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孟然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我院对3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Cobb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并发症.结果 随访10-27个月,平均16.5个月,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重建椎体高度,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内固定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斌;邵高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7例诊断为抑郁症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西酞普兰与喹硫平联合治疗(联合组,n=34),另一组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单用组,n=33),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 联合组显效率为85.3%,高于单用组的63.6%(μ2.04,P<0.05),两组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疗效更佳.结论 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更适合老年患者应用.
作者:黄继蔷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动脉造影和(或)手术证实下肢动脉闭塞患者48例,回顾彩超对下肢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或血栓、管腔狭窄率等的观察.判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闭塞程度.结果 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声像图改变:a)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斑块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引起闭塞;b)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小动脉管壁增厚,血栓形成;c)急性动脉栓塞.脱落的栓子栓塞于股动脉或胭动脉分叉处;d)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常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大中动脉出现血栓而引起血流闭塞;e)大动脉炎.大动脉管壁及内膜增厚,常与颈动脉并发.结论 彩超能够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病因和病变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作者:陈景钗;肖燕榕;郭国斌;袁清宏;张光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鼻窦炎正负压置换中的应用,寻求合理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方法 对随机分组接受正负压置换的慢性鼻窦炎的40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统计分析成功率、配合率、满意率以及完成诊疗时间.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置换,观察组成功率为100%(40/40),配合率为100%(40/40),满意率为100%(40/40),治愈率为87.50%(35/40),好转率为12.50%(5/4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成功率为100%(40/40),配合率为100%(40/40),有8例表示不满意,满意率为20.00%(8/40),治愈率为80.0%(32/40),好转率为20.00%(5/40),总有效率为1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成功率、配合率、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P>0.05),两组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慢性鼻窦炎负压置换中,可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和护理质量,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燕;刘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B超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非手术治疗2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诊断为脾真性破裂者13例,脾中央性破裂和脾包膜下破裂者分别为9例和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B超动态观察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6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B超复查提示脾内血肿基本吸收,脾周和脾肾隐窝内液性暗区减少或消失.另有2例患者经B超动态观察后确定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而转急诊手术.结论 B超动态观察可以为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提供客观影像学证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非手术治疗的盲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光;谢松元;吴洁;陈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丹奥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选用发病72 h内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奥和银杏叶静脉输注,对照组仪给予银杏叶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的NIHSS评分、B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FIB和INR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丹奥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14 d时丹奥治疗组NIHSS评分为(3.80±3.64)分,BI值为(83.80±9.23),血小板聚集率为(41.92±3.35)%,INR值为(1.094±0.843),FIB值为(3.45±0.33)g/L;而对照组NIHSS评分为(6.64±4.89)分,BI值为(75.6±1.90),血小板聚集率为(49.86±5.72)%,INR值为(1.003±0.090),FIB值为(3.77±0.28)g/L.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肝肾功能的异常、血小板数量、过敏现象、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出现比例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药物.
作者:王丹;孟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尿酸(UA)和血清胆红素异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2例CHF患者为研究组,按心功能分级分为2组:心功能Ⅲ-Ⅳ级组41例;心功能Ⅱ级组31例.另外选取3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入院当天或第2天测定其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结果 与心功能正常对照组及心功能Ⅱ级患者比较,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尿酸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一周,心衰有效纠正后,复查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Ⅱ级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心衰患者观测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
作者:郑文权;张洁;林群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胆囊结晶与胆囊泥沙样结石在超声网像上极其相似,易混淆.本科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6例患者,经追踪复查,确诊为头孢曲松钠致胆囊结晶,现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减少误诊.
作者:黄冬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照观察的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无引产禁忌症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控释地诺前列酮组60例,于孕妇阴道后穹窿放置地诺前列酮阴道栓剂引产;缩宫素组60例,予静脉点滴小剂量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宫颈评分、引产成功率、分娩情况以及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控释地诺前列酮组用药12 h后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93.3%、24 h内临产率73.33%、阴道分娩率71.67%,均优于缩宫素组(分别为13.33%、8.33%、3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释地诺前列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方便、省时,引产成功率高,剖宫产率低,不良反应少,为安全有效的引产药物.
作者:陈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7例患者共216个临床触诊阴性而超声显示的乳腺病灶行粗针穿刺活检,其中单发肿块178例,多发肿块19例,手术标本行常规病理切片.结果 216个病灶中恶性病变29个,行保乳手术或改良根治术,其余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经随访1年以七,仅1例乳腺癌患者漏诊,经再次穿刺活检确诊.结论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是诊断不可触及乳腺病变高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胡正明;孙德胜;鲁树坤;钟洁愉;于志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颈椎急性损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并与轴位螺旋CT图像比较.结果 18例颈椎急性损伤病变中,无骨折性寰枢椎脱位5例;颈椎骨折13例,其中并有寰枢椎脱位4例,下颈椎体旋转或/和脱位3例.结论 在轴位螺旋CT图像的基础上,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有利于颈椎急性损伤的全面准确评价,避免病变的漏诊和误诊.
作者:陈文清;刘光洪;张武;王澄泉;郑进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前方牵引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正畸门诊14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要求矫治的患者,使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分别拍摄术前、术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均经6-9个月(平均7.8个月)的前方牵引矫治治疗.Ⅲ类错(牙合)畸形纠正,A点前移,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 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应用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发育、前移,抑制下颌向前方生长,能有效改善患者侧貌外形.
作者:董建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61例肝血管瘤病人经B超、CT平扫及增强CT对比检查.结果 本组61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4例,平扫及增强CT分别有11例及1例病灶未检出,检出病灶增强CT全部给予定性诊断.结论 B超诊断肝血管瘤检出率优于CT,价格便宜,适于普查;CT则特异性高,适于后确诊,两者相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
作者:赖智敏;温书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以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采取检查、现场采样的方法对各科室的消毒、灭菌质量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监测方法每月进行监测.结果 共采样985份,合格927份,合格率为94.11%,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值监测合格率为97.87%.结论 院内消毒灭菌效果定期监测与分析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章快芳;傅佩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脊柱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采用Tenor脊柱内侧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外伤性骨折90例患者,对以上患者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并对以上患者潜在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康复训练指导.结果 9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对脊柱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前和术后护理,同时预防潜在的并发症以及给予恰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聂翠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联合检测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自身抗体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价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ADA、ICA和IAA.结果 GDM组的血清GADA、ICA和IAA阳性率分别为12.5%、6.25%及2%,其阳性率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在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及胰岛素治疗与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的GDM患者易发生妊娠失败及新生儿体重异常,产后发展为1型糖尿病(T1DM)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需胰岛素治疗者.尽早发现自身抗体阳性等高危因素,可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减少母体及子代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及疾病转归.
作者:袁荣;涂新枝;王晨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医院文化的关注和建设,进一步提升职工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提高医院发展的软实力.方法 以历史文化为传承、以精神文化为引领、以行为文化为载体、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为支持,从五个方面着手,设计载体,开展工作,打造品牌.结果 在不断提升医院文化建设水平的过程中,职工和病员给予了广泛认可,各项工作得到持续发展.结论 医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了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郑步勇;孙剑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利福平粉针剂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强化期分别用异烟肼(H)、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加利福平粉针剂和HZE加利福平胶囊方案治疗;观察治疗第1个月和第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X线吸收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和第2个月末,治疗组强化期末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4.6%和92.3%,对照组为81.6%和92.1%,两组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4.6%和84.2%,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反应总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为5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福平粉针剂治疗初治涂阳啼结核的近期效果与利福平胶囊疗效相当,是治疗肺结核安全有效的药物剂型之一,但其副反应较利福平胶囊小,病人耐受性较好.
作者:冯通明;陈小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高压氧联合注射用甲氯芬酯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息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甲氯芬酯+高压氧)、对照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每日一次,10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氯芬酯,10 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的HIE患儿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检测.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稳定,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方邦骞;余华娟;陈慧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指压迎香穴配合四磨汤治疗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胀的护理经验.方法 总结我院72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胀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实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外,采用指压迎香穴和口服四磨汤,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减少.结论 指压迎香穴配合四磨汤治疗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腹胀疗效显著.
作者:肖秀金;刘海燕;唐欣慧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