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洁;刘庄蔚;朱健萍;卢日刚;梁秋霞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的经典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5味中药组成.近年来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治疗疾病由妇科扩展到男科,常用来治疗痛经、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其药理作用涉及抗凝、抗炎、抗肿瘤等多个方面.综述其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霞;徐旭;马会霞;徐芳;田成旺;侯文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结局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尿酸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120例NSTEMI患者,按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美托洛尔组(n=60)和卡维地洛组(n=60),分别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每日1次;卡维地洛片25 mg,每次12.5 m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此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于入院后、造影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抽血并检测GGT和尿酸.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GGT和UA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1、3月后复查,两组患者GGT和UA水平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但两组间比较仍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卡维地洛组患者主要终点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卡维地洛没有降低NSTEMI患者GGT和尿酸水平;给予NSTEMI患者卡维地洛者短期结局优于美托洛尔.
作者:宋金旺;孙永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慢性肾脏病(CKD)会导致肾性贫血,严重的肾性贫血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017年10月18日FibroGen公司宣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已受理其提交的口服新药罗沙司他(Roxadustat,FG-4592)的上市申请,如获批准,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低氧诱导因子(HIF)脯氨酰羟化酶(PH)抑制剂类的首创新药,中国将成为先批准的国家.罗沙司他是一种新型HIF-PH酶抑制剂,通过稳定HIF,抑制其降解,从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转录,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发挥抗肾性贫血的作用,而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可减少或规避铁剂的使用.介绍罗沙司他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等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雅萍;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定量测定重组人IL-12注射液中泊洛沙姆188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lliance系统、蒸发光检测器、赛分Poly RP-100色谱柱,以0.1%TFA水溶液(A)-0.1%TFA乙腈溶液(B)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0%A→50%A;5~6min,50%A→5%A;6~12min,5%A→5%A;12~13 min,5%A→50%A;13~20min,50%A→50%A.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测定重组人IL-12注射液中泊洛沙姆188.结果 HPLC法测定泊洛沙姆188的保留时间RSD(n=6)为0.19%,峰面积RSD (n=6)为1.7%.泊洛沙姆188在低(50%)、中(100%)、高(150%)个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93.3%、93.1%、93.8%,平均回收率为93.4%.泊洛沙姆188在1.5~9 μg (r>0.9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建立了重组人IL-12注射液中泊洛沙姆188含量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的验证,测定了3批重组人IL-12注射液中的泊洛沙姆188的量.
作者:李响;李永红;于雷;贾春翠;周勇;饶春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在治疗第2、4、8周进行帕利哌酮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进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判定与记录.结果 101例患者的帕利哌酮缓释片平均口服剂量为(6.30±0.98) mg/d,平均血药浓度为(31.90±14.29) ng/mL,治疗第2、4、8周的服药剂量与血药浓度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第2、4、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82.2%、92.1%、98.0%,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第2、4、8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9.9%、10.9%,对比无显著差异.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显示帕利哌酮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有效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154);治疗第8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帕利哌酮缓释血药浓度的增加,临床疗效无显著增加,但是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作者:申丽娟;何益群;肖伟霞;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分子阿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生血丸3.00 g/kg组和小分子阿胶3.00、1.50、0.75 g/kg组,ig给药14 d,ip环磷酰胺或氢化可的松建立免疫低下模型,用鸡红细胞诱导小鼠溶血素,测定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观察小分子阿胶对体液免疫的影响;采用二硝基氯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检测小鼠耳廓肿胀度,观察小分子阿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小鼠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观察小分子阿胶对小鼠淋巴细胞分型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小分子阿胶3.00、1.50、0.75 g/kg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1);3.00、1.50 g/kg显著提高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0.05);3.00 g/kg显著提高小鼠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和迟发超敏性T细胞(CD3+CD4+)占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结论 小分子阿胶能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对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邸志权;姜一朴;王延涛;安梦培;胡金芳;申秀萍;张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和盐酸克林霉素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与盐酸克林霉素片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的疗效和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组的临床痊愈率为76.47%,有效率为100%;盐酸克林霉素片组的临床痊愈率为48.98%,有效率为91.84%,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组的临床痊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盐酸克林霉素片组(P<0.05).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组总成本比盐酸克林霉素片组高43.09元,前者的成本-效果比(C/E)为2.27,优于后者的2.66;分别以痊愈率、有效率作为指标,前者每多获得一个百分点的痊愈率或有效率分别多花费1.57元和5.28元;分别以显效时间、痊愈时间作为指标,前者每多节省一天显效时间或痊愈时间分别多花费153.89元和307.79元.观察期间,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6%,盐酸克林霉素片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0.41%,经Fisher检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口感)评价,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组口感“好”为82.35%,显著高于盐酸克林霉素片组8.16% (P<0.05).结论 盐酸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急性支气管炎中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比、安全性和口感均优于盐酸克林霉素片.
作者:谭志欣;苏颖;郑燕君;王博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七痛经胶囊中阿魏酸、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的方法.方法 选用ThermoAcclaim C18色谱柱,Thermo SCIENTIFICSyncronis C1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321、28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结果 阿魏酸、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1.12~112.30、1.33~132.60、0.96~95.50 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46 335 540 X+44 186.71 (r=0.998),Y=14 514 060 X+8 715.27 (r=0.999),Y=22 031 250X+16 472.10 (r=0.999).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作为田七痛经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张静娇;康凯;赵月然;高珊;胡景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聚焦临床需求的监管理念和策略的实践中,不断调整修正监管在法规和措施上不适应,对我国完善药品监管制度有借鉴价值.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以及FDA网站发布的一些信息和数据以及专家访谈,研究分析产品的临床治疗特点和审评审批历程,并就其存在的现象进行思考,旨在分析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盐酸米多君片在美国获得加快审评审批、上市、撤市、再次批准上市等全过程,探讨FDA聚焦临床需求的风险-获益平衡的药品监管理念及相关策略和措施,以期对我国药品审评审批的理念调整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作者:李新英;宗欣;张凤琴;董江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UAP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14 d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87%)大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低分子肝素钠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彭一炜;项羽;吴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延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贝那普利治疗,1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0 mg/次,1次/d,在晚餐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9.09% (4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 (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LVEF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VEDD、LVESD的变化不显著,而观察组的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9.09%,观察组是5.4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贺继忠;李慧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法探索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TRA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两组给予高脂饲料,共饲养12周.饲养4周后,ATRA组ig 5 mg/kg的ATRA,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溶剂,每天1次,至12周末处死各组动物.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管壁结构;提取组织RNA,qRT-PCR法测定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可见典型的AS斑块,可见薄层的纤维帽及大的脂质核心,以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内弹力纤维膜断裂;ATRA组内皮细胞形态基本完整,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TRA组的TGF-β1和IL-10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MMP-2和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RA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抗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吴伟烽;李翔;刁胜朋;危智盛;刘爱群;黄叶青;张蓓;古玉梅;彭忠兴;洪铭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7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神经节苷脂比较,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RR=1.32,95%CI (1.22,1.43),P<0.01]和NBNA评分[MD=4.00,95%CI (3.54,4.46),P<0.01];显著缩短意识恢复时间[MD=-1.74,95%CI(-2.44,-1.04),P<0.01]、惊厥消失时间[MD=-1.47,95%CI(-1.88,-1.06),P<0.01]、肌张力恢复时间[MD=-2.73,95%CI(-3.19,-2.28),P<0.01]和反射恢复时间[MD=-2.57,95%CI (-3.32,-1.82),P<0.01];显著降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MD=-5.04,95%CI(-6.26,-3.82),P<0.0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D=-29.63,95%CI(-33.11,-26.16),P<0.01];显著提高智力发育指数(MDI) [MD=8.87,95%CI(7.92,9.82),P<0.01]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 [MD=9.89,95%CI (8.52,11.27),P<0.01].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HIE受损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功能具有协同修复作用,与协同降低血清NSE和VEGF水平有关.
作者:赵丹;朱小琴;胡东懿;岑敏;陈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国产劳拉西泮片的关键质量属性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现行质量标准的完善以及质量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了解国内劳拉西泮片整体质量状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选择片剂的有关物质、溶出度等质控关键点开展研究.结果 通过对原料杂质谱的分析,确认USP杂质C(ChP杂质Ⅱ)为劳拉西泮主要的降解杂质,同时确定了该杂质的来源;ChP现行标准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已知及未知杂质,且杂质的定量方法合理: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结果显示杂质C的神经毒性较劳拉西泮强;对现行标准溶出度检查法进行了优化;国产制剂与进口制剂在体外溶出特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别.结论 国产劳拉西泮片的整体质量状况良好,但与进口制剂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应提高生产工艺的稳定性.现行标准基本上能够实现对本品关键指标的控制,但溶出度检查项有待优化,以提高对不同质量产品的区分度.
作者:尹婕;金方方;南楠;陈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eAM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在西电集团医院眼科治疗的eAMD患者75例(75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37例.治疗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入0.05mL康柏西普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注入0.5 mL曲安奈德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以及房水中VEGF、PEDF浓度,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BCVA、CRT、房水中VEGF、PED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术后1、3、6个月治疗组BCVA、CRT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治疗后治疗组VEGF显著降低、PEDF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显著降低eAMD患者房水中VEGF浓度,提高PEDF水平,改善视力,疗效显著,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英辉;李建军;杨洪帅;王秀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茵栀黄颗粒质量控制应用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的相对校正因子,利用相对校正因子来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同时用外标法测定茵栀黄颗粒中栀子苷等4个成分的质量分数,对一测多评的计算值和外标法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茵栀黄颗粒中应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结果 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缺少对照品的情况下,以栀子苷为内标同时测定栀子苷、山栀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和京尼平-1-β-D-龙胆二糖苷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茵栀黄颗粒的定量分析.
作者:范建伟;邓丽华;李蔚群;刘武占;李艳芳;苏瑞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18年2月公布了“杜氏肌营养不良及相关抗肌萎缩蛋白病治疗药物研发的指导原则”,提出了对用于支持治疗一种或多种抗肌萎缩蛋白病适应症的药物的临床研发方案及临床试验设计的看法.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指导原则,介绍FDA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供业界参考.
作者:孙昱;周跃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考察苯丙氨酯片溶出过程的方法,比较不同厂家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方法 以对照品法,利用FODT-601FX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实时监测苯丙氨酯片的溶出过程,并采用相似因子(f2)对溶出曲线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选择0.5mm探头,260nm为测定波长,苯丙氨酯浓度在20~~130 μg/mL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考察了市售的5个厂家(A~E厂)11个批次的苯丙氨酯产品在水中的溶出曲线,除D厂外各批次苯丙氨酯片的溶出度检查结果均符合日本橙皮书的规定,但各厂家苯丙氨酯片的溶出曲线存在一定差异,选取样品C1作为参比制剂,有A、C2、C3、E样品的溶出曲线与C1相似(50≤f2≤100),而B、D厂样品的溶出曲线与C1明显不同(f2<50).结论 光纤法溶出度能客观反映苯丙氨酯片溶出全过程,监测的5个厂家生产的苯丙氨酯片存在药品溶出过程不相似以及部分厂家内在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
作者:蒋洁;刘庄蔚;朱健萍;卢日刚;梁秋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使用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儿体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的影响.方法 将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患儿选择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reg细胞水平、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D4+/CD25+显著上升(P<0.05),同时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两组患儿治疗前后ALT和AST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研究组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可有效提高患儿体内Treg比例,调节患儿免疫失衡,改善患儿的肾功能和血脂水平,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志娟;唐筠;张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在2013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52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其中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80例,选择常规的化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72例,分别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心脏功能、免疫功能、化疗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24例(30.00%),部分缓解30例(37.50%),总有效率67.50%,对照组完全缓解22例(30.55%),部分缓解28例(38.89%),总有效率(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神经毒性、肝功能异常、血小板降低、贫血、白细胞减少、乏力等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观察组的患者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有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明显;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T (cTnT)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CD4+/CD8+、NK细胞活性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的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52.77%,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80.00%,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十全大补丸联合化疗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减少化疗过程对人体的带来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琳燕;戈伟;梁毅;董克臣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