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整合改进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

刘静;郑曦

关键词:风险管理, PDCA循环,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控制计划
摘要:医疗设备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政府保健医疗、惠民承诺层出不穷,网络媒体的发展促使信息快速传递,导致人群对医学期望值和要求明显提高.然而,惠泽民生的同时所带来的医疗风险更是危机四伏,频繁暴发.临床医学检验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但又不完全独立的,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的技术专业.伴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检测系统的日益流程化以及分析技术日趋高端化,对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风险却无处不在.针对实验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考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先后颁布相关文件,主张将风险管理运用于临床实验室[1-7].PDCA循环法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基本和有效方式,其全部过程是质量控制计划(QCP)的制订和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和PDCA循环法有效整合于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运行,终目标使实验室检验质量持续性改进,使不良事件的概率及其影响小化[8].然而,PDCA循环法的管理模式博大精深,要将PDCA管理理念结合本实验室的特征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流程任重而道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病例的分析

    目的 分析该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检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肺炎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2015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提取DNA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P基因,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和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2 0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DNA阳性209例,阳性率10.36%.3~<14岁年龄组MP-DNA阳性率为18.25%,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月份阳性率为16.11%,均高于其他月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阳性率为13.04%,明显高于男性的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DNA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偏高占22.01%,白细胞计数正常内占49.28%,白细胞计数偏低占28.71%;MP-DNA阳性患者血清MP-IgG检测中阳性146例,占69.86%.结论 MP-D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有重要价值,进行多项目及时快速地检测,对预防该疾病加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玲;徐韫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南京市部分地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南京市部分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分型,探讨不同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市部分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临床分离的75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判断菌株的基因分型,PCR法测定菌株中的耐药基因,并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75株鲍曼不动杆菌在检测的16种抗菌药物中,除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其中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泊肟、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性率均达到90%以上;菌株主要分为5型,其中A型和B型所占比例分别为42.67%、37.33%;菌株中基因OXA-23、OXA-24、TEM、SHV、CTX-M、IMP-1、IMP-2、VIM-2的阳性携带率分别为81.33%、9.33%、66.67%、10.67%、42.67%、26.67%、16.00%、21.33%.结论 南京部分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以A、B型株为流行,且多为多重耐药菌;菌株中携带的主要耐药基因为OXA-23和TEM,可能是导致该菌对碳青霉烯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性高的主要机制.

    作者:张静;赵水娣;张之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β-地贫复合α-地贫与ABO血型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复合α-地贫(简称β复合a-地贫)患者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中心经地贫基因检测确诊的630例β复合a-地贫为试验组,根据不同突变位点或缺失的地贫基因型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比较,选择同期2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正反定型玻片法和试管法鉴定两组的ABO血型.结果试验组630例β复合a-地贫,其中B复合-α3.7/αα地贫19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B型>A型>AB型,β复合-α4.2/αα地贫11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B型>A型>O型>AB型,β复合-/aα地贫330例,其血型分布特点为A型>O型>B型>AB型,对照组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A型>B型>AB型,其构成比为A型占29%,B型占21%,O型占42%,AB型占8%;试验组按β复合α-地贫的不同基因型与ABO血型比例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复合α-地贫的血型分布特点与地贫基因型存在一定关联性.

    作者:张玲;番建华;曾征宇;胡朝晖;李艳红;蔡少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I阳性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非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结果阳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集到该院就诊患者的血清,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TnI,统计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阳性升高的例数,计算阳性升高的比例.结果 8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中cTnI水平阳性升高患者60例,阳性升高的比例为7.5%,其中以呼吸道疾病患者为多,占18.33%(11/60).结论 cTnI的检测结果受到多因素影响,其中呼吸道疾病为常见病因,在临床中应注意到非心肌梗死患者cTnI假性增高.

    作者:植奇升;冯彩莲;邹燕;李诗韵;李思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年龄和性别对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

    目的 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32 402例健康体检者血液RDW等参数.结果 男性RDW中位数为12.8% (IQR 0.9)、女性RDW中位数为12.8% (IQR 1.1),性别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R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20~29、30~39、40~49年龄组性别间RDW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值与年龄相关分析(男性r=0.236,P<0.05;女性r=0.096,P<0.05);控制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后,RDW与年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r),男(r=0.184,P<0.05)、女(r=0.088,P<0.05);不同年龄组RDW≥15.0%的比例为4.39%、4.34%、4.26%、5.04%、3.71%、4.65%、6.13%、6.81%,性别间RDW≥15.0%的比例分别为男性3.25%、女性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值有性别差异,20~49岁女性RDW显著高于男性;随年龄增长,RDW显著增高.

    作者:何思春;万绍恒;魏忠华;隗麟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ML慢性期(CML-CP组)30例、加速期(CML-AP组)21例、急变期(CML-BP组)15例、经治疗后缓解患者44例、未缓解患者7例及3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变化,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CD20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CML-BP组患者高于CML-AP组,CML-AP组高于CML-CP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CD68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63、CD206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组与CML-BP组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CD163和CD206表达明显低于CD68的表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缓解组、未缓解组中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1),CD68的阳性细胞数略高于CD1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ML疾病的同一时期CD163、CD20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具有较高的浸润密度,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向M2型极化,且在CML不同时期浸润密度不同,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可能是CML患者复发的原因之一.而在骨髓组织中CD163、CD206均可作为识别M2型巨噬细胞的标志物.

    作者:宋建新;欧阳红梅;汤一菲;蒋雅先;闻艳;梅芬;甸自金;撒亚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CEA和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CEA)、癌胚抗原(SCC)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呼吸科接收的382例就诊者,其中172例确诊为肺癌(肺癌组),1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100例为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选者血清中SCC、CEA水平,对比CEA、SCC单独检测与CEA和SCC联合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SCC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肺良性病变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腺癌中的水平高,与鳞癌、小细胞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在鳞癌中水平高,与小细胞肺癌、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CEA检测肺癌的灵敏度高于单独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和SCC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则均高于单独CEA、SCC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SCC可用于不同组织类型的肺癌鉴别,并且两者联合具有互补性,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便于肺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军生;黄猛;杨浩;谭洪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浆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天津市北辰区某社区服务中心≥60岁的22 352例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进行认知功能和日常能力的评分,评分低于标准者再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Hachins-ki缺血量表进行诊断性评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系统和物质原因等所致的痴呆患者,终由神经内科医师确诊AD患者105例,将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无痴呆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共42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浆T-tau蛋白和P-tau蛋白水平.结果 A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T-tau和P-tau蛋白水平比较,AD组血浆T-tau水平(15.93±6.59)ng/L高于健康对照组(14.10±6.32)n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P-tau蛋白水平(1.26±0.75)ng/L高于健康对照组(0.69±0.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可能对AD患者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康建华;杨立顺;李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染色改进梅毒质控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目的 目前大多数检测机构所使用的梅毒质控物其颜色与检测的血清标本一样,都为无色透明或微黄色,出现加错、漏加或者量不足的情况很难用肉眼分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该实验采用染料将质控物颜色进行改进.方法 采用自制经染色剂改进的梅毒质控物的制备方法制备0.125、0.250、0.500 NCU/mL3个浓度的染色质控物,使用上海科华和厦门英科新创梅毒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 染色质控物与未染色质控同时采用两种试剂检测,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连续检测不同浓度的质控物20次,检测的变异系数(CV)范围分别为11.7%~13.4%、9.3%~12.9%;使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检测不同浓度的染色质控物30 d,检测的CV范围分别为10.1%~13.4%、8.08%~12.8%.结论 通过柠檬黄染色并未影响梅毒质控物的性能,且该质控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稳定的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谨;杨茹;付荣;毕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大于肌酸激酶的病例分析

    目的 对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大于肌酸激酶(CK)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CK-MB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CK-MB>CK组患者及对照组进行CK-MB、CK项目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血清CK采用速率法.结果 CK-MB> CK组血清CK-MB、CK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K-MB>CK组,在统计的7种疾病中,CK-MB超出参考范围至少是5倍以上,CK结果在参考范围上限或轻度升高.其中小儿肺炎和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比例高,其次是急性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结论 血清CK-MB活性大于CK在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小儿肺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带状疱疹、有机磷中毒等疾病中存在.

    作者:朱文秀;杨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粤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特点

    目的 分析粤北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分布特点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及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从粤北地区临床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WHONET5.6和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2013-2014年的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结果 58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以呼吸道标本和伤口分泌物标本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药敏试验的12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耐药率高的是庆大霉素,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加酶抑制剂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肺部和伤口感染,尤其在重症医学科、骨科和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多见;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临床仍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尹卫国;赵飞骏;张河林;罗君;曾铁兵;胡成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升高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 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RT-PCR技术检测64例肝细胞癌患者组及68例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表达量;比较两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中不同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组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7);且其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组织低中分化程度和进展期密切相关(P=0.041,P=0.023).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aveolin-1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肿瘤的组织恶性程度和进展密切相关,该检测手段有望成为评估肝细胞癌进展与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张志波;余陈贵;石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检出的203株PAE的临床科室分布及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回顾性分析,采用DL-96 MIC法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PAE的检出以痰标本多见,占71.92%(146株);PAE在呼吸科的检出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6.5%,检出泛耐药PAE(PDRPA)3株,占1.48%.结论 该院PAE的耐药形势2013年以后好转,呼吸病房是该院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临床医生应根据标本来源,PAE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强;吴正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溶血和乳糜血对PT和APTT测定干扰的评价

    目的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7-A2文件评价溶血和乳糜血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干扰.方法 按照“配对差异”方案,配置含不同浓度血红蛋白(Hb)和不同浊度的乳糜的正常及高值PT和APTT标本,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Hb和乳糜浊度的干扰.当Hb≥2.55 g/L时,Hb对高值APTT测定产生负干扰,并呈线性函数关系,Hb≥10.20 g/L时对高值PT有干扰;当乳糜浊度≥745 FTU时,乳糜血对高值PT测定产生正干扰,呈线性函数关系;高值APTT测定不受乳糜血干扰.结论 中度溶血对高值APTT干扰明显,重度溶血对高值PT测定有干扰;中度乳糜血对高值PT干扰明显;正常水平的PT和APTT不受溶血和乳糜血的干扰,高值APTT不受乳糜血干扰.

    作者:张海涛;赵宝鹤;张吉奎;杨亚轩;高文育;徐福海;郑福和;于水江;王华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情况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71株从新生儿肺炎中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进行鉴定、药敏检测以及ESBLs的检测,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0%,对头孢菌素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为71.8%,产ESBLs菌株耐药性和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比例较高、耐药性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及时控制痰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芬芳;杨坤祥;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性能验证报告

    目的 对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实验室认可准则和美国CLIA'88性能验证文件,对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上开展的17介常规生化项目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和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等均符合要求.结论 强生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性能完全满足预期的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于淼琛;孙芹敏;姜凤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HE4和CA125联合检测在鉴别卵巢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附睾蛋白4(HE4)及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在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卵巢癌患者(癌变组)、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瘤变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E4及CA125检测.结果 卵巢癌变组HE4及CA125水平显著高于瘤变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变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88.5%)及特异度(86.0%)均高于CA125 (82.5%,82.0%);HE4联合CA125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2%及88.6%.结论 HE4可以作为诊断卵巢癌的血清特异性标志物,其诊断价值优于CA125;联合CA125可进一步提高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率.

    作者:刘景利;郭龙;王伟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附睾分泌蛋白4对判断卵巢癌复发中的应用

    目的 在诊断卵巢癌复发的过程中应用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分析和探讨其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方法 选取来该院就诊的40例疑似巢癌复发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疑似巢癌复发患者均进行病理检查,2组患者均在在手术的前1d抽取血液,分别进行血清HE4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检测,比较2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以并分析其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A125中位数(184.70±20.23)kU/L和HE4平均水平(225.80±19.98)p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血清HE4水平对诊断卵巢癌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7.00%和85.00%明显高于CA125的特异度和灵敏度(67.00%,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CA125而言,HE4对于诊断卵巢癌复发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且安全可靠,无创方便,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黄少兴;叶映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并机会性感染1例

    结核病是全世界由单一致病菌导致死亡多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国是世界结核负担第二大国[1].卡介苗(BCG)是一种牛型结核杆菌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儿童结核病.婴儿在出生24 h内注射BCG,能够提高其对人结核分枝杆菌的抑制和抵抗能力,可以明显降低儿童发生结核病的概率[2].因此,我国自1954年开始对人群实施BCG接种,使机体建立特异性免疫功能,对预防或减少结核病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BCG接种后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反应,极少数情况下,由于婴幼儿自身的免疫缺陷或低下状态,BCG会进入血液,发生全身性播散,预后不佳,常可致死.该病的发生率为0.65/1.56万,病死率为60%[4].现将收治的1例播散性BCG病合并多次机会性感染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付笑迎;马东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核型的检验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核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自然流产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该地区51对夫妇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染色体异常分布情况,同时比较流产次数和染色体之间相关性.结果 51对102例受试者中,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染色体异常32例(31.37%),其中以多态变异比率高,占染色体异常数的56.25%,占总数的17.65%,明显高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率,且与其他变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A和染色体异常核型中男10例(31.25%),女22例(68.75%);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多态变异常见,占56.25%;染色体多态性中以46XY(Y≥18)发生率高,占33.33%,流产次数高,占30.77%;RSA次数和染色体异常率中以流产3次异常率高,占43.48%.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复发性流产不仅和染色体结构有关,同时和染色体多态性变异也有一定关联性.

    作者:吴亚敏;李超强;黎丽芬;伍春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