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张维铭
近年来,表遗传学异军突起,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前沿.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研究的一大热点.促甲基化即人为地促使DNA发生重新甲基化反应,从而控制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失表达.该文仅就目前已知的促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燕妮;张维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其发病与雌激素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而影响机体的胆酸代谢,导致胆汁淤积而发病,但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李健伟;刘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贵阳市正常健康青少年静脉血细胞分析各参数的参考范围.方法用日本SysmexKX-21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贵阳市健康青少年静脉血细胞各参数.结果男性与女性间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参数(RBC、HGB、HCT、MCH、MCHC)和血小板(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BC、PLT、MPV、P-LCR女性高于男性,红细胞参数男性高于女性.与文献报道该市成人参考值比较,RBC、HGB、HCT、MCV偏高(以HCT、MCV较明显),MCHC明显偏低,WBC偏高(女性较明显),MPV低限值稍偏高,高限值偏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限值偏低,高限值偏高,其余参数参考值大致相同.结论静脉血细胞分析部分参数存在性别、年龄阶段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各参数参考范围.
作者:朱文元;范瑞达;唐明君;杜军;袁昌猛;吴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水平脂蛋白(a)[Lp(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现对Lp(a)的结构、功能、代谢、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及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妊娠、糖尿病等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邵泽伟;孟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在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途径是凋亡的核心,对钙离子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细胞凋亡的机制.现就细胞凋亡时线粒体钙离子信号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曾娅莉;黄文芳;卢贤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4种矿物粉尘对人体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等3种正常细菌的影响.方法矿物粉尘与3种细胞作用24小时后,观察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3种细菌特征酶、特征产物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水镁石粉尘及水泥厂粉尘使3种细菌培养基钙离子、镁离子、细菌数量及葡萄糖消耗显著增高,特征酶、特征产物增多,各细菌形态均发生了改变.结论含钙离子或镁离子高的矿物粉尘能促进3种细菌的生长代谢.
作者:王利民;董发勤;李圃;邓建军;代群威;吴逢春;刘俭;何静;曾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常规实验,但由于该标志物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使其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受到限制.近年来,新的前列腺疾病检测标志物及PSA衍生物,如年龄特异性PSA、PSA密度、PSA速度、人体舒血管素2、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等在临床的应用,以及总的和游离PSA比率概念等相继提出,为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的阳性率,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孙月庭;刘斌剑;何善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对分析,探讨各系统之间检测总胆汁酸(TBA)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参照NCCLS的要求,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均采用循环酶法测定TBA,对该院3个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测定20次和测定新鲜血清标本45份.结果朗道质控物和新鲜血清标本TBA测定经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各检测系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检测系统测定新鲜血清标本TBA可靠性系数α为0.983 7,各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0.975,各检测系统测定TBA的精密度CV均<10%;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检测系统2检测结果超过T±15%范围,系统3部分超过T±15%范围.结论 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TBA结果存在不可比性,应对其实施整改措施,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林莉;黄宪章;庄俊华;徐宁;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单克隆抗体技术为20世纪生物学研究的三大实验技术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但此技术操作一个流程需数月时间,不适于安排教学实习,一般仅限于理论讲授,这给学生掌握此技术带来了一定困难.作者通过以下教学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易于掌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毛旭虎;罗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探讨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及其新型参数的方法.测定网织红细胞及其相关参数有助于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对贫血类型的初筛诊断、治疗监测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曹杰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定量分析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57例良、恶性浆膜腔积液中脱落细胞的AgNOR颗粒12项参数,并对AgNOR形态进行观察分型;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EA和Ft水平.结果 AgNOR定量分析12项参数有9项参数良、恶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分型有助于诊断,特别是聚集型的出现更具诊断价值,发现了汉字样AgNOR异型颗粒.AgNOR、CEA、Ft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57.1%、52.4%,特异性分别为96.2%、88.5%、69.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5%、80.0%、57.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71.9%、64.3%,尤登指数(J)分别为0.96、0.46、0.12.结论浆膜腔积液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CEA的联合测定对于良、恶性积液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万胜;陈亚君;邓明凤;陈永玲;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基因芯片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深远的科技革命,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事业的进步.将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不仅能实现临床诊断微生物学的改革,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文对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况以及用于诊断微生物学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技术方法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怡;曾照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结果.方法逆转录套式定性PCR(RT-nested PCR)和荧光定量PCR对288例抗-HCV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HCV-RNA检测.结果 288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有248例RT-nested-PCR结果阳性,阳性率为86.1%(248/288);226例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103 拷贝/ml,检出率为78.5%(226/288),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85.9%(219/255).同时,29例标本定性结果阳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7例标本定性结果阴性,定量结果>103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P<0.01).结论两种方法检测HCV-RNA,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徐皖苏;王丽;耿大影;秦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细胞因子作为多种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物质在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其检测方法也不断地推陈出新,这些检验技术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了可靠、方便的数据.从生物活性检测到免疫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各个方面进展显著,该文较全面地将其原理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梅;宋达琳;康维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HIV1/2抗体、梅毒抗体、丙肝抗体、HBsAg已被卫生部规范为输血前必检4项.医院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手术、输血、分娩、注射等操作,而HIV感染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数据证明梅毒的感染率也在不断上升,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重视.
作者:张艳梅;胡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四氢生物喋呤(BH4)响应是指服用BH4 15小时后血液内的苯丙氨酸(Phe)较服用前下降30%或Phe的氧化率增高15%以上.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陷对BH4响应的机制可能为:(1)PAH基因突变使其与BH4的结合能力下降,Km增大;(2)通过分子伴侣的角色,稳定活性的PAH免受破坏和降解;(3)机体BH4生物合成调节过程的改变;(4)诱导/上调PAH的表达,稳定PAH mRNA;(5)生理状况下BH4的相对不足等.
作者:莫喜明;王瑞;唐爱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编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 382~443位氨基酸的mecA基因片段进行克隆、表达及鉴定.方法根据基因文库登录的mecA基因的编码序列,针对编码PBP2a382~443位氨基酸的mecA基因片段,设计合成4条寡核苷酸片段,再将4条片段人工拼接成目的基因片段,然后克隆至PET-His载体,经酶切鉴定、测序正确后,转化E.coli BL21(DE3)plysS,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并对表达的蛋白以MRSA胶乳凝集试剂盒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相应的PET-His克隆,经诱导表达和鉴定,证实成功表达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表达出PBP2a382~443片段,为其进一步的纯化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霞;谢闺娥;杨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临床检测肌酐的方法主要有碱性苦味酸法、酶法、高效液相层析法、毛细管电泳法和电极法.碱性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但因其价格便宜,国内仍在使用.酶法是近年来较推崇的一类方法,其具有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没有毒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欢迎.
作者:张东玲;阚耀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孕周为19~37周各胎龄段的正常胎儿脐血抗凝血酶(AT)和蛋白C(PC)活性的正常范围,并与正常新生儿及成人进行比较,了解胎儿脐血AT、PC活性的动态变化,为早产儿和新生儿出血、凝血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IL公司的ACL Futura Plus 型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54例胎儿、32例足月新生儿、32例健康成人血浆中AT的活性;用法国Biomerix公司的Mini -Vidas免疫荧光仪测定188例胎儿、32例足月新生儿、32例健康成人PC的活性.结果从19~37周随胎龄的增加AT和PC的活性逐渐增加,但只有在31~37周才显著增加,但都明显低于新生儿和成人水平.在胎儿19~37周以及新生儿期PC的活性都明显低于AT的活性.结论 AT、PC的活性在胎儿、新生儿、成人血浆中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AT的发展优先于PC.
作者:霍梅;林琳华;徐勇;何林;龚文胜;崔红;叶素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CCN家族的成员,可以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粘附和存活,在调控内皮细胞功能和促进血管新生中具有重要作用.CTGF可促进其他血管新生分子(如bFGF、VEGF)以及与细胞外基质完整性和稳定性相关分子(如胶原、MMPs、TIMPs)的表达或活性,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机制在多个环节上调控血管新生,并有望成为抗肿瘤血管新生的新靶向因子.
作者:罗昭华;修瑞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