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童瑾;康燕飞;吴芳;马婷;成静;芦桂林
内分泌学是医学院校留学生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同时承担本科和留学生教学的教师来说有较深刻的体会.本文从文化背景、内分泌临床教学模式、动手能力等方面对二者加以分析比较,总结外国留学生的教学思路、方法.提出加强语言沟通,提高留学生学习兴趣,旨在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留学生内分泌学教学质量.
作者:尹亮;蔡伟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留学生临床教学及见习工作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外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互联网知识及APP的应用已经逐渐改变了现有的生活及教育方式,我们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上,辅以互联网资源,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使留学生逐步产生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
作者:欧阳松;马路平;钱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5岁,因“持续性腹胀半月,恶心、呕吐半天”于2016年2月16日入院.既往确诊1型糖尿病(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54年,多种1型糖尿病并发症(肾、眼、周围自主神经及血管等病变)、高血压等病史多年.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肛门排气减少,当地医院给予健胃、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腹胀症状未见缓解且逐渐加重.发病以来自测血糖异常.于入院前一日晚餐3小时后出现反复剧烈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为求诊治收入院.
作者:徐强;彭心宇;赵伯文;李伯龙;孙红;杨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内激素代谢水平及改良Kupperman与绝经过渡期不同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筛选我院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47例,分为:①绝经过渡期早期组(25例),②绝经过渡期晚期组((22例).比较各组LH、FSH、E2、T、绝经期症状及改良kupperman评分.结果:(1)在绝经过渡期晚期组患者中LH、FSH和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绝经过渡期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过渡期早期组患者中E2水平明显高于绝经过渡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绝经过渡期早期患者绝经症状中50%以上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肌肉关节症状及心血管系统症状;绝经过渡晚期患者绝经症状均较绝经过渡期早期比例升高,其中血管舒缩症状比例增加明显.结论:女性激素LH、FSH、E2以及改良Kuppennan评分可用来评价绝经过渡期不同阶段卵巢功能的衰竭程度.绝经过渡期不同阶段的绝经症状随着卵巢功能的衰竭出现的比例增加,症状加重.
作者:张绪婷;李莉;贺丹;赵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钢丝引导器在四肢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制钢丝引导器辅助治疗32例四肢管状骨折患者.结果:在钢丝引导器下,32例患者术中穿引钢丝均一次性成功.结论:四肢管状骨骨折中应用钢丝引导器环绕钢丝成功率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骨膜剥离少、创伤小、安全性强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乔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布鲁氏菌病脊柱炎与腰椎结核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内经临床诊断为慢性布鲁氏菌病及腰椎结核DR、CT、MRI资料.结果:影像学表现:慢性布鲁氏菌病脊柱炎与腰椎结核均可出现不同程度椎体骨质破坏及椎旁脓肿,慢性布鲁氏菌病脊柱炎与腰椎结核骨质破坏程度不同,椎旁脓肿量及范围有差别.结论:DR、CT、MR对慢性鲁氏菌病脊柱炎与腰椎结核影像学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卫民;郑光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足月妊娠胎膜早破(tPROM)产妇使用欣普贝生进行引产的佳时机.方法:收集全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共9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30例)、对照组2(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1在破膜24小时后且未临产时在产妇阴道后穹窿处放置欣普贝生,对照组2在破膜12小时后且未临产时在产妇阴道后穹窿处放置欣普贝生,观察组则在破膜6小时后放置欣普贝生,将三组研究对象的临产时间、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产妇的引产过程中,应尽快使用欣普贝生,从而缩短产妇的待产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褥感染,使产妇及新生儿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萍;康建萍;王丽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优缺点.方法:将2013年2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临床Ⅰ、Ⅱ期乳腺癌病例中68例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80例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182.3±20.4)min显著长于常规组(127.5±15.7)min(P=0.001),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8.3±17.5)ml显著少于常规组(136.1±23.4)ml(P=-0.003),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少于传统组(P=0.034),随访3月至38月,癌细胞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切口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龚建军;翟新法;王蓉;渠海章;梁亚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2009年10月开始入院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入跗骨窦切口组(A组)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组(B组)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Bǒhler角和Gissane角,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评分.结果:截止2015年3月共收集A组60例(82足),B组72例(76足),手术时间A组(76.7±20.8),B组(77.1±17.5)、骨折愈合时间A组(11.3±1.7),B组(11.4±1.8)、术后Bǒhler角A组(28.0±4.1),B组(26.9±6.0)和Gissane角A组(121.6±7.4),B组(118.3±7.8)、AOF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A组(5.0±1.9),B组(3.8±1.6)、术后引流量A组(249.6±132.5),B组(480.7±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7例出现皮缘不同程度坏死,A组均一期愈合.结论: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无差异,但跗骨窦切口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方钦正;徐芳;董金波;何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子宫恶性肿瘤Ⅰa ~Ⅲc期腹腔镜与经腹根治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子宫恶性肿瘤Ⅰa~Ⅲc期腹腔镜根治术33例(宫颈癌13例,子宫内膜癌20例),经腹根治术30例(宫颈癌12例,子宫内膜癌1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淋巴结切除数.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150±5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2.0±1.2)d,术后无脂肪液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依从性好,有利于术后的康复.
作者:顾丽;吕娅;李园园;刘晓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的认识,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采用全数字化乳腺钼靶常规摄影,对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60例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伴早浸52例,小叶原位癌及小叶癌早浸8例.其X线影像表现为:全组25例表现为肿瘤结节,32例表现恶性钙化,其余表现非对称性的局限性密度增高,乳腺结构扭曲紊乱,星芒征,合并血管增粗.结论:早期乳腺癌无论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可出现不典型特征,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片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常燕;唐帆;李渭征;张启华;王冬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更好地保障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通过对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分析,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增强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避免护患纠纷.结论:加强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老年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朱丽;黄红英;杨红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患儿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临床规律,为儿童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 2016年12月收集上报的116份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中男性68例(58.62%),女性48例(41.38%);以2014年多共57例(48.9%),6岁以下的患儿ADR的发生率高81例(69.82%);感染性疾病为主78例(67.24%),患儿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因素79例(68.1%),脂溶性维生素引发的ADR居首位,共有49例(42.24%);其次为抗菌药物共占32例(27.5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ADR主要的表现,共57例(49.1%).结论:ADR易在有过敏性因素的患儿中出现,感染本身可能是诱发ARD的一个因素,脂溶性维生素是易致敏药物,应合理使用,且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辅助用药及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王月红;赵洁;王梦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高校实验室的结构、功能、规模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合式、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更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保驾护航.本文根据当代医学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供广大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王腊梅;闫巍;张春军;孙志萍;张瑞;周玉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十三味健胃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2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药十三味健胃饮治疗,以主要症状消失或治疗满1月为观察期限.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型改善情况.结果:脾胃气虚、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胃阴虚、胃络瘀血有效率分别为97.8%、97%、94.1%、91.7%、93.3%、66.7%,总有效率95.2%;腹胀、胃痛、嗳气、泛酸、纳呆、嘈杂、便秘、腹泻的有效率分别为98.9%、98.7%、97.2%、96.8%、97.6%、97.1%、97.8%、90%;对主要临床症状在不同时间段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便秘、胃痛、腹胀、嗳气见效快,1~3日显效率分别为90%、61.3%、31.8%、29.4%.结论:十三味健胃饮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军用;盛萍;杨百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通过分析西部某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现状,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学科建设的措施办法,为综合性大学中临床医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吴泽昂;王海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对两组NIHSS量表、炎症因子及脑血管储备能力进行评价,并评估两组综合疗效,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1.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NF-α、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NF-α、CR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V增加值、PI、CVR等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CV增加值、PI、CVR等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100),其中肝功能异常4例,皮肤瘙痒2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4/100),其中肝功能异常2例,皮肤瘙痒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x2=0.087,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有显著疗效,促进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枫;刘丹;朱德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超声医学教学是影像本科生获取超声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目前,超声医师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们将PBL教学、CBL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应用于超声医学教学中,以快速提高影像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作者:李军;童瑾;康燕飞;吴芳;马婷;成静;芦桂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现状,为促进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中文版觉察压力量表(CPSS),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护理本科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总分为(17.99±5.97);预测感得分为(6.38±2.88);控制感得分为(4.85±2.45);超载感得分为(6.75±2.04).②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总分及超载感得分比较,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的得分比二年级学生均高.③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总分及预测感得分比较,经济状况差的学生得分比经济状况好及经济状况一般的均高.结论: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较大.家庭经济状况差的护理本科生觉察压力较大.在教学与管理中,应多加关心这些学生,培养其面对压力时的积极应对方式,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闫春燕;杨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多学科协作诊治策略(MDT)指导下的肿瘤学是一种较为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教学地点、人员、时间等限制,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MDT具有不受地点限制,多学科方便参与,教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医学生参与医患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特点,符合肿瘤学教学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们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提高了肿瘤学教学效果.
作者:李娜;巩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