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然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检测及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赵学峰;金书林;蔡甜;罗丽贞;区云枝

关键词:流产, 自然, 抗体, 封闭,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
摘要:目的 检测自然流产患者体内封闭抗体(BA)水平,观察应用淋巴细胞疗法后的受孕率与成功分娩率,为临床治疗自然流产积累数据.方法 用ELISA法检测486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BA水平,选择BA阴性者用分离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皮内注射免疫治疗,治疗结束后复查BA,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486例患者治疗前BA阳性率为12.1%(59/486),其中132例BA阴性者经淋巴细胞免疫治疗3次治疗后共转阳103例,治疗1、2、3、4次后的合计转阳率分别为7.5%、39.4%、74.2%和77.8%.经过免疫治疗后,BA转阳患者的受孕成功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100.0%和79.6%,4次治疗后BA维持阴性患者的受孕率和成功分娩率分别为75.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能使BA显著转阳,且能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成功分娩率,分娩后的母婴之间并未见明显不适或其他副作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病理管型假阳性率分析

    目的 观察LabuMat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对患者尿液中病理管型(PA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综合分析各种全自动尿沉渣仪检测PA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 110例患者尿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尿蛋白和PAT检测情况,以人工审核和显微镜复检结果为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1 110例标本中,蛋白阳性84例,43例显示有PAT,PAT阳性率为51.19%,经人工审核和显微镜复检,真阳性9例,占10.71%,假阳性34例,假阳性率40.48%;蛋白阴性标本1 026例,332例显示PAT阳性,PAT阳性率32.36%,经人工审核和显微镜镜检,未见PAT,仪器假阳性率为100.00%.尿蛋白阴性标本和尿蛋白阳性标本的PA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对PAT的检测只起一定筛选作用,对提示PAT阳性的标本审核尿沉渣涂片要仔细认真,必要时用显微镜复检,并结合病史发报告,给临床一个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

    作者:杨永兰;施雄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降钙素原对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初步探讨降钙素原对儿童尿路感染伴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反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该院所有连续就诊并诊断为首次发生尿路感染的患儿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尿液细菌培养、泌尿系统B超、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UCG)等结果.以VUCG作为VUR与非VUR的分组标准及VUR分级标准.结果 共146例尿路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其中VUR患儿51例(占34.9%),VUR患病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UR组的PCT、CRP水平高于非VUR组(P<0.05),ROC曲线显示PCT诊断性能优于CRP.高PCT水平(≥0.5 ng/mL)与VUR的级别密切相关(优势比为5.5,95%置信区间2.3~12.9),且与轻度、中度VUR均密切相关(优势比分别为4.6、9.1,95%置信区间分别为1.8~11.7、1.4~61.7).结论 PCT对于判断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预测反流级别的独立指标,可能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VUCG.

    作者:邹江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例血细胞分析仪无法自动分类白细胞原因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临床白细胞计数几乎全由自动血液分析仪来进行.但临床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无法对某一血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现象.笔者就本化验室2012年6月出现的1例液细胞分析仪无法分类白细胞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陈加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邕宁区1992名体检人群血尿酸分析

    目的 了解南宁市邕宁区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方法 用罗氏Cobas6000 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尿激酶-POD方法对1 992名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尿酸(BUA)检查.结果 血尿酸参考值为208.7~406.0 μmol/L.男性血尿酸范围为247.9~452.4 μmol/L,女性血尿酸范围为169.5~359.5 μmol/L,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地区血尿酸范围高于试剂所提供的参考范围,这与该市居民吃海鲜较多有一定关系;及早对饮食方式进行干预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昭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发病率为16.0%;138例VAP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2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9.7%,革兰阳性菌占35.2%,真菌占5.1%,同时感染2种以上病原菌的患者占60.1%.APACHEⅡ评分高于16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超过5 d和神经损伤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且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影响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合理的护理策略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防止VAP 的发生.

    作者:张昭勇;吕军;张吉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检测在急性呼吸困难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源性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患者275例,分为Ⅰ组(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117例和Ⅱ组(心源性呼吸困难组)158例.Ⅱ组按照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Ⅱa组(单纯收缩功能不全组)55例、Ⅱb组(单纯舒张功能不全组)68例和Ⅱc组(收缩并舒张功能不全组)35例.并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对患者心功能进行分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的含量.结果 Ⅰ组血清NT-proBNP平均含量为(193.76±96.31)pg/mL,Ⅱ组血清NT-proBNP平均含量为(2 254.87±1 637.33)pg/mL,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1,P=0.005).Ⅱa组、Ⅱb组和Ⅱc组血清NT-proBNP平均含量分别为(3 848.74±3 212.18)、(1 844.32±1 652.20)、(6 259.55±4 722.86)pg/mL,Ⅱ组中各亚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2,P=0.013).Ⅱ组血清NT-proBNP含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682,P=0.008).结论 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高海锋;陈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78例孕妇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目的 研究贺州市孕妇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 对178例来该院做孕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初筛阳性的孕妇进行基因检测,抽取静脉血采用PCR体外扩增结合DNA芯片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β-地贫的临床诊断.结果 在178例地贫初筛阳性的孕妇中,检出β-地贫39人,检出率为21.91%;共检出均为杂合子的7种突变基因,前3种依次为:CD41-42(53.85%)、CD17(12.82%)、IVS-2-654(10.26%).结论 贺州市是β-地贫高发区,为防止重型地贫患儿的出生,所有孕妇或婚检初筛阳性的人群必须进行β-地贫基因诊断,并建立β-地贫基因网络数据库.

    作者:胡静云;陈善昌;陈栋;李华;陈强文;赖万强;彭小媚;龙丽娜;蔡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2种检测模式结果的比较

    目的 运用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常量)和Micro(微量)2种标本检测模式,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某日来该院门诊就诊的53例无溶血、黄疸、脂血的血凝标本,分别运用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进行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PT、INR、APTT、FIB、D-二聚体、Ⅷ因子检测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ysmex CS-2000i全自动血凝仪Reflx和Micro 2种标本检测模式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较好,可互为使用.

    作者:王金乐;张耀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紫杉醇联合铂系配合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铂系药物作为一类传统抗肿瘤药物,其有较强的广谱抗肿瘤作用,尤其是顺铂,作为人类医学史上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抗肿瘤药物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化疗,它主要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来阻断肿瘤细胞的复制.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肾功能损害,由于药物容易在肾脏富集,易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并引发肾间质水肿和肾小管扩张等,出现血尿、血清肌酐升高及清除率降低.同时还伴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长期大剂量用药还会出现明显的耐药性.近年来研究发现,紫杉醇与铂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1].

    作者:梁恭博;郝壮;袁野;刘毅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方法对血清三酰甘油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对血清三酰甘油(TG)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用去游离甘油法(日本和光试剂)和不去游离甘油法(德国罗氏试剂)对60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TG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回归方程为Y=1.068X-0.043(r2=0.982),检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56).结论 健康者血清标本去游离甘油法和不去游离甘油法TG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张莹;周铁成;童开;岳乔红;郝晓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E4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灵敏度高、特异度好、操作方便,对早期发现、诊断肿瘤以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人附睾分泌蛋白(HE4)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中不同程度低水平表达,正常卵巢组织上皮不表达,是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就HE4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情况予以综述.

    作者:邹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国内检验医学临床研究常见科研设计缺陷和统计学错误辨析

    在开展检验医学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试验细节,对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是保证研究结论正确可靠的基础.笔者注意到,在国内检验专业杂志刊登的临床研究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设计缺陷,滥用统计学方法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严重地削弱了这些研究论文结论的可靠性.在此,笔者拟就目前国内检验专业杂志上刊登的临床研究论文常见的科研设计缺陷和统计学错误作一分析.

    作者:胡志德;胡成进;邓安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Uppergold U2定量检测尿HCG应用体会

    Uppergold U2金标斑点法读数仪(U2/HCG-DOT)是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适用于床边即时检测的仪器,可开展血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尿HCG、尿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项目的定量检测[1-2].本科室自2009年使用U2/HCG-DOT开展尿HCG定量检测以来,应用良好,现将应用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润袁敏;刘海菊;范久波;李智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207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结果分析

    目前产前筛查的主要疾病是唐氏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和18-三体综合征.据统计,我国大城市中约有1/5~1/4的新生儿围生期死亡是由于出生缺陷造成的,每年大约有2万至3万缺陷儿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带给家庭精神上的负担和感情上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预防和避免缺陷儿的出生,必须做到产前早筛查、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笔者对2 207例孕中期妇女产前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孔小玲;刘勇安;刘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干化学法及镜检法测定女性患者尿隐血及白细胞结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在女性患者尿隐血及白细胞检测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260例女性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分别采用干化学法与镜检法进行检测,分别对两种方法检测的尿隐血及白细胞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尿隐血结果与镜检法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92.3%,镜检法的阳性率是14.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法检测尿白细胞结果与镜检法比较,干化学法的阳性率为95.4%,镜检法的阳性率是1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应用干化学法对女性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时,应结合显微镜有形成分的结果,排除导致假性结果的因素,并结合患者临床其他相关信息综合考虑,这对于提高女性患者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有必要的.

    作者:卢志芳;杨先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种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

    目的 比较测序法和Taqman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的一致性,为寻找适宜临床应用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应用测序法和Taqman实时荧光PCR法分别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两法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6.7%(58/60)和98.3%(5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均可用于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检测,测序法更适合指导临床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罗凯;王倩;刘季芳;潘东晓;薛兴阳;傅文凡;贺智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患者血液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一致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一致性.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HER-2浓度;应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组织HER-2阳性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有62例血清HER-2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4.7%,组织HER-2阴性的患者有96例血清HER-2为阴性,阴性符合率为82.1%.血清HER-2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呈正相关(kappa=0.653,P<0.01).结论 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别,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血清HER-2浓度可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建魁;曾利军;左向华;陈祎霏;于农;宋世平;尹秀云;黄媛;金欣;王淼;张伟;田曙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产妇外周血和胎儿脐血白细胞介素28启动子甲基化差异研究

    目的 探讨产妇外周血和胎儿脐血白细胞介素28(IL-28)启动子甲基化差异及其对IL-28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产妇外周血和胎儿脐血IL-28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比较DNA甲基化酶活性的差异;RT-PCR检测两者PBMC中IL-28 mRNA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产妇外周血和胎儿脐血IL-28水平的差异.结果 IL-28启动子在胎儿脐血中均以甲基化形式存在,而在产妇外周血中为非甲基化形式;胎儿脐血PBMC细胞核甲基化酶活性升高(P<0.05);IL-28 mRNA在产妇外周血PBMC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胎儿脐血PBMC;胎儿脐血IL-28含量较产妇外周血低(P<0.01).结论 胎儿脐血细胞核内甲基化酶活性升高导致IL-28启动子高甲基化,进而引起IL-28的合成和分泌降低.

    作者:马建鸿;张元珍;祝成亮;周春;王燕;陈红;李家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常见风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常见风湿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其他自身抗体.结果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除肌炎/皮肌炎(PM/DM)灵敏度为50%外,其他风湿病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SSC)、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灵敏度在80%或80%以上,而特异度在60%以上.早期风湿病病例易稳定控制,控制稳定率在70%以上,而晚期风湿病病例不易控制,控制稳定率在20%以下,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项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并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表现,对常见风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选择佳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傅林金;金容香;张永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同一生化分析仪不同检测模块间的误差分析及溯源性的探讨

    目的 测定Hitachi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模块间的误差,探讨用校准品校正仪器以减小误差的可行性,确保2个模块测定结果解释的一致性以及结果的可溯源性.方法 用不同检测模块组成相应的系统测定质控血清6项生化指标的批内精密度并比较其差异,再分别用原装检测系统对新鲜混合血清进行定值后校准自建的不同模块间的检测系统,经校准验证有效后对日常校准品进行定值,再用新的校准值校准不同模块检测系统,经校准验证后,与原装试剂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以评估偏倚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误差是否明显减小以及结果是否可比.结果 Hitachi 7600-020的P1、P2模块间精密度均较好,变异系数为0.51%~4.28%,但6个测定项目中,4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次校准和重新定值后,误差明显减小,两模块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Hitachi 7600-020的2个模块测定不同项目时,部分项目可产生明显的系统误差或比例误差,采用校准和校准验证后,可增加其量值的溯源性和可比性,达到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李熙建;张立营;刘影;龙琴;陈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