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HO综合征1例

孟萌;张胜;王晓萍;樊冰

关键词:SAPHO综合征, 滑膜炎, 风湿免疫, 骨肥厚, 掌跖脓疱病
摘要:1987年CHAMOT[1]首次提议将掌跖脓疱病、化脓性汗腺炎或重症痤疮伴发胸肋锁骨肥厚、慢性复发性多灶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等损害统称并命名为SAPHO综合征,也就是一系列症候的首字母缩写.SAPHO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与关节以及皮肤的慢性炎性疾病,属于罕见病的一种,至2009年全球有文献报道的病例仅450余例[2].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或相当[3-4].随着对本病重视度不断提高与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几年相关的报道都在不断增加.但本病的病情多呈隐匿性,加上临床上认识与经验的不足,容易误诊、失治.现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SAPHO 综合征患者病史回顾如下.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PHO综合征1例

    1987年CHAMOT[1]首次提议将掌跖脓疱病、化脓性汗腺炎或重症痤疮伴发胸肋锁骨肥厚、慢性复发性多灶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等损害统称并命名为SAPHO综合征,也就是一系列症候的首字母缩写.SAPHO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骨与关节以及皮肤的慢性炎性疾病,属于罕见病的一种,至2009年全球有文献报道的病例仅450余例[2].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或相当[3-4].随着对本病重视度不断提高与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几年相关的报道都在不断增加.但本病的病情多呈隐匿性,加上临床上认识与经验的不足,容易误诊、失治.现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SAPHO 综合征患者病史回顾如下.

    作者:孟萌;张胜;王晓萍;樊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四神煎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病变后期多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四神煎由黄芪、远志、牛膝、石斛、金银花组成,其功效为益气养阴,通络止痛.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长期罹患类风湿关节炎属气阴两虚型患者.通过分析文献,探究四神煎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现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冰;高明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愈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愈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愈痹汤.2组1个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压痛关节数、晨僵时间、VAS评分和HA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DAS28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P<0.05).结论:愈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较使用甲氨蝶呤、塞来昔布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景良;甄浩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联序贯通痹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三联序贯通痹法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序贯通痹法外用,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1个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评分,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并记录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8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ISOA各项评分、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三联序贯通痹法综合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兰维娅;唐芳;马武开;周静;卢向阳;陈琳英;李宇;蒋总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炎症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症都属于临床常见疾病,骨质破坏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项重要表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见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其中主要包括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细胞核刺激因子受体(RANKL)、护骨素(OPG)信号转导通路系统、炎症因子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均会导致骨质疏松症.主要对OPG/RANKL/RANK系统及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7、IL-4与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可能的、有前景的治疗途径.

    作者:徐慧敏;黄传兵;毛古燧;杨秀飞;王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痛风研究现状及展望

    就痛风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学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研究现状及展望做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痛风提供参考.

    作者:汪学良;刘念;秦天楠;李兆福;狄朋桃;李玲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刘爱民教授辨证论治银屑病关节炎经验

    刘爱民教授治疗银屑病,临证坚持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注重审证求因,不拘泥于证型表象,探究深层病因病机,在经典辨证体系基础上细化病因病机,延伸经典辨证体系,并基于该体系论治银屑病关节炎,疗效显著.现从银屑病关节炎中西医认识、银屑病辨证体系、坚持整体观念异病同治、坚持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用药有专功标本同治等方面阐述刘爱民教授论治银屑病关节炎的经验和思路.

    作者:徐胜东;韩冰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因素横断面研究

    目的:探索痛风性关节炎体质要素和特征,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风湿科门诊确诊的67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讨论其中医体质的总体分布规律,并对年龄、性别、饮食及合并疾病等部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男64例,女3例,平均年龄(40.90±13.01)岁.中医体质湿热质占33%,痰湿质占27%,阳虚质占15%,气虚质占7%,平和质占6%.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0岁左右.痛风性关节炎易合并代谢性疾病.中医体质与痛风性关节炎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是痛风性关节炎的好发人群.

    作者:徐兢鸿;益明辉;杨薇;王颖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七珠展筋散联合中药汤剂加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9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七珠展筋散联合中药汤剂加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并运用低周波理疗,指导患者运动锻炼;治疗组采用七珠展筋散联合中药汤剂,同样指导患者运动锻炼.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2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检测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98%;对照组临床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2组WOMAC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2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红细胞沉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珠展筋散联合中药汤剂加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乾坤;郭珈宜;李峰;范仪铭;郭艳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环孢素A与利可君序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环孢素A与利可君序贯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入院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2.5~3.5)×109?L-1,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利可君每日60mg,1个月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若升至3.5×109?L-1以上,给予环孢素A每日50mg,治疗3个月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B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每日15mg,1个月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若升至3.5×109?L-1以上,给予环孢素A每日50mg,治疗3个月后复查外周血白细胞.2组患者在3个月内逐渐减停利可君或醋酸泼尼松.结果:1个月后,A组26例、B组27例外周血白细胞升至3.5×109?L-1以上,均给予环孢素A每日50 mg治疗;3个月后,A组21例、B组23例外周血白细胞保持在3.5×109?L-1以上.结论:利可君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有效.

    作者:刘传慧;刘璐;潘建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了解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以下简称益赛普)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绝经后女性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RA患者65例作为RA组,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水平,计算E2/T比值,评估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AS28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等指标的相关性.RA组给予皮下注射益赛普,每次25 mg,每周2次,1个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E2、T水平,E2/T比值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RA组血清E2水平及E2/T比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组血清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RA患者E2水平、E2/T分别与ESR(r=0.688,P=0.000;r=0.722,P=0.000)、CRP(r=0.499,P=0.000;r=0.505,P=0.000)、DAS28(r=0.756,P=0.000;r=0.413,P=0.001)、HAQ(r=0.603,P=0.000;r=0.416,P=0.001)呈正相关性.RA组经益赛普治疗后,血清E2水平、E2/T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雌雄激素比值失调可能参与了绝经后女性RA的发病,可能作为评估RA活动的指标.益赛普治疗可促进绝经后女性RA患者性激素水平及雌雄激素比值的恢复.

    作者:史丽璞;王旭;郇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数据库收录的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7年12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中文文献,9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总有效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西药对比有优势(总有效率:OR=4.35,95%CI=[2.34,8.10],P<0.00001.左椎动脉血流速:MD=5.80,95%CI=[4.28,7.33],P<0.00001.右椎动脉血流速:MD=4.70,95%CI=[3.11,6.28],P<0.00001.基底动脉血流速:MD=3.32,95%CI=[1.53,5.11],P=0.0003).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与牵引对比有优势(OR=4.37,95%CI=[1.99,9.57],P<0.0002).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总有效率与针刺对比无明显优势(OR=3.09,95%CI=[0.77,12.39],P=0.11).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减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但纳入研究数量偏少且质量偏低,尚需要更多高质量文献来验证其疗效.

    作者:陈超云;林超;陈斌;谭婕;郭林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3例(61膝),男36例(41膝),女17例(20膝);年龄39~69岁,平均(57.70±1.68)岁;退行性关节炎49例(57膝),创伤性关节炎4例(4膝);Kellgren-Lawrence(K-L)分级Ⅰ级35例,Ⅱ级18例.随访2~3年,平均2.4年.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年、2年根据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软骨损伤评分系统(CaLs)对患者的临床表现、MRI上骨异常信号和软骨损伤面积进行比较,对膝关节功能及磁共振结果进行评定.结果:随访期间,3例(5膝)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终止随访,50例(56膝)获得随访.①治疗后3个月、1年,膝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疼痛减轻,治疗后WOMAC评分及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2年,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磁共振显示:治疗后3个月可见新生类软骨生长,受损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有明显修复,软骨损伤评分系统(CaL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及2年后软骨修复不明显,CaL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早期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的修复,延缓膝骨关节炎病程的进展.

    作者:张钟元;江和训;赵锦伟;焦明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苏晓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经验

    苏晓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肝肾亏虚为本,以风、寒、湿、热、痰、瘀为标,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本病发病特点及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以补肾通络方为基本方,补益肝肾,除痹通络;同时兼顾中药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类风湿关节炎兼证的治疗亦有独到经验.

    作者:吴菲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膝骨关节炎非手术治疗进展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疾病,可引起膝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随着病情进展,常影响肢体功能,疼痛无法缓解,往往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因此,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延缓膝关节退变的非手术治疗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针灸、针刀、推拿、理疗、体外冲击波等非药物疗法,中药内服和外用、西药内服和注射等药物疗法.

    作者:林承宇;陈海鹏;陈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痛风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痛风为特殊痹之一,是按特征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痛风的相关论述较为丰富,但也较为杂乱.通过对痛风有关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确立痛风中医病名的范围和对应西医的病种(痛风性关节炎),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痛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满意;娄玉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狗脊多糖对硝普钠诱导退变大鼠软骨细胞氧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狗脊多糖对硝普钠(SNP)诱导退变大鼠软骨细胞氧自由基的影响,为其在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Sevag法除蛋白提取纯化获得狗脊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检测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狗脊多糖组(100,200,400,800μg?mL-1)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狗脊多糖含量为76.91%,精密度试验RSD=1.86%,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且稳定性试验RSD=1.98%,平均回收率试验为95.4%,RSD=1.8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经SNP造模后软骨细胞氧自由基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NO、MDA含量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软骨细胞退变模型建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狗脊多糖组(100,200,400,800μg?mL-1)干预48 h后,可上调SOD含量,下调NO、MDA含量,其中以200μg?mL-1组表达显著(P<0.01).结论:苯酚-硫酸比色法可作为狗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狗脊多糖可降低经SNP造模后软骨细胞中异常氧自由基含量表达,上调抗氧化因子水平,发挥抗氧化作用.

    作者:付长龙;梅阳阳;李民;黄志强;黄艳峰;林晴;郑春松;叶锦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周翠英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

    周翠英教授在硬皮病治疗上经验丰富,认为瘀血在病程中既是自始至终的病理基础,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运用活血化瘀法,疗效显著.

    作者:张超;李大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