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用β2-MG和血气分析评价AHH联合CH脊柱手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及肾功能的影响

赵顺来;解永强;李莉;龚亚娜;张艳杰

关键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内稳态, β2-微球蛋白, 脊柱手术
摘要:目的 采用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气分析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脊柱手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HH+CH组和CH组,每组45例.AHH+CH组按15 mL/kg以30 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使血容量增加20%左右,同时以微量泵输注硝酸甘油行CH,速度为1 μg·kg·min,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5~75mm Hg.CH组仅行CH,降压方法同AHH+CH组.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于置管后AHH前(T0)、AHH后CH前(T1,CH组为置管后CH前)、CH后30min(T2)和停止CH后30 min(T3)测定两组动脉血pH值、剩余碱(BE)及K+、Na+、Ca2+、Cl-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β2-MG水平.结果 AHH+CH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少于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及CH组比较,AHH+CH组T1、T2、T3时pH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K+、Na+、Ca2+、Cl+无明显变化;AHH+CH组T1时BUN、β2-MG水平较T0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明显低于CH组同时间节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CH组T2、T3时BUN、β2-M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联合CH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且可改善单纯CH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血清PCT、CRP、RAGE、sTREM-1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晚期糖化产物受体(RAGE)、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78例重症肺炎患者资料,按照28 d内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113)和死亡组(n=65).同期选择175例普通肺炎患者资料,165例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各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水平,并分析之间的联系.结果 17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真菌为24.15%(43/178)、革兰阳性菌率为21.34%(38/178)、革兰阴性菌率为54.49% (97/178).重症肺炎组革兰阴性菌阳性率高于普通肺炎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依次高于普通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革兰阴性菌阳性率高于存活组,血清PCT、CRP、RAGE、sTREM-1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CRP、RAGE、sTREM-1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观察血清PCT、CRP、RAGE、sTREM-1水平能够利于疾病鉴别,评估其进展程度.

    作者:刘丁维;魏青政;邵圆愿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武汉市某医院临床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BD-Phoenix-100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 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分离临床病原微生物8 3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0.5%,革兰阴性菌占59.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4.6%,对复合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处于中介的菌株分别占37.9%和3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0.0%,未分离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70.7%,CRAB和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对黏菌素的敏感率超过99.0%,碳青霉烯耐药肠肝菌科细菌(CRE)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100.0%.结论 该院临床重要耐药菌株的检出率较高,耐药菌株的出现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应积极采取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冯丽娜;李从荣;蔡璇;李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及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检测价值,并总结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20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48 h,根据是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纳入患儿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78)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n=127).所有患儿均于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48 h后检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记录白细胞计数(WBC),测量体温变化,统计病原菌检查结果.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存活情况,根据存活情况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48 h后血清PCT、CRP、WBC及体温.结果 20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确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检出率为38.0%(78/205),共培养病原菌133株,包括革兰阴性菌96株、革兰阳性菌24株、真菌13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机械通气后PCT、CRP、WBC、体温显著高于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存活56例,死亡22例.死亡组机械通气48 h后血清CRP、WBC、体温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死亡呈正相关.结论 高PCT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可协助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对患儿预后具有一定提示作用.

    作者:刘旭明;王娜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可视化检测B族链球菌的应用研究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B族链球菌(GBS)的方法并探讨此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培养GBS,提取病原体DNA,设计GBS 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LAMP引物,优化并建立LAMP检测GBS的方法.分析LAMP法检测GBS DNA灵敏度,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对比.分析LAMP法检测GBS DNA的特异度.结果 LAMP法可在1h内实现GBS DNA的可视化检测,检测限为20 fg,灵敏度高于PCR法(200 fg).LAMP法检测50例经PCR法确诊的GBS感染的临床样本,结果均为阳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淋病奈瑟菌、白色念珠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LAMP检测GBS快速、简便、灵敏高且特异度强,检测不需任何设备,借助荧光笔肉眼直接判读,有望成为社区及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的新方法.

    作者:王行;汪骅;张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富含半胱氨酸的血管生成诱导因子61(Cyr61)水平用于结直肠癌(CRC)患者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该院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初治CRC患者87例(CRC组),同时纳入结直肠腺瘤患者42例(结直肠腺瘤组)及体检健康者43例(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就诊时记录一般情况,检测血清Cyr61、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yr61的诊断价值.结果 CRC组Cyr61水平[(204.26±65.04) pg/mL]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组[(127.11±41.81)pg/mL]及健康对照组[(118.03±42.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Cyr61水平由高至低为Ⅳ期[(243.28±69.28)pg/mL]、Ⅲ期[(207.39±57.85) pg/mL]、Ⅰ~Ⅱ期[(172.94±48.58)pg/mL].CRC组患者血清Cyr61水平与CEA(r=0.473,P<0.05)及CA19-9(r=0.518,P<0.05)、TNM分期(r=0.482,P<0.05)呈显著正相关.区别诊断CRC与结直肠腺瘤时,Cyr61、CEA及CA 19-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1、0.751及0.747,Cyr61+CEA+ CA19-9的AUC为0.842;区别CRC与健康对照组时,Cyr61、CEA及CA19-9的AUC分别为0.866、0.831及0.818,Cyr61+CEA+ CA 19-9的AUC为0.924.结论 血清Cyr61水平在CRC中存在显著升高,且Cyr61单独或联合常规指标用于CRC的筛查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晓宁;左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儿童[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并发多种疾病,但合并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HP)极为罕见.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PHP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代湘云;石静云;吴涛;毛东锋;王存邦;白海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 探究人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能力和耐药性,为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琼脂稀释法检测16种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耐苯唑西林表型和mecA基因型以准确区分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MRSHo)和甲氧西林敏感人葡萄球菌(MSSHo),比较二者在耐药性上的差异;体外微孔板黏附实验(TCP)测定生物被膜,并分析其对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收集菌株共计55株,药物耐药率由高到低分别为青霉素92.73%、红霉素87.27%、苯唑西林83.64%、克林霉素67.27%、复方磺胺甲噁唑65.45%、环丙沙星47.27%、左氧氟沙星47.27%、四环素41.82%、莫西沙星34.55%、利福平16.36%和庆大霉素10.91%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普丁/达福、呋喃妥因和替加环素0.00%,无耐药株检出.46株(83.6%)mecA阳性为MRSHo,与MSSHo相比MRSHo更易对青霉素、四环素、奎诺酮类及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株(63.6%)可产生物被膜,生物被膜阴阳性菌株组间在16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离血液来源人葡萄球菌易产生物被膜、甲氧西林耐药率高、MRSHo常为多重耐药.

    作者:陈亮;王晓燕;杨永长;肖代雯;胡洪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0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落后患儿的病因学分析

    目的 探讨60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落后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来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60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落后患儿,采集患儿外周血,分别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结果 60例患儿其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明确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0例,其中包括单纯微缺失片段7例,微重复片段2例,微缺失和微重复同时存在1例,另外发现疑似致病变异1例.结论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是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落后患儿的主要遗传学病因之一,提示高通量测序技术有助于提高对患儿遗传学病因的诊断.

    作者:张玉坤;雷冬竹;张昊晴;李彩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AECOPD合并感染患者PCT、hs-CRP、CD64指数及PA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64指数、前清蛋白(PA)水平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中50例AECOPD患者设为急性组,50例缓解期COPD患者设为缓解组,并选取同期该院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并比较急性组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以及感染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采用ROC曲线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急性组不同致病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结果 入院时急性组、缓解组、对照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均逐渐下降,PA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感染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均高于非感染者,PA水平低于非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GOLD分级Ⅰ、Ⅱ、Ⅲ级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均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表明,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清PCT、CD64指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85%,且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细菌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均低于混合组、病毒组患者,PA水平低于混合组、病毒组患者;混合组患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均低于病毒组患者,PA水平低于病毒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合并不同感染者血清PCT、hs-CRP、CD64指数、PA水平不同,血清PCT、CD64指数对AECOPD患者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彭定辉;刘静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35(IL-35)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该院45例长期居住在西藏地区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中心接收的4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Th17细胞、外周血IL-35、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IL-35刺激,观察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IL-22,治疗过程中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与IL-35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受检者IL-3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受检者的HBV DNA与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外周血非特异性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受检者的外周血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检者IL-35刺激后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IL-17与IL-22显著降低,刺激前后的Th17细胞、IL-17与IL-22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HBV表位肽诱导Th17细胞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35水平逐渐降低,治疗前、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的IL-35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IL-35起到了免疫抑制作用,能够影响到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并危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邓昭敏;刘琳;熊颖妮;廖萍;钟洪燕;李林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黄芪甲苷通过抑制AKT和NF-κB通路诱导胃癌MGC-803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对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观察黄芪甲苷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胃癌MGC-80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其对蛋白激酶B(AKT)和核因子κB(NF-κB)等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AX)、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影响.结果 黄芪甲苷能够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其能够抑制AKT及NF-κB通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例,增加Caspase-3的活化.结论 黄芪甲苷能够促进胃癌MGC-803细胞凋亡,推测可能通过抑制AKT和NF-κB通路,降低BCL-2/BAX的比例,增加Caspase-3的活化的机制而实现.

    作者:郭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糖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 D3]水平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9-11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血清264例(T2DM组)及同期体检者血清200例(NDM组),检测其25-(OH) D3、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同时测量体质量指数(BMI).其中T2DM组患者行糖耐量实验,检测FPG、30、60、120、180 min血糖(PG)水平.264例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5组,A组:<1年;B组:1~5年;C组:5~10年;D组:10~20年;E组:≥20年,分析各组血清25-(OH) D3与HbA1c、各时间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BMI、FPG、HbA1c、TC、TG均显著高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的延长,FPG、30 min PG、60 minPG、120 min PG及180 min PG水平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缺乏率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25-(OH)D3与FPG,120 min PG,180 min PG、病程长短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25-(OH)D3与糖代谢指标呈负相关,及时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进而有效预防及控制远期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宋为娟;杨瑞霞;任真;张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生精2号方对少弱精子症精浆α-葡糖苷酶、锌及精子形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经验方生精2号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锌及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 52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经生精2号方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以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迪夫快速染色法(Diff-Quik)检测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速率法)和锌含量[1-(2-吡啶偶氮)-2-萘酚(PAN)法].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经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3.127、-6.924,P<0.05),精浆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为-1.710,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精子头部缺陷百分率经非参数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为-3.530,P<0.05),精子颈和中段缺陷百分率、胞浆小滴百分率、尾部缺陷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0.432、-1.501、-0.579,P>0.05).结论 经验方生精2号方对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α-葡糖苷酶活性及精子形态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精子头部改善作用较明显.

    作者:刘鹏;毛剑敏;孙建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冠心痛患者363例,其中心绞痛患者237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cy水平,统计分析Hcy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cy水平[(13.06±8.10)μmol/L]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52±4.96)μmol/L]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84±6.2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痛患者Hcy水平随病变血管支数及病变部位数增加而呈上升趋势,r分别为0.138、0.211,P<0.05.结论 Hcy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痛的预测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作者:刘玉薇;万楠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治疗期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变化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索拉菲尼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免疫学指标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的血清VEGF、BFGF及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24、72 h,两组患者血清VEGF、BFGF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免疫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IgG、IgA、IgM免疫球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指数、黏附率、吞噬率、杀菌率、NK细胞百分比等免疫学指标恢复至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菲尼联合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VEGF、BFGF及免疫学指标,但对后者影响持续时间较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纪荣佳;王俊毅;王艺辉;陈大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液态悬浮芯片技术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目前发现包括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等数十种卵巢癌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传统的血清检测卵巢癌标志物的方法,如放射免疫法(R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ECLIA)等,难以克服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操作步骤繁琐、工作量大、样本使用量大、容易出现误差等缺点.液态悬浮芯片检测技术是基于流式细胞仪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有机整合了激光分析、流式细胞技术、荧光编码微球及信号处理等多种技术.其以聚苯乙烯微球为反应界面,利用特异性探针分子包被后即可俘获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检测微球的“放大”作用对小分子物质进行检测,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等优点.目前液态悬浮芯片用于卵巢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主要是联合检测多个指标,现就液态悬浮芯片技术在卵巢癌诊断中应用价值加以综述.

    作者:赵冰冰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环状RNA:潜在的肿瘤诊断生物标记物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环形闭合结构的RNA分子,主要通过吸附特定的miRNA竞争性抑制其靶基因,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由于circRNA在血浆中含量丰富、半衰期长且特异性高,其有潜力成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circRNA作为肿瘤标志物具有便捷、灵敏、无创、易于追踪等优点.新证据表明circRNA具有翻译蛋白的功能,其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编码RNA,这也为研究circRNA与肿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方向.该文就circRNA的形成机制及其作为潜在肿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冯笑;金玉;龚莉莎;王佳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仪器法测定单核细胞假性升高与人工镜检法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仪器法测定单核细胞疑为假性升高的标本,进行细胞涂片染色经人工显微镜镜检,比较两组资料的符合性.方法 选取甘肃省肿瘤医院临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800例,且放化疗期间使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计数中单核细胞分类结果大于15%,对仪器法分类与人工镜检法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两种方法的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幼稚粒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核细胞尤为显著.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外周血形态的异常改变尤为显著,导致仪器识别困难并错误的将幼稚粒细胞、异性淋巴细胞等划归单核细胞计数,致使单核细胞假性升高.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由人工镜检来区分和修正计数.

    作者:王一雯;司晓枫;陈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GEA)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LC手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GEA麻醉,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两组麻醉前、插管后、气腹时及气腹后10 min、30 min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变化.结果 气腹时,观察组DB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R和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10 min和30 min观察组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而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30 min观察组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腹后30 min血糖(Glu)和皮质醇(Cor)分别为(5.02±0.42) mmol/L和(170.34±78.82) nmol/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腹时、气腹后10 min和30 min C反应蛋白(CRP)和血栓素A2(TXA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术后清醒时间分别为(86.50±12.54)s和(25.05±8.0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GEA在LC术中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对患者应激反应小.

    作者:高金勇;焦岩;关文川;杨彦军;乔治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协同槲皮素抑制高糖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利用高糖环境中的神经母瘤SH-SY5Y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制备糖尿病神经受损细胞模型,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协同槲皮素对高糖环境中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100mmol/L葡萄糖模拟神经瘤细胞高糖环境,噻唑蓝(MTT)观察不同槲皮素浓度(0、25、50、100、200 μmol/L)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观察Bcl,Bax,MMP-9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FITC/PI方法分析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100 mmol/L葡萄糖明显诱导SH-SY5Y细胞凋亡,MMP-9蛋白表达升高,分泌炎症因子,表现为神经细胞受损.加入1,25-二羟维生素D3(1 nmol/L)和25、50μmol/L槲皮素及两者联合用药可以明显逆转这些变化,其中槲皮素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 槲皮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能有效保护高糖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受损,联合用药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实验对指导糖尿病患者使用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槲皮素预防糖尿病患者神经损伤有积极指导意义.

    作者:武红梅;黄震;黄莹;邓丽萍;郑晓斌;黄妙玲;胡国涛;陈雪礼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