蒂等,选择适当的切除方法.结果 治疗大肠息肉592例,切除息肉860颗,均全部切除,且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及适当的切除方法是避免及减少大肠息肉切除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戴小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钳取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 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颈部、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或内镜操作中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降段以上异物,采取内镜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结果 118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7.5%;3例抓取失败,其中2例十二指肠乳头蛔虫缩回胆总管,予驱虫药物治疗,1例异物嵌顿于食管主动脉弓处,予转院手术治疗.85例食管或十二指肠黏膜轻度损伤、糜烂或出血(70.2%),无上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纵膈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简单有效,安全可靠.
作者:邱惠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上颌窦恶性肿瘤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的误诊资料.结果 16例中,误诊为鼻息肉和/或鼻窦炎8例,上颌窦霉菌病2例,三叉神经痛1例,牙周炎或牙髓炎2例,面部软组织感染2例,泪囊炎并眶蜂窝织炎1例.鼻腔肿物取活检确诊3例,鼻窦镜下下鼻道钻孔取活检确诊6例,柯氏术、鼻侧切开术或面中部掀翻术后肿瘤组织切片检查确诊7例.结论 充分了解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早期临床症状,尽早行放射学检查,常规行病理学检查是防止上颌窦恶性肿瘤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检测重型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重型肝炎患者53例、肝硬化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静脉血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ApoB100水平.结果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ApoB100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脂质水平可以反映出肝脏的受损严重程度,是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梁娟英;钟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1990年-2009年收治的43例结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23例,医源性损伤4例.其中多发伤或多脏器伤25例,合并休克6例.手术确诊34例,术前确诊9例.行一期修补或肠切除吻合术32例,结肠造瘘10例,修补外置1例.死亡2例,切口感染2例,肠瘘1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手术、仔细探查、选择正确术式是治疗结肠损伤的关键.
作者:王保全;卢宏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自身抗体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ADA、ICA和IAA.结果 GDM组的血清GADA、ICA和IAA阳性率分别为12.5%、6.25%及2%,其阳性率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在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及胰岛素治疗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的GDM患者易发生妊娠失败及新生儿体重异常,产后发展为1型糖尿病(T1DM)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需胰岛素治疗者.尽早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高危因素,可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减少母体及子代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及疾病转归.
作者:袁荣;涂新枝;王晨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技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对43例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患者行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3例行肾盂切开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均成功,5例因完全肾内型肾盂致使无法显露肾窦内肾盂或术中碎石角度困难而改行肾实质小切口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中不阻断肾蒂血流,无大出血,无肾盂黏膜撕裂,全组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为136 min.40例随访8个月-3年,平均21个月,有1例结石复发,经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排净.结论 该术式将泌尿外科腔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运用到开放手术中,使术式操作简单、安全、出血少、对肾脏损害轻微,是治疗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雄伟;陈强文;周练兴;吴汉潮;余承洸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蜂蛰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7例严重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本组37例患者,均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者;(2)CK-MB增高与ALT/AST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10.11,P<0.01);HGB降低与CRE增高检出结果有关(x2=20.65.P<0.01);(3)治愈出院21例,好转出院13例,无效死亡3例.结论 (1)蜂蛰伤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中,心脏和肝脏易同时受累;而溶血多与肾功损害伴随出现.(2)早期积极治疗、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是蜂蛰伤救治的主要环节.
作者:程卫平;廖祖春;康宗跃;宋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方法 对我院168例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慢性失血和铁丢失过多118例,占70%.其中消化道肿瘤82例占48.8%;非消化道肿瘤引起的慢性失血36例占21.3%.铁吸收不良41例,占24.4%;铁摄入不足9例,占5.4%.结论 消化道疾病是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尤其是胃肠道肿瘤,应引起重视.
作者:祁妙华;赖应昌;姜义荣;叶燕文;黄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一氧化氮(NO)是一种微小的、可扩散、多功能的跨细胞信使,已被证实在人体多数器官、组织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NO在生物学、医学研究中十分活跃.
作者:吕联辉;颜醒愚;孙建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MTT法用于血链球菌(S.sanguis)活菌计数的可行性及具体应用过程中的实验条件.方法 以菌落形成单位法为标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比色的波长、反应时间、试剂剂量、细菌菌龄等实验条件,获得MTT法的一系列参数,对S.sanguis进行活菌计数,并与菌落形成单位法所测的细菌数量相比较.结果 MTT法与菌落形成单位法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对于不同菌龄的S.sanguis均适用.结论 MTT法可以用于检测S.sanguis的活菌数量,并且具有快速、方便等优点.
作者:王忠朝;范丽苑;蒋俊强;蔡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7例患者共216个临床触诊阴性而超声显示的乳腺病灶行粗针穿刺活检,其中单发肿块178例,多发肿块19例,手术标本行常规病理切片.结果 216个病灶中恶性病变29个,行保乳手术或改良根治术,其余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以七,仅1例乳腺癌患者漏诊,经再次穿刺活检确诊.结论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不可触及乳腺病变高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胡正明;孙德胜;鲁树坤;钟洁愉;于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复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4年至2004年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而再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资料,其中良性肿瘤3例,恶性肿瘤25例.共行再手术44例次,完整切除肿瘤35次,姑息切除6次,探查活检3次.结果 复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肿瘤完全切除者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65.3%,而姑息切除和探查活检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术后定期随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受累器官的正确估计是确保手术安全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复发性腹膜后肿瘤应积极争取完整手术切除.
作者:吴昌雄;郑进方;邢贻雷;周开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31例急性牙龈乳头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误诊误治急性牙龈乳头炎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牙龈乳头炎极易发生误诊误治,局部治疗方法疗效佳.结论 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检查以及规范的口腔诊疗,可以大限度的预防误诊误治,提高治愈率.
作者:莫清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 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对视觉功能进行ERG客观测试.结果 142例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结论 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散瞳,正确的电极安装,检查中指导患者良好的注视,舒适的体位,检查室中光线的及时调节以及检查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是ERG检查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陈艳琼;刘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螺旋CT后处理重建所得到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在诊断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00例患者外伤部位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 MIP)得到的图象.结果 200例患者中累及骨折部位有肋骨、骨盆、膝关节、肘关节、脊柱四肢等,其中有两处骨折在DR图像和轴位CT上均表现阴性,但在二维重建的图像上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三维重建图像对关节脱位和骨折成角显示得更加清晰.重建后的二维、三维图像直观显示出骨折的位置、角度,骨折线一目了然.结论 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骨折的诊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作者:王会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法,以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腧穴自血疗法、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作为治疗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观察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陈铁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