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陈辉;张示杰;崔凤荣;康燕飞;吴芳
目的:检测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PLCE1基因表达水平,分析PLCE1基因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分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食管鳞癌及30例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 Real-timePCR)检测PLCE1基因的mRNA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LCE1mRNA在食管鳞癌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LCE1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E1与食管鳞癌的分期、淋巴转移有关,而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提示PLCE1的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潘庆芳;陈云昭;刘春霞;胡建明;蒋金芳;李述刚;崔晓兵;董洪超;庞雪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硫化氢(H2S)作为新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在各组织、器宫中发挥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现有研究已证实H2S与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H2S在常见肠道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赵强;李睿;郑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建构主义作为当代对教学实践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是用于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重点建构主义理论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高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水平现状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我国段建华修订后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该院41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该院临床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70.88±13.48分.不同年龄、职务、职称及收入的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进入了主观幸福感总分的方程.结论:该院临床护理人员主观幸福感水平尚可,建议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史娟娟;文淑君;周生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WT1基因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凋亡,从WT1基因被发现至今人们已经发现了这条基因的许多功能.本文从WT1基因与肿瘤的诊断、治疗、预后、转移几个方面来讨论WT1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李星;龙海晨;郑威楠;潘泽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白僵蚕作为传统中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从白僵蚕的生药学性状及鉴别、活性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程锁明;王航宇;李国玉;朱芸;赵文斌;王金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2011级护理专业8、9班学生110人,两班在不同章节采用交叉对照法授课.结果:两班在第1节概述和第2节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护理章节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消化系统的其它章节采用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和传统教学法交叉对照授课,两班成绩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讨论式案例导入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
作者:刘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彩色多普勒观察并记录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回声、血供情况、分布.结果:经观察本组病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其中以右下腹居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恺;雷志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逐渐升高,已日益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与年龄、职业、环境、家庭遗传、饮食习惯等有关.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人们逐渐注重于在社会心理方面对高血压疾病的作用进行研究,而且心血管反应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高血压患者在压力情境中的心血管反应进行综述.
作者:闫香华;张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前期升主动脉弹性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5例,血压正常组49例(男25例,女24例)高血压前期组46例(男例27,女19例),对两组入选者行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升主动脉扩张性D、僵硬度指数β、井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结果:①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扩张性D低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32.72±5.61,40.39±25.66,P <0.001);僵硬度指数β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36.74±19.12,27.64±19.33,P<0.001);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S波速度低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0.08±0.01)m/s,(0.09±0.01)m/s,P<0.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血压正常组[分别为(0.09±0.02) cm,(0.07±0.02)cm;47.58%,14.29%,P<0.001].②升主动脉扩张性D及升主动脉前壁收缩期S波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呈负相关(r=-0.465,P<0.001;r=-0.472,P <0.001),而僵硬度指数β与内膜-中层厚度(IMT)则呈正相关(r=0.541,P<0.001).结论:高血压前期升主动脉弹性降低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相关.
作者:芦桂林;郭坤霞;刘诚;黄磊;刘奎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通过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及精心准备设.计,以内科护理学“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章节为例,探讨如何说课.
作者:齐翠花;陈卫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聚桂醇注射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CEAP分级2-3级),行随机分组.分别观察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手术组及硬化剂组患者性别、年龄及CEAP分级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硬化剂组治疗时间短于手术组(35min:70min,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注射术较剥脱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张伟;李志刚;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对2006年以来在我科实习的324名各层次护生进行分阶段血(体)液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教育,同时注重带教老师的相关培训,近5年实习护生没有发生血(体)液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范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本文对比单用阿昔洛韦与阿昔洛韦联合小剂量糖类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两组病例,结果在治疗效果及显效时间上,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联合应用不仅较快控制病情,而且在缓解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小量、及早使用糖类皮质激素亦是安全的.
作者:徐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学技术在不同标本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脱落细胞学技术在胸腹水、痰标本及妇科标本中查找癌细胞.结果:脱落细胞学技术现已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论:由于脱落细胞学具有方法简便,容易掌握,设备简单,费用少,易推广,病人痛苦少,取材方便,报告快等特点,因此可用于防癌普查及肿瘤的早期诊断.
作者:孔红;王俊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孕症的病因及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3例女性不孕症实行宫、腹腔镜的诊断及治疗、镜下评估不孕症的病因、评价输卵管阻塞治疗后的疏通效果.结果:173例不孕症妇女中,腹腔镜下发现盆腔病变167例,其中输卵管炎96例,盆腔粘连5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子宫肌瘤10例,多囊卵巢综合症2例,卵巢肿瘤10例;宫腔镜下发现宫腔病变12例,其中子宫发育畸形1例,宫腔粘连7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可见输卵管阻塞、盆腔炎性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不孕症的主要因素.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可直观、准确地评估输卵管的形态和通畅度,在不孕症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静;赵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院,必须建立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又遵循大学监控体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院在多年的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中,逐步建立了符合学院教学实际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且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与监控运行中,发现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能够完成质量监控工作,可以确保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就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作了详细的阐述.
作者:李新芝;井明霞;孙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近年来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深入研究,其在一些疾病中的作用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结构、来源、作用方面及调节机制进行概述.
作者:马少波;杨宏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自2006年初Grant等发现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多态性与T2DM显著相关以来,相关研究陆续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进行,阳性结果不断被证实.目前认为TCF7L2是迄今发现的与2型糖尿病发病关联强的基因,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s7903146、rs12255372、rs11196205和rs11196218等位点.本文对该基因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种琨瑛;常向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分娩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分娩的共计10 296例,其中1 257例巨大儿.结果:2007~2011年巨大儿发生率为分娩总数14.93%,且逐年增高;巨大儿组母亲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过期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亦明显高于正常儿组.结论:过期妊娠、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高血糖、羊水过多等是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应通过重视正规产检、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来控制孕妇体重和血糖,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秦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