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 国际刊号:1672-9455
  • 国内刊号:50-1167/R
  • 影响因子:1.09
  • 创刊:200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重庆
  • 语言:中文
  • 邮发:78-157
  • 全年订价:62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2017年19期文献
  • 396例儿童难治性咳嗽病因探讨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96例难治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合并症及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难治性咳嗽形成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是否合并鼻部疾病进行区分,396例患儿中42例(10.61%)未合并鼻部疾病,其余354例(89.39%)患儿均合并鼻部疾病.在合并鼻部疾病的354例患儿中,285例(80.51%)确诊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69例(19.49%)仅单纯合并鼻部疾病.分析285例确诊为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鼻塞、流涕、鼻痒等鼻部症状201例,规律咳嗽189例,自感鼻涕倒流63例,口咽部可见鼻咽部脓性分泌物129例,首次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可见鼻咽部脓性或黏性分泌物267例,咽喉壁淋巴滤泡增生162例,鼻道内脓性分泌物174例,打鼾或经口呼吸87例.入组的354例合并鼻部疾病的患儿均在该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治疗,咳嗽症状均在14 d内明显缓解.其中合并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治疗7、14 d咳嗽缓解率均高于单纯合并鼻部疾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咳嗽中合并鼻部疾病及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较高,给予针对性治疗后患儿咳嗽症状可有效缓解.

    作者:周雪冰;王进东;葛玥铭;张海生;赵毅;李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定位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定位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8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定位,研究组予以Rou-viere沟引导定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以及氧化应激、免疫功能、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BIL、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O、ET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uviere沟引导定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定位手术.

    作者:郑晨;李守帅;周鹏;刘云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中暑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的作用

    目的 分析早期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中暑患者循环系统功能失调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断为重症中暑的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从入院治疗开始给予降温治疗处理,包括物理降温、药物治疗、抗感染、抗休克、解除痉挛、平衡电解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并在入院当天密切动态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液指标、血小板计数和氧合指数等.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和DIC发生例数及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二聚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中暑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预防循环系统功能失调,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作者:涂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效果优异,改善凝血功能及肾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暾;沈金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三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宫颈癌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 的不同,将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直接进行手术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及手术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A125、CEA及SCC-Ag水平.结果 治疗前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血清CA125、CEA和SCC-A水平,Ⅰ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低于Ⅱ期患者,两组患者在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手术时间及宫颈阴道旁组织宽度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CA125、CEA和SCC-Ag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A125、CEA和SCC-Ag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可明显降低患者的CA125、CEA和SCC-Ag水平.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高立;刘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肝素等药物治疗,并且进行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分级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63.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以上血清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Ⅰ级和Ⅱ级例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纠正血清指标和血流动力参数,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莉;廖华;刘紫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病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子宫异常出血病因诊断的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被诊断为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120例,年龄19~76岁,全都有性生活史.所有患者均先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资料,以及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2项的检查结果 .将宫腔镜和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 和实际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单纯宫腔镜检查和2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以2项检查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率来确定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的临床价值.结果 宫腔镜和阴道超声检查对病情的诊断准确率都很高.将宫腔镜的检查结果 和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4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结核、增殖分泌期)的符合率高达90.0%以上,并且其中有2项(子宫内膜癌、子宫结核)高达100.0%.将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 和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其中大部分的符合率都高于60.0%,高达97.6%.单纯宫腔镜检查的准确率为69.3%,2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7.4%,两组之间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鲁桂玲;周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小体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3例(试验组)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利用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LRP3炎症小体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水平.结果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LRP3、IL-1β、IL-18水平及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3、IL-18、IL-1β呈正相关(r=0.438、0.371、0.306,P<0.05).结论 血清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作者:潘航;冷蔚玲;杨丹;雷小添;吴明霞;吴绮楠;梁自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对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ACOS患者作为观察组,整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和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呼气第1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住院过程中应用无创通气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及全身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对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吸烟、有过敏性疾病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CRP、血清IgE水平、WBC、嗜酸性粒细胞水平、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气管舒张剂后患者FEV1、FVC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FEV1改善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以及应用全身皮质激素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史、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是危险因素.结论 ACOS在急性加重期,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容易发展为ACOS的危险因素为有过敏性疾病史、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需临床关注.

    作者:沈洁;葛仁美;崔翔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0例,将入选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西医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蓉;李冀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动脉夹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IFAD)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DSA)病变血管异同.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LAA组和IFAD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资料、DSA血管差异和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临床表现相似,均以卒中样表现起病,但IF-AD组出现头痛或颈痛比例更高,LAA组中糖尿病比例更高;LA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IFAD组更高,尤其是LAA组中的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两组病变血管累及前循环为主,以重度狭窄多见;IFAD以颅外、单支血管受累为主,常见的血管损伤为颈内动脉、椎动脉;LAA组以颅内、多支血管受累多见,常见受累血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结论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LDL-C水平高的脑梗死可能提示为LAA,尤其是LAA中的重度狭窄者.IFAD多为单支重度狭窄,LAA多为多支中重度狭窄.头痛或颈痛是IFAD和LAA鉴别的重要提示症状.

    作者:谭小林;杜东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UG-CNB)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该院甲状腺结节住院患者216例(结节数327个)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组织病理为对照,分析UG-CNB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显示,327个结节中良性193个(59.02%),恶性134个(40.98%).UG-CNB诊断为良性结节192个,恶性结节135个,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4.78%、95.85%、95.41%、22.84、0.05.结论 UG-CNB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华;何峥;彭春红;张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R组:0.200%罗哌卡因30 mL加生理盐水至200 mL;DR组:1μg/kg右美托咪啶+0.200%罗哌卡因30 mL加生理盐水至200 mL;S组:2μg/kg舒芬太尼200 mL.R组和DR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后连续镇痛,S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12、24 h静息、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记录入室时(T1)、术后第1天清晨7:00(T2)、第2天清晨7:00(T3)血皮质醇(Cor)与血糖(Glu)水平.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DR组和R组患者在各时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在各时点的活动VAS评分低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与Glu水平比较,各组患者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和R组T2、T3时均低于S组(P<0.05),DR组明显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应激反应.

    作者:吴震;温来友;陈建庆;乐伟;宋文祥;李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微量清蛋白(mAL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患者接受2种不同治疗方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n=98)与对照组(n=100).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螺内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vs.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mALB、HOMA-IR、CRP、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收缩压、舒张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比还原黏度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并改善患者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岚;杨婉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藏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BsmⅠ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3-2015年的162例藏族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167例有分枝杆菌接触史的同民族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BsmⅠ多态性的检测,根据不同标本中分布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两种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的FF、Ff与ff 3种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692,95%CI:1.349~5.373).病例组的BB、Bb、bb 3种基因型与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1.009,95%CI:0.560~1.816).结论 维生素D受体的FokⅠ多态性与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相关,其ff基因型可能是发病的风险因素,而与BsmⅠ多态性则无关.

    作者:张弢;张艳虹;朱国龙;李天如;王淼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初步确诊肺癌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2例患有良性肺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血清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等肺癌标志物的检测,对4项指标进行阳性率计算及统计学比较.此外,对4项肺癌标志物进行单独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在原发性肺癌指标的评价标准下,观察组患者的NSE、CA199、Cyfra21-1、CEA 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比较,Cyfra21-1阳性率高,CA199和CEA次之,NSE阳性率低;对照组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标志物单独比较中,Cyfra21-1的准确度及特异度高,但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程度评分大致是Cyfra21-1的2倍.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俊;孙璀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影响,为其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2016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干预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3、7 d后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干预组治疗7 d后治愈率12.50%、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治疗7 d后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2.3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7 d后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均呈好转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种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两组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暗带体积、侧脑室受压程度、中线移位程度与NIHS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472、0.499、0.568,P<0.01),治疗7 d后侧脑室受压程度、中线移位程度与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465、0.388、0.502,P<0.01).结论 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能够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改善,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滕跃;马文波;王晶;吴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原有降糖药物+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 β细胞功能(HOMA-β)变化,记录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BMI、HOMA-β均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A1c>10%~13%,治疗后HbA1c<7.0%达标率62.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胰岛素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均能良好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改善其HOMA-β,前者相比后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后者HbA1c>10%的患者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江丽华;韩晓骏;苏如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体检人群小麦不耐受阳性率及其组分的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小麦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探讨体检人群小麦不耐受的阳性率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分析其不耐受组分.方法 采用乙醇-丙酮法对小麦蛋白进行提取,用粗提小麦蛋白包被96微孔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2例体检者小麦蛋白IgG水平,SDS-PAGE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并用酶免疫印迹方法 分析提取液中与IgG特异度结合的主要蛋白组分.结果 该地区体检人群小麦不耐受抗体阳性率为21.3%,其中男(18.52%)、女(23.5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组阳性率为26.47%,中年组17.24%,老年组为18.64%,其中少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和中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小麦蛋白不耐受组分主要有4种,主要为麦谷蛋白,且个体间所针对的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中部分存在小麦蛋白IgG抗体;且小麦蛋白不耐受与性别无相关性,而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不同个体间小麦主要不耐受组分差异无相关性.

    作者:戈立秀;张丽;张伟;韩煦;常艳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紫花地丁外敷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紫花地丁外敷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3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118例.A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B组使用紫花地丁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4.24%)明显低于A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6,P<0.05).结论 紫花地丁外敷可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且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孟令伶;杜丽娜;王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板蓝根多糖在结核小鼠模型中的免疫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板蓝根多糖(IIP)在结核小鼠模型中对Th细胞的免疫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SPF小鼠50只,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其他40只经尾静脉注射标准菌株H37RV混悬液建立结核小鼠模型,其中模型组10只,干预组30只.干预组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予IIP 100、200、300 mg/(kg·d)腹腔注射,观察三组小鼠的临床表现,造模成功时及成功后20、30 d后各抽取1次外周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2水平.结果 干预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小鼠缓解,外周血检测IFN-γ、IL-4、IL-12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P可通过对Th细胞的干预对结核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田冰;刘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ADAMTS13和TS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目的 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及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与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取11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38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6例,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法检测ADAMTS13活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中TSP-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水平.结果 DM组患者血浆中ADAMTS13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抗原和TSP-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组ADAMTS13活性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抗原和TSP-1水平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MTS13活性降低及TSP-1水平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吴志美;喻海忠;袁建芬;王伟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乳果糖灌肠佐治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应用乳果糖(LAC)灌肠联合生长抑素(SS)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AP临床处理流程,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SS治疗,观察组加用LAC灌肠联合SS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症状、体征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7 d后血清IL-6、TNF-α、hs-CRP、内毒素脂多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较对照组(77.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应用LAC灌肠联合SS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尚丽;吕文浩;李卿;张会涛;冯博帅;刘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明确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分析其致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荨麻疹患者常见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包括硫酸镍(20.84%)、氯化钴(14.38%)、重铬酸钾(13.25%)等.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对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比较常见,对于部分患者需进行斑贴试验检查,以明确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等相关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南;张思;王晓龙;李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1528例体检女性临床资料,比较宫颈细胞学及HR-HPV检查结果 ,分析CIN与HR-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1528例体检女性中313例检出HR-HPV,阳性率为20.48%,152例女性病理检查阳性,阳性率为9.94%.病理检查阳性的152例患者中111例感染HR-HPV,感染率为73.03%.不同CIN级别患者HPV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级别越高者HPV病毒载量越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CIN分级及病毒感染率进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 发现CIN级别越高的患者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13,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IN分级与HR-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815,P<0.05).结论 CIN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贤;王丽娟;张焕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检测胃癌患者HGC-1表达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GC-1)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来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的6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21)、对照组(n=21)及观察组(n=21),并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患者HGC-1 mRNA表达情况,对三组中HGC-1蛋白表达应用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 经分析研究显示,试验组有16例患者的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76.1%;在对照组中,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者有4例,阳性率为19.1%,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GC-1蛋白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有12例表现为阳性,阳性率高达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为4例的阳性率(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中HG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蛋白表达上调的原因主要与胃癌组织分化及PCNA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UICC分期、肿瘤大小和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M分期、脉管浸润不会造成其表达的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表明HGC-1阴性者比阳性者生存概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表明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HGC-1.结论 HGC-1对胃癌发生产生着极大的作用,并且还是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住院患者LVEF与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住院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氮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39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分组,测定其NT-proBNP水平、生化指标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参数,对测量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FpEF患者LVEF与NT-proBNP水平无相关性(P>0.05).在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LVEF的降低,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0,P<0.001).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水平会随着LVEF的降低明显升高,但HFpEF患者LVEF与NT-proBNP并无此规律可言,故在临床中不能单纯地以LVEF或NT-proBNP水平高低来判断HFpE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作者:任明岗;李鑫;于军;常盼;王建榜;吴娟;张学策;张静;严昌林;王西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TgAb和TPOAb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ATA)相关指标水平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就诊的有自然流产史的非孕期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孕期健康已育女性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ATA、TgAb及TPOAb阳性率分别为18.33%、13.33%、15.00%;对照组分别为8.33%、4.17%、5.0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TgAb及TPOAb进行定量研究显示,lg(TgAb)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g(TPOAb)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2次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患者ATA、TgAb、TOPAb的阳性率分别为33.93%、25.00%、28.57%,流产3次以上阳性率分别为5.36%、3.57%、3.57%.2次流产者ATA阳性率均高于3次以上流产者,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RSA患者ATA、TgAb、TOPAb的阳性率分别为20.20%、16.17%、16.17%,继发性RSA患者ATA、TgAb、TOPAb的阳性率分别为9.52%、0.00%、9.52%.虽然两组ATA阳性率相差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A是检测RSA的独立危险因素,与RSA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余俊;彤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时间窗的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 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组,3 h之后使用的患者列入晚期治疗组.治疗后24 h后复查凝血象及血小板,比较两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入院后24~48 h至少复查1次头颅CT,追踪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及预后.结果 早期治疗组患者DIC评分有明显改善,早期治疗组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更低,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海兵;徐睿;程强;朱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三项指标检测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清蛋白(ALB)检测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8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早期吻合口瘘组(AL组)84例,非吻合口瘘组(非AL组)200例.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及术后的状况,分析血清PCT、CRP与ALB的水平变化趋势对诊断效果的影响及对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血清PCT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血清PCT水平第5天达到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升迅速.两组术后的血清PCT持续3~4 d下降达到低值,AL组保持在低水平,非AL组水平缓慢回升.以术后第5天CRP水平作为预测指标,两组都维持在较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血清PCT水平迅速升高,CRP维持高水平不下降同时ALB持续低水平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高,吻合口瘘发生的风险大.血清PCT、CRP与ALB检测有助于食管癌术后早期吻合口瘘的诊断,帮助患者加快恢复健康.

    作者:王艳霞;王玉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西洛他唑应用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应用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94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术后给予他汀类、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毫克/次,1次/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次,1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片200毫克/次,1次/天.两组患者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PL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NF-α、hs-CRP、IL-6、hs-cTnT、CK-MB、血小板聚集率、LVEDD、LVES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血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炎性反应症状,抑制血小板活化,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可靠,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董庆峰;赵冬;周维;汪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64例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葛根芩连汤.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症状、血脂水平、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探针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AL、SBI、PL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观察组TNF-α、IL-6、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牙周症状,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赵兵;王丹;魏润生;和明春;王丽茹;马陈民;张秀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潮汕地区人群CYP2C9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细胞色素酶P450家族CYP2C9基因多态性在潮汕地区人群分布的情况,以及基因型分布和基因突变率.方法 采用DNA测序法检测204例当地健康志愿者CYP2C9?2和CYP2C9?3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204例志愿者CYP2C9基因型检测有184例为?1/?1型,19例为?1/?3型,1例为?3/?3型,频率分别为90.19%、9.31%和0.50%,未发现?1/?2、?2/?2和?2/?3型突变;CYP2C9?3的突变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9 基因在潮汕地区的多态性分布和性别有关,根据基因型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用药有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胡婧;肖曈曈;潘美晨;张悄忻;程碧珍;蔡应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人性化管理对护理人员工作情绪、睡眠质量及专业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者护理情绪、睡眠质量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根据护理工作者的自身特点给予个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工作情绪、睡眠质量、专业技能水平.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前两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困惑-迷茫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在管理方案实施前,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方案后观察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用药观察、协调管理、健康教育、慎独修养、自我完善、改革创新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中工作情绪、睡眠质量及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李静;熊吉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动机性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动机访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口头形式的护理干预,动机访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模式的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动机访谈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访谈组ES-CA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访谈组总体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稳定.

    作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收治的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能更好地改善IB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春雨;李春梅;滕垂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胰腺癌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胰腺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入院单号作为对照组(n=50),双号作为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通过疼痛评分、心境量表评分、护理满意率等指标,评估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止痛药物给药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精力-活动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紧张-焦虑、发怒-敌视、抑郁-沮丧、疲劳-迟钝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胰腺癌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急性疼痛、减少西药止痛剂的用量,减轻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应激障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获得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白云莉;杨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清胱抑素C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在该院分娩的足月HIE早期肾功能损伤患儿45例作为试验组,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指标,同时观察不同程度HIE早期肾功能损伤患儿治疗前后的CysC水平,分析CysC对新生儿HIE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患儿的CysC为(2.36±0.24)mg/L,BUN为(5.11±1.32)mmol/L,Scr为(51.2±6.2)μmol/L;对照组的CysC为(1.02±0.31)mg/L,BUN为(4.85±1.24)mmol/L,Scr为(49.5±5.6)μmol/L;两组研究对象的Cys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BUN以及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度肾功能损伤患儿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患儿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的Cys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HIE早期肾功能损伤患儿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且损伤程度越重CysC水平越高,可作为HIE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诊断指标.

    作者:王海艳;王丽艳;王娜;范文斌;张立强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产科进行体检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值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CL-90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杜稳侠;李佰成;王荣;李岐佩;陈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55.86±8.64)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55.86±11.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44.52±9.12)分]及Barthel评分[(41.56±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94%)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和机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郭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3-2014年在该院行放射治疗的初诊鼻咽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放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CQI护理模式,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评价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PTC QLQ-C30)的评分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OPTC QLQ-C30各项功能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I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唐林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人肺炎支原体抗原循环增强荧光免疫方法的建立

    目的 采用循环增强免疫荧光技术(CEIFA),建立人肺炎支原体抗原(Mp)的检测方法 ,并对其性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CEIFA检测Mp肺炎抗原,对Mp标准物质及54份临床标本用培养法进行测定,采用CEIFA检测Mp的灵敏度及该方法 与培养法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生物素标记Mp兔多抗与亲和素偶联花青染料5的工作浓度分别为5、8μg/mL时,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吸光度(P/N)比值大.检测Mp抗原灵敏度为2μg/mL.54份临床标本培养法检测阳性率为29.6%(16/54),CEIFA法的阳性率为35.2%(19/54),二者符合率为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的CEIFA法检测Mp抗原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等优点.

    作者:肖春海;梁爽;瞿培培;刘静凡;董志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绝经对女性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绝经对女性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体检的40~60岁女性,随机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绝经组52例,未绝经组50例.采取同样检测方法 测定两组受试对象的血脂、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雌激素、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 绝经组的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TC/HDL-C均高于未绝经组,HDL-C低于未绝经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激素水平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后组的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骨钙素(BGP)及骨吸收指标(Pyd/Cr)明显高于未绝经姐;绝经姐的冠脉斑块性质水平均高于未绝经组.结论 绝经女性的血脂指标、雌激素水平、骨代谢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水平均明显高于未绝经女性.

    作者:木尼拉·吾拉木;依沙来提·司马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细致化护理干预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细致化护理干预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34例AOP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8.51%)高于对照组(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1.01±0.32)分,HAMD评分为(11.89±0.45)分,对照组HAMA评分为(15.89±0.99)分,HAMD评分为(19.87±1.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01%,对照组为8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AOPP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且患者满意度高,安全可行,具有极高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

    作者:章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反馈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宣教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母婴同室中产妇产后知识知晓度、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产后知识总知晓度、产后恢复情况和母乳喂养率.结果 观察组产后知识总知晓度、母乳喂养率、护理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反馈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产妇产后知识总知晓度,改善产后恢复情况,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魏琴;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专业护理小组在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专业护理小组的成立在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CRRT专业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成员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结论 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可提高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蔺亚莉;马超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策略

    目的 探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响,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11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7例.两组均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另外给予个性化护理;治疗及护理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7.37%)高于对照组(4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5.37±0.31)分低于对照组(6.40±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配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饶井芬;朱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68例该院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及研究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宽敏;闫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

    目的 通过比较急性高血糖、非急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探讨急性高血糖与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该院行急诊PCI术治疗AM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比较急性高血糖组和非急性高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CIN发生率.结果 急性高血糖组CIN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入院时急性高血糖是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323,95%CI:2.134~12.418,P<0.05).结论 入院急性高血糖是 AMI 急诊 PCI 术后 CIN 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优化临床 AMI 急诊 PCI 术前、术后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米庆;庞小华;杨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保留灌肠在急性胰腺炎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适当的对症治疗,胃肠减压,禁饮禁食,抗炎,补液,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药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的腹部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细胞计数、肌酐、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有效帮助患者排除肠道积气积液,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疾病恢复,缩短病程,缓解腹部症状及体征,可提高疗效.

    作者:何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同入路方式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前瞻性病例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侧方入路,研究组给予中间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炎性反应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标本长度、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除数多于对照组,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免疫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CD8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虽较外侧入路发生的炎性反应高,且术中出血量多,但更符合肿瘤操作标准,能较彻底地清扫淋巴结,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广泛推广.

    作者:林中满;王德奋;吴惠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及灌注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66例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注的方法 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情况,甲状旁腺激素及内皮素(ET)、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ET、PRA、ATⅡ和AL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且对于甲状旁腺素、ET等指标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叶萍;李婷婷;吴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比卡鲁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效评价后显示,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vs.62.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PSS评分、VAS评分、血清PSA水平明显降低(8.0±1.5 vs.12.1±2.0分,3.1±0.5 vs.5.9±0.7分,15.1±2.6 vs.36.5±4.7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泌尿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在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降低血清PSA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平;徐刚;张涛;肖尚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的12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121例体检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白细胞膜黏附因子和sICAM-1,白细胞膜黏附因子需检测的指标为CD11a和CD18.结果 试验组患者具有更多的CD11a、CD18细胞,sICAM-1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原因导致的充血心力衰竭患者中,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障碍加重,CD11a、CD18细胞概率和sICAM-1水平均会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细胞膜黏附分子和sICAM-1在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心功能的评估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太宏;薛正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结构、经济和地域的独特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家庭、经济和地域支持方面的特殊性及对主要照顾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比较孤独症和健康儿童在家庭支持方面及主要照顾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上的差异性,并分析家庭支持因素与照顾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诊断为孤独症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76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来该院预防保健科接种或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及其主要照顾者(8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问卷显示观察组儿童主要照顾者中以生理学父母为主(65.5%),职业以兼职为主(40.6%),家庭收入恩格尔系数平均为46.7%,家庭成员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或专业康复中心的义诊或宣传活动早知晓孤独症,住址普遍距专业机构的距离在5~10 km(30.0%).两组仅在主要照顾者职业情况和现住址与可诊治儿童孤独症的医疗机构的距离这2个变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维度上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其中仅现住址距可诊治儿童孤独症的医疗机构的距离这1个变量是影响观察组儿童照顾者总体生理健康评分的因素,而影响观察组儿童照顾者总体心理健康评分的因素包括照顾者的职业、身份和获取孤独症相关知识的渠道.结论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照顾应注重照顾者的身份和职业情况,从亲朋好友处获得信息帮助并尽可能将住址靠近专业医疗机构更有助于孤独症儿童照顾者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赵谷娜;赵晓莉;贾甜;上官红梅;刘晶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及对胎心监护、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对胎儿心率、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硬膜外分娩镇痛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用单纯罗哌卡因麻醉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联合麻醉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胎心率、产程用时、疼痛情况及阿氏评分(Apgar)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胎心减速持续的总时间和单个胎心减速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且第一、第二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5、20 min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和碱剩余(BE)等胎儿脐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能够优化胎心率,且对胎儿脐血的影响较小,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影;张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专门的器械管理组,建立规范化的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流程,调整排班模式,制定工作流程,建立手供沟通联系通道,落实无缝隙管理,对比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器械使用情况、管理效果、手术室器械存在的问题及医护满意度.结果 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与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器械准备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器械运输未及时到达、器械数目有误、器械损坏、器械遗失等手术室器械存在问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器械晚送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器械术后去向明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对比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的医护满意度为87.00%,实施后的医护满意度为95.83%,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明显提升器械使用率与管理质量,进而提高医护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艳;苏君;董红;苏瑛;陈燕;王怡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识宣教对预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识宣教对预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12月该院产科产前检查并确定妊娠期的孕妇100例,依随机对照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孕妇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宣教.试验过程中,一方面观察记录孕妇及其家属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采取预防措施情况;另一方面详细记录孕妇健康情况.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宣教后,试验组孕妇及其家属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预防措施的孕妇为92.0%,而对照组则仅有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2.0%,对照组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识宣教,可有效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采取预防措施的积极性,进而降低疾病发生率,适合广泛推广.

    作者:杜小花;曹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行外科治疗脆弱脑功能患者的术后影响

    目的 观察和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合并脆弱脑功能患者外科手术后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脆弱脑功能患者11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焦虑评分Ⅱ~Ⅲ 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开始后,D组在10 min内泵入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3~0.5μg/(kg·h)的速率持续给药至手术结束,S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进行同样操作.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前1 d及术后第6 h、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身体状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药使用量小于S组;(3)D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短于S组;(4)D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高于S组,且认知功能发生下降病例数少于S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防止老年脆弱脑功能患者胃癌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王浩;孟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手术治疗疗效

    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南川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21~70岁,中位年龄47.8岁,并进行随访、评估及分析.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体系(AOFAS)对疼痛、功能、形态进行评分.结果 33例均获随访,时间7~52个月,平均27个月.完全负重时间8~16周,平均13.9周.AOFAS评分66~100分,平均89.3分,优(90~100分)24例,良(80~<90分)6例,中(70~<80分)2例,差(<70分)1例,优良率90.9%.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骨质条件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型的踝关节骨折,能够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大程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钢板及螺钉均可用于固定后踝,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赵一枫;夏孟红;倪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梅克尔憩室伴微小神经内分泌瘤1例

    本文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梅克尔(Meckel)憩室黏膜下微小神经内分泌瘤(NET)1 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 岁,间断性腹部疼痛 2 个月,加重 0.5 d,急诊收住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左下腹可触及扩张肠管,脐周压痛(+),以左 下 腹 为 主,反 跳 痛 (-).血 常 规 示:WBC 17.8 × 109/L,N 93.3%,L 4.2%;尿 常 规 显 示:尿 胆 原 (+ +),酮 体(+++),蛋白(+),葡萄糖(++);静脉血液检查显示:血淀粉酶正常;血糖 12.9 mmol/L;泌尿及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腹部螺旋 CT 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术前诊断:肠套叠,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肿胀,距回盲部 90 cm 处回肠套入回肠约120 cm,复位后发现小肠距回盲部 90 cm 处有一处长约 7 cm憩室,触之质硬.部分肠管血运障碍,呈暗紫色,水肿明显.术中诊断:(1)小肠梅 克 尔 憩 室;(2 )肠 套 叠;(3 )弥 漫 性 腹 膜 炎.

    作者:其其格;刘超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针对临床专业本科生开展口腔第二课堂的探讨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开展口腔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补充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口腔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万浩元;张琳;曹晓夫;温秀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临床检验基础》双语教学在市辖区省属高校的应用研究

    目的 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改革,针对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临床检验基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评价这种教学实践的教学效果.结果 发现双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满意度较好,但是还存在问题与不足,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提供指导.结论 在湖北医药学院开展《临床检验基础》的双语教学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论课结业成绩和实际操作技能.

    作者:陈永梅;彭春艳;范荣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