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lzheimer病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罗南萍;胡成进

关键词:Alzheimer病, 血管性痴呆, 生化及免疫指标
摘要:Alzheimer病(AD)是一种多因异质性疾病,它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和预后的限制性因素.目前从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的生化及免疫指标,如β淀粉样蛋白(β-AP)、糖基化血红蛋白终产物(AGE)、乙酰胆碱脂酶(AchE)、Tau蛋白(Tau)、载脂蛋白E(ApoE)等,有望成为AD早期诊断极有价值的指标.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转化生长因子β的生物学特性与肾病综合征慢性纤维化进程

    转化生长因子β能明显促进肾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增生,从而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引起临床上肾病综合征所具有的各种病理改变.在体外,多种慢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又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这一过程,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在血中的水平及其受体表达,进而减轻肾小球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及进程,延缓肾病综合征向慢性化方向发展,为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争取时间.转化生长因子β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在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都有其受体表达.现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可能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唐雪梅;李秋;李永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进展

    串联质谱技术以其高度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对样本的需求量小,预处理简单,大大提高了检测和临床诊断的效率.现对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和药物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报道.

    作者:李峰;顾学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征订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溶菌酶测定用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价值

    溶菌酶(lysozyme,EC3.2.1.17,LZM)是一种水解腐生球菌细胞壁中聚糖组分的N-乙酰胞壁酸(1→4)N-乙酰葡糖胺键的酶,它可使细胞壁破坏,细菌崩解.溶菌酶主要存在于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当这类细胞参与免疫反应或分解转换率增高时,体液中的溶菌酶便明显增高.此外,Klockars M等通过免疫组织学证实,LZM存在于结核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与病灶附近被活化的巨噬细胞中,以及脓胸的粒细胞中,而癌性细胞及淋巴细胞不含溶菌酶,并认为结核性胸膜炎时,存在胸膜腔的局部LZM合成.因而,LZM测定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作者:沈俐;吴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定量研究进展

    荧光实时逆转录PCR广泛应用于稳态mRNA水平的定量,并且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分子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实验工具.用此技术定量具有范围宽、敏感性高、精确度高,无PCR后处理步骤,避免了交叉污染,且产出率高,可以进行多重检测等特点.然而要成功地应用该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对方法学建立、扩增效率以及标准化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陈英剑;胡成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LA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检测初用于器官移植,但近年来,HLA作为免疫遗传基因在与免疫调节有关的疾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愈来愈受到重视.现就HLA的分型方法及与其某些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章晓鹰;陈建杰;张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血管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作为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学科,其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表达的整体水平为研究特点,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且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现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包括比较蛋白质组、功能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沈静;钱令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液代用品及其临床应用

    临床常规输血技术是安全的,但是由于血液贮存期短、供-受血者之间需要配型、血液传播血源性疾病等原因,限制了配体输血技术在紧急状况,如灾难、战争的广泛应用,由此促进了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开发.

    作者:夏德宜;周剑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招聘编委、通讯员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血清白蛋白钴结合测定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评价

    作者:董志远;董昕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脑脊液蛋白质分析的临床意义

    脑脊液充满于脑和脊髓的生理腔隙中,可视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组织液.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不断发现与认识,相应地对这些疾病的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脑脊液蛋白质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艾红梅;王昌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会讯(全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学术会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人群血清apoAI及apoB水平探讨

    目的研究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正常人群血清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I)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探讨适合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理想的参考值.方法收集内蒙古各族健康人群血清,按一般生活水平严格筛选1 009例,其中男547例,女462例,年龄1~83岁.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TA)测定其apoAI、apoB及AI/B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上述正常人群体检结果与国内外某些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正常人群血清ApoAI、apoB水平较欧美人偏低,与国内宁波地区接近,且低于北京地区.结论说明血清apoAI、apoB及AI/B受种族、环境、生活方式等影响.

    作者:孙文阁;朱振远;费志宏;何述祥;牛丽丽;伍镜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iRNA四种制备技术的介绍

    RNA干扰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大量研究证明siRNA可有效触发RNA干扰,现主要介绍siRNA的四种合成技术.

    作者:阚学峰;高英堂;杜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抗S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比较

    综合比较了四种检测抗SSA/Ro抗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得出IBT法与ID 法相结合是比较实用、又能显著提高检出率的理想方法.

    作者:罗发兴;向文斌;王继华;何小维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是胰腺组织受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碍.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是胰蛋白酶原激活后释放出来的短肽,可以很快进入腹膜、血液及尿液.检测体液TAP浓度,可以特异地反映胰蛋白酶原激活情况以及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慧;徐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对强迫症患者5-羟色胺(5-HT)代谢的影响.方法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强迫症患者,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脊液(CSF)中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结果强迫症患者CSF中5-HT和5-HI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患者,其CSF中5-HT和5-HIAA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双侧多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可以有效纠正强迫症患者5-HT的代谢紊乱.

    作者:刘建新;王晓峰;李拴德;王小亚;张红宾;李迎国;姜克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血小板活化的一个重要指标.MPV升高,血小板体积增大,活性增强.研究发现MPV与许多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梗死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现就MPV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丁志祥;张乐之;王鸿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胎儿肺成熟度测定方法的进展

    在高危妊娠管理中,棘手的问题是选择何时分娩,在保证孕产妇安全的前提下,围产儿能否存活取决于胎儿成熟度,更重要的是胎肺的成熟度.现回顾了胎儿肺成熟度的判断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其研究方法从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到分子生物学等多方位的研究,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杨红玲;丘媛媛;冯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前S1蛋白与其他HBV检测指标的关系,并探讨其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清前S1蛋白检测,比较不同HBV指标组合模式中的前S1蛋白变化.结果 HBV高复制组(HBeAg、HBV DNA、HBcAb IgM阳性各组)中血清前S1蛋白阳性高,低复制组相对低.HBsAg、HBsAb阳性(18)及HBsAg、HBsAb、HBeAb阳性(7)和仅HBsAg阳性(21)患者中,其前S1蛋白均阴性.前S1蛋白阳性亦见于HBsAb阳性的大三阳(3/12)、HBsAb阳性的小三阳(5/20)、HBsAg、HBsAb、HBcAb阳性(1/3)和仅HBsAb阳性(1/439)及仅HBcAb阳性(1/3)患者中.结论血清前S1蛋白不仅是一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而且还可能反映HBV颗粒状态和隐匿性HBV感染.

    作者:金磊;董惠芳;郭永贞;徐学刚;杨协珍;金树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