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非编码RNA研究进展

杨寰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标志物, 非编码R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重 ,阿尔茨海默病(A D ) ,俗称老年性痴呆 ,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1 ] .目前对A D尚无有效治愈方法 ,仅可通过药物改善其症状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AD的发病机制 ,提高 AD早期诊断水平 ,以尽早干预和治疗.有研究认为 ,非编码 RNA (ncRNA )在AD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 ,人类基因组有超过97% 的转录产物为ncRNA ,包括微小 RNA (miRNA )、长链非编码 RNA (ln-cRNA)以及环状 RNA (circRNA )等 ,在生命活动中有着广泛多样的生物功能[2] .碱基长度为20~24个核苷酸的 miRNA是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的一类小 ncRNA.近 2 ~ 3 年 ,ln-cRNA受到人们的重视 ,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而 cir-cRNA作为一种新兴的内源性ncRNA ,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随着对ncRNA研究的深入 ,发现AD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某些ncRNA水平异常 ,并且一部分 ncRNA通过调控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β位点剪切酶1(BACE1)、神经元的凋亡等多环节影响 AD 发生发展[3-5].因此 ,miRNA、lncRNA、cir-cRNA等ncRNA在AD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ncRNA与AD的发病机制以及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临床价值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珠海市2011-2015年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特点,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判定、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两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分别于2004-01-01和2010-06-01实施)中的方法对2011-2015年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珠海市共发生37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共430份标本),检出22起(共检出致病菌124株),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查明率为59.46%.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检出97株,占菌株总数78.23%),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2株,占菌株总数9.68%).采集标本检出率是以肛拭标本高(检出77株,占菌株总数62.10%),其次是粪便标本(检出17株,占菌株总数13.71%).致病菌检出的季节性分布表明:明显集中在第3季度(检出致病菌99株,占检出菌株总数的79.84%),其次是第二季度(检出致病菌16株,占检出菌株总数12.90%).结论 2011-2015年珠海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以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致病菌检出的季节性分布集中在第2、3季度.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过程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和监督管理工作,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杨春晓;莫韵韶;魏泉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SO15189认可对检验诊断学实习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比经实验室医学实验室ISO15189认可前后检验诊断学实习生在检验操作技能、质量管理体系知识、质量活动及质量意识各方面变化.参与ISO15189认可活动的学生,在质量意识及操作规范性显著提升,特别熟悉质量管理的流程及方法 ,培养及建立了良好的质量及规范性意识.

    作者:刘基铎;周迎春;肖明锋;刘光平;袁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分级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ABT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差异和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收治的100例ABTI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29例)和重度组(23例),对3组的H M GB1水平进行比较,分析3组中不同疾病类型、性别、年龄的患者H M GB1水平的差异.结果 (1)3组的HMGB1水平比较显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组和中度组中男性、女性患者间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中男性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3)轻度组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MGB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中度组、重度组中年龄>60岁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年龄≤60岁患者(P<0.05);(4)在上述3组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胆管炎患者(P<0.05).结论 ABTI患者病情越严重,其血清中的HMGB1的水平也越高.而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BTI患者而言,其血清的HMGB1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人群中的分布有所不同.这提示HMGB1水平可作为预测和反映ABTI严重程度的指标,值得在临床加以重视.

    作者:范婉婷;张平安;韩瑞玲;谢军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变化及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在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例组8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对照组85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比较病例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与PANS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t=4.560)、IL-6(t=4.957)、TNF-α(t=4.7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GF(t=-4.806)、BDNF(t=-4.88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血清IL-1β(t=4.543)、IL-6(t=4.327)、TNF-α(t=4.654)浓度比治疗前降低,NGF(t=-4.641)、BDNF(t=-4.87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325,P<0.01),IL-6与阴性症状分正相关(r=0.319,P<0.01),TNF-α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281,P<0.01),NG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29,P<0.05),BDN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72,P<0.05).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cut-off值分别为40.083、20.037、17.115、19.998、584.157 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72、0.686、0.712、0.708,敏感度分别为0.565、0.871、0.894、0.859、0.729,特异度分别为0.871、0.565、0.365、0.494、0.624.结论 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泽兵;李冬;林萍;孙祖俊;杨雪松;林斐然;徐筱;王峰;谢红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液中维生素B12水平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液中维生素B12水平与精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弱精症患者60例作为患者组和80例证实其配偶已怀孕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采集精液标本并检测标本中维生素B12水平,分析维生素B12水平与反映精子质量的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组精液中维生素B12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精子形态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B12水平与精子形态异常率呈负相关(r=-0.169,P<0.05),但与精子活力、存活率、浓度、前向运动+非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1、0.504、0.647、0.486,P<0.05).结论 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精子质量各项指标有一定相关性,维生素B12可以降低形态异常精子水平,提高精子存活时间,改善精子质量.

    作者:蔡敏生;邓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Omentin-1、MMP-9水平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 P-9)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确诊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9例作为患者组,又依据是否合并多发性硬化分为合并组(n=57例)和单病组(n=112例).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纳入研究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Omentin-1、MMP-9水平,统计并分析所有纳入研究者血清Omentin-1、MMP-9水平和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组血清MMP-9水平和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得分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前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后者(P<0.05).合并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得分明显高于单病组,前者血清Omentin-1水平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Omen-tin-1水平与EDSS得分呈负相关(r=-0.724,P<0.05),血清MMP-9水平与EDSS得分呈正相关(r=0.763,P<0.05);Logis-tics回归性分析显示,血清低Omentin-1水平和高M M P-9水平及高EDSS得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Omentin-1以180 ng/mL为临界值时,血清MMP-9以260 ng/m L为临界值时,二者联合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发性硬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74%、96.43%、95.86%.结论 血清Omentin-1、M M P-9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多发性硬化的发生有关,也是后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残疾情况,联合检测上述指标的水平可有效协助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贺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PV和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查(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TCT及HPV基因型别进行检测,包括19种高危型(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4)和5种低危型(6、11、42、43、44).结果 在1996例标本中,HPV检出率为33.32%(665/1996),高危型占82.11%(546/665).在546例H PV高危型别感染中,共检出14种基因型,分别为16型(24.87%)、58型(16.58%)、18型(10.88%)、52型(8.55%)、56型(8.29%),33型、68型各占5.44%、31型(3.63%)、66型(3.63%)、35型(3.11%)、59型(2.59%)、84型(2.59%)、53型(2.33%)、45型(2.07%).在665例H PV感染中,单个基因型别占65.72%(457/665),混合感染占34.28%(208/665).在1996例标本中,TCT阳性率23.60%(471/1996),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占91.30%(430/471);低危型HPV感染占5.52%(26/471);在1525例TCT阴性患者中,HPV感染209例,其中高危型感染116例;1331例HPV阴性病例中TCT阳性率1.12%(15/1525).不同年龄组间HPV及TCT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感染及TCT阳性在>60岁年龄组检出率高,低危型HPV感染在<30岁年龄组检出率较高.结论 HPV和TCT联合检测在宫颈病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应进行定期检测,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成守金;许贺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教学方法在临床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科教学的重要指标,而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本文就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临床检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有不同影响.

    作者:宿瑞俊;张保平;王永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贡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自贡地区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疑诊为地贫的患者采用PCR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进行地贫基因检测,从而进行确诊和分析.结果 2477例疑似患者中检出地贫基因携带者1068例,占43.12%(1068/2477);α-地贫586例,占54.9%(586/1068);β-地贫460例,占43.10%(460/1068);αβ复合型地贫22例,占2.1%(22/1068).男性871例,基因携带者305例,占35.02%;女性1606例,基因携带者763例,占47.51%.共检测出36种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突变频率较高的前5位依次为――SEA/αα、CD41-42、CD17、IVS-2-654、-α3.7/αα突变.在αβ复合型地贫中,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为CD17、CD41-42和-28;α-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α3.7/αα、――SEA/αα、-α4.2/αα.结论 了解该地区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可为该地区地贫的预防控制、遗传咨询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作者:万富明;欧丽琼;缪群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航天中心医院呼吸科诊治的AECOPD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经验实施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实施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降钙素原、半年内再次急性加重发生率、半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参考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优化抗菌药物的使用.

    作者:姜宏英;杨庆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EB病毒VCA-IgM及AST、ALT对EB病毒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EB病毒衣壳抗原IgM(VCA-Ig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单项及联合检测对EB病毒现症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10月化学发光法测定的EB病毒VCA-IgM阳性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DNA,酶速率法检测ALT、AST水平.将标本分成EB病毒DNA阳性组和EB病毒DNA阴性组,运用SPSS22.0对各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EB病毒DNA阳性组VCA-IgM、AST、ALT水平均高于EB病毒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A-IgM、AST、ALT 3者均与EB病毒DNA相关(P<0.05).VCA-IgM、AST、ALT 3者单项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95%CI:0.735~0.872)、0.788(95%C I:0.708~0.868)、0.752(95%C I:0.671~0.832),3者联合检测的A U C为0.830(95%C I:0.765~0.896),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结论 EB病毒现症感染的相关指标中,VCA-IgM具诊断学意义,优于AST、ALT,3者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意义,有助于EB病毒感染及其他合并感染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张培莉;邵婧;刘义庆;陈兰兰;范卫华;牛登冉;段文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菌血症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 T)在菌血症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该院951例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 T检测的标本检测结果 ,分析PC T水平与血培养结果 的关系,同时比较PC T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之间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效能.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T和血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25.4%和9.8%;PCT区分血培养阴性与阳性、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佳临界值分别为0.540 ng/mL、2.065 ng/mL.血培养阴性与阳性组、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组之间PCT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快速排除和诊断血流感染,同时有助于区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致的感染,为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信息,从而改善和提高菌血症诊断的准确性,避免非必需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临床诊疗具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曾桂胜;陈志芬;吴见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无标记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传感器构建

    目的 构建一种无标记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传感器.方法 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法定向固定单克隆抗体于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以捕获CD4+T淋巴细胞,并用循环伏安法(CV)扫描对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进行表征,后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EIS)对免疫传感器捕获的CD4+T淋巴细胞进行阻抗检测,通过等效电路拟合获得的阻抗值变化绘制标准曲线.结果 该免疫传感器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线性范围是(5.0×103-5.0×106)/mL,检测下限为5.0×102/m L.结论 该免疫传感器的结果 准确可靠,检测过程简便,价格低廉,有望用于实时检测系统,为实现快速、准确、价廉的CD4+T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提供帮助.

    作者:蒋兴宇;蒋栋能;孟凡飞;蒲晓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临床确诊的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A组),并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组(A1组,36例)和肾炎性肾病组(A2组,24例).随机抽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B组).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对各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进行检测,将各组间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A2组与B组比较,IgM、IgE水平明显升高,IgG及C3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组之间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和A2组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不同,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部分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水平会有所改变,免疫学检查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琚绍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4例纳入该研究,据临床病情程度将上述患儿分为普通组46例和重症组38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幼儿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 重症组的IL-6、IL-10、TNF-α水平分别为(61.81±20.17)ng/L、(174.25±60.41)ng/L、(469.33±168.23)ng/L,均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组的IL-6、IL-10、T N F-α水平分别为(15.75±3.41)ng/L、(33.80±12.11)ng/L、(78.22±58.57)ng/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Ig A、Ig G、Ig M水平分别为(0.82±0.26)g/L、(6.87±1.38)g/L、(0.76±0.15)g/L,普通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10±0.29)g/L、(8.26±1.05)g/L、(1.12±0.22)g/L,重症组与普通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因子失衡及免疫功能降低且以重症患儿为明显,采用细胞因子及体液免疫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作者:周冠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中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价值

    目的 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的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探讨血清AECA检测对LN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LN患者60例(LN组)、无肾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0例(SLE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纳入该研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血清AECA,对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N组血清AECA阳性率为33.33%,SLE组AECA阳性率为36.00%,两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N组和S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ECA在LN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但不能反映SLE肾脏损伤,SLE肾损伤需检测其他肾脏相关指标来判定.

    作者:韦薇;沈雅萍;杨翌翔;曹云芳;侯彦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扬州地区58例21-三体综合征儿童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21-三体综合征儿童染色体核型分布及特点.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前来该院门诊进行遗传咨询的433例儿童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共发现21-三体综合征58例.其中单纯型21-三体占93.10%(54/58);嵌合型占3.45%(2/58);易位型占3.45%(2/58).在单纯型21-三体患儿的性别比(男:女)为1:1.16.结论 扬州地区约93%的21-三体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是单纯型21-三体,男孩和女孩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比例相当.

    作者:徐月新;居云;傅丹;张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手足口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62例手足口病患者(患者组)入院时和治疗后的hs-CR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进行检测,以hs-CRP>5.0 mg/L、WBC>10.0×109/L为阳性标准,对比分析两者阳性率的差异.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手足口病患者与健康儿童hs-CRP水平、WBC计数的差异.结果 手足口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hs-CRP及WB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组hs-CRP的阳性率为74.2%(46/62),WBC计数的阳性率为41.9%(21/62),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治疗后手足口病患者hs-CR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计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WBC,hs-CRP对手足口病感染早期的判断更为敏感,可为临床诊断手足口病及判断疗效提供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作者:刘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综合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它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日常生活质量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但目前对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手段比较匮乏 ,确诊的依据并不多 ,部分价值较大的手段具有创伤性 ,且价格相对昂贵 ,使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总结了有助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的生化指标、超声技术、放射检查技术 ,经皮氧分压测定等手段 ,旨在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综合诊断提供依据 ,以提高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检出率.

    作者:黄艳丽;毕建璐;汤海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六安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34例健康成人和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8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13、IL-4、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IL-1a、IL-1RA]的浓度.结果 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IL-6、IL-10和T N F-α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IL-1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 IL-6和TNF-α与精神分裂症的病情相关,IL-10在精神分裂症早期抗炎中起作用.

    作者:张光满;李莹;张文;童庆好;余万庆;高志文;程凤先;但孝宏;王昆;程静静;刘欢;黄琴;许华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