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郭晓婷

关键词:康复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Fugl-Meyer评分, Barthel评分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55.86±8.64)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55.86±11.3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44.52±9.12)分]及Barthel评分[(41.56±1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物质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94%)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9.41%)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心理和机体功能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胃癌患者HGC-1表达的意义及其对预后的评价作用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HGC-1)的表达情况的检测来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该院的63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n=21)、对照组(n=21)及观察组(n=21),并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胃癌患者HGC-1 mRNA表达情况,对三组中HGC-1蛋白表达应用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 经分析研究显示,试验组有16例患者的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表达为阳性,阳性率为76.1%;在对照组中,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阳性表达者有4例,阳性率为19.1%,HGC-1蛋白于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HGC-1蛋白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有12例表现为阳性,阳性率高达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GC-1蛋白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为4例的阳性率(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癌中HGC-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蛋白表达上调的原因主要与胃癌组织分化及PCNA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UICC分期、肿瘤大小和部位、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M分期、脉管浸润不会造成其表达的上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还表明HGC-1阴性者比阳性者生存概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表明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独立因素为HGC-1.结论 HGC-1对胃癌发生产生着极大的作用,并且还是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准.

    作者: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10例,将入选的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治疗方式为西医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法治疗结肠癌具有十分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蓉;李冀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肾功能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严重脓毒症临床效果优异,改善凝血功能及肾脏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暾;沈金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1528例体检女性临床资料,比较宫颈细胞学及HR-HPV检查结果 ,分析CIN与HR-HPV感染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1528例体检女性中313例检出HR-HPV,阳性率为20.48%,152例女性病理检查阳性,阳性率为9.94%.病理检查阳性的152例患者中111例感染HR-HPV,感染率为73.03%.不同CIN级别患者HPV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级别越高者HPV病毒载量越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CIN分级及病毒感染率进行趋势性χ2检验,结果 发现CIN级别越高的患者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13,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CIN分级与HR-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815,P<0.05).结论 CIN病变程度与HR-HPV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作者:张贤;王丽娟;张焕潮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荨麻疹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明确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2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瑞敏斑贴试验中国筛查系列检测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分析其致敏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荨麻疹患者常见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包括硫酸镍(20.84%)、氯化钴(14.38%)、重铬酸钾(13.25%)等.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对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 荨麻疹患者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致敏比较常见,对于部分患者需进行斑贴试验检查,以明确接触性化合物过敏原等相关病因,以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南;张思;王晓龙;李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影响,为其用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4-2016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6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干预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3、7 d后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 干预组治疗7 d后治愈率12.50%、总有效率84.37%,对照组治疗7 d后治愈率2.91%、总有效率82.3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3,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3、7 d后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均呈好转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种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后两组影像学表现和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暗带体积、侧脑室受压程度、中线移位程度与NIHSS评分均存在正相关(r=0.472、0.499、0.568,P<0.01),治疗7 d后侧脑室受压程度、中线移位程度与NIHSS评分存在正相关(r=0.465、0.388、0.502,P<0.01).结论 黄芪甲苷及缬芎滴丸能够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影像学表现的改善,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滕跃;马文波;王晶;吴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原有降糖药物+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及胰岛 β细胞功能(HOMA-β)变化,记录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均明显下降,BMI、HOMA-β均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HbA1c>10%~13%,治疗后HbA1c<7.0%达标率62.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胰岛素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均能良好控制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改善其HOMA-β,前者相比后者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后者HbA1c>10%的患者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江丽华;韩晓骏;苏如婷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微量清蛋白(mAL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患者接受2种不同治疗方法 ,将其分为观察组(n=98)与对照组(n=100).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螺内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9.80%vs.6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mALB、HOMA-IR、CRP、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收缩压、舒张压、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比还原黏度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内酯与贝前列素钠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降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并改善患者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因此,该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陈岚;杨婉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生期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产科进行体检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 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值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CL-90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杜稳侠;李佰成;王荣;李岐佩;陈久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动机性访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自护能力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高血压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动机访谈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3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口头形式的护理干预,动机访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模式的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动机访谈组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访谈组ES-CA评分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机访谈组总体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稳定.

    作者:张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时间窗的研究

    目的 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佳治疗时间窗.方法 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 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组,3 h之后使用的患者列入晚期治疗组.治疗后24 h后复查凝血象及血小板,比较两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入院后24~48 h至少复查1次头颅CT,追踪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及预后.结果 早期治疗组患者DIC评分有明显改善,早期治疗组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更低,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海兵;徐睿;程强;朱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及灌注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该院入院治疗的166例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注的方法 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情况,甲状旁腺激素及内皮素(ET)、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ET、PRA、ATⅡ和AL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合并难治性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指标,且对于甲状旁腺素、ET等指标具有明显的降低效果,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叶萍;李婷婷;吴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比卡鲁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强放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疗效评价后显示,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vs.62.5%,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IPSS评分、VAS评分、血清PSA水平明显降低(8.0±1.5 vs.12.1±2.0分,3.1±0.5 vs.5.9±0.7分,15.1±2.6 vs.36.5±4.7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Ⅰ~Ⅱ度、Ⅲ~Ⅳ度泌尿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卡鲁胺联合调强放疗治疗在晚期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近期治疗有效率,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降低血清PSA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平;徐刚;张涛;肖尚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小体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3例(试验组)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组),利用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情况;抽取空腹血测定空腹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LRP3炎症小体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18水平.结果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NLRP3、IL-1β、IL-18水平及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NLRP3、IL-18、IL-1β呈正相关(r=0.438、0.371、0.306,P<0.05).结论 血清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

    作者:潘航;冷蔚玲;杨丹;雷小添;吴明霞;吴绮楠;梁自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病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子宫异常出血病因诊断的方法 .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被诊断为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120例,年龄19~76岁,全都有性生活史.所有患者均先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然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资料,以及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2项的检查结果 .将宫腔镜和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 和实际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单纯宫腔镜检查和2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以2项检查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率来确定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的临床价值.结果 宫腔镜和阴道超声检查对病情的诊断准确率都很高.将宫腔镜的检查结果 和病理学诊断的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4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结核、增殖分泌期)的符合率高达90.0%以上,并且其中有2项(子宫内膜癌、子宫结核)高达100.0%.将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 和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其中大部分的符合率都高于60.0%,高达97.6%.单纯宫腔镜检查的准确率为69.3%,2项检查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7.4%,两组之间准确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腔镜结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异常出血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鲁桂玲;周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专业护理小组在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专业护理小组的成立在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CRRT专业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成员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结论 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可提高CRRT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蔺亚莉;马超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针对临床专业本科生开展口腔第二课堂的探讨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针对临床专业学生开展口腔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补充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口腔专业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万浩元;张琳;曹晓夫;温秀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68例该院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2)及研究组(n=3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睡眠质量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睡眠质量等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重症医学科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其炎性因子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宽敏;闫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 对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到2016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ACOS患者作为观察组,整理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资料和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大呼气第1秒呼出气量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FVC,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急性加重期住院过程中应用无创通气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及全身皮质激素应用情况,对两组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吸烟、有过敏性疾病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CRP、血清IgE水平、WBC、嗜酸性粒细胞水平、PaC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气管舒张剂后患者FEV1、FVC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FEV1改善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以及应用全身皮质激素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过敏性疾病史、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是危险因素.结论 ACOS在急性加重期,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升高,容易发展为ACOS的危险因素为有过敏性疾病史、血清IgE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需临床关注.

    作者:沈洁;葛仁美;崔翔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梅克尔憩室伴微小神经内分泌瘤1例

    本文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梅克尔(Meckel)憩室黏膜下微小神经内分泌瘤(NET)1 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4 岁,间断性腹部疼痛 2 个月,加重 0.5 d,急诊收住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左下腹可触及扩张肠管,脐周压痛(+),以左 下 腹 为 主,反 跳 痛 (-).血 常 规 示:WBC 17.8 × 109/L,N 93.3%,L 4.2%;尿 常 规 显 示:尿 胆 原 (+ +),酮 体(+++),蛋白(+),葡萄糖(++);静脉血液检查显示:血淀粉酶正常;血糖 12.9 mmol/L;泌尿及妇科彩超未见异常;腹部螺旋 CT 检查,诊断为肠套叠.术前诊断:肠套叠,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回盲部肿胀,距回盲部 90 cm 处回肠套入回肠约120 cm,复位后发现小肠距回盲部 90 cm 处有一处长约 7 cm憩室,触之质硬.部分肠管血运障碍,呈暗紫色,水肿明显.术中诊断:(1)小肠梅 克 尔 憩 室;(2 )肠 套 叠;(3 )弥 漫 性 腹 膜 炎.

    作者:其其格;刘超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