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王丹;魏润生;和明春;王丽茹;马陈民;张秀红
目的 探讨颅内供血动脉夹层性脑梗死(IFAD)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的临床特点及脑血管造影(DSA)病变血管异同.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5年9月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LAA组和IFAD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临床资料、DSA血管差异和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临床表现相似,均以卒中样表现起病,但IF-AD组出现头痛或颈痛比例更高,LAA组中糖尿病比例更高;LA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IFAD组更高,尤其是LAA组中的重度狭窄者.DSA显示两组病变血管累及前循环为主,以重度狭窄多见;IFAD以颅外、单支血管受累为主,常见的血管损伤为颈内动脉、椎动脉;LAA组以颅内、多支血管受累多见,常见受累血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结论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LDL-C水平高的脑梗死可能提示为LAA,尤其是LAA中的重度狭窄者.IFAD多为单支重度狭窄,LAA多为多支中重度狭窄.头痛或颈痛是IFAD和LAA鉴别的重要提示症状.
作者:谭小林;杜东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产科进行体检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值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CL-90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杜稳侠;李佰成;王荣;李岐佩;陈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0例,将入选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西医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蓉;李冀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对胎儿心率、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硬膜外分娩镇痛麻醉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用单纯罗哌卡因麻醉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联合麻醉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胎心率、产程用时、疼痛情况及阿氏评分(Apgar)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镇痛后胎心减速持续的总时间和单个胎心减速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且第一、第二产程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5、20 min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和碱剩余(BE)等胎儿脐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1、5、10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能够优化胎心率,且对胎儿脐血的影响较小,可被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影;张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响,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分析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114例乳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7例.两组均用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另外给予个性化护理;治疗及护理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47.37%)高于对照组(4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5.37±0.31)分低于对照组(6.40±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毒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赫塞汀联合化疗方案配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饶井芬;朱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护理工作者护理情绪、睡眠质量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根据护理工作者的自身特点给予个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工作情绪、睡眠质量、专业技能水平.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前两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有力-好动、疲劳-惰性、困惑-迷茫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而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优于管理前和对照组;在管理方案实施前,两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管理方案后观察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用药观察、协调管理、健康教育、慎独修养、自我完善、改革创新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中工作情绪、睡眠质量及专业技能水平.
作者:李静;熊吉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明确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分析其致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荨麻疹患者常见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包括硫酸镍(20.84%)、氯化钴(14.38%)、重铬酸钾(13.25%)等.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对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比较常见,对于部分患者需进行斑贴试验检查,以明确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等相关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南;张思;王晓龙;李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原有降糖药物+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 β细胞功能(HOMA-β)变化,记录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BMI、HOMA-β均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A1c>10%~13%,治疗后HbA1c<7.0%达标率62.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胰岛素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均能良好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改善其HOMA-β,前者相比后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后者HbA1c>10%的患者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江丽华;韩晓骏;苏如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 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组,3 h之后使用的患者列入晚期治疗组.治疗后24 h后复查凝血象及血小板,比较两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入院后24~48 h至少复查1次头颅CT,追踪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及预后.结果 早期治疗组患者DIC评分有明显改善,早期治疗组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更低,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海兵;徐睿;程强;朱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收治的I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体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能更好地改善IB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谷春雨;李春梅;滕垂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体检人群小麦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探讨体检人群小麦不耐受的阳性率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分析其不耐受组分.方法 采用乙醇-丙酮法对小麦蛋白进行提取,用粗提小麦蛋白包被96微孔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22例体检者小麦蛋白IgG水平,SDS-PAGE电泳分析其蛋白组分,并用酶免疫印迹方法 分析提取液中与IgG特异度结合的主要蛋白组分.结果 该地区体检人群小麦不耐受抗体阳性率为21.3%,其中男(18.52%)、女(23.5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组阳性率为26.47%,中年组17.24%,老年组为18.64%,其中少年组与中年组、老年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老年组和中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小麦蛋白不耐受组分主要有4种,主要为麦谷蛋白,且个体间所针对的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人群中部分存在小麦蛋白IgG抗体;且小麦蛋白不耐受与性别无相关性,而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不同个体间小麦主要不耐受组分差异无相关性.
作者:戈立秀;张丽;张伟;韩煦;常艳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66例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注的方法 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情况,甲状旁腺激素及内皮素(ET)、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ET、PRA、ATⅡ和AL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且对于甲状旁腺素、ET等指标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叶萍;李婷婷;吴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BsmⅠ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结核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3-2015年的162例藏族儿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病例组,167例有分枝杆菌接触史的同民族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Ⅰ、BsmⅠ多态性的检测,根据不同标本中分布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研究两种多态性与青藏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的FF、Ff与ff 3种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692,95%CI:1.349~5.373).病例组的BB、Bb、bb 3种基因型与对照组的相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1.009,95%CI:0.560~1.816).结论 维生素D受体的FokⅠ多态性与高原藏族儿童肺结核易感性相关,其ff基因型可能是发病的风险因素,而与BsmⅠ多态性则无关.
作者:张弢;张艳虹;朱国龙;李天如;王淼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开展口腔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补充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口腔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万浩元;张琳;曹晓夫;温秀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板蓝根多糖(IIP)在结核小鼠模型中对Th细胞的免疫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SPF小鼠50只,分为三组,对照组10只,其他40只经尾静脉注射标准菌株H37RV混悬液建立结核小鼠模型,其中模型组10只,干预组30只.干预组小鼠造模成功后分别予IIP 100、200、300 mg/(kg·d)腹腔注射,观察三组小鼠的临床表现,造模成功时及成功后20、30 d后各抽取1次外周血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2水平.结果 干预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小鼠缓解,外周血检测IFN-γ、IL-4、IL-12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IP可通过对Th细胞的干预对结核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田冰;刘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住院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氮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39例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指南分组,测定其NT-proBNP水平、生化指标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参数,对测量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FpEF患者LVEF与NT-proBNP水平无相关性(P>0.05).在所有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LVEF的降低,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0,P<0.001).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NT-proBNP水平会随着LVEF的降低明显升高,但HFpEF患者LVEF与NT-proBNP并无此规律可言,故在临床中不能单纯地以LVEF或NT-proBNP水平高低来判断HFpE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
作者:任明岗;李鑫;于军;常盼;王建榜;吴娟;张学策;张静;严昌林;王西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比卡鲁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效评价后显示,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vs.62.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PSS评分、VAS评分、血清PSA水平明显降低(8.0±1.5 vs.12.1±2.0分,3.1±0.5 vs.5.9±0.7分,15.1±2.6 vs.36.5±4.7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泌尿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在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降低血清PSA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平;徐刚;张涛;肖尚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专业护理小组的成立在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CRRT专业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成员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结论 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可提高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蔺亚莉;马超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合并脆弱脑功能患者外科手术后的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治疗的脆弱脑功能患者11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焦虑评分Ⅱ~Ⅲ 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开始后,D组在10 min内泵入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之后以0.3~0.5μg/(kg·h)的速率持续给药至手术结束,S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右美托咪定进行同样操作.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的使用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前1 d及术后第6 h、1 d、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1)两组患者术前身体状况、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麻醉药使用量小于S组;(3)D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短于S组;(4)D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高于S组,且认知功能发生下降病例数少于S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防止老年脆弱脑功能患者胃癌术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王浩;孟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初步确诊肺癌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2例患有良性肺疾病的患者为对照组.研究过程中对患者的血清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癌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21片段抗原(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等肺癌标志物的检测,对4项指标进行阳性率计算及统计学比较.此外,对4项肺癌标志物进行单独或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对比.结果 研究发现,在原发性肺癌指标的评价标准下,观察组患者的NSE、CA199、Cyfra21-1、CEA 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比较,Cyfra21-1阳性率高,CA199和CEA次之,NSE阳性率低;对照组NSE、CA199、Cyfra21-1、CEA阳性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标志物单独比较中,Cyfra21-1的准确度及特异度高,但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及特异度程度评分大致是Cyfra21-1的2倍.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刘俊;孙璀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