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昭华;修瑞娟
基因芯片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深远的科技革命,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进步.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不仅能实现临床诊断微生物学的改革,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况以及用于诊断微生物学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技术方法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怡;曾照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临床检测肌酐的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但因其价格便宜,国内仍在使用.酶法是近年来较推崇的一类方法,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没有毒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
作者:张东玲;阚耀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四氢生物喋呤(BH4)响应是指服用BH4 15小时后血液内的苯丙氨酸(Phe)较服用前下降30%或Phe的氧化率增高15%以上.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对BH4响应的机制可能为:(1)PAH基因突变使其与BH4的结合能力下降,Km增大;(2)通过分子伴侣的角色,稳定活性的PAH免受破坏和降解;(3)机体BH4生物合成调节过程的改变;(4)诱导/上调PAH的表达,稳定PAH mRNA;(5)生理状况下BH4的相对不足等.
作者:莫喜明;王瑞;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和宫颈病变的级别存在一定关系,各亚型对宫颈上皮致病力不同.HPV的多重感染并不少见,其是否增加或促进宫颈病变的发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基因型中,高危型感染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
作者:赵奕;徐宝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探讨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新型参数的方法.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对贫血类型的初筛诊断、治疗监测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曹杰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肿瘤生长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该文就一种新的血管生长抑制素癌抑素(canstatin)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中作用以及在肿瘤、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和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鲁立;江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组成的纤溶系统调节纤溶酶原的活化过程,并通过溶解细胞外基质中的多种组成成分,在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uPAR的可溶形式--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有助于了解肿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为探讨肿瘤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作者:郭勇峰;郑曙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状态的产妇乳汁中分泌型IgA(SIgA)含量,为预防新生儿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乳汁中SIgA含量.结果在42例产妇中,初乳中SIgA含量低值为0.86, 高值为8.01;成熟乳中SIgA含量低值为0.23, 高值为7.23.初乳和成熟乳中SIg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不同营养状况产妇初乳中SIg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产妇按农村产妇和城市产妇、高龄产妇和年轻产妇、足月产妇与早产产妇、顺产与剖宫产等分析,初乳中SIg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期以母乳喂养为佳,影响初乳中SIgA含量的因素主要是营养状况,与产妇的年龄、妊期、分娩方式无关.
作者:谢建渝;陈瀑;陈凤娴;刘菊莲;杨致邦;蒋仁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表遗传学异军突起,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前沿.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促甲基化即人为地促使DNA发生重新甲基化反应,从而控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失表达.该文仅就目前已知的促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燕妮;张维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途径是凋亡的核心,对钙离子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胞凋亡的机制.现就细胞凋亡时线粒体钙离子信号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娅莉;黄文芳;卢贤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HIV1/2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HBsAg已被卫生部规范为输血前必检4项.医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手术、输血、分娩、注射等操作,而HIV感染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数据证明梅毒的感染率也在不断上升,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重视.
作者:张艳梅;胡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活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体外合成14C标记的高密度脂蛋白(HDL)样颗粒,测定了45例冠心病患者、26例脑卒中患者和40例健康人CETP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脑卒中患者CETP活性分别为(17.6±5.4)%、(15.2±3.8)%,而健康人为(12.7±2.0)%,两组患者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TP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林荔;李颂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结果.方法逆转录套式定性PCR(RT-nested PCR)和荧光定量PCR对28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 28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有248例RT-nested-PCR结果阳性,阳性率为86.1%(248/288);226例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103 拷贝/ml,检出率为78.5%(226/288),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5.9%(219/255).同时,29例标本定性结果阳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7例标本定性结果阴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HCV-RNA,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徐皖苏;王丽;耿大影;秦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流行性感冒病毒是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其检测方法主要有4类:病毒培养分离、血清学诊断、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快速检测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的方法,上述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夏骏;刘芳;王华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其发病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而影响机体的胆酸代谢,导致胆汁淤积而发病,但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李健伟;刘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年来,对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GSTP1、PSCA、PSMA、TERT、PDEF等新型前列腺标志物不断出现,联合检测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该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熊俊;闪全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贵阳市正常健康青少年静脉血细胞分析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用日本SysmexKX-21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贵阳市健康青少年静脉血细胞各参数.结果男性与女性间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H、MCHC)和血小板(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BC、PLT、MPV、P-LCR女性高于男性,红细胞参数男性高于女性.与文献报道该市成人参考值比较,RBC、HGB、HCT、MCV偏高(以HCT、MCV较明显),MCHC明显偏低,WBC偏高(女性较明显),MPV低限值稍偏高,高限值偏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限值偏低,高限值偏高,其余参数参考值大致相同.结论静脉血细胞分析部分参数存在性别、年龄阶段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
作者:朱文元;范瑞达;唐明君;杜军;袁昌猛;吴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常规实验,但由于该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使其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受到限制.近年来,新的前列腺疾病检测标志物及PSA衍生物,如年龄特异性PSA、PSA密度、PSA速度、人体舒血管素2、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等在临床的应用,以及总的和游离PSA比率概念等相继提出,为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孙月庭;刘斌剑;何善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水平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对Lp(a)的结构、功能、代谢、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邵泽伟;孟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4种矿物粉尘对人体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等3种正常细菌的影响.方法矿物粉尘与3种细胞作用24小时后,观察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3种细菌特征酶、特征产物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水镁石粉尘及水泥厂粉尘使3种细菌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细菌数量及葡萄糖消耗显著增高,特征酶、特征产物增多,各细菌形态均发生了改变.结论含钙离子或镁离子高的矿物粉尘能促进3种细菌的生长代谢.
作者:王利民;董发勤;李圃;邓建军;代群威;吴逢春;刘俭;何静;曾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