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铂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胃癌28例临床观察

居来提·阿布都克力木;关军民

关键词:胃癌, 顺铂, 卡铂, 腹腔热灌注, 射频热疗
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腹腔转移的治疗方法.方法 5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组 28例(对照组),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CHPP)并射频透热(RF)组28例(热灌组).结果 热灌组有效率(65.8%)高于对照组(4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铂腹腔热灌注并射频热疗联合静脉化疗可明显改善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取环器在102例困难取器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在临床上遇到的取器困难的病例中(包括IUD嵌顿、断裂、残留等)使用取环器是否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由基层技术站应用钩取法取器失败转入我站的患者102例,其中IUD嵌顿52例、断裂43例、残留7例.均应用取环器取环.取环器(由天津和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长21 cm,直径0.5 cm,支点距顶端4 cm,适用于不同大小、曲度的宫腔,钳子进入宫腔后能充分张开,灵活使用.结果 102例患者应用取环器取器均一次成功.结论 取环器钳夹法取器在困难取器手术中成功率高,效果满意,较传统的钩取法有效.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189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外科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189例ACST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术前休克得到纠正者117例,死亡6例,死亡率5.1%;未得到纠正者72例,死亡20例,死亡率27.8% (P<0.01).术前休克未得到纠正而又及时手术治疗者56例,死亡 6例,死亡率10.7%;未及时手术治疗者16例,死亡14例,死亡率87.5%(P<0.01).本组病例中单一器官累及者31例,无死亡病例;2个器官累及者58例,死亡1例(1.7%);3个器官累及者 84例,死亡9例(10.7%);4个或4个以上器官累及者16例,全部死亡(100%).结论 积极进行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适时的选择手术时机,防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是提高急性重症胆炎治疗效果的

    作者:宋德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甲状腺瘤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甲状腺腺瘤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36例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表现、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36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术后随访8-36个月,3例1年后复发,1例2年后复发,术后声嘶5例,呛咳3例,手麻木1例.结论腺瘤摘除术或腺瘤摘除加部分腺叶摘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温小明;张文广;程惠安;招卫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消炎痛保留灌肠佐治急性细菌性痢疾3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1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例作总结分析. 结果经治疗31例痊愈出院,有效率100%.结论 急性细菌性痢疾为夏季儿童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消炎痛保留灌肠对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廖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附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人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4例,中残20例,重残17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23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具有其特点,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积极的CT复查对病情的掌握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和适合的治疗策略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作者:陈晓东;蒋宇钢;曹作为;史克珊;李钢;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预防手术后压疮的循证护理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的思想,探讨手术后患者压疮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地区124名手术后患者分试验组(n=62)和对照组(n=62)进行循证护理实践.结果 对照绗1名病人发生了压疮;试验组62名手术病人均无压疮发生.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能减少术后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玲;刘兴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Devine术矫正小儿隐匿性阴茎1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隐匿性阴茎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Devine 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18例.结果 本组病例经Devine 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经4个月-2 年随访,阴茎显露及外观满意,无阴茎水肿、皮肤缺血、血肿、勃起疼痛等并发症.结论 Devine 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疗效确切.

    作者:陈峰;赵永伟;聂卫星;王兴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1例体会

    目的 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技术和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夹闭10例,包裹1例,术后动脉瘤夹滑脱导致再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作者:李智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实验室分析前采血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实验室分析前采血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务求血标本测定值接近真值.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7-2008年临床采血资料,对问题血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提高采血质量.结果 临床资料中的问题与有关报道相符,实验室分析前采血影响因素包括受试者、采血者技能等.结论 检验结果受实验室分析前采血质量的影响.

    作者:蔡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川崎病15例临床分析

    川崎病(KD)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其临床特点,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可达20%-30%,治疗不及时可遗留冠状动脉损害,这成为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1].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川崎病15例,现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邢孔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加强中转站型急诊科的管理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中转站型急诊科管理.方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管理:加强科室内部管理;人员管理与培训;树立新的急救理念;绿色通道的建立等等.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使中转型急诊科能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与院内中转站分流危重病人的任务.结论 加强中转站型急诊科的综合管理,使我院的急诊走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者:朱明辉;安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三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治疗组61例CA采用CO2激光、膦甲酸钠静脉点滴、干扰素肌肉注射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行单纯CO2激光治疗,定期随诊,观察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16%,对照组64.86%;有效病例中治疗组痊愈时间为(3.28±1.21)个月,对照组为(4.97±2.27)个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2激光、膦甲酸钠静脉点滴、干扰素肌肉注射联合治疗CA疗效显著,是激光去除疣体后较好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仵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副乳腺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在不同的生理期副乳腺的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高频超声诊断副乳腺符合率高(95.16%).结论高频彩超检查价廉、简便、快捷、无辐射、可重复,亦作为诊断副乳腺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邱鹏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疱疹性咽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均予对症、静滴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及疱疹消失平均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炎在退热、口腔疱疹溃疡恢复、进食方面优于传统疗法,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无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高心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9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确诊的1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两组均加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配成体积比为1:1的混合液,于双尺泽穴注射,每侧注入0.5-1 ml,每2周注射1次,连续4次.结果 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5.56%和97.78%,高于对照组的41.11%及87.78%,痊愈率与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批<0.05).结论 与曲安奈德相比,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苏汉清;韦昌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获取34份快速尿素酶检测HP阳性组织标本,-80℃冻存,然后集中对标本进行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34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有3例出现端粒酶活性阳性.结论在良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低,但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根治值得重视.

    作者:喻清和;彭燕;吴静;潘素滢;王鹏;潘俊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脑膜脑膨出畸形二例

    1 病例介绍病例一:孕妇28岁,停经7月余,采用SA-6000C超声仪行常规超声检查,用凸阵探头(4.0MHz)探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双顶径约74mm,颅骨光环不完整,枕部颅骨板中断,缺损处约13mm,缺损处见一大小约40mm×26mm×40mm稍强回声实性团块向外膨出,包膜完整,内回声欠均质.彩色多普勒(CDFI)颅内血流经缺损处进入包块(见图1).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好,胎心率157次/min,律齐,股骨长径约57mm,胎儿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上唇线连续性好,四肢长骨均可显示.前壁胎盘Ⅰ级,羊水正常.超声提示为:(1)宫内妊娠,单活胎,头位;(2)胎儿先天性发育畸形-脑膜脑膨出.经引产后证实.

    作者:邢秀红;冯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胎儿有核红细胞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型作出准确的诊断.目前常用的产前诊断的方式有: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脐带血穿刺、胎儿镜等,这些技术都属于侵入性技术,有一定的并发症和胎儿丢失率,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利用母体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进行产前诊断是近年研究较活跃,颇具潜力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本文就这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沈寅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术前单次大剂量ATG诱导治疗在PRA阳性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术前单次大剂量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诱导治疗用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肾移植受者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6例PRA阳性肾移植受者组成PRA阳性组(PRA≥10%),该组患者于肾移植手术之前2h开始接受单次大剂量ATG诱导治疗(Fresenius, 9mg/kg).另外选取同时期接受肾移植手术的PRA阴性受者组成阴性对照组(PRA<10%, n=30),该组患者仅于术前6h口服骁悉1g作为诱导治疗.两组患者的维持免疫抑制剂方案均采用标准的三联方案(钙调蛋白抑制剂+骁悉+强的松).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个月的随访,对排异反应事件、感染事件和肾功能变化进行记录.结果在术后12个月中,PRA阳性组有4例患者(15.4%)出现急性排异发应(AR),阴性对照组内有6例患者(20.0%)出现AR(P=0.737).PRA阳性组内6例患者(23.1%)共发生10次感染事件(1.7次/例),阴性对照组内有8例患者(26.7%)共发生11次感染事件(1.4次/例)(P=0.757和P=0.890).PRA阳性组内的患者接受术前单次大剂量ATG诱导治疗后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阳性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2±3.1)d和(16.7±3.3)d (P=0.563).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两组患者的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结论术前单次大剂量ATG诱导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明显降低PRA阳性患者的AR和DGF的发生率,改善移植肾的预后.

    作者:吴晨光;郭君其;吴卫真;杨顺良;谭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闭合复位经皮外髁逆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分析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外髁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外髁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闭合骨折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3-75岁,平均49.25岁.Neer外科颈两部分骨折20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3例.结果 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4个月,平均13.5个月.按Const-Mu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9例,可2例.结论 经皮逆行穿针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结合有计划的康复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不但可用于治疗外科颈两部分骨折,而且还可选择性地用于三、四部分的治疗.

    作者:赵新勇;周威力;张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