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芳;宋江顺;召美君;谢景华
目的 观察和评价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见痔进针、先小后大的方法 注射硬化剂,然后对母痔进行套扎;一般套扎3-4个痔核.结果 112例全部治愈,无一例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结论 硬化剂注射加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内痔可以互补加强治疗效果,减少硬化剂用量,降低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术后大出血的风险.
作者:谭国强;王宏新;宋团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HPD)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9例维持性血透伴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F60聚矾膜滤过器代替普通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12个月.结果 高通量透析(HPD)治疗肾性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结论 在基层医院无条件行血液透析滤过的肾性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选择高通量透析.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跖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四肢及掌跖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30例用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每日两次,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每天10 mg,疗程14 d.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四肢及掌趾部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吴波;余振东;刘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周期性麻痹甲亢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3例周期性麻痹甲亢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结果 血清钾3.0-3.5 mmol/L 10例,2.5-2.9 mmol/L 6例,2.0-2.4 mmol/L 3例,低于1.5-1.9 mmol/L 4例.结论 周期性麻痹的甲亢应引起临床重视;诊断明确后在及时补钾的同时应尽快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控制后继续积极治疗原发病乃是防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再发的关键;高温环境、高糖饮食、疲劳、激烈活动可诱发周期性麻痹的发作,应注意避免.
作者:贝文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新生儿先天性巨大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简称K-M综合征)临床少见,死亡率高,对小儿危害大.我科2007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珺凌;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 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
作者:肖建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利用经皮测胆仪监测胆红素的变化,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蓝光照射联合菌栀黄,n=48)和对照组(单纯给予光疗,n=4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
作者:周红侠;谭延红;许戈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腹微创超小切口碎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术后病人的护理.方法 选择经腹超小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56例为研究组,随机选择此前经典子宫切除术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及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及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腹微创超小切口碎宫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安全性高、创伤小,但手术者必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手术基本功及深度操作技巧,同时必须有高水平的哪护理相配合.
作者:徐艳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I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健康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FBG),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lc及空腹血糖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646).结论 HbAl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作用优于空腹血糖,为减少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常规检测HbAlc.
作者:郑东旭;王希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在临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护长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急危重及特殊病人护理、环境、用物安全、急救设备及药物等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制度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制定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此标准及要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并将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电脑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整理后下发到各病区进行整改,以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结果 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各个工作环节、各个工作时段、各级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的发生概率,增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目的 .结论 护理安全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形成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监控,保证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作者:刘艳;李小金;丁平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病人的各种保暖措施对预防病人低体温、寒战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病人共864例,对其采取了系列的保暖护理措施.结果 术中<35℃ 5例(0.8%),5℃-36℃ 25例(2.9%),表现寒战者56例(6.8%).结论 从病人进入手术间即应做好保暖,有效减少病人低体温的深度,缩短低体温的时间,对病人顺利度过手术期和预后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业梅;冼日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孕晚期妇女超声检查羊水过少的妊娠结局.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法估测羊水量,分析比较西安济仁医院妇产科152例羊水过少者(观察组)和150例羊水量正常的妇女(对照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预后,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提高围生期妊娠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慧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发现异常的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中,染色体异常20例,占10.81%,三体患儿11例,占5.95%.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5例、13三体1例、8三体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9例,占4.86%.结论 异常超声波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作者:钟进;邓璐莎;郭晓玲;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情绪及行为神经的影响.方法 选择3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每天游泳和抚触各1次,对照组每天进行传统沐浴1次.对2组新生儿干预前后的睡眠、哭闹情况及行为神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P<0.1),哭闹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1),行为神经评分优于对照组(P<0.1).结论 游泳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大脑、行为神经的发育及新生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
作者:胡炜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烧伤科护生角色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对策帮助她们树立角色认知,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方法 针对烧伤科护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 .结果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我科护生的专科护理技能与专业素质,使她们顺利地完成由学生到合格护士的角色转换.结论 各个临床科室应根据自身不同的专业特点,对于普遍性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护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过程.
作者:陈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体外研究方法 探讨过氧化氢(H<,2>O<,2>)对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谷氧还蛋白(Grx)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通过相同浓度H<,2>O<,2>或不同浓度H<,2>O<,2>刺激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使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2>O<,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H<,2>O<,2>对细胞Gr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400 μmol/L以上的H<,2>O<,2>降低细胞活力,300μmol/L浓度的H<,2>O<,2>在一定时间内随刺激时间的延长Grx基因表达相应增加(P<0.05),且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Grx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在30 min时表达量多;在300 μmol/L以下,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Grx基因表达水平亦相应增加(P<0.05),而500 μmol/L浓度的H<,2>O<,2>组Grx基因表达与400μmol/L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H<,2>O<,2>引起的氧化应激可明显上调原代人结肠上皮细胞Grx基因的表达,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参与了对抗H<,2>O<,2>的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赋予了细胞良好的抗凋亡能力,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黎思毅;彭红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价值.方法 将于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4例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实验组)42例及切除肋间臂神经组(对照组)82例,对比术后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约11.9%,对照组约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Ⅰ、Ⅱ期)需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显著减少术后患者上臂内侧感觉障碍,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江树嵩;孙淑明;林兴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急性重症阑尾切除术后粪瘘发生的有效方法 .方法 对76例化脓、穿孔、根部坏疽伴腹腔积脓而引发严重盲肠壁炎症的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妥善处理阑尾根部,裁剪带蒂大网膜覆盖于阑尾的残端及炎症严重的盲肠区.结果 76例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粪瘘.结论 通过以上处理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急性重症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粪瘘的产生.
作者:贺绍全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180例COPD患者按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成两组,其中C反应蛋白<1.61 mg/L组92例,C反应蛋白>1.61 ml/L组88例,随访五年,每年检测两次肺功能.结果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肺功能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5年随访的结果 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1.61mg/L组肺功能FEV1/FVC、FEV1%Pred下降大于C反应蛋白<1.61 mg/L组.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的高水平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能下降密切相关.
作者:袁涛;王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抢救预防措施.方法 对7例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原因及抢救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出血的诱因与频繁剧烈的咳嗽、伤口感染、切口过低、导管型号选用不合适及不正确的吸痰等因素有关.结论 气道出血来势凶猛,积极止血处理及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之关键;抢救困难,应重在预防;加强气管切开各环节护理能有效避免气道出血的发生.
作者:陈桂菊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