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锡平;孙传友;鲁胜武;张平;徐明义;张庆祥;董军;鞠胜涛
目的探讨RF椎弓根钉杆系统结合PLF(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7 例腰椎滑脱患者施行RF内固定加PLF植骨术.结果术后随访10~37个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能适应一般劳动强度,16 例脊柱稳定性有效恢复,PLF植骨融合,未见断钉等不良并发症,取钉后未出现复发者.结论 RF内固定系统结合PLF植骨技术治疗腰椎Ⅰ度、Ⅱ度滑脱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调节方便、术后疗效好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寅权;孙洪体;叶添生;白丽霞;汪雷;鲁扬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严重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
作者:郝东升;尹芸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0 例,随机分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和维骨力对照组,各40 例,单盲给药.应用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评定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使用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蛋白聚糖与Ⅱ型胶原和关节MRI进行检测关节软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2个月治疗观察,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在前3个月改善明显优于维骨力对照组(P<0.01),但在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软骨代谢指标: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及关节MRI均显示组内变化显著(P<0.01),而与维骨力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兼有抗炎与保护软骨双重疗效,它是一类既能改善关节炎症状又能改善关节软骨结构的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本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作者:方忠;李锋;熊伟;李光辉;敦先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9年1月至2004年8月,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干上1/3段骨折15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军;王朝武;郑满红;杨再丰;蔡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壮年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院2003~2004年收治28 例此类病例,术前均行X片、CT检查,必要时行膝关节MRI检查,并于伤后7~13 d择期行切开复位、植骨及内外侧支持钢板固定.术后常规CPM锻炼,每天2次,每次1~2 h,角度从30°~120°.非锻炼期间行长腿石膏托固定;出院时行管型石膏固定6~8周,避免负重4个月以上;出院后随访1~2 a.结果本组28 例患者,随访12~26个月,经定期复查,膝关节活动度达到平均110°,膝关节无疼痛、不稳.治疗效果参照Hoh1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本组优24 例,良2 例,可2 例.结论此法治疗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固,可有效防止内外侧平台再次塌陷,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练习,对维持膝关节的力线,防止伸膝装置粘连作用显著.
作者:王章富;陈海啸;林列;洪正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需手术治疗时,其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若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妥善处理,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本院1998~2004年86 例接受非急诊手术治疗的糖尿病骨折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巫智强;林曙峰;刘欢乐;董大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中,术后出现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30 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使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50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龙伟;季卫平;梁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创伤后关节软骨退变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建立单纯软骨缺损的动物模型,术后4周、8周对软骨退变进行大体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3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结果术后关节软骨发生退变,MMP-3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与退变有关.结论 MMP-3在创伤后软骨退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朱宝玉;陈琼;王万春;唐新桥;刘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应用解剖比目鱼肌是一个位于小腿后筋膜间隙的扁平肌肉,后方是腓肠肌的两个头,前方是后深筋膜室室间隔.在远端,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的腱膜延伸部分结合形成的跟腱.比目鱼肌的肌腹部分远远长出腓肠肌的腱膜部分,在许多病例都可达踝平面.
作者:陈望军;于力;穆祥军;金宝城;王爱国;李大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阐述椎管侧前方减压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1~2004年胸腰椎骨折98 例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治疗,其中男65 例,女33 例.随访时间4个月~3 a,平均2.5 a.结果不全瘫患者术后Frankel至少进步一级,所有患者术后椎体稳定性好,无继发性椎体压缩.结论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减压直接彻底,对后柱韧带复合体干扰小的优点;以中柱为轴心的重建符合脊柱的生物力学特征;采用骶棘肌腰方肌间隙入路损伤小,出血少.
作者:沈金虎;张天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或改良经椎板间隙法入路,有限开窗,腰椎间盘摘除.结果 37 例病人,随访36个月~6 a,83.8%的病人疗效满意.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薄层高分辨CT是诊断本症的好方法.手术入路应依据突出间盘组织的占位、病理类型、是否合并椎管内病变及术者对各种手术入路的熟练程度而定.早期手术,术中准确定位,微创操作及术后引流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吴国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96年12月至2004年12月,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149 例,现就随诊的124 例进行讨论.
作者:袁新军;黄娟;李从贵;师月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1 例经CT诊断、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3.5 a,平均26个月,参照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钙化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斌辉;刘继超;王玉东;李维;刘丰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65 例股骨髁部骨折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B组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结果经过9~20个月的随访,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10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率94.2%,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两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膝关节僵硬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其中关节僵硬发生率为14%.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和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坚强,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髓内钉愈合率高于钢板,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高.
作者:管国华;谢文龙;沈鹏;李伟;姬亚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85 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术后1 例7 d死于心脏疾患,5 例假体下沉,12 例患髋关节疼痛,3 例术后1~3个月假体脱位.其余在随访期间未发现行走疼痛及髋臼磨损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尤其是头下型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武春堂;王长林;阮金彦;孙有荣;薛瑞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现将我院自1990年3月至2003年5月对76 例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几种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
作者:张鹏程;杜敦进;庞敬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大部分跟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主要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跟骨解剖结构复杂,有4个关节面,跟骨后部包括距下关节面和载距突的中关节面.跟骨前部包括距下关节小的前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鞍状关节面.跟骨的前后部分由跗骨窦和跗骨管分开.治疗以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轴向长度、Bhler's角及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关系为准则.
作者:张金利;马宝通;董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22 例.结果经平均23个月(15~37个月)的随访,根据Karlstrom制定的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优18 例,良2 例,可1 例,差1 例.结论有限切开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浮膝损伤,具有损伤小、固定坚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欧阳晓;王景荣;王培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引起胫腓骨骨折,外伤能量一般较高,且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损伤,髓内钉作为固定物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点已被大家认同.结合本院2004年8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膨胀式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12 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求洪杨;张笑峰;陈勇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