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卫胜;杨文东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血清学实验方法 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寻求适合于各级医院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284例典型症状高度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被动凝集法、胶体金法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84例标本中,ELISA法阳性率高,为96.8%;其次为被动凝集法,为94.7%;胶体金法低,为83.1%.ELISA法与被动凝集法、胶体金法与另外两种方法 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 检测男、女患儿,ELISA法阳性率分别为98.7%、94.4%,被动凝集法阳性率分别为95.6%、93.6%,胶体金法阳性率分别为85.4%、80.2%.经统计学处理,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的患儿,临床医师应结合症状,及时进行复查,避免漏检.
作者:俞善春;张宏侠;尹敢;王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 (PBP2a)的原核表达,及PBP2a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根据基因文库登录的mecA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应用PCR法从MRSA基因组中获得编码PBP2a全长的DNA,将此目的 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经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Ni2+亲和层析技术纯化目的 蛋白;用目的 蛋白免疫小鼠3~8次后,收获血清并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PBP2a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效表达;利用纯化的蛋白制备了理想的多克隆抗体.结论 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高纯度的PBP2a蛋白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金姝;朱祖怀;闫佩毅;邹玉涵;朱元;黄德魁;朱晴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危险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该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脑梗死患者、103例冠心病患者、43例动脉闭塞症患者以及50例健康对照人群同时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尿酸(UA)、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作对比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脑梗死、冠心病以及动脉闭塞组的血清HCY、LDL、Lp(a)、UA、HS-CRP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76.789、13.982、21.788、28.550,χ2=16.04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危险因子与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相关性不同.结论 HCY、LDL、Lp(a)、UA、HS-CRP水平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密切相关,并且各危险因子与各疾病相关程度不同,及早检测各危险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预防、治疗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取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楠竹叶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楠竹叶水煮液的抑菌效果及其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无水乙醇提取液与水煮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当提取液的浓度在100%和50%时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12.5%、3.13%、6.25%、12.5%、25%和12.5%、12.5%、25%、12.5%、6.25%、50%.结论 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与浓度有密切关系,而水煮液两种浓度的抑菌效果与浓度影响不大.且提取液浓度在50%时与水煮液浓度在100%时的抑菌效果差距不大.因此,楠竹叶的水煮液对G+和G-菌的感染均有辅助疗效的作用.
作者:梁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精子活力和精子形态分析的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在男性不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Diff-Quik精子快速染色法对245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精子形态分析和精液常规分析,分析其精子活力、正常精子百分率和畸形精子症百分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不育患者形态正常精子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精子活力正常的男性不育患者中,畸形精子症的发生率很高(占35.2%).结论 精子形态是影响男性生育力的重要因素,精液常规和精子形态联合分析,有利于提高男性不育或生育力低下的诊断.
作者:蒋最明;顾敏;李仲余;周建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HPV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抗病毒治疗的作用.方法 本文共收集60例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和60例非宫颈癌患者,分别检测其HPV感染情况,并根据HP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再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HPV总检出率分别为90.0%(54例)、3.4%(2例),进行卡方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P<0.05),即HPV感染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宫颈癌患者.随访3个月后,其中46例HPV感染者接受治疗的32例患者,HPV阳性率为12.5%,阴性率为87.5%;14例进行抗病毒治疗者,HPV阳性率为78.6%,阴性率为21.4%,经卡方检验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P<0.01),即抗病毒治疗对HPV的感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结论 HPV感染是宫颈癌患者的高危因素之一,并且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可明显控制HPV的感染情况.
作者:刘平;於艳霞;梁鸿;黄江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液蛋白电泳对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27例临床确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β2-MG采用散射比浊法及琼脂糖凝胶膜片尿液蛋白电泳同时检测.结果 327糖尿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尿mAlb、β2-MG比较,P<0.01;尿mAlb、β2-MG与尿液蛋白电泳检测阳性率比较,尿液电泳后出现假阳性分别为尿mAlb 85例(26.00%),肾小球性蛋白尿33例(10.10%),生理性蛋白尿12例(3.70%),尿β2-MG(25.50±20.50)mg/L,假阳性92例(28.00%),肾小管性蛋白尿92例(28.00%),尿mAlb与β2-MG同时升高为混合性蛋白尿25例(7.60%),假阳性蛋白尿51例(15.60%),溢出性蛋白尿2例(0.61%).结论 3种实验比较证实,琼脂糖凝胶膜片尿液蛋白电泳分析电泳能判定蛋白尿的病理类型,应加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杨辛;吴颖稚;范君;张庆五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选择一种简便的方法 检测隐孢子虫,为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引起隐孢子虫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53份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测隐孢子虫.结果 32份粪便标本隐孢子虫阳性,253份艾滋病患者标本合并隐孢子虫阳性率12.65%.结论 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浓集菌加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佳,对艾滋病患者粪便中隐孢子虫的检测敏感,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华文浩;王慧珠;焦炳欣;赵辉;李敏;张燕;李兴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细菌利用信号分子感知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细胞群体密度的变化,并且信号分子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群体密度达到一定阈值时,信号分子将启动菌体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改变和协调细胞之间的行为,呈现某种生理特性,从而实现单个细菌无法完成的某些生理功能[1].
作者:郭静;李慕岩;孙朋;刘涛;王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尽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断努力改进患者安全,但仍然还存在很多改进的机会,这些机会大多表现为不符合项.因此,不符合项的管理对于识别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有很大关系.基于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的原则,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文件GP32-A的内容[1],不符合项管理计划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要素:识别和报告;补救措施;调查和文件记录;分类;分析和数据表示;管理评审及过程改进.
作者:张妍;王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模塑法制作PDMS微流控芯片,选择二胺基二苯甲烷(DDM)与羟丙基纤维素(HPC)对PDMS进行修饰,有效消除蛋白在芯片壁面上的吸附.PDMS微流控芯片电泳分离DNA标准品、PCR多重产物及血清脂蛋白.结果 10、20、50、100、200 bp的DNA片段得到了很好的基线分离及良好重现性,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6.3%、5.9%、3.5%、3.4%.线粒体疾病患者的多重PCR产物片段165、266、378、881 bp在4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亚型、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实现了快速检测,冠心病组血清sdLDL检出率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MS微流控芯片电泳具有简单、快速、高效、低耗等特点,适合临床常规分析.
作者:汪骅;韩崇旭;王惠民;金庆辉;王大新;曹丽;董兰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该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 对该市2002~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2~2009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总阳性率1.21%,男性阳性率1.37%,高于女性阳性率的0.93%(P<0.05).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大于或等于40~<55岁组阳性率高(1.55%),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阳性率以大于或等于30~<40岁组高(1.10%),不同年龄段间以大于或等于40~<55岁组阳性率高(1.35%).结论 加强无偿献血前的咨询,使用金标试纸条初筛,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试剂,才能有效降低梅毒阳性率,保证血液安全.
作者:覃顺节;莫鲜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探讨两者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Lp-PLA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Lp-PLA2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07,P=0.000).血浆Lp-PLA2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呈正相关.(2)各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Lp-PLA2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标志物,测定Lp-PLA2浓度有助于制定预防策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金艳;张春和;刘景霞;肖国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神经元的生长、增殖、分化、可塑性以及认知和记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1997年,Ono等[1]率先报道BDNF除了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外,对内分泌系统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殷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从烧伤创面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剂.方法 采用K-B法对121株烧伤患者创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抗菌剂敏感实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010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同时用标准菌株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烧伤创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8种临床常见抗菌剂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是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010年增加了多黏菌素B的药敏实验,敏感率92.5%,其他抗菌剂敏感率均低于50.0%,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11例,占9.1%,从药敏谱和患者分布情况分析,存在较严重的交叉感染现象.结论 烧伤科患者创面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呈逐年增加现象,应继续加强对该菌的监测与控制,并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严防耐药菌株在烧伤科暴发流行.
作者:李明;王超;刘跃平;周恩武;江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CMV)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动态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检测21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血清中的巨细胞病毒抗体.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系统分析21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子动态学参数.结果 218例不育症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M)阳性率10.09%.CMV-IgM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精子动态学参数在前向性、运动速度、直线速度、头部侧摆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细胞病毒可使男性精子的动态学参数在前向性、运动速度、直线速度、头部侧摆幅度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
作者:郭名和;郭春晓;闫炳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水平异常与肾功能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50例健康对照者和101例CKD患者,检测其血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钙、磷、肌酐、清蛋白及尿素氮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4~5期患者的血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3~5期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及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4~5期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期CKD患者的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仅第5期CKD患者的血钙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维生素D3水平与血PTH、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血钙、清蛋白及GFR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第4~5期CKD患者缺乏维生素D3,说明只有当肾功能受损严重时,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此外,本研究还表明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与其他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乔维洲;徐维家;王青;薛邦禄;刘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在住院患者感染标本中的分布及近5年的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 2006~2010年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 046株,其中82.40%检自于痰液标本,76.20%的标本来自于ICU/EICU病区患者,检出该菌的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临床常用抗菌剂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4.10%) 和多黏菌素B(5.80%)一直保持较低的耐药性外,对其他常用的12种抗菌剂的耐药率均大于30.00%,且多(泛)耐药菌株检出越来越多.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感染标本中检出率越来越高,主要来自于ICU/EICU患者,动态监测该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该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同时减少多(泛)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丁进亚;黄前川;徐娟;徐明皋;曹军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携带PrtA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具有活性的重组PrtA融合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相关丝氨酸蛋白酶A(PrtA)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 片段,建立了RT-PCR检测方法.应用RT-RCR方法 扩增得到PrtA蛋白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pMD18-T-PrtA,然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经双酶切、PCR鉴定,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T-30a-PrtA.将含有pET-30a-PrtA的重组菌,经终浓度为0.6 mmol/L的IPTG诱导后,重组PrtA蛋白获得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检测表达的重组PrtA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 所获PrtA基因与GenBank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重组质粒经IPTG诱导,不同浓度的IPTG均能诱导重组蛋白表达,且IPTG终浓度为0.6 mmol/L时,目的 蛋白的表达量高,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8%.通过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在IPTG诱导6 h的重组菌蛋白中检测到一条大小约为40×103的特异性清晰条带,与预期结果 相符,表明表达的蛋白为肺炎链球菌重组PrtA蛋白.结论 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PrtA,为进一步研究以PrtA蛋白作为免疫原预防和治疗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奠定基础.
作者:卢杰;王忠伟;计红;马越;李昶;姜世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测定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间接清蛋白-钴结合实验(ACB)测定80例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60例因胸痛入院但后确诊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胸痛发作3 h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通过绘制ACB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B明显降低,为(49.75±10.25)U/mL,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间A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CK-MB水平分别为(1.24±0.67)ng/mL、(35.14±9.37)U/L,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3.6 U/mL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1.27%、86.58%、84.19%和82.57%.结论 缺血修饰清蛋白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爱华;王尚武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