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脉夹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谭小林;杜东平

关键词: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脑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脑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 探讨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IFAD)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DSA)病变血管异同.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LAA组和IFAD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资料、DSA血管差异和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临床表现相似,均以卒中样表现起病,但IF-AD组出现头痛或颈痛比例更高,LAA组中糖尿病比例更高;LA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IFAD组更高,尤其是LAA组中的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两组病变血管累及前循环为主,以重度狭窄多见;IFAD以颅外、单支血管受累为主,常见的血管损伤为颈内动脉、椎动脉;LAA组以颅内、多支血管受累多见,常见受累血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结论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LDL-C水平高的脑梗死可能提示为LAA,尤其是LAA中的重度狭窄者.IFAD多为单支重度狭窄,LAA多为多支中重度狭窄.头痛或颈痛是IFAD和LAA鉴别的重要提示症状.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时间窗的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 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组,3 h之后使用的患者列入晚期治疗组.治疗后24 h后复查凝血象及血小板,比较两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入院后24~48 h至少复查1次头颅CT,追踪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及预后.结果 早期治疗组患者DIC评分有明显改善,早期治疗组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更低,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海兵;徐睿;程强;朱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比较急性高血糖、非急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探讨急性高血糖与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该院行急诊PCI术治疗AM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比较急性高血糖组和非急性高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CIN发生率.结果 急性高血糖组CIN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入院时急性高血糖是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323,95%CI:2.134~12.418,P<0.05).结论 入院急性高血糖是 AMI 急诊 PCI 术后 CIN 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优化临床 AMI 急诊 PCI 术前、术后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米庆;庞小华;杨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明确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分析其致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荨麻疹患者常见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包括硫酸镍(20.84%)、氯化钴(14.38%)、重铬酸钾(13.25%)等.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对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比较常见,对于部分患者需进行斑贴试验检查,以明确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等相关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南;张思;王晓龙;李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2014年在该院行放射治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CQI护理模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PTC QLQ-C30)的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PTC QLQ-C30各项功能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唐林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行外科治疗脆弱脑功能患者的术后影响

    目的 观察和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合并脆弱脑功能患者外科手术后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脆弱脑功能患者11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焦虑评分Ⅱ~Ⅲ 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开始后,D组在10 min内泵入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3~0.5μg/(kg·h)的速率持续给药至手术结束,S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进行同样操作.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前1 d及术后第6 h、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身体状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药使用量小于S组;(3)D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短于S组;(4)D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高于S组,且认知功能发生下降病例数少于S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防止老年脆弱脑功能患者胃癌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王浩;孟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乳果糖灌肠佐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应用乳果糖(LAC)灌肠联合生长抑素(SS)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AP临床处理流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SS治疗,观察组加用LAC灌肠联合SS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 d后血清IL-6、TNF-α、hs-CRP、内毒素脂多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77.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应用LAC灌肠联合SS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尚丽;吕文浩;李卿;张会涛;冯博帅;刘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68例该院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及研究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宽敏;闫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前瞻性病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侧方入路,研究组给予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标本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除数多于对照组,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虽较外侧入路发生的炎性反应高,且术中出血量多,但更符合肿瘤操作标准,能较彻底地清扫淋巴结,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广泛推广.

    作者:林中满;王德奋;吴惠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绝经对女性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绝经对女性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体检的40~60岁女性,随机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绝经组52例,未绝经组50例.采取同样检测方法 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血脂、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雌激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 绝经组的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C/HDL-C均高于未绝经组,HDL-C低于未绝经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后组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BGP)及骨吸收指标(Pyd/Cr)明显高于未绝经姐;绝经姐的冠脉斑块性质水平均高于未绝经组.结论 绝经女性的血脂指标、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绝经女性.

    作者:木尼拉·吾拉木;依沙来提·司马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ADAMTS13和TS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取11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38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法检测ADAMTS13活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中TSP-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水平.结果 DM组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原和TS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抗原和TSP-1水平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及TSP-1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吴志美;喻海忠;袁建芬;王伟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定位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定位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定位,研究组予以Rou-viere沟引导定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氧化应激、免疫功能、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BIL、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ET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定位手术.

    作者:郑晨;李守帅;周鹏;刘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检测胃癌患者HGC-1表达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GC-1)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来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的6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21)、对照组(n=21)及观察组(n=21),并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患者HGC-1 mRNA表达情况,对三组中HGC-1蛋白表达应用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 经分析研究显示,试验组有16例患者的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76.1%;在对照组中,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者有4例,阳性率为19.1%,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GC-1蛋白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有12例表现为阳性,阳性率高达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为4例的阳性率(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中HG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蛋白表达上调的原因主要与胃癌组织分化及PCNA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UICC分期、肿瘤大小和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M分期、脉管浸润不会造成其表达的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表明HGC-1阴性者比阳性者生存概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表明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HGC-1.结论 HGC-1对胃癌发生产生着极大的作用,并且还是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的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膜黏附因子和sICAM-1,白细胞膜黏附因子需检测的指标为CD11a和CD18.结果 试验组患者具有更多的CD11a、CD18细胞,sICAM-1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原因导致的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障碍加重,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水平均会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心功能的评估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太宏;薛正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潮汕地区人群CYP2C9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细胞色素酶P450家族CYP2C9基因多态性在潮汕地区人群分布的情况,以及基因型分布和基因突变率.方法 采用DNA测序法检测204例当地健康志愿者CYP2C9?2和CYP2C9?3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04例志愿者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4例为?1/?1型,19例为?1/?3型,1例为?3/?3型,频率分别为90.19%、9.31%和0.50%,未发现?1/?2、?2/?2和?2/?3型突变;CYP2C9?3的突变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 基因在潮汕地区的多态性分布和性别有关,根据基因型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有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胡婧;肖曈曈;潘美晨;张悄忻;程碧珍;蔡应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响,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11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7例.两组均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另外给予个性化护理;治疗及护理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7.37%)高于对照组(4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5.37±0.31)分低于对照组(6.40±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配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饶井芬;朱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收治的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能更好地改善IB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春雨;李春梅;滕垂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胰腺癌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入院单号作为对照组(n=50),双号作为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通过疼痛评分、心境量表评分、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评估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止痛药物给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精力-活动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紧张-焦虑、发怒-敌视、抑郁-沮丧、疲劳-迟钝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腺癌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急性疼痛、减少西药止痛剂的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应激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获得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莉;杨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细致化护理干预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细致化护理干预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34例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8.51%)高于对照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01±0.32)分,HAMD评分为(11.89±0.45)分,对照组HAMA评分为(15.89±0.99)分,HAMD评分为(19.87±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01%,对照组为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AOPP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患者满意度高,安全可行,具有极高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

    作者:章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梅克尔憩室伴微小神经内分泌瘤1例

    本文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梅克尔(Meckel)憩室黏膜下微小神经内分泌瘤(NET)1 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 岁,间断性腹部疼痛 2 个月,加重 0.5 d,急诊收住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左下腹可触及扩张肠管,脐周压痛(+),以左 下 腹 为 主,反 跳 痛 (-).血 常 规 示:WBC 17.8 × 109/L,N 93.3%,L 4.2%;尿 常 规 显 示:尿 胆 原 (+ +),酮 体(+++),蛋白(+),葡萄糖(++);静脉血液检查显示:血淀粉酶正常;血糖 12.9 mmol/L;泌尿及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腹部螺旋 CT 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术前诊断:肠套叠,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肿胀,距回盲部 90 cm 处回肠套入回肠约120 cm,复位后发现小肠距回盲部 90 cm 处有一处长约 7 cm憩室,触之质硬.部分肠管血运障碍,呈暗紫色,水肿明显.术中诊断:(1)小肠梅 克 尔 憩 室;(2 )肠 套 叠;(3 )弥 漫 性 腹 膜 炎.

    作者:其其格;刘超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产科进行体检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值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CL-90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杜稳侠;李佰成;王荣;李岐佩;陈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