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微;谭扬亚;刘彦茹;何瑞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奥氮平治疗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奥氮平治疗,对照组使用大剂量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血糖血脂的变化、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体印象量表(CGI-SI)评分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77.50%)(P<0.05);且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PRS、CGI-SI评分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奥氮平用于治疗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更好.
作者:谢星;代胜盈;罗莉;王军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治疗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奥氮平+辛伐他汀)和对照组(奥氮平)各24例,疗程8周.结果 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G、TC、HDL-C、LDL-C、FPG、Fins、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G、TC、LDL-C、FPG、Fin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TG、TC、LDL-C、FPG、Fin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减轻奥氮平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血脂、血糖代谢紊乱.
作者:曹宏波;刘忠纯;付艳梅;杨玲;崔林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焦虑状况与其生存质量和心理韧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心理韧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测定.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LQ-C30)进行测评,分析患者焦虑状况与其生存质量和心理韧性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中合并焦虑者为42例(53.84%).直肠癌患者中女性、离婚或丧偶、文化程度较低、家庭经济较困难者容易合并焦虑(P<0.05).女性患者、已婚、文化程度越高和家庭经济情况较好者其心理韧性更好(P<0.05).已婚患者和家庭经济情况较好者其生存质量更好(P<0.05),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患者焦虑与心理韧性不同维度(自强、乐观、坚韧)、生存质量各维度(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均呈负相关(P<0.05).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家庭经济水平、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心理韧性与生存质量影响直肠癌患者的焦虑程度.结论直肠癌患者焦虑程度与其生存质量和心理韧性程度存在负相关,应积极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以改善焦虑和心理韧性,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郭起贤;魏荣华;张生梅;李青红;王林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术前疼痛认知教育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手术前后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8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术前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疼痛认知教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入院当天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三天、术前一天及术后三天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重度疼痛患者、焦虑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疼痛认知教育可有助于更好地减轻骨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心态,值得推广.
作者:潘亚英;程艳琪;张萍;王华;张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外伤致抑郁障碍患者效果以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82例脑外伤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并临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HAMD、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FM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脑外伤致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会仙;鱼红;沙乐;曹维娜;郭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晚期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10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两组患者均观察4周,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SDS和EORTC QLQ-C30评分,组价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EORTC QLQ-C30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有助于更好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果;郝君峰;金海花;刘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SWOT分析法在肾结石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8例肾结石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肾结石护理管理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及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过护理之后,两组的负性情绪均显著缓解,其中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1) 结论 SWOT分析法有助于科学分析护理问题,制定妥善的护理对策,对于维护肾结石患者情绪稳定,保障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蒙春妮;张会波;孙媛;赵明敏;李晖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测定两组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CK、LDH、AS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且预后较好,值得推荐.
作者:周玉;高阳;董莹莹;王婷;李萌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对脑出血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循证护理对患者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 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6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POMS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两组患者护理后紧张、抑郁、慌乱、精力、与自我相关的情绪5个因子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实验组护理后紧张、抑郁、慌乱3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精力、与自我相关的情绪2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出血手术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循证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作者:郭艳阳;邓旭;马静;吕兰兰;任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临床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在治疗时引起的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SGAs引起的体重增加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提示这可能与基因有关.本文就SGAs引起的体重增加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永前;王志仁;张琪;杨甫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综合优质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综合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4个维度评分以及总体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较护理前均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优质护理能更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患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文娜;郝聪;张彩虹;徐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森田疗法联合内观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12月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森田内观整合组和森田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及改良式森田治疗,但森田内观整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内观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月、第6月分别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ATIQ)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PANSS,SSPI和ATIQ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的3月后、6月后,森田内观整合组的PANSS评分评分低于森田组,ATIQ和SSPI评分高于森田组,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改良式森田疗法联合内观疗法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社会功能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永艳;赵景新;王秀梅;宋长惠;董万森;梁学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鸿远;张志宏;刘波;马瑞;李强;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180例确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于此基础上行团体心理治疗,评估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对TAS因子I、Ⅱ、Ⅳ存在交互作用,P<0.01;干预前的TAS因子分数和团体心理治疗可显著预测TAS因子Ⅰ、Ⅱ、Ⅳ的减少值,P<0.01;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团体心理治疗、TAS因子Ⅰ、Ⅱ和Ⅳ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因素(0R=9.322-1.240).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经团体心理治疗后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泽;陈雪芬;包祖晓;陈宝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手术室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及零部件遗失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未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完成的1780台腔镜手术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实施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后完成的1915台腔镜手术对比,对其手术室腔镜器械准备差错、零部件遗失发生情况及临床医师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心理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零部件遗失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临床医师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88.0%)显著高于实施前(56.0%)(P<0.05).结论 细节护理管理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更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降低手术室腔镜器械准备差错率及零部件遗失率,提高临床医师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严文萍;郝晶;张婷;张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Orem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9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患者,行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46例患者,行Orem护理模式,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的心理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CL-90各项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恐怖、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开展Orem护理模式的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荐.
作者:袁丹妮;李艳;李薇薇;袁晓萌;张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合并抑郁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6例,根据治疗病区分成两个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积极心理干预,均连续干预8周.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和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MoCA总分和语言能力、命名能力、延迟回忆3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对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韩秀丽;胡雪玲;张婉萍;石江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接受心理干预后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医院在岗护理人员80例进行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80例护理人员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式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及心理健康情况评分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及SCL-90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的水平,个人成就感的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的水平,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以及个人成就感和SCL-90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护理差错评分以及医患认可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的水平,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护理差错评分以及医患认可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随着护理人员职业压力的增加,其心理健康也表现出更差的趋势,因此,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其心理健康呈负相关联系(r=-0.734,P=0.001).结论 为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较好地改善其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并可提升护理质量,效果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敖秀兰;张婷;程维;柴文;倪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费春华;张平;杜昊;陆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多发脑梗死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辅助系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4例多发脑梗死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人.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临床基础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系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脑梗死康复情况、精神障碍恢复状态以及患者后遗症发病率.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案对比观察,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在神经缺失功能恢复(3.21±1.34)、自主活动能力恢复(40.47%)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心理护理后,患者对医生治疗期间的配合力度得到有效改善,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便利,通过系统化护理患者的精神障碍及后遗症均得到有效降低.
作者:胡作华;孙文莉;叶雅玲;王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