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丽萍
目的 探讨胸腺肽注射液在食管癌术后化疗中的药物过敏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在应用胸腺肽注射液的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的5例患者,总结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治疗结果.结果 胸腺肽注射液在用药过程中过敏反应比较快,比较剧烈,主要是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由于及时采取抢救处理,过敏症状迅速缓解,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结论 胸腺肽作为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发生过敏反应的概率并不大.但是一日发生.其来势较p(I.如果没有临床经验.未得到重视.容易误诊误治,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高新芳;张冬梅;刘勇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复方肾炎片治疗早期CKD患者轻中度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CK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复方肾炎片,对照组加用阿魏酸哌嗪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7%,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蛋白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肾炎片为治疗早期CKD轻中度蛋白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宋东;李怀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未成年人白癜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03-2010-02应用药物联合治疗儿童白癜风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8例白癜风患儿中,观察组54例,总有效率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白癜风患儿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7.04%,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儿童白癜风经口服复合维生素B及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鲁梅;李俊杰;袁景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及特点,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 2009-06-01-2009-08-31对河南省传染病医院9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统计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女比例为1.25:1,平均年龄为17.01岁,7~8月份多.经过治疗护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其流行病学情况及特点,科学有效防护措施,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和患者安全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陈爱民;王巧丽;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cute hemorrlaagic necrotizing en-teritis,AHNE)是一种主要累及小肠,以小肠广泛出血及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蜂窝组织炎,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病变早期即有腹痛、血便,继而出现肠管坏死、穿孔、腹膜炎、休克等全身症状,延误诊治或者治疗失当可于数日至数周内死亡,死亡率可达20%~27%<'[1]>.但因临床少见,且起病初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肠梗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极易造成误诊,国内外文献均有报道.本文收集的3例AHNE患者,初期均未能及时诊断.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虎;王永兴;乌力吉;王洪儒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梅毒是可以侵犯全身器官,病情复杂<'[1]>,治疗过程中吉赫反应发生较高.笔者2008-2009年间在院门诊遇吉赫反应误诊3例,报道如下.
作者:祖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大切口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两种手术方法分别治疗466例和386例.结果 大切口手术痊愈率100%(466/466),小切口手术痊愈率98.9%(382/386).结论 手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
作者:刘德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8例,按不同应用时机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诱导完毕即刻;B组,麻醉诱导完毕1 h;C组,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记录24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议术毕应用格拉司琼,以预防术后恶心呕吐.
作者:郭勇;宫玲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PHC138例、良性肝病组80例和正常对照者40例血清中ALT、AST、AFU、GGT和LDH同时进行测定.结果 PHC组各项指标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LT、AST、AFU、GGT和LDH对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碧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91例运用针刀配合平乐郭氏推按法治疗.结果 治愈73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治愈率80.2%总有效率为95.6%.结论 针刀结合平乐郭氏推按法手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在临床上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刘大煌;冯前;郑杰松;梁恒晔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对照组UAP患者32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及心绞痛缓解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能有效治疗UAP,抑制冠脉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朱学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手术室在低温灭菌腹腔镜器械、关节镜器械时,需用纸塑包装,而气腹管、电凝线、光缆、工具线等塑、胶物品在包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跟塑面包装牯在一起不能顺利装入包装袋底部,勉强装入物品扭曲、变形,且费时、费力,选用更大更宽的包装纸浪费材料及灭菌空间,我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霞;刘虹梅;华靖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经腹部、经会阴及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83例经腹、经会阴及阴道超声检查的各种宫颈疾病的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检出宫颈疾病有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宫颈机能不全、宫颈癌等.经腹、经会阴及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的准确诊断率分别是62.6%、74.6%及92.8%.结论 经阴道超声对宫颈疾病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雪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对山区驻训颜面部毒虫咬伤并发丹毒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1岁.因面部弥漫性肿胀伴头痛1周就诊.患者此前在山区驻训时右侧面颊部上方被不知名毒虫咬伤,当即感局部皮肤痛痒明显,自搽风油精后未作进一步处理,于2 d后局部疼痛明显,右面颊部皮肤红肿,该部卫生所拟诊为虫咬性皮炎,给予局部地塞米松软膏外搽,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1,地塞米松4 mg,静脉滴注,共2 d,疗效不明显.
作者:夏季平;杨大伟;陈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对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肺癌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68岁.2009-08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受限,未予重视.半月后出现右侧胸痛,伴胸闷、气短,深呼吸时胸痛无明显加重,无放射痛.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无心悸、心前区疼痛.于当地医院给予治疗4 d(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不明显.
作者:汤丽萍;赵卫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笔者近期收治1例经舟状骨骨折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漏诊患者,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27岁.因干活时不慎从约3 m高处坠落,左手掌着地,伤后即感左腕部及左胸部疼痛.入院查体:左腕部肿胀,腕周广泛压痛,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胸廓挤压实验(+).X线片示:左侧肋骨多发性骨折,左侧桡骨茎突骨折合并月骨脱位.胸部CT示: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左侧胸腔积液.
作者:陈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在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血液标本时,铜绿假单胞菌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取不同浓度的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加入血液分析标本中在XE2100血细胞计数仪上进行检测,观察血细胞计数仪分析结果的变化,并对每份标本进行镜下复检.结果 加入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对红细胞计数值、血红蛋白值及自细胞分类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1).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能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临床上在对疑似该菌感染的患者血常规标本应显微镜复检.
作者:吴鹏;陈进;苏汉桥;刘征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对我院2000-03-2010-12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48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17~74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硬化症3例.均符合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1]>.
作者:王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首钢医院1998-12-2008-12收治的17例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急诊手术,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全面检查,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抢救创伤性膈疝患者生命,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樊长胜;崔刘宝;齐拥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8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观察粥样斑块形成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魏莉娜;李永东;董春花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