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和教师综合素质的作用

顾江;罗萍;郭刚;邹全明

关键词:临床免疫学, 医学检验, 第二课堂活动, 培养学生, 教师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兴趣, 在校大学生, 主干课程, 知识构成, 人才培养, 临床工作, 理论基础, 科研能力, 教育过程, 教学活动, 高等医学, 高等教育, 课堂外, 高素质
摘要:第二课堂是指第一课堂外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具有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1].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特别是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也受到在校大学生的热烈欢迎[2].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本科的一门主干课程,是其专业知识构成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医学检验临床工作的理论基础,在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不同浓度刀豆蛋白A对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形成肝纤维化的佳成模时间与剂量.方法 将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模型A、B、C、D、E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8、10、12、14、16 mg/kg ConA.每周1次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酶(TBA)、透明质酸酶(HA)水平,持续检测8周.8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经不同剂量ConA诱导后随注射次数增多和持续时间延长,小鼠血清ALT、TBA、HA和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经尾静脉注射剂量为12 mg/kg ConA第5周可获取理想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作者:罗裕旋;何小媚;邱群芳;朱飞;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2011年8月前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Springer、Ovid等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T2DM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T2DM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T2DM患者1 697例,健康对照者1 3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G/T多态性与T2DM的相关性中T等位基因与G等位基因(OR=0.83,95% CI为0.65~1.05,P=0.12)、基因型(GT+TT)与GG(OR=0.82,95% CI为0.60~1.12,P=0.20)、基因型GT与GG(OR=0.93,95%CI为0.63~1.38,P=0.72)、基因型TT与GG(OR=0.81,95%CI为0.46~1.42,P=0.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T2DM易感性无关.

    作者:韦传东;李艳;郑红云;孙开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体液常规检查中检出非霍奇金淋巴瘤瘤细胞15例分析

    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不同,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分为两大类,即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诊断和分型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而细胞学检查则是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10年7月在体液常规检查中发现NHL瘤细胞15例,报道如下.

    作者:谭家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890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临床分离的890株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从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89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456株(51.2%),克雷伯菌属227株(25.5%),肠杆菌属83株(9.3%).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100.0%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大于90.0%.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张丽;张小兵;张丽华;张菊芬;朱学海;朱凯欣;周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血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定位诊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尿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及形态分型;应用Midtron JuionⅡ尿干化学分析仪对尿酸碱度、蛋白、隐血试验进行分析.对照肾小球性血尿判断标准区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结果 肾小球肾炎组光镜下尿中红细胞数及畸形率比非肾小球疾病组显著升高.尿畸形红细胞对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为87.1%,特异性为91.9%,与文献报道大致相符.结论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血尿来源的定位诊断具有指导作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适于基层医院普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许艳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801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57.8%),细胞浆型(12.7%)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作者:李琳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孕妇女血清中六项免疫自身抗体检测临床意义的研究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Ab)、抗透明带抗体(AZAb)、抗滋养层抗体(ATAb)、抗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Ab) 等6项指标与女性不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131例不孕妇女(实验组)及100名有生育史妇女(对照组)血清中ASAb、AOAb、AEAb、AZAb、ATAb、AHCGAb等6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免疫自身抗体阳性46例(35.11%),对照组1例(1.00%).实验组46例阳性者6项抗体中同时1、2、3项阳性者分别为26、15、5例,阳性率分别为19.85%、11.45%、3.82%;血清中ASAb、AHCGAb、ATAb、AOAb、AZAb、AEAb阳性率分别为21.37% 、9.92%、7.63%、6.11%、5.34、3.82%.结论 所检测的6项免疫自身抗体在不孕妇女中有较高阳性率,6项免疫自身抗体检测对原因不明,以及与免疫因素有关的不孕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薇薇;姚伟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饮食状态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尿蛋白检测结果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饮食状态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C组,n=27),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两组大鼠分别在第4、8、12、16周留取正常饮食和禁食状态下24 h尿液采用放免法检测尿蛋白,同时检测肾脏功能和形态.结果 糖尿病大鼠成模率为73.1%,并出现肾小球肥大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肾脏病理学改变.实验组大鼠进食和禁食状态下不同时间点尿蛋白、体质量和血糖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禁食后不同时间点饮水量和尿量与N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尿蛋白与肾脏功能检测指标无关.结论 禁食状态下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不能动态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功能和形态学变化.

    作者:周淑红;吕宏军;施秉银;崔波;徐利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9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来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1~12月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 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95株,其中从痰标本中分离121株(62.05%),分泌物中分离50株(25.64%);呼吸内科分离55株(28.21%),脑外科分离45株(23.08%).其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低(6.27%),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11.28%、13.85%、19.49%.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多重耐药性,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作者:冯莉;黎彧利;李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胱抑素C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8例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56例(UA组)]和54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浆CysC和hs-CRP,同时检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结果 AMI组、UA组、SA组血浆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均低于对照组,AMI组、UA组血浆CysC 、hs-CRP水平均高于SA组和对照组,多支病变组血浆CysC、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CysC与hs-CRP呈直线正相关(r=0.77,P<0.01).结论 血浆CysC水平能早期反映ACS患者肾功能改变,与血浆hs-CRP水平一样是反映ACS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袁启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HIV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1例

    目的 探讨非HIV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早期诊治方法,以减少病死率.方法 收集该院收治的1例非HIV感染播散性PSM患者的痰、脓液、胸腔积液、胸膜、血液、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脓液、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液标本均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25 ℃呈青霉相,产生红葡萄酒色素,光镜下见典型帚状枝;37 ℃呈酵母相,镜下见光滑卵圆形孢子.结论 该病例提示患有白癜风、糖尿病等引起免疫功能抑制者均为PSM高危人群,若出现长时间发热不退、贫血、肺部感染症状和(或)伴多发性皮肤结节或溃疡、抗生素疗效欠佳时应及时采集呼吸道、皮疹、血液、骨髓标本进行相关PSM检查,无论其是否为HIV感染者对于PSM早期诊治、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宇岚;杨滨;金咏絮;陈守涛;王密;郜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HBV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标本HBV D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检测7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结果 对77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分析得出8种少见血清标志物模式,其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的D模式为常见,HBeAg阳性模式HBV DNA阳性率及含量与HBeAg阴性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BV DNA与HBeAg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2),HBV DNA总阳性率为59.74%.结论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准确掌握HBV复制和人体对其免疫状态,才能科学地指导临床诊治乙型肝炎.

    作者:陈鹏;赵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89例分析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的特点及价值.方法 对89例膀胱肿瘤患者常规留取血尿期尿液标本,离心取沉淀物制片,干后行瑞-姬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并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 89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第1次即找到肿瘤细胞63例(70.8%),第2次找到肿瘤细胞17例(19.1%),第3次找到肿瘤细胞9例(10.1%).根据涂片中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学诊断为移行上皮细胞癌69例(77.5%),未分类癌18例(20.2%),乳头状瘤2例(2.2%).结论 掌握尿液中良、恶性细胞的鉴别要点,正确留取尿液标本,排除影响因素,反复多次检查,可显著提高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的阳性符合率.

    作者:张纪云;高菊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目的 对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XA-23、OXA-24、OXA-58、IMP和VIM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6.9%,且亚胺培南耐药组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21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2株扩增出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3%,OXA-24、OXA-58、IMP基因均未检出;PCR产物测序表明与Genbank相关基因同源性为100%.结论 该院亚胺培南耐药鲍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的产生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宋晓萍;王静静;孙滨;王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8例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5项凝血指标以及血小板计数(Plt)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及其诊断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CS-2000i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该院确诊的208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以及Plt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肺结核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TT延长,Fg、Plt、D-二聚体升高(P<0.05),PT和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规化疗1个疗程后患者Plt趋于正常,TT和Fg下降,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与治疗前、后相关,并且与治疗效果相关,可作为肺结核诊治监测的辅助手段.

    作者:魏方;易树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术前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豫西局部地区手术前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4 853例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 术前HBsAg和抗-HCV初筛总阳性率为3.13%(152/4 853),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2.25%(109/4 853)、0.89%(43/4 853).结论 术前HBsAg、抗-HCV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对于防范与化解医疗纠纷,阻断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延伟;许东亚;李丹雨;王淑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脑性瘫痪患儿微量元素与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CP)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在微量元素、免疫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为CP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和免疫调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全血样本中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5种元素含量;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中IgG、IgA、IgM、C3含量;使用BD FACSCalibur流式仪测定全血中CD3、CD4、CD8含量.结果 CP组Cu、Zn、Ca、Fe、CD3、CD8、IgG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患儿与正常同龄儿童相比存在微量元素缺乏、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据此为CP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和调节免疫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陈晓玲;高志芬;孙丽婷;董小丽;张天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5年期罗氏P800生化分析仪高频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本院2006年引进德国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其具有效率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使用5年多极少发生故障,但由于机械自然磨损等原因,使用5~6年后会频发检测结果失真、重复性差,甚至停机等隐性或显性故障,现将故障分析及其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关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血清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53例RA患者、30例非RA患者和25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血清抗CCP、RF和hs-CRP水平和阳性率;采用四格表计算抗CCP、RF和hs-CRP不同组合结果的诊断效率.结果 RA患者血清3项指标检测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RA患者和健康者(P<0.01).RA患者血清抗CCP、RF和hs-CRP阳性率分别为84.9%、86.8%和81.1%,非RA患者血清RF和hs-CRP阳性率分别为23.3%和36.7%.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RA的诊断性能的优势依次为抗CCP、RF、hs-CRP;抗CCP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5%、81.1%和87.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报率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3%、93.3%和85.2%.结论 检测抗CCP诊断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RF和hs-CRP特异性较差;抗CCP和RF联合检测可作为RA患者的筛查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hs-CRP对RA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杨晏;吴军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猪带绦虫cC1疫苗研制现状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又称猪囊虫病(bladder disease),是国家卫生部规划防治的重点寄生虫病之一.猪囊尾蚴病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等药物化疗,但长期使用化疗药物具有一定不良反应,且易产生抗药性,这就需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作者:李文桂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