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54例临床分析

黄玲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脑梗塞, 临床诊治, 资料, 患者, 分析
摘要:现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5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现将其临床诊治资料作一简要分析如下.
新疆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所用药物之间的联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两者常合并存在,互为因果而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患者预后恶化.

    作者:谭永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中细胞学印片与冷冻诊断的比较

    术中细胞学诊断是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本文回顾性地将我院1998年3月~2005年3月7年间242例术中细胞学印片、术中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术中细胞学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柴小兰;张兴义;王艳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MElD在评价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元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琴;张跃新;孙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0例PCI术患者72小时候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PCI又称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是目前诊断及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而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性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

    作者:阿依古丽;刘占芳;尔发提·热依木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在治疗肺心病中氧疗的应用及护理

    氧气疗法(氧疗)就是通过供给病人氧气,纠正因缺氧所造成的各种危害,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挽救患者的生命[1].

    作者:李梅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常用心血管药物在老年人中的应用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1世纪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全国老龄人口(指60岁以上)将超过2.4亿,而到2050年将达到4.4亿.由于老年人各脏器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使老年人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均发生变化,不少药物在老年人中比在青年人(指30岁以下)更易引起不良反应.

    作者:张朝新;姜安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其发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近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1].

    作者:刘枫;梁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使用磁共振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神经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患者3D-TOFMRA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面肌痉挛患者3D-TOFMRA表现与手术结果.结果:43例面肌痉挛患者共86侧面神经,3D-TOFMRA检查发现症状侧血管压迫或接触,经统计学分析,患者症状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性意义(P<0.01).43例患者症状侧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均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3D-TOFMRA诊断血管与手术不符者8例.结论:3D-TOFMRA能清晰显示面神经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对面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手术依据.

    作者:刘新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普外科危重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普通外科危重患者给予适当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手术后康复,从而提高手术疗效.现将我科2007年11月~2008年6月32例患者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琪;刘艳;肖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神经内科患者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在我国死因占第二位[1,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在谮现有条件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是所有神经内科医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者:何瑛;张晓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B超对胸腔积液性质的诊断

    胸腔积液是指脏壁两层胸膜内积存的液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但B超检查则能测到更多的信息和形象观.

    作者:施彦华;庄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血管专科护士沟通交流能力培训方法与效果分析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换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护患间的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心身痛苦,创造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

    作者:刘爱梅;魏兰;姚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三种革兰阴性杆菌中AmpC酶耐药基因

    AmpC酶是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一种广谱β-内酰胺酶,有着比EBLs更宽的底物谱且对酶抑制剂不敏感,能水解包括3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细菌严重耐药[1].

    作者:杨好治;张文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脏刀伤致右心室破裂救治成功1例

    患者男性,31岁,酒后被人用刀刺伤左侧胸部,胸闷伴憋气20分钟,自行搭车来我院急诊科.我科会诊时查体:患者意识淡漠,呼吸急促,四肢末稍湿冷.心率:128次/分,心音遥远,血压:60/40毫米汞柱,患者左侧胸骨旁线第四肋间可见2厘米刀伤切口,有少量暗红色血液渗出.

    作者:李立勇;迪力夏提·马木提;陈静;班丽;余媛媛;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血浆葡萄糖及乳酸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及血浆葡萄糖(GIu)和乳酸(Lac)水平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Glasgow昏迷评分(GCS)结果分为轻中型组(A组)和重型组(B组),监测入院后24h、48h及1w时CSF及血浆GIu和Lac水平的动态变化,统计分析变化意义.结果:入院后24h两组患者的血糖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时相,B组各时相血糖均高于A组(P<0.01);CSF中GIu随着血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上升速度较血糖缓慢,且1w时两组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CSF中GIu的浓度波动,Lac的变化较小,仅在24h时高于其它时相(P<0.01)及B组高于A组(P<0.05):24h时血Lac水平升高,余时相元明显波动:CSF中Glu明显低于血液,而Lac却显著高于血液(P<0.01).结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后CSF及血浆中GIu和Lac水平呈现不同的、明显的动态变化,CSF中Glu及hc水平与血液有很大差异,Lac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

    作者:贾宏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评价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产生蛋白尿,从而加重肾脏损伤[1],是造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临床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任根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眼球摘除30例病例分析

    眼球摘除是破坏性手术,它是眼部疾病或者其它治疗失败的终结果.它不仅给病人自身,而且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影响.故在行此治疗前必须正确诊断,慎重选择患者,尽量减少这种手术的数量.现将我院2005年至2008年行眼球摘除手术的30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如下.

    作者:谢小东;丁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172例肩周炎患者均为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门诊或住院患者.依据肩关节活动范围分轻、中、重型,轻型:肩部活动范围轻度受限,前伸上举≥120°,外展≥70°,后伸≥40°,中型肩部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前伸上举80°~120°,外展20°~70°,后伸20°~40°,重型:肩部活动严重障碍,疼痛剧烈,前伸上举≤80°,外展≤20°,后伸≤20°.

    作者:何立萍;杨爱萍;热孜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同人群住院费用结构分析

    和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卫生费用呈逐年加剧增长态势并远远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长速度[1].本课题通过对我院随机调查的不同人群住院费用的比较并对其结构进行比较,以期了解我院现阶段住院费用水平及结构的合理性.

    作者:王庆华;李应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溶液治疗皮肤瘙痒病的疗效观察

    皮肤瘙痒病为仅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损的一类皮肤感觉障碍性疾病,病因复杂.我院自2005年应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溶液治疗皮肤瘙痒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姜秀英;张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新疆医学杂志

新疆医学杂志

主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